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行李箱(下):六隻竹筐、小豬佩奇……這都滿含父母的愛

2021-02-08 北晚新視覺網

其實,行李箱很私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毫無顧忌地敞開,讓陌生人一窺究竟。在策劃《回家的行李箱》時,編輯記者們也預想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和困難。但意外的是,在採訪中,我們被很多熱情的人所感動。漫漫旅途茫茫人海,這些與晚報有緣之人,用行李箱帶領我們走進他們的團圓故事。

地點:北京南站

物品:六隻竹筐

北京南站二層候車大廳,王萬水的行李怕是春運大軍裡最大的「意外」了。在候車大廳一水兒的拉杆箱行李中,王萬水一人一背包一提兜,腳下還擺了6隻竹筐,其中有5個都是空的。與手提肩扛往老家搬年貨的旅客相比,王萬水的行李顯得有些「單薄」。

「別看這好幾個空筐,來的時候可都裝得滿滿的!」王萬水打算坐下午三點半的高鐵回老家,此時,距離發車還有一個多小時,他摘下背包,開始跟記者細數起十幾天前來京時所帶的年貨。這份沉甸甸的年貨清單裡有雞蛋,有蔬菜,有雞、鴨、魚、黑豬肉,全都是自家產的,還有一大罐熬好的辣肉醬,外加幾包藕丸子,一共有150多斤!

從安徽蕪湖老家乘高鐵一路運送到北京來,王萬水最大的動力是為了看看在北京工作二十多年的兒子和女兒。「既然他們沒法回家過年,我就給他們捎些東西來,老伴兒在家走不開,所以年前我還得回去。」

王萬水今年72歲,早年以種地為生,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變化,身為農民的他順應時代發展,把土地租賃出去轉而發展養殖業,小院裡散養著溜達雞,豬場裡圍著幾隻黑豬,池塘裡養著鯽魚、鰱魚和草魚,留下的幾畝菜地裡種著各式各樣的蔬菜,還有節節高的芝麻秧。

「那罐辣肉醬裡就放了這種芝麻。」一個站在一旁不怎麼愛說話的男子突然插了一句話。原來,他就是王萬水的兒子,專門來送站的。話匣子就從那罐辣肉醬展開了。辣肉醬的原材料都是自己家的,辣椒、豬肉、蝦仁、芝麻配上純天然的菜籽油熬製而成,這是小王有記憶以來從未變過的滋味,他由此聯想到家鄉濃濃的年味,以及一開春滿山遍野的油菜花,回憶裡儘是濃濃的鄉愁。

「在我們老家,年夜飯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二三十樣,我們不回去,爸媽也得做上十幾樣,從準備食材到烹飪,至少要花一周時間。」小王說。老家過年往往是熱鬧的,除了親戚互相走動,王萬水通常會請鄰居們來家裡吃飯。「中國人過年不就是這樣,多個人多雙筷子而已,熱熱鬧鬧才是年!」王萬水說。

老人背來的年貨塞滿了兒子家兩個冰櫃,回程的行李裡裝滿了兒女準備的新衣服、洗護用品、開水壺和給親朋好友帶的一些小禮物,他帶著「累累碩果」而來,滿載著放心而歸,春運大幕才剛剛拉開,可在老人心裡,他和老伴兒的春節已經過完了。

地點:地鐵2號線

物品:一幅畫作

這幾天,只要和火車站有交集的地鐵線路上,都能看到大包小裹。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人拉手扶,甚至舉步維艱了,人們臉上卻洋溢著笑容。歸心似箭,過年了,回家了!

