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遠宦帖》臨寫指南

2021-02-22 奇勝書苑

原文:

省別具①,足下②小大③問為慰。多分張④,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⑤亦多遠宦⑥。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⑦頃疾篤⑧,救命恆憂慮⑨。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王羲之《遠宦帖》

注釋:

①省別具:省,明白、了解。別,另外、其他。具,陳述。

②足下:古代對朋友的尊稱。

③小大:應指周撫及其子輩。周撫之子周楚,隨父入蜀,官鷹揚將軍、犍為太守。他們應同羲之一家比較熟悉。

④分張:張,展開、擴展。分張,此處指分散各地之意。周撫之弟周光,是個很有見識的人,曾任寧遠將軍、尋陽太守。尋陽為古江州郡所在地,與武昌比鄰。周撫之妹嫁陶侃瞻,瞻早死,其子輩多在武昌附近為官。王羲之諸子,除獻之尚小,長子早卒,其他五子亦在各地為官。但此處似主要指周撫在武昌附近的親戚。

⑤武昌諸子:如前所述,在鹹和九年至鹹康六年期間,在武昌徵西將軍庾亮府中集中了殷浩、孫綽、王興之、王胡之、庾翼和王羲之等多位才俊,「南樓詠謔,甚得任樂」,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武昌諸子,應指這些人。當時周撫閒居武昌,應同他們都有交往。

⑥遠宦:宦,官吏。遠宦,在遠處做官。

⑦老婦:羲之對其夫人郗璇的稱謂。郗璇為太尉郗鑑之女。郗鑑向琅玡王氏求婚,王羲之「東床坦腹」而被選中,所嫁即此女也。如果郗璇與羲之年歲相當,此時已近60 歲了。

⑧頃疾篤:頃,突然、短期內。篤,極、甚。頃疾篤:突然間得了重病。

⑨救命恆憂慮:救命,挽救性命,即現在所說「搶救」。恆,常也,長久。意為老婦突患重病,正在搶救,十分憂慮。順便提及,郗氏此次重病未死,並得長壽,大約活了90 餘歲。《世說新語》已有記述。2006 年被傳發現《郗璇墓誌》,雲郗氏死於羲之之前的昇平二年,與歷史記載不符,故應為偽作。

譯文:

從您另外的信中知道,您和您的全家大小對我和我的家人問候,感到十分欣慰!我的家人多分散各地,感謝您思念著他們。我們當年在武昌時的諸位朋友們,也都分散到遠地做官。足下還同時關懷他們,不知是否還常有書信問候?我的老伴突然間得了重病,現在正在搶救之中,我常為此憂心忡忡。我家的其他人尚屬平安無事。知道您的感情真摯深切……(從詞語上看,末尾並不是完句,下面還應有數字,可能在流傳中遺失)

古人云「筆筆斷而筆筆連」方為妙境,這是古人對草書用筆的描寫,比如還有筆斷意連等等。草書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連與斷方能體現草法的節奏、氣勢、氣韻等,「斷」與「連」是草書用筆上難點之一。

本文以王羲之《遠宦帖》為例,談談草書用筆的「斷」與「連」。

《遠宦帖》又稱《省別帖》,紙本。

縱24.8cm,橫21.3cm,6行,53字草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為王羲之晚年所作,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品,《遠宦帖》用筆細膩豐富,動作節奏鮮明,幾乎在每一線條內都有明顯的折頓提按,線形稜角突出,塊面效果強烈,用筆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晰,體現了王羲之草書線條的豐富性——用筆中的圓轉、方折、連帶、割斷、輕重、提按等對立因素在起筆、收筆、運筆過程中的運用與變化。

其次,結構與章法方面的大小錯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勢的運動感,顯得虛活靈動,生機盎然。王字筆法的豐富多變由此可見一斑。

《遠宦帖》中的連接方式有實連、虛連、搭連和綜合連四種。

01、實連

「省別」作為開篇之詞,用筆厚重,連綴緊密。「省」字的長撇筆道寬大,有明顯的弧度,與「別」字收筆的外轉圓弧線相對應,二字之間的連接線則取短直之勢,避免了弧形線的重複。

02、虛連

虛連,有連接橫畫和連接點畫兩種。

連接橫畫。「救命」二字線條圓勁,懷素《自敘帖》的用筆法則似從此出。「救」字收筆左向翻轉處,有明顯的停頓意識,折點明顯。二字之間的連接呈較大的左弧線,筆勢舒緩自在。

「子亦」二字的連接線則由細而粗,直至「亦」字結構線,過渡自然。

連接點畫。「足下」二字以點片狀線條造型為主,連綴緊密。「足」字收筆後隨即接連「下」字上點(取草法)。

03、搭連

有連接點畫和連接橫畫兩種。

連接點畫。兩組「足下」用筆大同小異,只是線形有別。「足」字收筆左下帶鋒,引出「下」字首點。

與此幅作品字形多橫向發展所不同的是,「情至」二字取縱向長形,二字內部也多取斷勢。

「兼懷」二字用筆多鋪毫,橫畫勢平,有隸書意味。「兼」字收筆左下帶出長三角形狀。

連接橫畫。有「小大」、「疾篤」兩組。

「小」字收筆幾乎連到「大」字起筆處。「疾」字收筆卻極致短小,但與「篤」字起筆的明顯搭連,使二字相互呼應。需要注意的是此二字的橫畫皆呈明顯的下凹之勢。

04、綜合連

前兩組綜合連皆為連續的搭連形式。「念足下懸」的行軸線整體左斜,前三字之間的收筆、起筆皆有含蓄的鋒向指引,「下」與「懸」之間的呼應更加明顯,尤其是「懸」字起筆,為了彼此的照應,其起筆走向一變而為右下斜勢。

