【微紀錄片】唱支山歌給黨聽:她把水族脫貧的故事「穿」到北京

2020-11-18 北青網

都柳江畔,草木蔥蔥。

偶爾幾隻飛鳥,翅膀掠過水麵,帶起了陣陣漣漪。

帶起漣漪的,還不止是翅膀的震動,悠揚的山歌,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

「人大代表為人民,唱支山歌給黨聽,水族兒女心連心,奔向小康同脫貧……」

山歌久久盤旋,唱歌的人名叫宋水仙。當地人都知道宋水仙,她的三個身份幾乎寫出了她的一生:

第一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

第二個是三都水族自治縣水仙馬尾繡有限公司負責人;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身份: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馬尾繡工藝品

馬尾入繡 一生入夢

宋水仙所居住的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

水族人有著自己的文化與信仰。

「我們水族信仰馬,我們用馬尾繡在背帶、鞋上,可以保佑我們一生平安。」宋水仙說,水族婦女以馬尾入繡,在於它的堅硬質地能使圖案有浮雕般的立體感,又不輕易變形,生動形象,活靈活現,馬尾繡由此得名。

在水族地區,製作馬尾繡技藝的優劣,常常被用來評判一位女子悟性的高下。宋水仙回憶起小時候,當地老人時常拿她們開玩笑,「繡不好馬尾繡,小心嫁不出去。」

宋水仙 6歲跟隨母親學習馬尾繡製作技藝。年少時代的她和寨子裡眾多水族女孩一樣,勞作之餘,常常聚在一起,用心繡制自己在勞作過程中看到的花草、樹木、蝴蝶。

21歲,她告別了母親,嫁到板告村。

板告村是當地有名的「馬尾繡之鄉」。「我丈夫的奶奶是當地繡馬尾繡的能工巧匠,她的繡品拿到集市上去賣,很快就會被搶光。」宋水仙說,奶奶的一生,都在繡馬尾繡,而自己也有幸得到了奶奶的真傳。

宋水仙與繡娘們圍坐一起刺繡

在那個年代,田間地頭的農活才是主業,只求吃得上一口飽飯。生活並不富裕的她,肩上的擔子並不輕,但是秉持著一份堅持,在勞作之餘,她始終對馬尾繡不離不棄,搓馬尾、配線、放花、做結等每一道工序,她都爭取做到完美無缺,針腳細膩精美,配色和諧美觀,圖案古樸自然。

「小時候把花鳥魚蟲繡在背帶、童帽、翹尖鞋上,寓意吉祥。」宋水仙拿起手中的繡品開始滔滔不絕,即使是現在,馬尾繡的圖案也沒怎麼變,「我們就是要把最古老、最原始的東西放在了文創產品裡,傳承加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的文化,愛上我們的文化。」

宋水仙醉心於民族藝術,儘管時代變遷,她始終堅守馬尾繡這一傳統工藝。

這一繡,她就繡了49年。

宋水仙正在整理馬尾繡藏品

工藝不變 初心不改

「圖樣不變,工藝不變,初衷不變。」宋水仙目光堅定。

這麼堅定的話語,還得從三十年前說起。那時候,馬尾繡還是藏在深山無人知的民族技藝。

上世紀80年代,宋水仙親眼看到一個外國人花了500塊錢就買到一張擁有200多年歷史的馬尾繡老繡品。

「我當時就很著急,再過幾十年,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好東西都被外國人買走了,後輩們怎麼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怎麼學習和傳承呢!」

為了留住民族文化的根,宋水仙開始收集各種老繡品。以前交通閉塞,信息技術不發達,很難掌握天氣狀況,出去一天,或遇上傾盆大雨,或暴曬幾小時都喝不上一口水。「天亮走到天黑,一年不知道磨破多少雙鞋子。」收藏之路雖然艱辛,但宋水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宋水仙與繡娘們討論馬尾繡圖案設計

