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歌劇院的黑暗史:設計師被官方開除,發誓再也不回雪梨

2020-12-25 翰林編修館

提到澳大利亞,想到最多的建築就是雪梨歌劇院,它像大海淺灘上的一組貝殼,在便利朗角(Bennelong Point)靜靜地凝望遠方。

雪梨歌劇院是丹麥建築大師約恩·尤松(Jorn Utzon)的得意之作,不過,也是他心中的一道傷疤。

▲約恩·尤松

上世紀五十年代,歌劇風靡在澳洲大陸,在雪梨建造一座國家級的歌劇院的呼聲越來越高。

於是,澳洲政府向全世界招標。

當時丹麥的約恩·尤松還是一名小設計師,他很想參加這次競標,但設計的多個方案都不能讓他滿意。

▲雪梨歌劇院

有一天,在他構想設計方案時,無意拿出一個橘子,當刀切開的一剎那,靈感來了:他要把歌劇設計成橘子剝開的樣了,很快便設計出草圖。

而這張草圖,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雪梨歌劇院的樣子。

沒想到,這個無意之中的方案,從32個國家的2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並最終中標。

▲歌劇院草圖

1957年,年僅38歲的約恩·尤松來到雪梨,春風得意;1959年,歌劇院正式動工,執政的工黨州長凱希爾對尤松團隊非常支持。

開頭不錯,但曲折的建設之路才剛剛開始。

先是草圖設計過於前衛,施工難度極大,只能無數次修改方案。這讓追求完美的尤松團隊,與只想從實際情況出發的施工方,關係越發緊張。

在雙方的摩擦之中,預算成本也從最初的720萬澳元,增加到980萬澳元,完工日期也一拖再拖。

因為遲遲無法完工,再加上外形過於奇特,批評的聲音此起彼伏。

同時,施工成本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大。尤松與施工方的矛盾也在不斷加深。

▲開工四年的雪梨歌劇院

州長凱希爾在任內去世,徹底改變了尤松的命運。

1965年,當地新政府接手後,因為歌劇院的預算不斷增加,官方的態度異常強硬,一切以儘快完工為目的,拒絕撥款。導致整個工程團隊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一時間,雪梨歌劇院和約恩·尤松成為眾矢之的,批評和爭議鋪天蓋地。

而且施工方認為原設計方案異想天開,建議推倒重來。尤松與施工方的關係迅速降到冰點。

▲建造中的雪梨歌劇院

1966年初,在經過一次異常激烈的爭吵過後,當局決定開除尤松,換成本地的設計師Peter Hall接手。

儘管當他要走時,很多當地民眾希望他留下來,他們給政府寫信,甚至遊行。但當地政府絲毫不為所動。

失望的尤松,帶著家人離開了這塊原本滿懷期待的土地,並發誓永遠都不再回來。

歌劇院原計劃一共是三期,現在只完成了第二期。

▲左圖:人們挽留尤松;右圖:尤松與模型

新設計師用尤松留下的一百三十幅設計圖,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這部曠世之作。不過,最後的成本高達1.2億澳元,是最初700萬澳元預算的17倍!

1973年,雪梨歌劇院終於完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參加了歌劇院的開幕式,而尤松不但沒在邀請名單之列,甚至全程連名字都無人提及。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參加了歌劇院的開幕式

直到五年後,才有人想起尤松的功勞,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授予他金質獎章,表彰他的傑出作品。

