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生者與逝者

2020-10-12 Johnny

寫畢業論文的間隙看完這七集。Move on大抵是少男少女們躲不開的一個話題,大家都在社會關係中流動、漂浮,情人分手是最常見的主題了。不論是狗血淋頭還是無疾而終,雙方均能順利脫身的狀況是很少見的,更多的還是留戀以及名為憤恨的留戀。在這種情境中人們受到道德的約束以及固有成見的提醒,處理這份人際關係往往會縛住手腳或是直接撕破臉皮。而斯人已逝這一狀況則沒有那麼多人遇到,但或許在這一語境下,才能把事情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人會死去兩次,生物性死亡與社會性死亡都是無法避免的。Monster這部動漫中,約翰所期望的死亡即是期望在剪除了所有與其相關的生者後的自殺,如此一來被抹去的就不僅僅是肉體,更是他曾經在人類社會存在過的事實。在如今,親密關係的建立往往排外,這就要求了雙方摒除一切掛礙,才能修成正果。亡夫的兩次死亡貫穿了這部劇。他的第一次死亡是整部劇的背景,其中有兒媳與父親的相互扶持以及死去的兒子與母親的彳亍流連。原本橫向的兩對夫妻關係因為死亡而變為交叉勾連。對於逝者來說,他們仍舊在這個家中,地板上的裂縫,鐵盒中的碎骨即是他們尚未脫離生者世界的最佳具象。他們是離不開這裡嗎?是人鬼情未了嗎?生者則是牢牢抓住這些具體的物,通過對供飯的輪流食用,保證了四個人在心理層面上仍舊是共同生活的。兒媳的情感狀態是這部劇的關鍵所在,雖然在開頭硬塞了一個同事男作為潛在的戀情,但女主並未十分主動地走出這一步。而同事男對生者關係的不解則代表了普通觀眾,甚至是普通人的疑惑:為什麼還要在一起生活居住?道德是答案所在,無妻無子的父親難以孤單生存,他也肩負著照顧亡妻妹妹的責任。很多時候道德與成見會影響我們的選擇,這裡的區分很微妙,也很難把控。Morality更多有些責任的意味,而premise則包含了烏合之眾的可能。更具體一點,微博上的三觀警察往往代表了大眾的成見,而道德則是在狗血淋頭時對無情無義的致命一擊。但幸好,這裡不存在前男/女友的一切都是有害的之類完全巫術性的思維。因此這道德感也是女主無法脫身的原因之一。

生者與逝者雖然無法再次相見,但在這部劇裡。他們全部,全部都有著共同的追求與價值寄託。情感使他們交叉到一起,逝者通過物以求得生者心安,生者或是以靜止的心態維繫客觀上早已失去的親密關係,或是作為推手使得他們有了追求實實在在幸福的勇氣與動力。女主不斷地消除與亡夫的勾連,於此同時同事的逐漸接近使得女主在情感保持自洽的同時向流動中的生者世界靠攏,從而逐漸建立親密關係。而到第7集後半段,藉由一個同樣面容的陌生人,逝者表達了與之前展現完全相同的情感邏輯,從而使得自己在社會層面的位置交給同事男,最後得到了社會性死亡。

本劇最後,所有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是標準的HE。在這部劇裡,幸福與親密關係並非零和博弈,而是共同的價值所在,因此我們才能看到一個所有人的社會位置都有了合乎情理不摻狗血的結局。這一共同價值似乎在少男少女的戀愛中並不多見,但實際上,幸福是所有人的追求,這裡不僅是自身的幸福,也應該是在乎的人的幸福。雖然現實生活中社會關係中的逝者一般不僅沒有任何正面的評價,自身也會化作夢魘,但這並非是道德與價值的產物,而是成見與個體主義的泛濫。既然逝去的親人會一直惦記著你,那麼為什麼活著的死者不能/不會懷有善意地對待生者?為什麼生者一定要把死者挫骨揚灰?我們應該相信的並不該是這類邏輯,或許應該是"我只要在有活力的社會關係中做到最好,追求應該追求的價值,那麼不論是自身關係中的生者還是死者,都會得到最好的結局"。

