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娛樂專稿(文/喻德術 圖/小鋼 視頻/阿洋 責編/三替)
當不少本土影人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四處求神問卦的時候,「老男孩」崔岷植卻諫言:「中國觀眾和中國電影人應該要有強烈的自豪感、要自信、要齊心,這樣才能製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12月5日,騰訊電影沙龍第三期走進北京大學百年講堂,舉辦「從《鳴粱海戰》看中韓合拍大片時代何時到來」論壇,《鳴粱海戰》主演崔岷植出席,引發大批媒體記者和學生觀眾到場。一同到場的還有知名主持人劉儀偉,《雙旗鎮刀客》、《天地英雄》和《麥田》等片導演何平,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旭光和騰訊電影編輯陳媛等人。
本月12日,《鳴粱海戰》將在國內全線公映。這是韓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影片,其觀影人次達到了韓國總人口的1/3,將《阿凡達》當年在韓國創造的歷史紀錄拋在了身後。
崔岷植不但是《鳴粱海戰》的主演,也是《快樂到死》、《生死諜變》、《醉畫仙》、《老男孩》、《太極旗飄揚》、《親切的金子》、《哭泣的拳頭》、《看見惡魔》、《與犯罪的戰爭:壞人們的全盛時代》、《新世界》、《超體》等一系列影片的主演,拿遍了韓國大大小小的電影獎項,堪稱韓國的國寶級演員。
他的到來,讓剛剛做到第三期的騰訊電影沙龍有了「國際範兒」,到場嘉賓也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共同為中國電影的發展出謀劃策。其中崔岷植的諫言讓人印象深刻,他認為中國觀眾和中國電影人最要緊的,是先要樹立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堅信自己能製作出好的作品,然後再一絲不苟地付諸行動。
一直演反派是為生活所迫
在韓國影壇,崔岷植可謂是「反派專業戶」,在《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看見惡魔》以及今年在內地票房大賣的好萊塢科幻片《超體》中,他都把一些心理陰暗或充滿暴力傾向的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有北大學生甚至當場感言,他覺得坐在臺上的崔岷植就像一頭獅子,具有強大的氣場:「可能我對所有人性陰暗面的理解都是從您那兒來的。」這句話讓全場笑成一團,崔岷植卻嚴肅地站起來,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然後用中文說了兩個字:「謝謝!」
當被劉儀偉問及為何如此鍾愛反派角色,崔岷植表示:「可能很多演員都不太喜歡反面人物,我也是為了工作,才不得不飾演這些角色。」言下之意,為生活所迫啦,全場再度響起一陣笑聲。至於為什麼要接演《超體》,崔岷植再度顯現出「老男孩」本色:「如果不是這次機會的話,我可能沒有辦法和斯嘉麗·詹森一起合作,所以反派我也認啦。」一句話又把大伙兒逗樂了。
當然玩笑歸玩笑,崔岷植之後開始言歸正傳,他表示自己對反派角色有著與大家不一樣的理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壞人也往往有一些不得已的苦衷。」有些人他可能是生下來就帶有那種基因——比如暴力,有些人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還有些人可能是為生活所迫:「我常常試圖去理解他們,關注這個群體。」
最後成為英雄是命運使然
演壞人演到極致之後,崔岷植忽然搖身一變,在《鳴粱海戰》中成了一個大英雄,他所飾演的李舜臣是韓國的民族英雄,是正義和勇敢的化身,影片中他用12艘戰船擊敗了日本的300多艘戰船,看得韓國民眾熱血沸騰。
談及為什麼要接演這樣一個角色,崔岷植說這是「命運使然」,是有一種使命感在驅使著他:「李舜臣將軍在韓國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偉人,藝術生涯中能接到這樣的角色是我的榮幸。通過表演,我體驗到了李舜臣將軍的生活和人生,我希望能把自己感受到的偉人拿去和觀眾一起分享,同時也通過我的表演把偉人呈現給觀眾。這是我作為一個演員的使命。」
也正因為是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演員,崔岷植幽默地表示他在韓國其實是個天使:「我今天可能把兩個翅膀落在韓國,忘了帶過來了。」全場再度爆笑。
中國的「英雄」與年輕觀眾有距離
《鳴粱海戰》在韓國的觀影人次佔了其總人口的1/3,這讓主持人劉儀偉不勝感慨;他說如果中國能拍出一部電影有1/3的人去觀看,那大概就是4億人次,如果30塊錢一張票,那就是120億:「如果我們拍《鄭成功收復臺灣》,會有這麼多人去看嗎?」
