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過天柱山的壯觀美景,直到前幾天和朋友們一起去了天柱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峰」,確實如此。
此次天柱山行程共三天時間,除天柱山及山上的煉丹湖外,還遊覽了三、四個景點,也算是潛山市的一次深度遊,遊覽痘姆鄉古陶藝製作、山谷流泉觀賞古時留下的摩崖石刻和天仙峽景區感受山間田園風光。
天降山:江淮第一山。
安徽潛山市西部地區的天柱山,以「江淮第一山」而聞名,山間高峰眾多,有40多個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主峰是天柱山,海拔1488.4米。那一天,原本整個山峰都被雲霧籠罩,突然間風雲變幻,主峰愈發清晰,終於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在雲霧籠罩下的天柱峰就像一幅水墨畫,其壯麗的景色與黃山一模一樣,不免讓人驚嘆不已。
此外,在去山頂的路上,山上的野生杜鵑已經到了盛放的時候,一朵或紅、或白、或粉、或黃的杜鵑掩映在群山的綠樹中,顯得更加美麗。
煉丹湖:丹灶蒼煙。
許多到過天柱山的人可能沒聽說過這裡,煉丹湖位於天柱山西關天柱峰東南角的良藥坪上,隱沒在1100米高的山峰中,是我國第三大高山平湖,可與長白山天池相匹敵。傳說,東漢末期,這裡曾是左慈煉丹之地,潛陽十景中「丹灶蒼煙」的奇秀風景就在這裡。
煉丹湖景色最美的時候,不是藍天白雲,而是雨後或早起時,湖面布滿一層雲霧的時候,此時的景色就應和「丹灶蒼煙」,此時的景色如詩如畫,如仙境般夢幻,我們一行人漫步湖邊,被這裡的美景所陶醉。
河谷流泉摩崖石刻:摩崖石刻書法博物館。
位於天柱山腳下,有一條長約500米的河谷,河谷中樹木茂密,溪水潺潺,山壁之上隨處可見摩崖石刻,多達400餘處,其中最早的是唐代時期的摩崖石刻,涉及的古人有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其數量、字數都是國內罕見,因而也有「石壁書法博物館」之稱。
除觀賞和研究摩崖石刻外,由於這裡深谷間,水聲潺潺,草木青青,尤其在夏天,比城裡的氣溫要低上四五度,十分涼爽舒適。
牛皮陶:是一種具有6000多年歷史的手工制陶工藝。
日常生活中,陶器是比較常見的物品,尤其是兒時家裡有一些盛放物品的工具,但隨著工業的發展,手工制陶這一技藝逐漸被工業機器所取代而沒落。此時此刻來了痘姆古陶卻仍然保持著最原始的手工製作工藝,傳承著6000多年的陶藝手工製作技藝。
手制陶工藝較為複雜,有十多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都十分關鍵,如進窯燒制這道工序,對燒成的材料、火候、燒成時間等都有較高的要求。目前所見的這座窯,是一個長近百米的龍窯,是牛角陶內部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天仙峽景區:天仙主題公園。
位於天柱山腹地峽谷地帶的天仙峽景區,是以天仙文化為主題的一個園區,在這裡有大量的花卉植物生長,每逢花季,到處都是花海,漫山遍野。然而,由於山區的溫度要低得多,所以花期會比較晚。
那天,大部分的花兒都還沒有開放,只有一片月季花綻放,總覺得這裡的月季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顯得更加純潔、潤澤和柔嫩,色彩也是給人高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