相關焦點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不是要忘卻,只是請一起幸福的生活下去
    生者與逝者之間會有著怎樣的羈絆,雖然過世七年,然而車子仍然被表弟保養得很好、甚至車上的小掛飾都還在,鄰居家的女兒仍記得曾經的約定,更不用提深愛的妻子隨時攜帶自己的一小盒骨灰,澈子說「只有回到那個家,我才感覺一切是真實的」,也許吧,對於他們而言,一樹並沒有死,他「只是變為天上的星星一直注視著親人」。昨夜的咖喱第二天仍然好吃,明日的麵包在等待出爐的時候充滿期待的喜悅。
  • 書評|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
    2014年《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被改編為電視劇,豆瓣評分高達9分,溫暖了萬千讀者。《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是一本對「死亡」這件事思考的小說。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去世了,人們無法避免會陷入悲傷,但過了一段時間,又會繼續在原來的軌跡走下去。看似一切都沒有改變,只有死去的那個人在世界上失去了痕跡,一個曾經親近熟悉的人就這麼悄然無息的消失了。
  • 《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背後的溫暖選擇
    -《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徹子-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是NHK於2014年播出的親情劇。徹子曾經擁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經歷,許多年前她和青梅竹馬的寺山一樹結婚,誰知婚後沒有幾年,一樹便因一場大病撒手人寰。
  • 劇集|《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讓人喝的很舒服的雞湯
    回憶起來,我看的最後一部劇集,就是去年年底播出的《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了,這是一部短短的只有十一集的日劇。我覺得對於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日劇美劇應該是我們的口味。而日劇因為大部分是季播劇,追起來更加方便一些。 提到日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輕鬆、治癒這類的單詞,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把治癒和雞湯混合在一起。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戀人家人朋友
    有的時候走不出一種情緒,周圍的人做出的事一點點慢慢影響著你,看似沒有關聯的,其實卻慢慢幫你答疑解惑,善於思考善於感受周圍,發現自己有點作用,偶爾還能發現自己,被惦記,被關愛,被理解,沒有能量的時候,試著和戀人,家人,朋友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吧,慢慢答案也就有了,昨夜的咖喱可以很好吃,明日的麵包就期待一下吧。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生活離不開吃
    不知道你是否愛吃咖喱,或者麵包?聽名字仿佛怎麼也無法將這兩種食物結合起來。我是很喜歡咖喱的,而麵包大概是我每次感到飢餓的時候最簡單粗暴的欲望。曾經有段艱難而不情願的日子,每天做著不喜歡的工作,和自己的短處去磨合,賺著微薄的薪水,雖然心情不好,沒什麼壓力,卻總是感到餓(chan)。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昨夜有吃剩的咖喱,明天又會有新鮮的麵包。
    距離《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播出已經4年了,這部劇卻完全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過時。這是一部平淡的電視劇,完全沒有出現過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日常。徹子的丈夫7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和公公住在一起。而她也居然從沒有想過再婚,同事巖井向她求婚,被她一口回絕。劇情就圍繞著現實與回憶在進展。1.分明已經厭倦了等待,我們卻不自覺點了點頭,然後就聞到了烤麵包的香味。
  • 木馬小眾時間#2 | 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 | 治癒係指彈
    誤以為是美食番的片頭該劇改編自木皿泉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痛失親人後,在與周圍人的接觸中慢慢走出悲傷,懷著對逝者的回憶,開始新的生活的故事。   這個故事簡介聽起來毫無看點是麼?非常安利這部劇給大家,如果能看懂《請回答1988》那種節奏劇的人,多半也會喜歡這一部慢節奏生活化又好看的劇,想了解劇評可複製此連結,引用自知乎:怎麼評價《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咖喱味好,麵包暖心