「你放心吧,我一會兒就到火車站啦!」中午兩點多,48歲的朱有紅坐上了地鐵2號線準備前往北京站。運氣不錯,地鐵上人雖多,不久便有了空座。朱大姐坐下喘口氣,攏了攏身邊的行李箱、包裹,這才騰出一隻手,給家人發起了微信語音。在她的另一隻手裡,緊緊攥著一個布兜,袋口露出紅紙盒的一個邊兒——稻香村的糕點。除了這個,兜裡還有一幅畫。

外鄉人回家,總要買些北京特產,稻香村糕點算一項。可對朱大姐來說,布兜子裡的東西不只是吃食,而是北京的熱情與祝福,「這都是客戶送的,我也不會說啥高大上的,心裡暖乎乎的。」

「客戶」從何說起?趁著未到站,朱大姐回憶起了這幾年在北京的生活。朱大姐老家在山西,在北京做家政服務工作3年了,近兩年一直照顧一位89歲的老人,「大媽待我可好了,像親閨女一樣。」

兩年來,朱大姐一直住在老人家裡,每年春節和「十一」才回家看看。她說,大媽身體挺好,只是得過腦梗,現在記憶力下降很快,過去的老鄰居、老同事記得清楚,但近來的事卻記不住。朱大姐陪在老人身邊,就像老人的「記憶卡」一樣,什麼時候該吃降壓藥了、近幾天有什麼安排,她都記得清清楚楚。

朱大姐離京的這天早上,老人的家人特意去稻香村排隊,給她買來糕點。那幅畫是老人的兒媳與一位畫家熟識,特意為朱大姐所作。「一般得到這樣的作品,肯定都是送親朋好友的,送給我這樣一個家政工,可見沒拿我當外人。」

很多北京人的生活離不開家政服務。朱大姐說,在她們這一行,很多人喜歡當月嫂,畢竟收入高。說到收入,記者問她為何更願意照顧老人?她坦言,自己從業時間短,經驗還不足,另外,這兩年她也體會到,老人其實更需要照顧。

出了地鐵,和朱大姐作別,見她右手提箱,右肩挎包,幾乎所有負重都在右邊,左手小心翼翼地提著點心匣子和畫軸。朱大姐說,她要把來自北京的祝福,穩穩噹噹地捎回去。

地點:北京西站北廣場

物品:一盒糕點

上午10時,北京西站北廣場上,如潮的歸鄉人群中,一名穿著藍色羽絨服的女孩站在一個角落裡安靜地等待著,她身旁放著兩個行李箱,上面還有一盒京味糕點。不一會兒,一個戴著眼鏡的男孩跑過來,他提著一個裝著泡麵和飲料的塑膠袋,手上還端了一杯冒著熱氣的熱飲。「這是咱們在火車上吃的,這是你愛喝的檸檬紅茶,快喝幾口暖和一下。」男孩貼心地說。

記者詢問得知,男孩和女孩是一對情侶,兩人都是北京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研一的學生,女孩叫段文淵,男孩叫孫子健。學校放假第一天,他們準備搭乘K1115次列車回家過年。只不過兩個人下車的站點不同,段文淵要在河北石家莊下車,而孫子健還要再坐8個多小時才能到達老家陝西榆林。「他爸媽本來讓他坐飛機回家的,他偏要和我一起坐火車回去。」女孩佯裝嫌棄,好看的眼睛卻笑成了一對月牙兒。「這不是為了能和你多待一會兒,路上還能解解悶兒。」

段文淵和孫子健的性格都很活潑外向,他們一起學習,有著共同的奮鬥目標。段文淵說,男友是一個很細心的人,他們每天都會在實驗室裡學習、寫論文。每天男友都會比她早到一點,幫她把桌子上的水杯接滿水,讓她一來就能喝上熱水,「我雖然平時不說,但一直覺得很溫暖很感動。」

「這次回家我沒有特意給爸媽準備什麼,這盒糕點還是子健給我爸媽買的。」段文淵說。孫子健靦腆地撓了撓頭:「這學期我父母來北京時專門見了我的女朋友,這次放假我原本想和她一起回家拜訪她的父母,可我父母一直催我回家過年,所以就買了一份禮物讓她先帶回家。」孫子健看著段文淵說:「等過完年,我就帶著禮物去你家,再接你一起回學校。」