不過,事情還沒完,因為尤松走的時候,只做好了歌劇院的外殼,內部的裝修設計,不是出自尤松之手。

結果可想而知,歌劇廳偷工減料,音效不好,後臺空間不合理,樂隊演奏席位狹小擁擠,觀眾座位間的階梯太陡。甚至有人將它形容為「徒有鋼琴的外表,裡面卻是生鏽的琴鍵」。

▲開幕式當天

後來,澳洲官方多次想請人整修歌劇院,但卻沒有任何建築師願意續寫這部傳奇之作。

於是澳方又去找了尤松,讓他全權負責整修,資金管夠,全力配合,絕不像當初一樣指手畫腳,說三道四。但被尤松拒絕了。

但是,最終負責整修項目的,是他的兒子詹和查德·詹森,這次尤松唯一設計的項目,是歌劇院內的中心裝飾品,一個五米長的掛毯。

1999年時,尤松與澳洲官方和解,為雪梨歌劇院設計了西柱廊。這一次,英國伊莉莎白二世沒有像上次那樣隻字未提,而是公開表彰尤松。

不過,此時80歲高齡的尤松,身體已經不允許他長途跋涉,只能讓他的兒子揚·尤松替他領了獎。

▲遠洋班輪「坎培拉」號路過正在建設中的雪梨歌劇院

2008年4月9日,在尤松90歲生日時,歌劇院的全體工作人員,為遠在丹麥的老人家慶生。但可惜的是,幾個月之後,老人因病去世。

而頗為感慨的是,老人家生前都沒能親眼看到,雪梨歌劇院完工的樣子。

估計尤松自己也沒想到,這個差點毀了他職業生涯的建築,造就了他一生的傳奇。2003年,雪梨歌劇院30周年時,尤松被授予了建築學的最高獎項:普利茲克建築獎。

雪梨歌劇院也成了全世界公認的藝術傑作。

從1973年開始,在疫情之前,除了耶穌受難日和聖誕節外,其他時間均向公眾開放,成為世界上運營最繁忙的演出場所。平均每年演出多達3000餘場,有200萬次觀眾前來參觀。