為了這些「寶貝」,她四處打工、省吃儉用。即使生活再艱難,也未動過賣藏品的念頭。多年來,宋水仙遍訪「水鄉」,收集了上萬件水族老物件兒,除了年代不一、樣式各異馬尾繡珍品,還包括「水書」作品、水族老銀飾、老銅鼓等。

而這一舉動,完全出於熱愛。

「收購來的老繡品越來越多,我想有一個展示和擺放他們的地方,讓我們的子孫後輩和外來的客人了解我們的水族文化。」2010年,宋水仙騰出自家的住房,成立了水族地區第一個家庭博物館,並免費對外開放。

過去9年,這些藏品一直擠在89平方米的木房裡。

「我們水族的『寶貝』就放在89平方裡,防蟲、防盜、消防都是難題,真希望能有一個博物館來收藏它們。」2018年,宋水仙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她在兩會上道出了這些困難,並提出希望修建一個寬敞明亮的馬尾繡博物館。

這一提議當即得到了大家的認可。2019年1月23日,建議提出後不到一年,在各級政府推動下,集展覽、培訓、銷售為一體的馬尾繡傳承保護展示中心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建成了,此後,上萬件藏品有了「新家」。

宋水仙正在完善兩會建議

帶著使命 奔赴首都

「上次拿回去的繡片繡得怎麼樣了?」「你看,差不多繡完了!」即將到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宋水仙還在家裡忙個不停,因為擔心這一批馬尾繡訂單的進度,正與繡娘視頻通話,詢問繡品完成情況。

2006年,宋水仙在三都縣城開辦了全縣第一家馬尾繡工藝品店。6年後,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稱號的宋水仙把店鋪註冊成為了公司,擁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馬尾繡產品研發生產基地。

宋水仙下決心帶動廣大水族農村婦女通過馬尾繡發展「指尖經濟」,在傳承發展馬尾繡技藝的同時,也為眾多水族婦女增加一份收入。繡娘們每繡一件就能收到一份酬勞,做得好的繡娘一個月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這在當地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現今,她每個月至少開展一次馬尾繡培訓,參與培訓的多為當地水族婦女。繡娘們學會製作馬尾繡後可以和公司合作,根據訂單製作繡品,公司負責上門收購和代銷。

精美的馬尾繡繡品

「這個花繡在錢包上,配線的顏色可以大膽一些。」5月14日,在宋水仙勞模創新工作室,宋水仙正和幾個繡娘討論這批繡品的設計。

「我們有空就會一起到這裡來繡馬尾繡,一來可以給大家說說目前訂單的要求,二來可以了解她們的情況,看需要什麼幫助。馬上兩會了,大家聚在一起,我也可以多收集一些建議。」宋水仙表示,這幾年她多走訪、多傾聽,努力履行好自己的職責。

「現在的東西更新換代很快,馬尾繡創新這一塊還得再下功夫……」今年兩會,宋水仙不忘自己的使命,她建議繼續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非遺文化的支持力度,讓民族文化走進幼兒園和中小學,定期舉行活動或開設固定的民族文化學習課程,讓孩子們了解和傳承民族文化。同時,希望各高校開設相關民族文化課程,加強校企合作,為民族文化培養創意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作出重要指示,讓少數民族同胞倍感溫暖。

「今年,我還是會穿著我們的馬尾繡服飾,帶著馬尾繡飾品走進人民大會堂,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水族獨有的馬尾繡。」宋水仙說,今年兩會,她將繼續行使好代表職權,帶著建議前往北京,把少數民族同胞的聲音傳到中央。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策劃 王璐瑤 田旻佳

文 胥芬芳

圖 喻義昌

視頻 劉方鑫 喻義昌 杜朋城

海報 田旻佳

航拍素材 三都縣融媒體中心 韋永出

部分視頻素材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李墨涵(EN043)

