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大會現場( 李靖威 攝)
9月9日下午,學校在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B座一樓報告廳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2019年度表彰獎勵大會,對2019年度在教書育人、學科建設、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予以表彰獎勵。校黨委書記高翅、校長李召虎等學校領導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學院(部)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代表、新教師代表參加了大會。大會由副校長楊少波主持。
高翅為獲獎集體代表與個人頒獎(蔣朝常 攝)
在莊嚴的國歌聲中,表彰獎勵大會拉開帷幕。
校黨委副書記姚江林分別宣讀了學校關於表彰第六屆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和2019年度綜合獎勵的文件,學校領導為國家級科技成果獲得者、省級創新團隊獲得者、省部級科技成果獲得者、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完成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大學生學科競賽指導教師、中國專利優秀獎獲得者、國家級動植物新品種選育人、國家新獸藥證書獲得者、國家標準制定者、諮詢報告撰寫人、校第六屆師德標兵、師德先進個人、湖北省第三屆楚天園丁獎獲得者、第八批優秀援藏幹部、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先進個人以及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等獲獎集體代表與個人頒發了榮譽獎牌。
園藝林學學院教授葉志彪發言( 蔣朝常 攝)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園藝林學學院葉志彪教授作為獲獎代表發言。葉志彪回顧了自己的幼年成長經歷、大學求學和海外留學經歷,介紹了入職華農36年來教書育人和科學研究情況,分享了他參與建設我校園藝學學科從「一把尺子一桿秤」艱苦創業到建成國家一流建設學科的事業成就。他深情地表示,「華農養育了我,我把一生獻給了華農」。他認為,一個人最大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要對國家的未來充滿信心,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個人和團隊的發展離不開學校多年的支持和越來越好的平臺,要與學校同奮鬥、共發展;一個團隊只有緊密團結,共同謀劃、共同奮進、分享產出,才能勇立潮頭,不斷發展。
李召虎講話( 蔣朝常 攝)
李召虎向全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和節日的祝賀,並向此次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集體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在疫情面前,學校的全體老師經受住了考驗,取得成績的背後是全體華農人夜以繼日、努力拼搏、辛勤工作的結果。榮譽屬於此次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也屬於每一位華農人。
李召虎希望全校各單位、全體師生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進一步推進建設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他提出了四點要求。
第一,高質量編制並且高標準完成「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學校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希望廣大師生,特別是一線教師,廣泛參與到規劃的編制和謀劃當中,群策群力,積極建言獻策,凝聚起全體教師的智慧,圍繞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謀劃好、編制好一個高質量 「十四五」規劃。所有教師都要把握「兩個大局」時代特徵,充分認識到國際國內高等教育發展態勢,以對事業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跳起來摘桃子」的姿態,高標準完成規劃所提出的各項任務目標。
第二,以一流大學治理能力促進一流大學的建設。推動一流大學治理,是建設一流大學重要且必須的方式。華農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就要走我們自己的路,有我們自己的治理體系,希望各部門、各學院把治理能力的提升作為重點來抓。基於此,校院兩級管理是一個核心問題,在已達成推動以學院辦大學,推動「動車組」發展模式的共識基礎上,要集中智慧,加強改革探索,在推進過程中不斷解決校院兩級管理中的問題。
第三,加強人才強校這個根本。要充分認識到人才強校在提升一流學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清醒認識師資隊伍建設中「大」與「強」的關係。當前,學校的師資隊伍相對年輕,充分發揮這支年輕隊伍活力,讓他們充分釋放出能量,對於人才強校至關重要。希望進一步發揚以才引才的優良傳統,在引才薦才、愛才育才中發揮高崗教授的重要作用,開好今年人才工作會議,進一步謀劃好人才強校路徑。
第四,以服務贏支持,以貢獻促發展,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國家戰略能力。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科技創新要求和科技創新範式也在發生變化,一流大學的建設路徑中應當以服務國家戰略、引領創新前沿,以貢獻為導向謀劃創新任務。「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布局科技創新、謀劃發展的基礎,老師們要致力於做出一流的成果,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李召虎最後勉勵全體教師:「希望全體教師攜手並肩、砥礪前行,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受教師這份職業帶來的榮耀、成就和快樂,永葆立德樹人初心,勇擔強農興農使命,不張揚、不浮躁、不盲從,執著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為培養一流人才,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不懈奮鬥。」
