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動不動就做「月光族」,做「偽名媛」。
關於「女性的安全感」,都會出現在新聞、影視劇、朋友圈和我們茶餘飯後聊的閒天兒裡。不得不說,在女性群體裡,這個話題更值得被討論。到底什麼才是安全感?安全感應以什麼為基礎而建立?
前兩天,劉濤在一檔叫《了不起的姐姐》的節目中,和蘇芒聊「如何提升安全感」時說:「自己剛出道的時候有存備用金的習慣。15萬,存了五年,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個網友甚至查了一下,劉濤出道是2000年。
2000年北京朝陽區房價3800元每平米,全國城鎮職工平均月工資780元,年工資9300元。所以,15萬元相當於在北京朝陽區一套40平的一居室,或是當時城鎮職工190個月的工資。
還有網友說:「女孩子存點錢吧,以後你們會知道,誰都可能會背叛你,但錢不會。」
這個建議從劉濤嘴裡說出來,真的信服度很高,她的經歷網上都有,一路走來,真是有超強的抗風險能力。
悶聲掙大錢這項技能,劉濤是真的穩。
看看她現在40+的狀態,皮膚和身材都很扛打,元氣滿滿,不禁感嘆,真是佩服這份自己掙來的自信和從容啊。
關於存錢,評論紛紛表示贊同,但同時又表示:「存錢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太難了。」
不然也不會有另一個話題同時上了熱搜,那就是當代年輕人的錢,存著存著就沒了……
可謂又搞笑又真實。說到底,現在的年輕人,其實是缺乏存錢意識的。
就好比之前就有一個網絡調查表明:無論是在電商網站買,還是玩手機時網購等方式,大多數人都是屬於衝動型消費。
這操作是不是似曾相似?沒錯,就像劉濤那樣,我們很多人,在剛剛畢業工作那會,都有省吃儉用存錢的經歷。
想當年,我一朋友吃的穿的從來不敢任性買,每到周末就找不到人,問她就答兼職去了。看著銀行帳戶裡慢慢攢起來的錢,她說這讓她覺得踏實,以後有點什麼事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拿得出來。
其實不止是劉濤、我朋友,任何一個人,都面臨著安全感的問題。
特別是人到30歲後,就會明白,「上有高堂,下有妻小,不敢生病」真不是一句調侃的話。
我們以為自己現在日子過得很舒坦,很安全,其實這種舒適感是非常脆弱的,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一遇變故,就會瞬間崩塌。
讓自己有安全感,手裡有錢,做好保障規劃是關鍵。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安全感就是你手機有電,卡裡有錢。雖然這話有點絕對了,但卡裡有錢的人,哪一個不是活得有底氣。
知乎上有個很熱門的問題是:人到30,有多少存款才有安全感?
其中有位網友的回覆收穫了最多的「贊」:
如果半年不工作,你的生活依然可以照常運轉,包括你的房貸、車貸,信用卡都能正常還款,那你就擁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安全感,生活也不會太緊繃。
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的狀態就比較危險了,任何一件突如其來的風險,就足以讓你、乃至整個家庭遭受重擊。(作者:簡儉減)
有錢才有安全感。我經常看到一些消費言論,就是要享受好的生活,哪怕超前消費,我就不是很同意這個觀點。
反而贊同劉濤在節目中說的,做事一定要先計後果,絕對不打無準備的仗。
我們花錢也是,一定要給自己存一筆應急的錢。這也讓我想到了演《致命女人》的劉玉玲,她爸爸告訴她要存一筆「Fuck you money」,怎麼理解?