「粗平安」作為一個字組,連綴緊密,「粗」、「平」二字的收筆皆有微小的出鋒,以求彼此呼應。

「並數問不」為搭連和虛連組合,「並數」二字中「並」字收筆與「數」字起筆可連為一條明顯的直線,只是中間虛掉而已。「數」字收筆帶出短而勁健的呼應線與「問」字起筆相連。末二字雖距離較遠,但「不」字首點右下斜向與「問」字內在相連。

長按下面二維碼加關注

【微信號:lsqssy168】


歡迎點讚,回復!

相關焦點

  • 書法藝考(書法史)——《遠宦帖》
    《遠宦帖》亦稱《省別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五通尺牘。草書,6行,53字。王羲之在信中對周撫對家人的問候表示感謝,提及自己的妻子的情況時,對其病重非常擔憂。信中還問及陶侃家人和一些同僚的近況。《中國書法全集》對《遠宦帖》的書法風格評價為「偏鋒側鋒甚明顯,體勢多有章草意味」。
  • 王朝賓:讀《遠宦帖》要注意摹本與刻本的區別
    讀《遠宦帖》(一)■王朝賓《遠宦帖》是王羲之寫給好友益州刺史周撫的信。信共6行,53字。文如下: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是王羲之對其妻郗璇的稱呼。《遠宦帖》是王羲之著名法帖《十七帖》中的一帖。據唐張彥遠《法書要錄》載,唐太宗購求二王書,大王書有三千紙,率以一丈二尺為卷,取其書跡與言語以類相從綴成卷。《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關中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遠宦帖》亦輯入《十七帖》中,為《十七帖》的第十五帖。
  • 九大行草名帖,臨寫實戰
    >臨寫要求:一、此帖與王書應為相近的風格,以習王書法寫此帖,最為妥帖。所以,像張芝《冠軍帖》此類刻帖,是否真是漢人面目,越來越讓人迷惑。若是,那麼這種完全成熟的今草筆法,始創者會落在誰家頭上,又將成為歷史的疑問。不過,就刻帖而言,《冠軍帖》決然大家手筆。《冠軍帖》無論從用筆、結字、行氣、整體章法等都無可挑剔。其用筆使轉精緻而瀟灑,總能讓人想到王羲之。由於王書有墨跡摹本遺世,讓我們有對比刻本(帖)的可能。我們發現,摹本與刻帖之間的距離顯然存在。
  • 看看王羲之草書《遠宦帖》就知道了!
    《遠宦帖》,亦名《省別帖》。乃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一封書信。 此帖為王羲之晚年所作,是王羲之草書的代表作品,《遠宦帖》用筆細膩豐富,動作節奏鮮明,幾乎在每一線條內都有明顯的折頓提按,線形稜角突出,塊面效果強烈,用筆的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晰
  • 王羲之《十七帖》,正確打開方式
    《十七帖》是書聖王羲之的草書代表作,因卷首有「十七」字而得名。唐宋以來,《十七帖》一直作為學習草書的無上範本,被書家奉為「書中龍象」,它在草書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因此成為了學草書者必臨的神貼。我們稱之為「草書聖經」。
  • 臨寫王羲之《蘭亭序》快速入門的三個秘密,果然是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書法者練習,是繞不開臨寫《蘭亭序》這個大門的。如果不讀《蘭亭序》則不知文脈為何意。如果不寫《蘭亭序》則不知筆韻為何物。所以說,要想在書法修煉的過程上,修到小有成績,《蘭亭序》是必然要臨寫的,並且要經常臨寫。
  • 王羲之這50餘字,被宋徽宗畢生珍藏,乃是書法界的「至寶」!
    這封信就是著名的《遠宦帖》,也稱之為《省別帖》。這是王羲之為數不多存世的草書作品,如果說《蘭亭集序》乃是王羲之行書筆法的重要載體的話,那麼這本《遠宦帖》則是學習王羲之草書的《開山之作》。王羲之行書《遠宦帖》《遠宦帖》在用筆上是典型的南朝「一搨直下」的用筆範式,字與字之間時而牽絲相連,時而筆斷而意連,字字縈繞,行行貫氣,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略小,但從用筆的態勢和字形的走向來看
  •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安思遠藏本並文徵明、翁方綱、伊秉綬跋)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徵》一文可以參考。  《十七帖》是一部匯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跡傳世,如《遠宦帖》、《遊目帖》等。據載:唐太宗好右軍書,搜集王書凡三千紙,率皆以一丈二尺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張彥遠《法書要錄》云:「《十七帖》長一丈二尺,即貞觀中內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此載略與今傳本異。
  • 王羲之的「蘊藉」書風,你讀懂了嗎?
    貓局@開講—(獨家首發)—王羲之《遠宦帖》南唐李後主評價大令的字之於羲之字「俱得之而失於驚急,無蘊藉態度。」李後主真乃具眼人。《貓局亂講書法》專欄:01、草書,勇敢的心02、王羲之的大氣魄03、《祭侄稿》僅一腔悲憤?別再蒙我了!04、王羲之示法之帖,你真的會臨嗎?
  •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東晉王氏《三希寶帖》
