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從《阿甘正傳》《貓鼠遊戲》《拯救大兵瑞恩》《幸福終點站》到《綠裡奇蹟》,他用6部「豆瓣電影Top250」榜單入圍電影,成為中國觀眾最熟悉的外國演員之一,他的作品幾乎成了中國影迷入門必經之路。
他就是「阿甘」——湯姆·漢克斯。
如今,「多產」的湯姆·漢克斯再出新片,《鄰裡美好的一天》為觀眾帶來又一碗熱騰騰的雞湯。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憤世嫉俗的記者羅伊德在採訪傳奇主持人羅傑斯先生的過程中,逐漸被羅傑斯先生言行中流露出的善意影響,最終與自己的內心和解,重拾美好的故事。
該片在北美取得了6169萬美元票房的好成績,被《時代周刊》評為2019年度十佳電影,湯姆·漢克斯也因此收穫多項「最佳男配角」提名。
然而,湯姆·漢克斯的招牌「雞湯」卻意外在中國電影市場遇冷,該片上映後,國內首日票房61.7萬,在同期上映的新片中上座率最低。上映五天票房還未突破兩百萬,口碑亦走向兩極化。
部分觀眾很喜歡這部電影,認為它「溫暖治癒,給觀眾做了一場心靈按摩」;不喜歡的人則表示「20分鐘逃離電影院」「是溫吞的雞湯,食之無味」。
《今日影評》欄目組特別邀請到了情感心理作家蘇芩做客演播室,一起聊聊湯姆·漢克斯的新片《鄰裡美好的一天》。
1
喝過之後,你覺得這是一碗雞湯嗎?面對這個問題,蘇芩表示,「肯定是雞湯,但是有點像20年前的雞湯,因為它特別符合三個要素——三觀積極 、大段煽情以及反覆傳達溫情觀點」。
而這,大約也是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最大的痛點,「畢竟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2020年的觀眾需要的不只是簡單的煽情和講道理」。
「我看這部電影最大的感覺,可能是『雞湯』的烹飪方法或者是食材的選用上出了些問題」,蘇芩說。
而說到食材,就不能不說這部電影的男主角湯姆·漢克斯,「其實我覺得最溫暖、最雞湯的就是湯姆·漢克斯這張臉,他連換鞋的那個動作都跟當時的羅傑斯先生是一模一樣的」。
他的笑容治癒到讓人恍惚覺得,如果這是一部雞湯電影,男主人公佔到了60%以上的功效。
但可惜的是,「現在年輕人似乎不太喜歡雞湯了」。當然,社會永遠需要雞湯,而雞湯熬製的方式卻是跟著時代發展發生變化的。現在的觀眾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判斷,「強灌式雞湯已經不奏效了」。
2
那麼,同為以湯姆·漢克斯為亮點的「雞湯」電影,為何《阿甘正傳》在當下時代依然收穫好評,《鄰裡美好的一天》卻在國內碰壁?
首先,「人物原型羅傑斯先生是誰」成為了觀眾看此類傳記影片的一大疑問,不同於《阿甘正傳》,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致力於完滿呈現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羅傑斯。
1968年,他主持的兒童節目面世,在那個兒童電視節目的荒漠時期開創了兒歌、小布偶加訪談的全新節目形式,也為後來的兒童節目提供了經典範本。「可這在電影中並沒有體現出來」,蘇芩說。
而困擾蘇芩的第二點在於她「之前完全不知道這個人物」,而這也是許多觀眾評論中所表達的。
「像這樣的故事如果沒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支撐,觀眾真的會覺得水土不服」,蘇芩說,「另外,羅傑斯先生這個人物塑造得特別失敗,因為他太平面了,就是一個聖人的形象」。
「沒有缺點,沒有脾氣,走到哪都在散播愛和溫暖,而且略帶說教味道」,蘇芩評價道,「所以我一直看到電影快要結尾的時候,都不太喜歡羅傑斯先生這個形象」。
「雞湯」當中蘊含的「營養」,自不容忽視。關於電影的主題,蘇芩也很喜歡,它告訴觀眾一個簡單又溫暖的道理——你不用做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因為你是你,因為你非常特別,你就值得被愛。
當然,如果它「熬製的口味」能更符合觀眾期待,也許,便不會走到今天在中國市場的遇冷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