相關焦點

  • 歷久不衰的經典名歌《唱支山歌給黨聽》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這首歌的歌詞真誠、質樸,充滿著情感,很多人以為這是雷鋒同志自己寫的,但是,這首詩歌真正的作者是焦萍。焦萍原名姚筱舟,是原陝西銅川礦務局焦坪煤礦的技術員。《唱支山歌給黨聽》寫好後,先是發表在陝西文藝的詩傳單專欄裡,後來被春風文藝出版社編寫在新民歌三百首一書中。
  • MV | 高原人民心向黨 唱支山歌給黨聽
    MV | 高原人民心向黨 唱支山歌給黨聽 2021-01-13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曜放送】《唱支山歌給黨聽》女聲
    【金曜放送】《唱支山歌給黨聽》女聲 青山溝|滿家寨 張雪童 唱支山歌 給黨聽 ILHA gege
  • 北上廣三支交響樂團合演新年音樂會,唱支山歌給黨聽
    「今年我們被疫情所困,正是因為黨和國家強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同克服困難,我們才取得了抗疫的勝利。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三支樂團的音樂家們聯合起來,用這樣一場特殊的新年音樂會迎接2021年的到來,向帶領我們取得勝利的中國共產黨100周年致敬。」指揮家餘隆說。
  • 三大樂團攜手 新人新作亮相 在黨的誕生地「唱支山歌給黨聽」
    上交新年音樂會現場 記者 郭新洋 攝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全套中國班底  2020年12月31日晚,以「唱支山歌給黨聽」為主題的2021上海新年音樂會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由指揮家餘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及廣州交響樂團中國三大樂團組成的聯合樂團,攜手女高音歌唱家及小提琴、大提琴、長笛、二胡、薩克斯等演繹中西樂器的青年音樂家共同演繹。
  • 建黨99周年之際,讓我們重溫才旦卓瑪的《唱支山歌給黨聽》這首歌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領導人民打敗了列強,拯救了中國,才使人民生活富裕,人民安康,今年已建黨99周年了,我們對黨都有著深厚的感情,那就讓我們懷著對黨的感激之情,獻歌一首,今天就把這首《唱支山歌給黨聽》送給大家:
  • 《唱支山歌給黨聽》的首唱者任桂珍謝幕!曾擔任歌劇《江姐...
    楚天都市報記者 夏雨她是歌劇《白毛女》中的頑強不屈的喜兒,是歌劇《小二黑結婚》中向外自由戀愛的小芹;她為電影《紅日》自信唱出《誰不說俺家鄉好》,向黨深情表白、最先演繹《唱支山歌給黨聽》……10月10日,
  • 第一代「江姐」任桂珍今晨病逝,她是《唱支山歌給黨聽》原唱
    她曾在革大文工團工作,進入上海歌劇院後,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更是引起轟動的上海第一代「江姐」。她的歌聲純淨細膩,淳樸真摯,有「北有郭蘭英,南有任桂珍」的美譽。
  • 會唱你就來!婺源縣舉辦「唱支山歌給黨聽」歌唱比賽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慶祝建黨100周年,配合全市《「唱支山歌給黨聽」主題系列活動總體方案》(饒宣字[2020]1號)文件落實,結合我縣實際,決定舉辦2020
  • 《唱支山歌給黨聽》原唱、上海歌劇院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去世...
    「北有郭蘭英,南有任桂珍」,作為著名歌劇藝術家,任桂珍的歌聲影響了新中國幾代人,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唱支山歌給黨聽》《解放軍同志請你停一停》等歌曲,也是由她原唱,錄成唱片後廣為流傳。關於《唱支山歌給黨聽》,還有一段「讓歌」的樂壇佳話。
  • 第一代「江姐」任桂珍病逝,她是《唱支山歌給黨聽》原唱