    《三希寶帖》是東晉書聖王羲之家族留給後世僅有的三件真跡。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中華十大傳世名帖之一。《快雪時晴帖》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秋帖》和《伯遠帖》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王珣的《伯遠帖》】其中王珣的《伯遠帖》是現今學術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
  • 王羲之《知念帖》!
    王羲之《知念帖》,6行66字,草書,收刻於《淳化閣帖》卷七、《大觀帖》卷七、《寶晉齋帖》卷三和《二王帖》等帖,存世有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本、玉煙堂帖和安思遠藏本等四個版本。
  • 王羲之的心經怎麼樣?書法大家抄的經書太漂亮了,珍藏
    王羲之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後面,有集王羲之心經一篇。行書,是不可多得的行書摹本。褚遂良此拓本褚遂良《心經》,雖然落款「辛丑年 遂良書」,但是很多人認為是偽託之作。在風神、結字、用筆上與此《心經》冊為接近的是《跋保姆磚帖頁》。鄧石如篆書,取法李陽冰鐵線篆,其中又有以隸筆作篆的意味,筆力遒練,體勢沉著,是他傳世墨跡中的代表作。為幫助習字者臨寫此碑,我們在前面加上〔篆法指南〕,氣使臨寫者了解篆書寫法與其他書體的不同,以利於學習。
  • 王羲之的墨跡們!
    《二謝帖》和《得示帖》、《喪亂帖》連成一紙。釋文:二謝面未? 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行穰帖》為唐代雙鉤廓填王羲之草書作品,2行,15字。釋文: 足下行穰九人還示,應決不?大都當任。六、何如、奉橘帖
  • 央視百家講壇:王羲之的偉大
    是王羲之病中寫給友人的簡訊。該帖筆意神採超逸,書風沉著勁健,曾刻錄於《淳化閣帖》之中,是流傳有序的藝術珍品。 書寫時間從永和三年到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書法發展的重要資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徵》一文可以參考。
  • 王羲之字帖大集
    《乾嘔帖》《乾嘔帖》,又名《如常帖》、《昨還帖》。縱14.1釐米,橫26.4釐米,共4行36個字,五代至北宋時期的臨摹本。國家一級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寫給友人的簡訊。《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跡早佚,現傳世《十七帖》是刻本。
  • 今日讀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森嚴有法卻流露著逸民情懷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逸民帖》中的首字「吾」與尾字「悉」字前呼後應,一氣貫注,顧盼生姿,給人予餘韻蕩漾的視覺欣賞。此外,《逸民帖》中的「東」、「久」字等,明顯保存章草書的筆法特徵如捺腳、回鉤、轉折處的隸書筆意。所謂文以載道,透過王羲之《逸民帖》,我們更能領會到王羲之的筆下是有深厚感情的,他的草書或行書其實是他真情的紙上流露。
  • 《書法問集》544、範笑歌說《十七帖》是聖品,比張旭懷素好嗎?
    原來題目:範笑歌說《東晉王羲之草書十七帖》是草書聖品,十七帖書法比張旭懷素好嗎?我是一人。為什麼總是要幫誰打知名度呢?【王羲之草書《十七帖》非常的優秀,從學習草書的角度來說比懷素張旭的帖子要好。這件事情和範笑歌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在幫他宣傳嗎?】《十七帖》優秀和範笑歌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一種幫範笑歌宣傳的手段嗎?
  •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好在哪裡?
    《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寫的一封書信。全篇以行書寫成,只有二十八個字,但字字珠璣,被譽為「二十八驪珠」。
  • 王羲之《雨後帖》、《二謝帖》高清大字
    王羲之《雨後帖》,紙本,行草,25.7×14.9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為五行草書尺櫝,末款「羲之」,本幅有「世南」、「貞觀」二墨印,又有「志東奇玩」、「四代相印」、「紹興」小璽及清內府諸藏印。 書法密碼微店
  • 王羲之的22封「情書」,情真意切,妙絕古今
    王羲之的書信手札欣賞,非常精美。主要有:長風帖、初月帖、得示帖、二謝帖、寒切帖、何如奉橘帖、孔侍中帖、快雪時晴帖、妹至帖、哀禍帖、平安帖、喪亂帖、上虞帖、大道帖卷、誤墜地貼、行穰帖、姨母帖、遊目帖(蜀都帖)、雨後帖、遠宦帖、旃罽胡桃帖、瞻近龍保帖、大報帖。伴隨解讀,我們一起探訪1700年前,書聖書信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