相關焦點

  • 尋城記 約恩烏松與雪梨歌劇院的愛恨情仇
    當時約恩烏松非常興奮,因為他這輩子從來沒做過這麼大的項目啊,他把全家舉家移民到了雪梨,打算這輩子就專攻歌劇院這一個項目了,然而好景不長。 由於建造的過程中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錢不停的往裡面砸跟無底洞一樣,雪梨市民們開始懷疑這座用於藝術表演的宮殿是否能夠最後完工。 民主國家就是有這麼個特點嘛,喜歡沒事兒抗個議,遊個行什麼的,加之政府的壓力,約恩烏松一氣之下被迫辭職了,不跟你們玩而了,帶著全家氣跑了,又搬回了丹麥老家。這讓雪梨政府也很是頭疼,只好又找了幾個人模仿他的設計手法繼續建造。
  • 進入聞名雪梨歌劇院
    去圓形碼頭再次欣賞雪梨的地標。雪梨歌劇院在圓形碼頭附近,這座「形若潔白蚌殼,宛如出海風帆」形狀的歌劇院是由丹麥建築師喬恩·烏松JornUtzon設計的,他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剪下的橙色花瓣。在雪梨歌劇院的設計競賽中,烏松的設計最終被來自32個國家的233個參賽作品採用,該工程於動工,歷經於竣工。然而偉大的建築師從來沒有見過他設計的那座偉大的建築!雪梨歌劇院的外觀由三組巨大的殼體組成,他們矗立在南北長186m的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基礎上,東西最寬處97米。
  • 深圳歌劇院來了,不僅是超越雪梨歌劇院
    單從建築形式上看,都不具備成為城市地標的條件,更不用說世界級的文化藝術地標了。照深圳現在的經濟實力和建設速度,建一座歌劇院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要超越廣州、香港、珠海的劇院/演出中心,成為灣區文化地標,甚至比肩一些世界級的著名歌劇院,顯然不是簡單地搞一座建築就能達成的。
  • 雪梨歌劇院 Sydney Opera House
    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雪梨歌劇院的外觀獨特又美麗,整座建築潔白晶瑩,令人嘆為觀止。 特有的帆船舢板的造型和雪梨港灣大橋交相輝映、湛藍的天空和海水,濃妝淡抹水天一色,讓雪梨的風光和浪漫更加靈動撩人。雪梨歌劇院不僅是雪梨藝術文化的殿堂,更是雪梨的魂魄,清晨、黃昏或星空,不論徒步緩行或出海遨遊,雪梨歌劇院隨時為遊客展現不同多樣的迷人風採。
  • 雪梨24hr:歌劇院背後的文藝氣息
    一提到雪梨,相信大家十之八九浮現在腦海的都是歌劇院和海港大橋。自1973年建成以來,雪梨歌劇院不僅成為了雪梨乃至澳洲最為人知的地標,更是全球當代建築的經典之作甚至可稱之為奇蹟。誠然,想要遊覽雪梨,跟隨每年到此一遊的800萬遊客的腳步自然不會錯,然而除了歌劇院,這座城市更為真實、有趣和迷人的一面,其實往往藏在人潮之外的街頭巷尾。
  • 「雪梨歌劇院」圖案被發現在垃圾桶裡
    當然,澳大利亞的雪梨也有自己的標誌性建築,那就是外表美麗夢幻的雪梨歌劇院。我要帶你去這座美麗的,充滿故事的建築。雪梨歌劇院位於雪梨城市北部,是20世紀最具特色的建築之一,他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藝術中心,也是藝術家夢想的頂峰。歌劇院始建於大劇院於正式竣工。該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文化遺產。
  • 雪梨歌劇院的原型,竟然是橙子皮!歌劇院背後故事曝光,連雪梨人自己都不知道!門票免費送,還有中文在線導遊!
    第一場中文導遊導覽將在11月7日進行,屆時可以讓更多的中國遊客在第一時間「抵達」雪梨歌劇院,聽真人導遊講解,了解歌劇院內部,沉浸式遊覽以及欣賞演出。不僅如此,還能為中國以及澳洲親朋好友連線一起雲遊歌劇院,不再受制於時間和空間,隨時隨地領略雪梨歌劇院的傳奇。
  • 雪梨歌劇院背後的故事震撼世界!這個曾差點被扔進垃圾桶的點子,被一個男人用生命守護...
    烏松一直都清楚記得自己當初設計雪梨歌劇院時的熱情與衝動「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時光我躺在海邊的沙灘上畫我的草圖要是哪裡畫的不對我就用手把它們抹掉再重新畫失望的烏松帶著家人離開了澳大利亞並發誓永遠都不會再踏上這片曾傷害他的土地當他要走時許多雪梨當地民眾甚至遊行希望烏松留下
  • 雪梨又要被全世界羨慕了!新地標「雪梨天際線」即將亮相,肩比雪梨歌劇院,快抬頭看!
    提到雪梨地標,當數雪梨歌劇院!    而坐落於歌劇院附近的一棟名為「天狼星大廈」人稱「雪梨天際線」新州政府一直想剷平這棟名為天狼星大廈的野獸派建築,但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2018年的「觀察名單」上,近日,一座新晉「雪梨天際線」的神秘建築橫空出世,欲比肩歌劇院,雪梨設計師大獎冠軍作品Arc by Crown Group,堪稱雪梨的天際線。即將為雪梨地標建築增添一抹亮色!
  • 《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鎮三山-協助拍攝
