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
這一天,是郭德綱的生日宴。師徒眾人,其樂融融。
唯獨主席座位上的曹雲金姍姍遲來,他端起酒杯來到關公像下,發下毒誓:「自己將來要遠走高飛,此生不願再進德雲社」。
一旁的師傅郭德綱,靜悄無聲。
一旁的師娘王慧,當眾下跪。
師娘說:「我給你們磕一個,咱們也都散了吧,大不了這買賣不幹了,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你師父。"
德雲社的弟子們見狀,紛紛下跪,現場一片嗡嗡之聲。
此時,閉目不語的郭德綱。
也許,他想起了他多年前的師傅。
也許,他在回憶多年前,他對他師傅所做的一切。
都說,世道好輪迴。
多年後,曹雲金自立門戶,收下的徒弟會怎樣?
01
曹雲金與郭德綱勝利會師之前,這對未來的師徒還需要分別完成人生中的幾件大事。
郭德綱在天津經過師傅楊志剛的錘鍊,為後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他才敢懷揣夢想前往北京發展。
前往北京發展的郭德綱,一番風雨之後,彩虹沒見著,倒是打馬回到天津,與妻子胡慧中分道揚鑣,隨後與貴人王慧風雨同行,再次北上。
1995年,郭德綱、王海和張文順,成立了「北京相聲大會」,也就是後來的「德雲社」。
成立之初,觀眾少,說掙錢那是不靠譜的事,能維持下去就很樂觀了,但他們依舊堅持一場又一場的演出。
北京的相聲界講究師承。郭德綱發現,自己從天津來到北京,在北京如果沒有個厲害的師父,根本不可能被北京的相聲界認可。
他求拜李金鬥為師,結果被拒。
他求拜馬季為師,結果被拒。
拜師,屢戰屢敗。
俱樂部發展,舉步維艱。
怎麼辦?一個俱樂部只有三個人,觀眾們整天對著這幾張老臉,也忒沒勁了吧!
招弟子,補充新鮮血液是當務之急。
於是,王慧的表弟曹雲金落入了郭德綱的法眼。
如果培養一個自家人,能撐臺面,還放心,何樂不為?
郭德綱夫婦向曹雲金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於是,曹雲金從天津出發,前往郭德綱的俱樂部。
這一年是2002年,曹雲金剛剛16歲。
曹雲金從小沒了父親,跟母親相依為命。
初中畢業後靠四處賣盜版光碟為生。在緣分的指引下,他認識了相聲界前輩田立禾,並拜師學藝,自此啟蒙。
當郭德綱向他拋出橄欖枝之後,他離開師傅田立禾,啟程直奔北京。
在這裡,他將在廣闊的天地裡大有作為。
此時,曹雲金在相聲方面已經啟蒙,他還有更大的夢想。
此時,郭德綱在北京終於有了一方小小的天地,他需要一個貼心,能撐臺面的徒兒
他們,在機緣巧合之下,一拍即合。
他們,前景可期。
02
在大有作為之前,他們還需要進行一段勞其筋骨的歷程。
曹雲金隨郭德綱學習相聲的同時為俱樂部打雜。
郭德綱教曹雲金相聲的同時,拉業務,演出,掙錢讓俱樂部經營下去。
在此期間,為了貼補俱樂部的支出,他在安徽電視臺兼職當主持人助理。
在網上有一段視頻,郭德綱在一個透明的櫥窗裡展覽。
在48小時之內,吃喝拉撒都在這一個櫥窗之內,觀眾讓他打拳就打拳,讓他織毛衣就織毛衣。
那時,郭德綱真不容易!