    她曾在革大文工團工作,進入上海歌劇院後,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更是引起轟動的上海第一代「江姐」。蔣迪雯/攝她的歌聲純淨細膩,淳樸真摯,有「北有郭蘭英,南有任桂珍」的美譽。
  • 唱紅《唱支山歌給黨聽》的著名歌劇演員任桂珍今晨去世
    那時,和她一起演出的,還有後來成為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的馮笑。他們倆在舞臺上合演《白毛女》。任桂珍演喜兒,馮笑演大春。1952年,她進入上海歌劇院擔任演員,主演的第一部民族歌劇是《小二黑結婚》,真正使她走紅的,還是歌劇《紅霞》。很多觀眾看了之後,都指導了在上海歌劇院有一位很優秀的歌劇演員,任桂珍也由此成為了著名歌唱家。
  • 《唱支山歌給黨聽》原唱、第一代「江姐」任桂珍去世
    任桂珍曾在《白毛女》《小二黑結婚》《天門島》《紅霞》《紅珊瑚》《劉三姐》《洪湖赤衛隊》《江姐》等幾十部歌劇中扮演女主角,她也是《唱支山歌給黨聽》的原唱。(新聞晨報)
  • 關於「唱支山歌給黨聽2020年萬年貢上饒市電視歌唱大賽主題晚會...
    關於「唱支山歌給黨聽2020年萬年貢上饒市電視歌唱大賽主題晚會」活動現場周邊道路交通管制的通告  為進一步教育引導人民群眾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向即將到來黨的百年誕辰獻禮,特舉辦「唱支山歌給黨聽」--2020萬年貢上饒市電視歌唱大賽主題晚會活動。
  • 安陽學院舉辦了「唱支山歌給黨聽」慶祝建黨99周年線上音樂會
    映象網訊(記者 賈利超)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表達對黨的的祝福與熱愛,7月12日,安陽學院利用線上平臺,舉辦了「唱支山歌給黨聽」慶祝建黨99周年線上音樂會。本次音樂會以歌頌黨、讚美黨、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為宗旨,曲目豐富、題材廣泛、風格多樣,涵蓋了男女聲獨唱、流行演唱、樂器獨奏等多種表演形式,用獨具特色的音樂語言回顧了中國共產黨99年的奮鬥歷程,帶領觀眾回望歷史,展望未來。
  • 西米 愛樂之城 伴奏 韓甜甜 你的答案伴奏 顏鑫玥 唱支山歌給黨聽
    西米 Lee A 愛樂之城 伴奏 LIVE小石頭和孩子們 韓甜甜 你的答案 伴奏顏鑫玥 唱支山歌給黨聽 伴奏 LIVE汪蘇瀧 蘇璞 無損伴奏李昕融我多想快快長大伴奏,mp3慕寒心不擇言高音質伴奏.mp3土人LTRE Trouble.Z隱伴奏LIVE.mp3西米Lee A愛樂之城伴奏LIVE.mp3小石頭和孩子們韓甜甜你的答案伴奏.mp3顏盤玥唱支山歌給黨聽伴奏
  • 精選客家話山歌《唱支山歌比高低》 視頻欣賞
    精選客家話山歌《唱支山歌比高低》 視頻欣賞 《唱支山歌比高低》 客家山歌 壯話山歌歌詞欣賞
  • 「八不準」作品展播 | 廣西:唱支山歌給你聽②
    「八不準」作品展播 | 廣西:唱支山歌給你聽② 2021-01-0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韻新聲-唱支心歌給黨聽》音樂會讓經典老歌煥發新活力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唱支山歌給黨聽》大家耳熟能詳,但是融入琵琶、二胡、鋼琴等器樂元素的全新編配版——器樂與合唱《唱支心歌給黨聽》,是否會激起你的好奇心?還有二胡、女聲與樂隊《洪湖》,女聲、大提琴、鋼琴與樂隊《絨花》,絲弦五重奏與男聲《紅星》…… 第21屆「相約北京」國際藝術節正在進行中,1月27日,「相約北京」將迎來中央民族樂團《華韻新聲—唱支心歌給黨聽》音樂會。這場將在北京音樂廳上演的音樂會,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新」字。
  • 慶祝建黨97周年 「給黨唱支生日歌」主題歌會舉行
    1/6映象網訊(記者 王韶卿 文/圖)「黨員是什麼,是人民的好公僕,黨員是什麼,是百姓的主心骨,是飄揚的旗,是挺立的樹......」6月29日晚,由河南廣播電視臺策劃推出的「給黨唱支生日歌」大型系列文化活動之主題歌會在河南廣播電視臺8號演播廳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