李召虎最後勉勵全體教師:「希望全體教師攜手並肩、砥礪前行,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感受教師這份職業帶來的榮耀、成就和快樂,永葆立德樹人初心,勇擔強農興農使命,不張揚、不浮躁、不盲從,執著教書育人,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為培養一流人才,建設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不懈奮鬥。」
【華中農業大學2019年度表彰獎勵名單】
【師德標兵】
郭文武 園藝林學學院
【師德先進個人】
馬彬廣 信息學院
王滿囷 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馮雄漢 資源與環境學院
何進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張翠娥 文法學院
青平 經濟管理學院
宗望遠 工學院
梁偉軍 馬克思主義學院
譚佐軍 理學院
【人才類】
一、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4項)
(一)神經嗜性人獸共患病
成員:曹勝波、傅振芳、錢平、崔旻、李祥敏、宋雲峰、葉靜、周明
(二)設施蔬菜生長發育與調控
成員:別之龍、王小平、歐陽波、張俊紅、張餘洋、黃遠、孔秋生、王濤濤、程菲、張靜、楊麗、成金桃
(三)魔芋葡甘聚糖膠體物理營養學
成員:李斌、李春美、劉石林、李晶、李豔、王凌、陳義傑、田靜、梁宏閃
(四)雜種融合基因對作物雜種優勢的影響及應用
成員:陳玲玲、歐陽亦聃、孔德信、謝為博、李林、楊慶勇、高俊祥、張建偉
【成果類】
一、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茄果類蔬菜分子育種技術創新及新品種選育
完成人:葉志彪、姚明華、張俊紅、張餘洋、歐陽波、王濤濤、李曉東、王飛、李漢霞、鄭偉
二、湖北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柑橘細胞工程育種技術創新與新品種培育
完成人:郭文武、鄧秀新、宋文化、伊華林、謝宗周、解凱東
三、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3項)
(一)柿產業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
完成人:羅正榮、楊勇、張青林、徐莉清、郭大勇、林清、馮鎖牢、李登朝、徐向陽
(二)基於組學的團頭魴種質資源開發及育種技術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完成人:王衛民、高澤霞、劉紅、王煥嶺、劉寒、蔣恩明、劉冰南
(三)魔芋膠體物性調控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
完成人:李斌、李晶、李力、汪師帥、王凌、劉翔、範春相、金偉平、張鬱、劉石林、李 豔、陳義傑、周彬、梁宏閃、宋蓉
四、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科技進步一等獎
長江中遊稻作氣候-土壤-作物協同優化體系及應用
完成人:曹湊貴、展茗、曾勇軍、馬瑋、程建平、董召榮、朱堅、趙全志、張建設、汪金平
五、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成果獎一等獎(2項)
(一)油菜綠色輕簡高效生產技術研發與應用
完成人:周廣生、蒯婕、徐勁松、鄧銀霞、張哲、劉署豔、段保權、夏起昕、肖齊聖、王瑩瑩、符家安、田仕本、王齊娥、劉姝、鄒瓊、嚴娟、張瞻瑩、張永明、聶泉水、周兵武等
(二)柑橘綠色保鮮與分選技術
完成人:程運江、鄧秀新、葉俊麗、朱壹、朱二、張洪銘、嚴翔、向舜德、陳兆星、曹立新、吳武、劉萍、唐煥慶、李亞鑫、歐陽海華、宋文化、劉永松、張智華、李軍、李明等
六、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貢獻獎一等獎(3人)
完成人:黃見良、何啟蓋、王衛民
七、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一等獎
團頭魴種質資源開發及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完成人:王衛民、高澤霞、劉紅、王煥嶺、劉寒、蔣恩明、劉冰南、雷曉中、朱勇夫、羅 偉、曾聰、易少奎
八、神農中華農業科技獎二等獎
現代種養業廢棄物無害化及生物有機肥創製關鍵技術
完成人:黃巧雲、周文兵、梁華東、吳遠帆、劉雲、年介響、陳亮樹、楊青、餘宗波、馬坤偉、周爭明、江華、肖乃東、胡金龍、丁忠
【人才培養類】
一、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
植物科學與技術、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風景園林、園藝、水產養殖學、機械電子工程、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食品科學與工程、農林經濟管理、社會工作、土地資源管理
二、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4項)
(一)單克隆抗體製備與應用
成員:石德時、周銳、肖少波、金卉、肖運才、王喜亮
(二)豬遺傳育種關鍵技能虛擬仿真綜合訓練
成員:蔣思文、程會軍、張霞、徐學文、任竹青、苗義良、馬雲龍、劉望宏、邱昌偉
(三)轉基因水稻培育虛擬仿真綜合實驗
成員:陳浩(生科)、張啟發、柳俊、林擁軍、齊迎春、張慶路
(四)淡水經濟魚類人工繁殖虛擬仿真實驗
成員:曹小娟、沈志剛、李大鵬、黎潔
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
《作物栽培學(第2版) 》 主編:胡立勇、丁豔鋒
《釀造學(第2版)》 主編:趙述淼、葛向陽
《農村社會學》 主編:鍾漲寶
四、大學生學科競賽指導獎
(一)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國際金獎
指導教師:馬彬廣、何進、王璕
(二)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設計競賽國家特等獎
指導教師:樊啟洲
(三)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 (9項)
指導教師:李治、任興龍、王邦菊、徐豔玲、朱強
(四)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植物保護專業能力大賽特等獎
指導教師:周興苗、吳明德
(五)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動物科學專業技能大賽特等獎(4項)
指導教師:徐德全、張妮婭、程會軍、黃飛若、齊智利、高思、李世軍、劉耘、俸豔萍、胡軍勇、張金龍、帥起義