她解釋道:「如果你有了這筆錢,當有什麼意外發生,或者有人強迫你或辭退你,你可以像這樣說:FUCK YOU!」
顯然,面對其他的一些突發性事件或者決策性事件,銀行帳戶裡存有錢的人,要比那些用信用消費的人要更加從容應對,也不會那麼地焦慮無助。
當然了,除了存錢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還有一種安全感叫做保險。
前幾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就感嘆到,買保險就是讓人在這個焦慮的時代裡,給自己冠以足夠的安全感。所以,今年她慶祝生日的方式,就是給自己買一份保險。
以前覺得攢錢可以應急,看過朋友圈太多的重病眾籌,才發現攢錢的速度永遠也趕不上一次重病花費的費用。
就像我那位拿保險當生日禮物的朋友說,「我們年紀輕輕,還沒來得及買車買房,好不容易攢下的錢,如果因為意外疾病突然耗光甚至從此負債,那麼,這樣的生活前路無疑是一片黑暗,還怎麼愉快地活在當下?」
所以,不管是對於身體問題,還是經濟問題,都應該有一份風險的保障。
而保險的出現就是降低或轉移風險最重要的一個救生圈。所有買保險的人都知道,這是用來對抗不安的一大選擇,保險最大的意義,就是給人提供一份「安心」。有很多90後認為,現在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未來生活增添一份安全感和保障。
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自己給的。面對健康、意外威脅和生活壓力,不少年輕人選擇通過購買保險進行風險轉移,已經越來越成為共識。據統計,現在的90後人均4張保單,保障槓槓的。
我很認同一個說法,保險不是用來掙錢的工具,而是讓好的生活繼續下去、讓人心變得安寧的禮物。與其在躊躇中枯萎,不如在前進中綻放。只有布好了後路,才能在四面楚歌的時候,有條出路。
不管是存錢備用,還是購買保險轉移風險,我相信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用正確的方法,相信你會越來越有安全感,擁有可掌控的人生。
大部分人聽到後直呼「同感」,認為儲蓄的確可以給自己帶來安全感(尤其是在經歷了這樣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後)。更有意思的是,當劉濤問身邊的女生是否有備用金時,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沒有。」
雖然聽到這個答案後,劉濤很吃驚,蘇芒也說:「年輕女孩是要有一點自己的儲蓄。」但不得不說,「超前消費」的金錢觀和崇尚極奢的生活理念仍主導著一代年輕群體。
生活是刺骨的,不要相信童話故事,或者等著好運降臨,扎紮實實掙錢存錢,比什麼都可靠。
對於沒有存錢習慣的人,可以試試365存錢法。
意思是一年有365天,每天在1-365中選一個數字作為當天的存款錢數;
比如你今天花的錢比較多就可以存少一點,明天花的錢比較少就可以存多一天……如此累計下來,一年可以存66795元。
這個方法雖然稍顯笨拙,但總比什麼都存不到要強太多。
總之,要想實現人身自由,必須先搞定財務自由。
而財務自由的前提,就是先有良好的理財觀念,說白了就是先學會存錢,至少不讓自己在關鍵時刻無所依靠。
及時行樂是小孩子都能做到的事情,量入為出才是成年人的必修課。不要動不動就「月光族」,不要做「偽名媛」,用自己雙手去賺錢,每個月都給自己存些錢,這才是你安全感的來源,女人都應該有「先謀生再謀愛」的能力。
一個喜歡存錢的人,通常可以養成兩種良好習慣,第一種是不鋪張浪費,第二種是自律,而這兩種習慣對於一個人而言特別重要。
一個喜歡存錢的人自然不會亂花錢,因為他有計劃,如果他把錢都花掉了,自然預期的存錢數目就無法完成,而對於一個有存錢習慣的人來說,他是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的。
時間長了,他不僅在存錢這件事情上可以做到自律,在其他方面也是一樣的,因為一個習慣一旦養成其實是很難改變的。
一個人有了這兩種好習慣,在以後的時間裡面註定不會過得太差。
——END——
來源:本文綜合自 去展業、海報時尚(ID:haibao_cn)、莫問大叔(ID:mowends)、麥子熟了(ID:maizi8090)、星探娛樂、新浪微博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