檢票的時間快要到了,兩人準備進站了。男孩推著兩個行李箱,女孩一手端著熱飲,一手挽著男孩的胳膊,一起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地點:地鐵7號線

物品:小豬佩奇

一部《啥是佩奇》刷爆朋友圈,沒想到,真的有人在行李中帶了小豬佩奇。昨天,在開往北京西站的7號線地鐵上,擁擠的地鐵車廂內,張曼只拎著兩個簡易的紙質手提袋,一個袋子裡裝的是滿滿的零食,另一個袋子裡裝著一隻小豬佩奇的玩偶。

張曼說,她要去北京西站乘坐開往邢臺東的高鐵,只要2個小時就能到家。「很快就能見到女兒了,我可想她了。這個小豬佩奇是她最愛看的動畫片,她想要一個娃娃好久了,每天打電話都問我,『媽媽,我的小豬佩奇呢?』」張曼的女兒今年4歲,在河北邢臺老家由爺爺奶奶帶著。從女兒2歲大起,張曼就和丈夫離開老家來京打拼。

出門在外,張曼最思念的就是女兒。為解思念之情,她每一兩個月就會回家一次。「以前從北京到邢臺得坐四五個小時的火車,現在坐高鐵只要2個小時,回家變得很容易。」張曼說,以前過年回家,真的可以用「人在囧途」來形容,買票要提前好幾天去火車站連夜排大隊,火車上也是擁擠混亂,過道上都擠滿了人和行李,想要去衛生間都很難。如今,通過手機APP就能買到火車票,到了火車站,從進站人臉識別、站內機器人導航,到刷身份證和二維碼乘高鐵,一切都很便捷。

這次回家,張曼輕裝簡行,行李裡全是給女兒買的零食和玩偶,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要大包小包給親戚朋友捎北京特產,給父母和兄弟姐妹帶款式新穎的衣服了,因為這些在家門口的商場或是網上都能買得到。

如今,那些踏上歸途的人們,思鄉的心情沒變,旅途的終點沒變,但從購票一直到踏入家門,很多細節的變化已是雲泥。滿載著鄉愁的列車已從混沌嘈雜的綠皮火車,變成了舒適快捷的高鐵;隨身的行李從「鍋碗瓢盆」的搬家式返鄉,轉變為一個行李箱輕鬆搞定;昔日的單一化窗口售票被網際網路12306、手機APP、自動售票機等多種渠道取代,出行腳步從沉重、急迫變得輕盈、從容。