為了壯大隊伍,郭德綱廣收弟子,一番騰挪跌宕之後,2003年,「北京相聲大會」終於混成了一個有十幾個人規模的團隊。
這一年,郭德綱欣慰地看著這支隊伍,決定將「北京相聲大會」改名為「德雲社」。演出地點固定在天橋樂茶園演出,並以「做真正的相聲」作為宣傳旗號。
德雲社的廣闊天地終於在2004年姍姍而來。
這一年,對郭德綱,對德雲社都是意義非凡的一年。
一天,郭德綱、王海看了《超級女聲》後突然靈感瞬間噴湧而出。
王海聯繫了北京電視臺曲藝節目的主持人,建立合作關係。此後,郭德綱經常出現在北京曲藝節目的訪談上,德雲社在北京逐漸有了一點名氣。
更重要的是,郭德綱還認識了侯耀文,並拜侯耀文為師。
有了侯耀文這樣一個相聲界的大咖作為招牌,郭德綱的德雲社總算被北京相聲界認可。
而他被侯耀文收作徒弟的消息成了當時的頭條新聞,德雲社一下子聲名鵲起。
後來,郭德綱的搭檔張文順因為身體原因,不再上臺,郭德綱請來了于謙。
那時,于謙正在在影視劇裡跑龍套。收到已經小有名氣的郭德綱的邀請,于謙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成為郭德綱千年的搭檔。
自此,德雲社班底總算穩定起來。
德雲新人的時代即將來臨。
03
德雲社雲字輩的幾個佼佼者,終於站在德雲社的舞臺中央。
曹雲金、何雲偉、李菁這幾個雲字輩,在臺上精彩紛呈,讓臺下喝彩不斷,一步步,他們都成為了角兒。
而郭德綱的得意門生,曹雲金更是得到力捧。
此後,曹雲金的專場不斷。很多人去德雲社就是衝著曹雲金的名字去的,甚至很多人點名要聽他的相聲。
曹雲金徹底的火了,火得德雲社這個舞臺在他眼裡只是一個小小的淺水坑。
他想要在更廣闊的天地間大有作為。
德雲社越來越興旺,郭德綱的徒弟越來越多。
舞臺只有這大,徒弟也就分個三六九等。
此時,嶽雲鵬還在後臺打雜,難得上臺露下臉。
有一次,嶽雲鵬好不容易得到上臺的機會。
這一次輪到李菁給嶽雲鵬貼板,何雲偉問李菁,你給嶽雲鵬貼板?李菁說,我給他貼板我就是傻子。一扭頭,嶽雲鵬就站在他們身後呢。
李靜,何雲偉他們尚且如此,那個被郭德綱力捧的曹雲金則更是飛揚跋扈。
于謙說,有一次曹雲金找他吃飯喝酒,曹雲金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養活了半個德雲社!」。
話外之意,另一半是何雲偉和李箐養的。
確實,那時候,雲字輩這幾個人撐起了德雲社。
在德雲社有這麼一條規矩,每一個成員的收入都要上交一部分給郭德綱,當做社費和師弟們的開銷。
所以說曹雲金撐起了半個德雲社也是事實。
所謂的撐也不過是經濟收益。別忘記,師傅才是第一位,沒有師傅,那來的德雲社,哪來成功的徒弟。更何況,郭德綱有那麼多的徒弟,少了某一個,可以再捧一個。
但當時,曹雲金還在德雲社,還在為德雲社創造很大的經濟效益,年輕人,膨脹一點也很正常。
但那時,曹雲金好像有點太年輕氣盛。
有段時間,師弟們在後臺連話都不敢跟他說,對面相遇都要停下腳步,恭恭敬敬鞠躬跟他打招呼,打招呼的表情不好,還要被拎到他面前重新來一遍。誰不捧他誰不把他當神供著,就得挨罵,就得被威脅。
他開始不滿於德雲社這樣的小舞臺,他開始接私活,賺取更多的收益。
此種情況,郭德綱也是睜一眼閉一眼。
所有的一切,都為後來這對師徒的你來我往留下了伏筆。
2010年1月18日,這一天是郭德綱的生日。
文章開頭的一幕上演了。
當曹雲金在關公像下發完毒誓:「自己將來要遠走高飛,此生不願再進德雲社」。
郭德綱坐在椅子上久久無法回神,他一句話都沒有說。
師徒兩人的關係就這樣撕開了一道無法癒合的裂口。
生日宴之後,郭德綱和于謙還有一場演出。
當時郭德綱悲從心中來,唱了一首《未央宮》,當唱到吳王殺了伍子胥那一段時,郭德綱兩眼通紅。
2010年是郭德綱人生中,眼看他宴賓客之後高樓塌的時刻。
