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編劇地位低?行內人吐槽:誰都能改劇本,合拍片情況更差

2020-12-28 港臺娛樂通

眾所周知,編劇是影視製作中重要的一環,好劇本才是作品成功的核心,但長期以來,兩岸三地的編劇都處在行業鏈的底端,他們的待遇和付出幾乎無人知曉,媒體和公眾根本只重視演員和導演,就連投資人都更有存在感。近日,香港影視圈的幾位編劇便在某港媒採訪中大吐苦水,直言自己的工作不被尊重。

從業20年的李敏曾為《喜劇之王》、《掃毒2:天地對決》創作劇本,是香港影視圈內比較成功的編劇,但她稱從未有被尊重的感覺,「其實已經習慣了被忽視,不只是某個人在對編劇進行欺凌,而是整個行業對編劇忽視,是文化的問題!」《逆流大叔》的編劇陳詠燊也贊同這個觀點,他說:「編劇在電影圈的地位,簡直比地上還低兩層!」

與外界認為的主導劇本創作的印象不同,編劇們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創作自由,影視公司老闆、導演、演員都比他們更有話語權。說起這個,李敏、陳詠燊等人大吐苦水:「誰都能改劇本!老闆,老闆的女朋友,導演,演員,甚至端茶送水的打雜人員,都可以對劇本指手畫腳!很多香港人覺得自己讀過書、認識字,就等於知道寫劇本,或者說看過幾部戲就能改劇本!」

幾位編劇表示,如果是專業且合理的建議,他們會理解並尊重,但大部分卻是不合理的要求,這還只是純港片的創作環境。合拍劇則更加困難,因為投資金額更大,老闆們的話語權更高,「如果一部愛情片是從男生角度出發,老闆有時候會要求推倒重來,從女性角度來敘述,因為他們的一句話,整個故事面目全非。」

劇本被肆意改動到面目全非,編劇們卻只能無奈屈服,等到了影視作品上映,觀眾們若對劇情感到不滿,他們便要承擔所有的怒火。因為行業的潛規則,編劇們無法解釋,只能打掉牙齒往肚裡咽,「道義的問題,不能公開說,只能私下和朋友吐苦水。」

即使寫出好劇本,電影收穫大成功,編劇們也無法收穫尊重。例如《掃毒2:天地對決》,票房高達10幾億,身為編劇的李敏無法享受榮光,但女兒只客串了個小角色,都被主持人叫上臺訪問,「她只拍了3天、連故事講什麼都不知道,但持人都訪問,而編劇無人關心,他們覺得客串的演員都比編劇重要。」同樣的經歷不止一次,純港片《翠絲》舉行首映記者會時,主持人把所有人都喊上臺,唯獨沒有編劇的份。

陳詠燊則補充稱,有些編劇會被導演拖欠、剋扣酬勞,去溝通討薪反而被列入黑名單,「我們是劇組的重要成員,卻因為種種原因拿不到錢,在整個電影行當,也只有編劇的待遇會這麼差!」

從這兩位著名編劇的話中,我們可以很明顯感覺到他們受到了老闆、導演乃至於一些演員的多重欺壓,而更可怕的是,成名已久的編劇們都被如此對待,那些剛剛入行的後輩們處境又會多惡劣呢?這種不健康、不合理的行業潛規則,毫無疑問應該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哦對了,照這種情形來看,內地的編劇待遇可能更差吧?

