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片讓人流淚——
湖北十堰一名叫江世娥的護士,正月初二上班後,怕傳染給家人,一直沒回家。
第25天時,護送一名病人回家,路過自家樓下。丈夫和孩子看到了,帶著孩子,拎著做好的飯菜把它送到路邊。妻子離得遠遠的,蹲著把飯吃了。
她後來說:「不敢回家,也不能離他們太近,能遠遠地看孩子幾眼就很知足了。」
看照片,丈夫是急匆匆下樓的,還穿著睡衣,孩子不滿一歲的樣子,身上的紅色中式童裝,應是年前買的過年新衣。小小的臉龐上,也帶了口罩。
每看一次這照片,我就想流淚。它與下面這張圖,是2020年最能感動中國的照片。
李文亮是醫生,江世娥是護士。如果不是這次大疫大災,他們都不會為世人所知,在這特殊戰場上,奉獻最多、犧牲最大的,是醫生和護士。
官方披露:截至目前,疫情中共1716名醫務人員被感染,以身殉職的,至少有七人(應還在增加)。他們中,既有寒窗苦讀二十餘年的醫學博士,如李文亮,也有神經學權威、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民眾為之深切婉惜。
人們可能更關注於醫術高超的專家和泰鬥,醫護人員中人數最多的護士,則默默無聞得多。這個群體中,女性又佔了絕大多數,全國約有數百萬之眾。
在疫情中不幸去世的,也有護士:武漢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注射室的柳帆,更悲慘的是她的父母和弟弟也感染上肺炎,12天裡,一家四口都不幸去世。
護士這個群體,就像陽光和空氣,平時人們不會注意到她們的存在,一旦生命受到威脅,才知道生活中離不開護士,就像離不開陽光和空氣。
她們中的大多數人,一生都默默在繁重的護理崗位上,直到退休,少部分人能熬成護士長,已是幸運兒。
這些女性,在生活中承攬家庭重擔,在工作中,不輸於男性,同樣負重、勇敢,且溫順。
甘肅派醫護人員奔赴武漢前線支援,要求護士們出徵前先把頭髮剪去,剃成光頭。她們也流著淚默默同意了。
她們不是醫術高超的專家、不是手到病除的醫生。患者病好了,千恩萬謝的,往往是是醫生。比起醫生,護士又要更多地承受個別病人或病人家屬的責罵,甚至暴力。
沒有做過護士的人,不知道她們的辛苦。她們的手,往往是這樣的:
在我少年時代,初中畢業考中專,是農村和小鎮孩子們最好的出路,沒有之一。學習三年,18歲左右就參加工作,身份是國家幹部。中專學校中招生最多的,就是衛生學校和師範學校。師範生中,男生佔據一半江山,而衛校,招收的基本都是女生。
農村和偏遠地區,不但貧窮,重男輕女也是普遍現象,僅有的一點財力,要用來供家中的男孩子讀書來出人頭地,出身貧寒、又天資聰穎的女孩子,跳龍門最快、最不用求人的途徑,就是考中專、上衛校,不但自己有了出路,更能給家裡減輕負擔。
那時候,中學生的鄙視鏈是這樣的:統招中專—重點高中—普通高中—職業高中。
初中畢業,我的中考成績超過了中專線。母親特別希望我能上中專讀衛校,但我憑一個15歲少女的直覺,憑平時在醫院的所看所聞,感覺做護士太辛苦:
一年到頭的大夜班、小夜班,還有急救,人命關天,責任太大。我嚮往外面更廣闊的世界,走向外面世界的唯一辦法就是繼續讀高中,考大學。
我放棄後,空缺的名額,一名張姓女生歡天喜地地替補上了安慶衛校,畢業後,她一直在家鄉一個鎮衛生院工作至今。這位女生心地善良,聽家鄉人說,她弟弟離婚後,有個女兒,幾乎成棄兒,她這位做姑姑的,總是惦記著這孩子,總是帶著吃穿用品去看這孩子。
與我同一屆另一位成績很好的黃姓女生,衛校畢業,在市裡的醫院當了幾年護士後,聽說因為太辛苦,平調到市疾控中心。比起醫院,疾控中心基本沒有又髒又累的護理工作,要輕鬆不少。
這些上衛校的同齡人,都已人到中年,從青春少女,到退休在望,職業性質決定她們大半生辛苦操勞,默默無聞。
中國每個省、每個市、每個縣,都有太多這樣的護士姐妹:勤勞上進、忍辱負重。
山東東營一位名叫李玉芬的護士,出身農家,成績優異,14歲初中畢業時,因家庭出身不好,讀了中專。17歲畢業後,與農民父母共同把弟弟和妹妹撫養成人,自己工作上也很出色,是個優秀的助產士,父母年老後,她又承擔起照顧雙親的任務。
護士中,有沒有獨闢蹊徑、青雲直上的呢?有的,前幾年落馬被判刑的山西省委女常委、統戰部長白雲,就是護士出身。另一名我所知道的護士,靠身體這一特殊途徑,一路走到團市委、市檢察院政治部,但東窗事發最終黯然離場。
護士們最仰望的,是另一位真正高貴的女性,她的生日5月12日,是全球護士的節日,如果還能獲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獎,那是護士的終身榮光。她就是南丁格爾。
一百多年前,英國貴族人家的女兒南丁格爾(下圖),帶著38名護士,在克裡米亞開設野戰醫院,護理戰場上的傷員,被稱為「提燈天使」。她終身未婚,一生致力於護理事業。
由於她的努力,昔日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大為提高,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用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照顧每一位病人。
支援武漢方艙醫院的一名護士,寫下這樣的詩:
請容我脫下防護服和面罩
把我的肉身從鎧甲撤離
讓我靠一靠身體,
讓我平靜呼吸
常常,不得已赤膊上陣
生和死來不及選擇
……
只想疫情結束能安全回家
即使只剩下一把骨頭,
也要把自己帶回給兒女、爹媽
我看不清你的臉,但我知道,你在護我們平安。
作者簡介:新聞人。出生於安徽,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伊拉克戰爭期間曾任駐中東記者。
想看作者的更多原創文章嗎?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她的公眾號:有風來無聲——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備用號:有備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