    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位於雪梨市區北部,是雪梨市地標建築物,由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松(Jorn Utzon)設計,一座貝殼形屋頂下方是結合劇院和廳室的水上綜合建築。歌劇院內部建築結構則是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
  • 好攝之圖:澳大利亞之雪梨歌劇院
    是的,毫無疑問,雪梨歌劇院那風格獨特的建築,就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歷時五天,歷經黃金海岸、拜倫灣、買誇裡港、史蒂芬港,我們從布裡斯班驅車抵達雪梨。到雪梨後,第一件事是找了一家「水井坊川菜樓」吃川菜,然後直奔雪梨港灣。儘管早就從照片上已經非常熟悉雪梨歌劇院的造型了,但我遠遠地看到它時,還是震撼了。如洗的藍天之下,微微晃蕩的海面上靜靜地躺著三組巨大的貝殼。
  • 【雪梨不哭】澳洲十大地標排名出爐,雪梨歌劇院竟然不是全國第一!
    據《Daily Telegraph》報導,絕大部分人都以為澳大利亞最受認可的地標應該是雪梨歌劇院,但近日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我們都錯了!現在大家最喜歡的澳大利亞地標建築是坎培拉的戰爭紀念館! TripAdvisor網站粉絲們票選坎培拉的澳洲戰爭紀念館(Australian War Memorial)為本國的第一地標,領先於2015年的勝出者雪梨歌劇院!
  • 雪梨歌劇院、索尼隨身聽和比基尼,3者有啥共同點?答,不開心
    直到雪梨歌劇院的出現。二戰後,澳大利亞產生了兩種新舊勢力的交鋒,一種固守英式保守的舊式做派,一種推崇時尚開放的新式風格。他們的矛盾具體體現在雪梨歌劇院的設計建造過程中。首先,設計方案在全世界招標。烏松只得黯然離開,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 「帆船」商標之爭,雪梨歌劇院起訴一中國協會侵權!
    更何況,進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雪梨歌劇院,是雪梨乃至澳大利亞的標誌性建築。但澳大利亞這一標誌性建築,卻出現在中國一協會的註冊商標上。據紐西蘭生活網訊,雪梨歌劇院近日將一家中國協會告上法庭,因為這家中國協會使用的一個包含雪梨歌劇院標誌性帆船圖案的註冊商標與雪梨歌劇院的帆船圖案幾乎一模一樣。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奏響雪梨歌劇院
    新華社雪梨10月24日電(匡林)中國國家交響樂團23日在澳大利亞雪梨歌劇院舉行專場音樂會,慶祝中澳建交45周年。    音樂會以中西經典樂曲組成兩大樂章。中國樂章包括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及關峽創作的幻想交響曲《霸王別姬》等。在西方樂章中,音樂家們演奏了柴可夫斯基《F小調第四交響曲》等。
  • 雪梨旅遊攻略
    雪梨歌劇院的外型猶如即將乘風出海的白色風帆,與周圍景色相映成趣。清晨、黃昏或夜晚,不論徒步緩行或坐船出遊,雪梨歌劇院可以隨時為你展現不同的迷人風採。地址:Bennelong Point, Sydney NSW 2000http://www.sydneyoperahouse.com
  • 從梁祝到卡門,牛年情人節浪漫相約雪梨歌劇院!
    中國朋友們耳熟能詳的《梁祝》也將於2021年情人節,響徹雪梨歌劇院!Violin Romances愛的羅曼史音樂獨奏會,等您浪漫赴約。在卡內基廳、林肯中心、美國國家歌劇中心、交響樂空間、華盛頓國家教堂、臺北國家音樂廳、雪梨歌劇院、布裡斯班市政廳等眾多著名音樂廳有經常性的演出。
  • 四郎貢布,我團「黃金高音」放歌雪梨歌劇院
    雪梨歌劇院,傳來青藏高原的歌聲!那是我團「黃金高音」演繹的民族天籟! 眾所周知,雪梨歌劇院就像一艘正要起航的帆船,能帶著所有人的音樂夢想起航。為傾情助力《界·MORE——譚晶2019雪梨演唱會》,雪梨當地時間11月11日晚7時30分,作為國內特邀的唯一演唱嘉賓,我團「黃金實力派」歌手四郎貢布放歌雪梨歌劇院,在大洋彼岸唱響甘孜的天籟之音!    音樂廳現場2697個位置座無虛席,舞臺兩側甚至擠滿了加票的觀眾。身著傳統藏民族盛裝、腳踏藏靴的四郎貢布剛一亮相,便博得滿堂喝彩。
  • 屬於南半球的溫暖---雪梨初印象
    ,雪梨漸成南半球最重要的都市。澳大利亞最高建築之一-雪梨塔  建於1981年的雪梨塔高305米,是南半球第二高的參觀平臺,和雪梨歌劇院、雪梨港大橋合稱雪梨三大地標性建築。一半覺得雪梨塔外觀與多倫多觀光塔有點相似,在雪梨塔上設有旋轉餐廳,可以俯觀整個雪梨城市,樓下便是雪梨知名的高檔購物區,也是全球五大頂尖名牌「朝聖地」之一的畢特街購物中心。
  • 景色開闊,安靜祥和,這裡有眺望雪梨歌劇院與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
    景色開闊,安靜祥和,這裡有眺望雪梨歌劇院與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雪梨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位於新南威爾斯州首府雪梨(Sydney),面向雪梨港(Sydney Harbour),坐落在著名的雪梨歌劇院(Syd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