臺下不少嘉賓紛紛搖頭。劉儀偉說,這正是中國電影所面臨的一個尷尬問題,那就是韓國、美國都有自己的英雄電影,但中國卻很少——《英雄》、《天地英雄》、《救火英雄》這類電影恐怕都不算真正的英雄電影。「為什麼我們會沒有?」
《天地英雄》導演何平清了清嗓子,言辭尖銳地表示這與中國的歷史、教育和體制有關,因為幾十年來,中國人崇尚的是集體英雄主義,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個人在集體面前往往是渺小的,所以我們的主旋律大片往往把英雄人物塑造得很假,假到沒有七情六慾:「英雄人物他首先要有人格魅力,沒有這個他就只能是一個空洞的概念。」同時何平認為,在中國的創作語境裡面,英雄往往是身不由己的,比如他不能反對領導、不能有明顯缺陷,這就讓觀眾與這樣的人物越走越遠。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旭光也對這種狀況表示了擔憂,他說現在是一個比較平民化、比較庸俗的時代,英雄好像有點可望而不可及:「這可能是一個國民心態的問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現在不少年輕人不是渴望成為英雄,而是渴望變得有錢,所以中國首富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才會被奉為「國民老公」。
騰訊電影編輯陳媛則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伴隨著網際網路長大的一代,對世界各國的知識文化接觸得比較多,以前我們的英雄可能確實被塑造得過於高大上、太平面、不接地氣,導致年輕人不認同:「以前他們是被動地接受,現在他們可能是主動去尋找。比如美國隊長,他的成長道路可能比較俗套,但是他有肌肉;蜘蛛俠是校園少年形象,有點小清新;包括《黑暗騎士》很暗黑,但不少年輕人就是喜歡這樣的風格。總之他們能從這些英雄人物身上找到共鳴,所以願意去關注。」
中國電影人要有自豪感和自信心
崔岷植之所以來到中國,一方面是因為《鳴粱海戰》即將在國內公映,另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中韓電影人的合作不斷加深,比如《集結號》、《唐山大地震》等片的特效都是韓國團隊在做,郭在容、安兵基、張東健、宋慧喬等韓國影人則紛紛來到中國拍片。中國有龐大的市場,韓國有技術和人才,中韓合拍大片的時代正在到來——去年合拍的《大明猩》就票房過億。據透露,接下來中韓將合作拍攝一部兩國共同抗日的戰爭大片,向《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瑞恩》那個水準看齊。
不過何平認為,中國電影想要真正崛起,光靠與韓國、好萊塢團隊的合作是無法達成目標的,因為我們經常耗巨資請人家過來合作,但他們是帶著自己的團隊過來,幹完活就走人,不會把技術教給你:「他們幹活的時候,是不會讓你去看的。還比如有些設備,他只會租給你,不會賣給你,因為涉及到技術專利。在好萊塢的六大片場裡,也基本看不到中國人。我們現在經常面臨的情況是有錢、也有設備,但就是沒有人,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
一席話,把中國電影的前途說得有些蒼涼。但崔岷植提出了反對看法,他表示自己之前也通過一些電影感受到了中國的包容、大國風範和領袖風範:「大家作為中國觀眾和中國電影人,應該有強烈的自豪感、自信心、要齊心。」崔岷植說,其實影視創作無論是在韓國還是中國,都會面臨很多困難、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狀況:「中國目前可能在電影發展上有種種不太有利的環境因素,大家只能通過努力來改變。」言下之意,不管是電影人還是中國觀眾,光抱怨沒用,一定得想辦法齊心協力解決問題。
期待與中國影人合作但不會跟風
論壇之後的媒體採訪環節,被問及對中國哪些電影人比較熟悉,崔岷植首先點了陳凱歌和張藝謀,他說他非常喜歡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尤其曾被張國榮的表演深深打動。至於最喜歡的女演員是誰,崔岷植認為是鞏俐:「我以前與她和張藝謀在法國坎城見過面,她是非常有魅力的演員。」
那最近兩年會與中國電影人有具體的合作項目嗎?崔岷植搖了搖頭:「現在中國市場很大,可能有很多的韓國電影人過來,但我暫時還沒有做好準備。中韓兩國雖然地緣較近,但在文化上還是有很多不同,一定要找到能夠同時打動兩國觀眾的故事才行,我不想跟風。」頓了一頓之後他又說:「現在有那麼多俊男靚女過來,我長得又不好看,有點想放棄了。」說罷哈哈大笑。
如今已經年過五十,有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退休,或者去做點別的事情。崔岷植再次搖頭,並把兩手攤開做了一個無奈的姿勢:「除了演戲,還有開車,別的工作我什麼都不會。」
採訪最後,崔岷植表達了一點小小的遺憾:「我應該去學習一下中文,其實有很多東西想說,但因為語言的問題,交流起來還是不大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