相關焦點

  • 香港編劇地位低?行內人吐槽:誰都能改劇本,合拍片情況更差
    眾所周知,編劇是影視製作中重要的一環,好劇本才是作品成功的核心,但長期以來,兩岸三地的編劇都處在行業鏈的底端,他們的待遇和付出幾乎無人知曉,媒體和公眾根本只重視演員和導演,就連投資人都更有存在感。近日,香港影視圈的幾位編劇便在某港媒採訪中大吐苦水,直言自己的工作不被尊重。
  • 《吐槽大會2》宋方金再次吐槽宋丹丹改劇本
    說起宋方金你或許不熟,但說起跟他吵過架的人,大家肯定都認識。當年宋方金與宋丹丹為了電視劇《美麗的契約》而引發的演員改劇本的「兩宋之爭「可謂沸沸揚揚,宋方金直指宋丹丹改了80%的劇本臺詞,更說自己的劇本被各種人篡改,自己都不用署名了,應該讓那些人」聯合署名「。之後,宋方金又在微博上批評於正、郭敬明各種抄襲,一句「於正不正,敬明不明」,又讓抄襲這一話題成為輿論焦點。
  • TVB御用編劇黃洋達出獄後大爆料:編劇地位低下
    5月30日報導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TVB編劇黃洋達在出獄後大爆TVB黑幕,自爆猛料「在TVB創作,要同老闆、藝人交代,TVB編劇都是廢物」,不堪忍受的黃洋達毅然從政。  大爆TVB黑幕,編劇無地位創作氣氛差  上周六出獄的黃洋達接受《FACE》周刊訪問,表示除了將於下月脫口秀節目中加入獄中經歷之餘,更會分享在無線工作的遭遇及分析無線多爛劇的原因: 「TVB的劇集質素低,並不單單只是編劇的責任,有好多審批上的掣肘、高層的要求、廣告商甚至是公司的方針。」
  • 《新龍門客棧》編劇蘇叔陽去世,該片開啟合拍片模式
    (音/許冠傑)近日,作家/編劇蘇叔陽以81歲高齡病逝,他的編劇代表作有《新龍門客棧》等。該片由香港思遠影業與瀟湘電影製片廠(以下簡稱「瀟影」)聯合製作,開創一派新武俠的壯闊景致。思遠影業負責人吳思遠說:「這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大製作的合拍片,從這裡開始我們改變了合拍片的格局,它對我、對電影界都是有意義的。」
  • 疑《殺破狼》編劇惹爭議,控訴製片魔改劇本,還吐槽演員什麼玩意
    ,製片偏偏覺得哪哪都有問題,哪哪都得改,編劇覺得原著問題很大的地方,製片卻不讓改,言辭頗為激烈,儼然一副深受甲方爸爸折磨的社畜本畜。而且自己作為編劇還要帶著劇本去象山撕署名,辛辛苦苦了兩年,劇本被魔改,拿到第一署名要挨罵,拿不到相當於白幹,言語之間十分無奈。
  • 宋丹丹改劇本是什麼梗?揭開「兩宋之爭」背後的故事
    @唐宇在家裡 退出之後,劇組找來了編劇宋方金繼續修改劇本。一場口水大戰就此拉開序幕。2014年3月中旬,《美麗的契約》開播已有一個多月,宋丹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拋出「拍戲不是拍劇本」的觀點,引起編劇界的強烈不滿。隨後,宋方金在微博發表文章,吐槽宋丹丹片場隨意改戲,不尊重編劇,「80%以上的段落都是她和導演餘淳和演員範明等自己現編的,臺詞很水。
  • 玩命了30年,香港警匪片已死?還是正在被合拍片「脫胎換骨」?
    香港一部外語片能拿到幾千萬的票房,證明不是香港人沒有消費力,而是香港電影沒有讓消費者覺得過癮或者新奇的地方,現在都是小成本影視佔多數,質量不同,老一輩導演也就只能做一些本土文化的事。面對香港電影的窘境,不少香港導演都選擇「北上掘金」,自從2003年CEPA的籤定,催生了內地與香港合拍片模式,合拍片成為了香港導演的首選。
  • 黃百鳴:張國榮要求改劇本 劇組都不敢反對,只有周星馳敢說
    黃百鳴:張國榮要求改劇本;劇組都不敢反對,只有周星馳敢說現在的這些演員之所以受到觀眾們的詬病和吐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覺得他們在影視劇中的表演實在是太差了
  • 編劇入行的正確打開方式
    自從我將郵箱號掛上微博後,便總能收到各式各樣的投稿郵件,不少還附帶著簡歷。很多文學愛好者將他們寫的劇本發給我,希望我能為他們推薦。這些郵件的地址欄中收件人是一長串的郵箱名,為了成為一名編劇,他們把微博上能找到留了郵箱地址的圈內人都填了進去,然後便開始等待伯樂降臨。只是,這樣漫天撒網的方式少有成效。作為過來人,我想聊一聊,成為一名職業編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 《吐槽大會》有劇本?徐崢說的這段話,編劇估計都不敢寫!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說《吐槽大會》是有劇本的,明星和主咖說的話都是按照劇本來的,對此,小編也深信不疑,因為嘉賓們說的話都是一環扣一環的,都是有前後邏輯的,如果沒有事先排練,可能都不會有這樣的效果,但最新一期節目中徐崢說的這段話,讓我們有了新的認知,個人覺得,編劇真的不敢寫!