(六)第八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輕器械4級特等獎
指導教師:李翔、柯鳳儀、祝自新
(七)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植物保護專業能力大賽一等獎(2項)
指導教師:牛長纓、熊攀攀、馬偉華
(八)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
指導教師:黃凰、劉梅英、梁方、潘海兵
(九)全國大學生智能農業裝備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
指導教師:黃成龍
(十)全國大學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相關專業創新設計競賽國家一等獎(2項)
指導教師:晏水平、牛文娟
(十一)全國三維數位化創新設計大賽國家一等獎
指導教師:黃小毛、羅靜
(十二)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5項)
指導教師:盛龍、尹濤、魯群、彭幫柱
(十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
指導教師:李治
(十四)第八屆全國全民健身操舞大賽總決賽有氧舞蹈4級一等獎
指導教師:李翔、柯鳳儀、祝自新
(十五)首屆全國大學生智能建造與管理創新競賽一等獎
指導教師:王歌、左成超
(十六)ASC世界大學生超算競賽一等獎
指導教師:李國亮
(十七)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公益創業賽銀獎
指導教師:李琳、羅小鋒
【應用類】
一、中國專利優秀獎
獲獎人:郭愛珍
二、國家級審定動植物品種(5項)
華農遊龍(懸鈴木屬) 選育人:包滿珠
華農雲龍(懸鈴木屬) 選育人:包滿珠
華農白龍(懸鈴木屬) 選育人:包滿珠
黃優1號(黃顙魚) 選育人:樊啟學
華玉11(玉米) 選育人:劉永忠(植科)
三、省級審定動植物品種(7項)
華麥1309(小麥) 選育人:孫東發
華棉1126(棉花) 選育人:張獻龍
華棉9153(棉花) 選育人:張獻龍
華雜棉H329(棉花) 選育人:張獻龍
華雜棉H834(棉花) 選育人:郭小平
華玉20(玉米) 選育人:馬克軍
華甜玉6號(玉米) 選育人:邱法展
四、省級登記動植物品種(11項)
華油雜83(油菜) 選育人:沈金雄
華油雜158(油菜) 選育人:沈金雄
聖光136(油菜) 選育人:楊光聖
聖光168(油菜) 選育人:楊光聖
華油雜18(油菜) 選育人:楊光聖
華油雜28(油菜) 選育人:楊光聖
華油2129(油菜) 選育人:周永明
華大麥18號(大麥) 選育人:任喜峰
華大麥19號(大麥) 選育人:任喜峰
華大麥20號(大麥) 選育人:任喜峰
紐荷爾臍橙(臍橙) 選育人:鄧秀新
五、國家新獸藥一類證書
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
完成人:金梅林
六、國家新獸藥二類證書
牛結核病γ-幹擾素ELISA檢測試劑盒
完成人:郭愛珍
七、國家標準(4項)
(一)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和豬輪狀病毒多重RT-PCR檢測方法
制定人:何啟蓋、庫旭剛、張坤、陳芳洲、範盛先、孟憲榮、陳品、姜雯、陳煥春
(二)偽狂犬病診斷方法
制定人:何啟蓋、庫旭剛、吳斌、陳品、方六榮、李曉成、姜雯、孟憲榮、範盛先、劉正飛、吳發興、吳美洲、陳煥春
(三)飼料中亞硝酸鹽的測定 比色法
制定人:齊德生、張妮婭、賀瓊玉、王峻、陶燦、朱洛毅
(四)飼料中黃麴黴素B1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
制定人:齊德生、張妮婭、張家才、孫鋁輝、王峻、陶燦、王帥
八、諮詢報告(12項)
(一)2018年度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和全要素生產率研究測算
撰寫人:李谷成
(二)發揮科技和人才在湖北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撰寫人:高翅、關桓達、田北海、梁偉軍、顏廷武、王鵬
(三)關於加快我省禽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撰寫人:馬美湖
(四)促進我省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撰寫人:嚴奉憲
(五)以市場驅動小農戶參與農業綠色發展
撰寫人:羅小鋒
(六)湖北綠色發展亟待補齊農村短板
撰寫人:羅小鋒
(七)關於「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湖北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撰寫人:馮中朝、周勝利、李谷成
(八)關於南寧市政府投資項目竣工財務決算工作開展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
撰寫人:竇煒
(九)國內外化工產業環境治理及其綠色發展的經驗和對湖北的啟示
撰寫人:張俊飈、何可、張露、羅小鋒、顏廷武
(十)有序推進長江沿線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撰寫人:張俊飈、張露、何可、羅小鋒、顏廷武
(十一)山東單縣劉土城村「三位一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經驗值得推廣
撰寫人:李祖佩
(十二)湖北特色農產品品牌培育工作中的問題與建議
撰寫人:李琳
【榮譽類】
一、湖北省第三屆楚天園丁獎
姚家玲
二、第八批優秀援藏幹部人才
李家奎
三、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先進個人
焦雲清、胡銀根
四、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單位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
五、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第三方評估先進集體
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
六、全省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
校團委
七、全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
校團委
文 | 徐行
原標題:《華中農大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2019年度表彰獎勵大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