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已經播出3集了,做為目前收視最高的綜藝節目,每集都有吸引力眼球的看點。
第一集看點:郭敬明掉書袋、怒懟李成儒、明道落魄。
第二集看點:沙溢的笑、郭敬明的哭、陳凱歌的屁。
第三集看點:觀眾笑場、郭敬明被懟、于小彤抱怨。
恭喜郭敬明老師在當選「奇葩說最佳辯手」之後,蟬聯「周看點」冠軍,也感謝郭敬明老師為我們每期節目不遺餘力地製造話題。
第三集看點一:觀眾笑場。
這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發生在第三集的第一場演出,陳凱歌導演組的毛曉慧、祝緒丹和佟夢實,演繹《仙劍奇俠傳》片段。
演的時候現場觀眾就爆發出哄堂大笑,導師郭敬明更是笑彎了腰。一場生離死別的戲,硬生生演成了「黑化鬧劇」。
毛曉慧飾演的趙靈兒(原劇可是「神仙姐姐」劉亦菲的角色)成了「心機女」,佟夢實飾演的李逍遙成了「渣男」(「男神」胡歌的成名作),祝緒丹飾演的「林月如」就只能「不知所謂」了。
導師、嘉賓都是一邊倒的批評。
趙薇說:「三位演員應該從現場觀眾的反應看出來,表演不是很成功,甚至引起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反應。」
郭敬明直接說「這是我們錄到現在最糟糕的表演」。
李成儒老師更是發揮了一貫的「成語點評」,以「如鯁在喉」四字做結,表示完全沒看懂。
臺上的三位演員真是「如芒刺背」、「如坐針氈」!他們的演技確實稚嫩,表演經驗乏善可陳,對人物處境沒有理解和代入,這是一場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同伴的失敗演出。
究其原因,除了演員自身演技問題外,導師和劇本都應該承擔責任。
首先,缺少導師指導。
四位導師或多或少都會對每組演員進行指導和點撥,甚至直接修改劇本、臺詞、布景等,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之前牛駿峰、郎月婷奉獻的最優秀的演出,得到了陳凱歌導演親力親為的指導,連道具都花了心思。
反觀毛曉慧三人的演出,不知道為什麼陳導根本沒去探班,完全靠三位年輕演員自排自演,後果就是自生自滅。
所以,是否能得到導師指點,導師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著演員現場表演的效果。
其次,劇本是成敗的關鍵。
關於這場演出,李少紅導演給出了比較客觀的評價,她說:「這一段選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有些尷尬。」
而郭敬明照樣拋出了專業術語——邏輯自洽,其實也是在說劇本沒有邏輯性。
陳凱歌導演則保護了演員:「三個如此沒有經驗的演員,去面對這樣一種複雜的規定情境,怎麼做得到呢。仙俠劇本身用兩個字去界定叫「假定」。這種編排鋪排,可以用影視手段呈現,但在現場做根本做不到」。
這就象學生考試一樣,「考的都會,蒙的都對」。遇到的考題,正好是你都會的,自然就能有一個好成績。
而演員一直處於被選擇的地位,尤其是沒太大名氣的演員,被導演選,被製片選,甚至被投資方選。至於劇本,他們更沒有什麼修改的話語權。怎麼寫就得怎麼演。當劇本很糟糕時,硬著頭皮也得上。所謂「邏輯自洽」,更應該是編劇解決的問題。
毛曉慧三人運氣很不好,拿到了一個比較糟糕的劇本,劇本糟糕到陳凱歌導演連看也沒看。而且在他們快排完時,節目組竟然又給了人家第二個版本。他們真是有苦說不出,也不敢說。
第三集看點二:郭敬明被懟。
節目開播以來,郭敬明因在第一集裡怒懟老戲骨李成儒,獲封「奇葩說最佳辯手」稱號,並上了熱搜。
之後他繼續發揚思維敏捷、反應快速、善於辯論的特長,懟趙薇、懟李少紅、懟選手,只差懟天懟地了。
歷經了這十多年的刀風劍火,郭敬明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就像他自己總結的:"那時候心理承受能力沒有現在那麼好,現在再攻擊的問題,只要我高興,我可以把你攻擊得更不舒服。"
而在第3集裡,郭敬明竟然被懟了。
李少紅導演組的張哲瀚、郭月演繹《大明宮詞》的片段。張哲瀚飾薛紹(當年是趙文瑄的角色),郭月飾太平公主(當年是陳紅的角色)。
平心而論,現場演古裝戲,比較困難,代入感受環境影響很大。對演員是一個挑戰。尤其中間出了一個意外狀況,郭月在哭的時候左眼的美瞳掉了出來,粘在臉上。
在趙薇、李少紅給予了比較肯定的評價之後,郭敬明導師忍不住發言了,甚至直接搶過了李少紅導演的話頭。
他直言:「我不太喜歡這段表演。第一,拍古裝戲,不應該戴美曈。第二,隱形眼鏡出來你一定感受得到。」
懵懂的郭月解釋說:「我真的沒有感受到。」因為剛才李少紅導演也問了郭月,郭月非常驚訝,還以為自已眼睫毛掉了呢。
這時郭老師已經一臉不信任和非常嚴肅的盯著郭月,右手握了幾次拳,隔著屏幕我似乎都能感受到他的怒火。
而旁邊的趙薇已經笑了起來,連陳凱歌導演都彎起了嘴角。感覺一場好戲即將上演。導演的戲份真的比演員多啊!