  • 影視劇魔改,這口鍋誰來背?編劇:我們也是出力不討好
    《殺破狼》編劇被扒出在小號上吐槽自己的劇本被「魔改」,無奈聲稱:「請大家以後不要再罵編劇了,畢竟編劇對內容沒有決定權」。在不同的國家地區,編劇的地位相差很大。比如在日本,電視、動漫、電影中,管理整個劇情的是編劇,導演地位相對較次。在美國,編劇的地位也不低,普通人的年薪大約在5-6萬美金左右,而一個編劇的年收入可能會在20萬美金左右。而在中國,尤其是內地,新人編劇可能一個月收入也就3000塊左右(有些是按集數收取)。
  • 訪談陳健忠:我不是一個典型的香港編劇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內地的製片人相當於香港的監製,但內地的製片人都控制大局,控制整個項目,管錢又管人。在香港則是導演控制整個項目的藝術創作。在內地我寫完劇本給導演後,他覺得可以還不夠,像製片人就經常有好多個,我不知道該聽誰的,這個說一句建議,那個說一句意見,改來改去導致整個項目運作時間很長,把熱情和精力都磨掉了。
  • 揭秘TVB編劇生存狀況 人工低還要懂「站隊」
    選角早內定 Laughing哥差點「夭折」  朱鏡祺還表示高層對演員的偏好也會影響劇本創作:「每年製作部總監(曾勵珍及梁家樹) 都會叫我們儘量安排角色給某些演員, 總監說要某演員做某個角色, 我們明知道角色不適合他, 但也要改劇本讓他演。比如我創造了Laughing這個角色, 當初高層說沒理由配角比主角更搶戲。
  • 到底誰是翻臉小臘肉,數字小姐,誰空運礦泉水洗臉
    用水不便小妹能理解,但是空運礦泉水,畢竟也是有些奢侈的啊……再說下面這位「小臘肉」,這位男明星被導演吐槽剛開始拍戲連走位都不會~但對劇組人們都很客氣,還愛給大家帶家鄉土特產臘肉~更別提當時被扣大餛鈍的製片朋友心裡有多氣!網友們當然是第一時間開始猜測這位男星究竟是誰啦。有人猜測說是來自四川、會做人的李易峰:
  • 《清平樂》劇本曝光,張妼晗並非原名,編劇被吐槽不冤枉
    《清平樂》劇本曝光,張娘子原名不符合邏輯,編劇被吐槽不冤枉。編劇朱朱是成了網友吐槽的重點,朱朱原是網文作家,後轉型成為編劇。 這麼明顯的錯誤,編劇沒有發現嗎?太不符合古代宮廷的基本邏輯了,所幸後來給張娘子改名為張妼晗。 再仔細看劇本,與其說是劇本更像是小說,按照時辰和劃分場次這又是為何呢?這也不是《長安十二時辰》啊?
  • 香港編劇深澤寬:我與香港&內地電影的這十幾年!
    這個群裡沒有很多一直待在香港的編劇,所以我跟大家分享的,香港編劇對內地製作的看法,可能會引起大家的興趣。其實我在03年已經開始參與內地製作,香港稱之為「合拍片」,就是香港公司和內地公司合作的電影。我早年拍爾冬陞導演的《門徒》,那時候保利博納只是投資者之一,於冬老闆的名字排在很後面,但我昨天看到《門徒》海報時,真是十年人士幾番新。
  • 編劇:詳解劇本寫作流程(高手分享)
    編劇在和誰打交道?  演員的話,最關鍵在於製片人和導演能看上(小角色或群眾則看副導演的);製片的話,最重要的是搞好和製片主任的關係。而編劇呢?製片人不用說了,投資人(既出品人)、導演、主演、劇本編審,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
  • 若演員都如倪虹潔做好演員本分,不爭做編劇導演,國產劇早上去了
    不過,舞臺上的劇本改動往往都不太討好,比如倪虹潔、馬蘇前面的王智和張大大演的《我和我的祖國》就是把結局改了。原來的結尾是高遠寫紙條給方敏——「別等我了」,但他們演時卻把寫紙條這一情節改了,改成了張大大摘口罩,對此不管是陳凱歌還是別的參演嘉賓都覺得他們改了劇本後顯得沒有力量。
  • 韓國導演的水土不服:中韓合拍片困局
    引進自韓國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因為推出了大電影,還開啟了「綜藝電影」的新類型中韓合拍片的崛起,一般以2014年《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的籤署為節點。這份協議給了兩國電影人巨大的優待,中韓雙方的合拍片,在兩國都能夠享受到等同於「國產片」的待遇。但顯然,電影產業更成熟的韓國一方,受惠更多。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韓國的電影環境與中國內地相比,更為寬鬆。
  • 編劇||好劇本都是改出來的!
    拉故事1.0編故事的能力,在一個編劇/作者的成功裡佔80%以上,而掌握劇本或小說的結構和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