來源:北京晚報

策劃:劉琳

圖文:褚英碩 曲經緯 景一鳴

流程編輯:丁也

相關焦點

  • 小豬佩奇、小蔥帶魚……回家的行李箱還有啥?
    距離春節沒有幾天了,遊子們紛紛踏上了返鄉之旅,行李箱成為人們歸家途中最親密的「夥伴」。大大小小的行李箱裡,有北京特色小吃,有孩子心心念念的小豬佩奇,有為家人精心挑選的神秘禮物……昨天(28日),在火車站、在航站樓,多位旅客毫無保留地向記者們打開了他們的行李箱。一樣一樣展示開來,那份對親人沉甸甸的愛和牽掛感染著每一個人。
  • 「小豬佩奇」的父母是不是重男輕女?
    作者|張家欣編輯|李春暉「小豬佩奇的父母是不是重男輕女」,當有人在B站彈幕為這個令人目瞪口呆的問題爭執不下,我們知道,《小豬佩奇》真的紅了。在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主流視頻平臺播出後,同樣橫掃點擊量榜單,2017年總播放量突破了100億次。一方面,它一改國產兒童動畫片說教冗長生硬的特徵,每集5分鐘左右的故事短小精悍、寓教於樂,且總是以「笑出豬叫」結尾,符合兒童的觀看習慣,傳遞的家庭觀也為父母所認。
  • 街邊榕樹下 竹筐米糕香
    走至老城鎮政府門前,發現路邊榕樹下兩個大大的竹筐後邊蹲著一個小妹。小妹長相清麗婉約,說話聲音甜美,海南普通話由她說出來易懂又好聽。竹筐內各種米糕五顏六色,散發著淡淡的米香,很是誘人,有椰子糕、香草糕、綠豆糕還有粉條等等,買了兩根胡蘿蔔餡的粉條,小妹還特意在粉條裡給我添加了很多芝麻和辣油,看上去就美味,那一幕暖心而美好。
  • 父母送的行李箱 滿滿都是愛
    每每出行,孩子們都會聽到來自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叮囑。
  • 夜聽雙語 | 小豬佩奇身上紋!你也愛這隻小粉豬嗎?
    都說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不過,是什麼讓這個萌萌噠的粉色小豬變得社會了呢?我們今天節目的主角就是這隻粉萌萌卻又十分社會的piggy,小豬佩奇。這部歐美動畫的英文原名叫做Peppa Pig,主人公就是這位粉色小豬Peppa。
  • 「媽媽給裝的行李箱」都是家的味道
    有一種愛,叫「媽媽給裝的行李箱」  板鴨、豆餅、花生米、辣椒醬、板慄、土雞蛋……這是國慶返程時小葉行李箱的內容。10月8日,她帶著這沉甸甸的行李箱轉乘兩趟大巴,歷時4小時,從老家江西遂川回到了工作地湖南郴州。  「行李都是我媽裝的,媽媽知道我愛吃香的。」
  • 為什麼這麼多媽媽都在為《小豬佩奇過大年》打call?
    在外漂泊務工的人,一年沒有多少時間能回家,甚至一年沒有幾天能陪伴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臨近放假的時候,幾乎心都要飛走,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即回到家鄉,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在一起。不過話說回來,想回家的心雖然沒有變,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我的表弟表妹們,每每聚在一起,都會感嘆,現在過年少了一種年味。《小豬佩奇過大年》的預告片裡,一開始的畫面就是屋外響起了鞭炮聲。
  • 小豬佩奇遭「封殺」?這隻粉色小豬到底做錯了什麼?
    然而就在不久前,有消息稱「小豬佩奇遭某短視頻網站封殺」,依據是網絡上流傳的一張的寫著「抖音社區規則」的圖片,且「小豬佩奇」關鍵詞一度在抖音平臺搜索無結果。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這隻粉紅小豬從此涼涼?那麼究竟為何,這個莫須有的「鍋」要小豬佩奇來背呢?《廣電時評》執行主編何天平介紹,動畫片本身保持著「不用難字、沒有長句、不含偏見」的優點,這場「風波」的焦點並不在小豬佩奇的內容上。
  • 為啥不建議孩子看《小豬佩奇》?和網傳說法不同,該讓父母看全集
    《小豬佩奇》這部低齡幼兒動畫片的全球爆火,自登陸以來就廣受好評,可所謂「人紅是非多」,近年在網絡上同樣出現了不少貶低小豬佩奇的聲音。 有人說:自家孩子被《小豬佩奇》荼毒,總是吵著出去玩,每次出去還故意找泥坑跳泥坑,拉都拉不住。