果然,郭辯手立刻發出了連珠炮般的質詢:「你不可能沒有感受到,我也是戴三百七十度的隱形眼鏡。」
郭月無奈地舉手對天發誓:「我只能說我沒有撒謊。」
郭導已經出離憤怒了:「你再投入你都感受得到,我如果掉一隻的話,我會立刻明顯知道我看不清楚了。」
場面尬在了這裡,這時李少紅導演出來保護演員了:「我比較堅信地從她的眼神裡面看到的是,她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在她的臉上。」
因為以前李少紅導演在拍《人間四月天》時,劉若英也是哭得隱形眼鏡掉了出來,而這一條拍的是比其它條都好的。所以,演員比較重要的是她的情緒,那個真實的感受是金不換的,所以她掉什麼都沒有關係。
郭導師一臉鬱悶地坐在旁邊。他完全不相信郭月的話。就象他之後再次批評郭月和張哲瀚時說的:「你們表演最大的問題是彼此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互相不信任的,所有臺詞裡呈現的狀態並沒有真的感同身受。」郭敬明也不信任演員們。
其實因為郭敬明一路走來,很多時候都不被別人信任。所以養成了他硬核、有刺、多疑、善辯的性格,他象一隻刺蝟,同樣不信任別人。
比如郭敬明組的彭小苒和黃俊捷演繹《妖貓傳》時,沒有完全按照他事先安排的表演方式去演,他批評演員:「你們都沒有我們彩排的時候處理好。因為你們改了演法。」
雖然之後演員解釋說,是因為自己的能力沒有達到,再加上現場比較緊張,沒有發揮出來。
但郭敬明顯然不相信這樣的說辭,他的內心裡覺得演員不認可他,所以他也同樣不相信演員們的話。
信任總是相互的,沒有單方面的相信的道理。想要讓別人信服,靠得是實打實的實力,而不只是嘴皮子功夫。同樣是點評,陳凱歌導演就細緻很多,他當時很盼望張哲瀚能借用劇中的時機,輕輕摸一下郭月的臉,順便就把那隻美瞳抹掉了,沒有痕跡地救了場。
第3集看點三:于小彤抱怨
陳凱歌導演組的于小彤,黃堯,趙文浩三人飾演了陳導原創的一個劇本《紅塵》的片段。趙文浩飾演了一個正面的英雄形象,臺詞多也比較出彩。而于小彤飾演的是一個有點糾結有點膽怯的人物。
他覺得自己的角色沒有張力,臺詞量又少,內心活動也少。於是在排練時和陳導商量要加戲。他覺得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心裡很不舒服。
這樣的心裡不平衡導致的後果是顯而易見的,趙文浩晉級,于小彤待定。
這裡面于小彤犯了三個錯誤,也是職場上的大忌。
第一,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一般來說,演員演什麼角色是由導演決定的,無論什麼角色,演好都不容易。在陳凱歌導演已經決定他演這個角色時,他應該努力想怎麼讓這個角色出彩,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不公平。
陳導排練的時候說得很好,你要是能搶了他們的戲,你就儘管搶。你要往那裡一坐,就光芒四射,那太好了。這個人物懵裡懵懂,也會很討喜,並不好演,你要用眼神傳遞臺詞。
第二,公開抱怨不公平。
這個耿直的大男孩,也許是出道就演《紅樓夢》時在的賈寶玉這樣的大角色,讓他對那些需要在底層摸爬滾打才能經歷的事情不了解,公開說出自己的不滿和抱怨。就象陳導說的:「我從你的話裡聽出三個字:不滿足」。
其實能在陳凱歌導演指導下排戲,是多少演員夢寐以求的事情,哪怕是沒有臺詞的小角色,都會有大把人趨之若鶩,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從這裡可以看出來,他的情商還需要加強,把握機會的能力還需要加強。
第三,缺少合作心態
于小彤一直強調這是一場比賽,他急於想贏的心理也一覽無遺。就象他自己說的:「最近不是挺難的嘛」。僧多粥少的影視圈,競爭激烈。大家擠破腦袋想拿到一個角色。
可是我們縱觀已經播出的三期節目中的14場演出,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凡是搭檔之間互相配合,互相託戲的演出都是很成功。比如郎月婷、牛駿峰的《海洋天堂》,沈夢辰、邢菲的《粉紅女郎》。而演員之間競爭明顯、互相壓戲的演出都很失敗。如果你壓對手的戲,他演不好也會影響整場演出,你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相比而言,同臺的黃堯的心態就好很多。雖然一出道就憑《過春天》拿了獎,但她完全沒有把自己架起來的感覺。她明白自己的角色並不佔優勢,還是盡全力去配合大家的演出,她就是來學習,來練膽的,有意去嘗試更多不一樣的可能,讓各位導演能認識不一樣的她。
很期待郭導師將在第4集節目中為我們獻上什麼樣的看點:郭敬明請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