這一年,郭德綱被批為「郭三俗」,網上呼聲一片,說郭德綱是個無恥的混蛋,甚至說他是天津人的恥辱。
而此時,曹雲金,何雲偉,李箐的相繼離去,對德雲社來說是雪中澆水。
離開德雲社的這一年,曹雲金24歲。
03
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曹雲金終於可以自由的飛翔了。
他飛翔的姿勢很美,他可以很傲嬌的對郭德綱露出不屑一顧的微笑。
曹雲金在貴人的相助下成立了「聽雲軒」,人生風生水起。
2012年,他登上了春晚的舞臺,一時,風光無二。
那幾年,曹雲金、何雲偉、李菁三人組發展得紅紅火火。跟北京電視臺合作,上春晚,而且是連續幾年。
曹雲金的聽雲軒,也開始收徒弟,雖然不是很景氣。
聽雲軒不景氣沒關係,他有大把的才華,他還有大把的流量可以消費。
他成了相聲界裡電影演得最好的相聲演員。
他成了影視界裡說相聲最好的影視演員。
他的涉獵越來越廣,弄話劇,演電影,上綜藝,他繁忙的身影在各個節目上眼花繚亂。
而郭德綱咬牙堅持幾年之後,德雲社終於翻過身來,再次邁向巔峰之路。
此時,郭德綱終於有時間,有精力回首過去,那些曾經的弟子,和他們得有一個了結。
2016年,郭德綱發文,將曹雲金逐出師門,引發曹雲金和郭德綱兩人的罵戰。
曹雲金用6000字長文進行回應,主要是內容如下:
郭德綱髮長文《天涯猶在,不訴薄涼》回應。
至於各人所言,誰真?誰假?撲朔迷離。
真假已經不重要了。師徒緣分自此一乾二淨,這是真的。
無論怎樣,曹雲金在社會這個舞臺上放飛得很幸福,特別是在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愛情上,更是放飛得如入無人之境。
2016年5月,因為《不離不棄》這部電影,曹雲金與香港女演員江若琳結緣。
這段戀情維持大約半年左右就結束了。
和江若琳分手後不久,2016年12月曹雲金被曝與嫩模疑似有新戀情。
戀情曝光後,嫩模還在微博偷偷秀恩愛。
2017年7月曹雲金和唐菀因戲生情。
他宣稱,自己與唐菀是「奔著結婚去的」。
事實證明也的確如此,但人們只是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局。
2018年2月7日,曹雲金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與唐菀的結婚喜訊,曬出二人的結婚證件照,唐菀已身懷六甲。
4月17日,曹雲金髮文宣布唐菀產女。
唐菀還在哺乳期,曹雲金被曝在天津與一位韓範美女在酒店共度一晚。
隨後,曹雲金方工作人員回應稱:「被黑了,不是真的」。
但唐菀並沒有出來為老公說話,也沒有點讚這個回應。
2019年 6月11日,曹雲金髮微博稱「曹雲金和唐菀,因性格不合及家庭關係等原因,二人已和平協議離婚。」
恢復了單身的曹雲金,又可以再次在愛情上放飛。
04
距離2010年,已經十年。
十年過去。
曹雲金北京的大豪宅令人羨慕。他身著大氅,戴著金表,懷抱寵物,一副大富大貴的樣子。
或許,他物質上是豐富的,面對自己日薄西山的流量,面對德雲社嶽雲鵬,張雲雷的火爆,他會怎樣想?冷暖自知吧!
十年過去。
郭德綱的德雲社經歷過至暗時刻之後,再次風生水起。
走了曹雲金,捧起了嶽雲鵬。
走了何雲偉,捧起了張雲雷。
德雲社的舞臺上,一個又一個新人輩出,他們將相聲的舞臺開成了演唱會。
如果時光回到2010年。
如果時光回到2016年。
他們師徒之間是否還會決裂和撕扯,將各自的底褲生生撕裂。
那時,郭德綱會不會想起他曾經的師傅楊志剛。
當年,郭德綱與師傅楊志剛的你來我往,語言的運用也是入木三分。
都說天道好輪迴。
如今,曹雲金也開班收徒。
多年後,他的徒弟會怎樣?
其實。
這個社會,不缺人才,缺的是一個叫做「德」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