  • 大家好,這是我返程的行李箱!一大波網友看哭了
    隨著這幾天返程高峰開始 許多人的行李箱或者汽車尾箱都變滿了起來離家時父母總是把我們的行李箱塞滿家的味道
  • 過年換上這款高顏值耐用行李箱,優雅回家!
    後來跟「出差狂魔」的閨蜜去了趟旅遊被她的行李箱種了草才知道原來好看又輕便一路拖拉、上樓梯都耐打的行李箱是存在的呀這款行李箱一共有10種顏色除了基礎色的伯爵黑、鋼琴白、煙燻灰還有霞光紫、灣島藍、肉桂粉等等時尚到飛起的顏色可以選
  • 孩子學豬叫就怪《小豬佩奇》 父母捫心自問是否有愧
    來自浙江的「奶爸」劉望說,他女兒雖剛滿3歲,但是已經看了不少動畫片,《汪汪隊立大功》、《超級飛俠》、《奧特曼》、《小豬佩奇》、《熊出沒》,而這其中,女兒最喜歡的就是《小豬佩奇》。「長鼻子,粉皮膚,喜歡跳泥坑,喜歡吃義大利麵和巧克力蛋糕。」這就是小豬佩奇。《小豬佩奇》是一部來自英國的學前動畫片,又名《粉紅豬小妹》。
  • 寒假行囊 不同專業的同學放假回家,行李箱裡都裝了些啥?
    攝影迷將最愛的攝影設備裝進箱子裡,用相機拍一拍自己的家鄉,記錄下思念與牽掛,快門按下的聲音,正是成長的旋律。秀麗筆的每一次認真的旋轉都在使生活不斷升溫,厚厚的手帳本積累了整個學期的快樂,帶它回家,讓愛的人仔細翻閱。 「文藝少女」的箱子
  • 有一種愛,叫返程的行李箱
    @Linalin呀網友@宋想念·:行李箱再大也裝不下父母的愛@Vampire-tx每次回家就像去進貨各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這是裝在後備箱裡的幸福感覺將半個老家都塞進了我的行李箱@大微喏「父母都有個通病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他們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其實他們這輩子就是在拼命地把你覺得好的給你
  • 媽媽的竹筐
    (媽媽種的絲瓜和吊蘭)我的媽媽有個竹筐。這個竹筐很神奇。神奇之處是什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 小豬佩奇的「親生父母」其實是三個大男人?!
    一時間,全網的青年男女都在爭相成為「社會人」。《小豬佩奇》畫風清新、劇情治癒、形象可愛,很多人都會猜測其幕後的製作團隊起碼也得是骨骼驚奇的小仙女之類。在經歷了大紅大紫、抖音被封后,近日又被曝出佩奇的「親生父母」,居然是三個中年大叔。對,就是這仨👇
  • 小豬佩奇,這隻網紅豬小妹,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
    小豬佩奇,這隻網紅豬小妹,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近日,小豬佩奇風靡各大社交網絡和短視頻平臺,打開微信,朋友圈裡也都是小豬佩奇的表情包。相信有小寶寶的家長們,手機裡或者電視上總是會緩存幾集《小豬佩奇》吧。
  • 從小熊維尼到小豬佩奇,想說愛你不容易
    《小豬佩奇》第一季的豆瓣評分高達9.2分,被不少年輕父母視作「新手帶娃必備佳片」。從去年至今,人們在網絡上曬小豬佩奇的文身、髮型、手錶等,讓其成為網紅。而一句「小豬佩奇身上文,掌聲送給社會人」經過多家短視頻平臺傳播後,更是讓佩奇成為「社會人」的代表。不少中小學生攀比穿戴小豬佩奇的服飾、手錶等。
  • 《小豬佩奇》是父母的動畫片,3大教育理念貫穿全劇!
    佩奇是動畫片《小豬佩奇》的小主角,該動畫片講述的是小豬佩奇一家的日常生活,有善良的佩奇、乖巧的弟弟、溫和的媽媽和寬厚的爸爸。想必沒有媽媽不知道這部動畫片,畢竟這是部受到幾乎所有孩子喜愛的動畫片。5分鐘一集的動畫片,內容輕鬆有趣、低齡化,非常適合小朋友觀看。雖然動畫片低齡化,但簡單的故事中卻有一定的邏輯性,對小朋友也有教育意義。
  • 看完小豬佩奇,老公都變得疼人了
    賀歲大電影《小豬佩奇過大年》終於上映啦~大家帶娃去看了嗎?電影裡最讓人溫暖的,還是「小豬佩奇式」的美好家庭——熱愛生活、熱愛家人。溫柔耐心的豬媽媽、有點傻傻又愛著家人的豬爸爸,還有佩奇和喬治這兩個總是開心快樂的孩子,這就是每個人心裡幸福家庭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