    4.回憶起在醫院陪小樹的日子裡徹子和公公在失望透頂的日子裡因為剛出爐的麵包,儘管很累很冷很難過,也還是感到一絲溫暖開心的笑了。所以,再悲傷也要好好吃飯。5.公公去爬山。爬到山頂時,師傅告訴了公公自己喜歡的人並不是死在山上,而是背叛了自己和別人結婚了。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我們看日劇的同時也是在品味人生
    近年來越來越喜歡看治癒系日劇節奏很慢 沒什麼波瀾起伏的大劇情 只是些日常瑣事但偏偏就是這種煙火氣 使人著迷 令人心安之前看過的《凪的新生活》《我的事說來話長》《法醫朝顏》《昨日的美食》就是這種類型 很喜歡這兩天終於把這部收藏許久的《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看完了 的確配得上豆瓣9.0的高分劇中那些平凡的人物 樸素的生活 含蓄卻深刻的情感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咖喱麵包好吃嗎
    對逝者的懷念,也會這樣被覆蓋下去,漸漸拋卻對死亡的執念。第五集裡,我公公以為是純金的捕棍是鍍金的,巖井的魔法卡片式有魔法的。所有你心中相信的,都是真的。第六集裡被一樹的比喻驚呆了。可是,仔細想想,只有這樣才能細水長流吧。聽歌的時候,有句歌詞是「情人定變知己,這齣戲,才能沒結尾」最終回,只記得滿院子銀杏樹灑下的金光。突然想在家裡種一顆銀杏,立馬就發覺自己不會去種的。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觀劇筆記
    《昨夜的咖喱》的設定,粗看很像一部多年前的《西瓜》,同樣寫的是日常,開篇是一如既往的溫吞平穩,不想從二話起木皿泉就發力了,也許是《西瓜》看得太早未得要領,留下的印象多是炎炎夏日裡的一碗消暑涼茶,而此劇更像是深秋裡的一杯苦茶,帶出來的要說是類似前者的沁人心脾,不如說更多的是人生的幾多無奈,留有苦澀的餘味。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人情是件很難的事啊
    昨夜咖喱今晨麵包看了很久,大概有三個月了,內容什麼的忘的差不多,但還依稀記得一個和我一樣戴眼鏡的自閉姑娘得到了父母朋友甚至是自己的最大寬容。然而我並沒有生病,所以得不到諒解。吐槽完畢人還是要改正自己的錯誤的。
  • 《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人生的節奏由自己決定
    昨夜的咖喱,是難以割捨的回憶;明日的麵包是充滿希望的治癒。我們的生活有時會在困難中停滯,但是沒關係。不要過分地苛責自己,也不要焦慮的與人比較,何時邁出前行的腳步,由我們自己的心來決定。豆瓣9.0分日劇《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在殘酷的世界裡為我們送上一點暖意。我還不想前進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這句俗語太過耳熟能詳,以至於大家理所當然的認為就該如此。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交疊
    看這一部劇的感受就像秋日裡對著從窗外漏進的秋光煮一鍋咕嚕咕嚕冒泡的咖喱,全身懶懶散散,愜意極了。許多人祈求將死者的影像在腦海中抹去,許多人緊握過往的記憶仿佛稍有遺忘便又需承擔對死者的一份愧疚感,但自然的生活是一個重疊的過程,生者與逝者交疊,類似於製作糖果的過程,兩條顏色不同的糖漿被揉搓結為一條,如此在橫切面上才能看到有心設計的圖樣。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昨夜的咖喱更好味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總是說食物要趁新鮮吃,但咖喱,卻是昨夜的更美味。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無論多麼悲傷,都要好好吃飯啊~
           閒來無事補了一番《昨夜のカレー 明日のパン》,這部讓室友每集都哭得稀裡譁啦的日劇雖然無法令我眼眶溼潤(天知道我為什麼總是哭不出來),但卻充滿了各種戳人的淚點和感人的細節。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時間到了2014年,感謝依然有這樣的電視劇。
    而說回劇本身,昨夜的咖喱是回憶,明日的麵包是將來,忘不掉昨夜的咖喱,放不下明日的麵包,這劇的片頭是每一個日常的明天,回憶則通通放進了片尾。女主:「就是一樹住院時常去的那家」公公:「晚上不打烊的麵包店,居然關門了啊「女主:」當時在醫院不是常常得等著嗎「公公:」是啊,要檢查啊交錢啊陪夜什麼的,一直都在等著呢「女主:」明明什麼都沒做只是等著而已,回家路上卻還是會精疲力盡「兩人開始回憶,深夜裡默默走在路上女主:「兩個人都累到說不出話,走著走著就看到了燈光暖暖的那家店,裡面有人在烤麵包「店員:」歡迎光臨,新鮮麵包馬上就要出爐了,要不要等一下」兩個人一起輕輕的點了點頭女主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生活本艱難,努力加餐飯
    PS:我是在飛機上的雜誌上看到關於《昨夜的咖喱,明日的麵包》的介紹,同時介紹了該片料理顧問高山なおみ(雜誌上明明有翻譯過來的全漢字名,百度搜不到)以及她出的一本記錄本劇拍攝中的料理相關故事的書(搜不到)。編劇「木皿泉」是一對夫婦的筆名。片中那些梅子醬啊、炸竹莢魚啊、紅豆飯啊及其它各種美食,都是高山なおみ在拍攝場地旁邊的一間小屋裡做的。
  • 《昨夜的咖喱 明日的麵包》什麼是幸福?
    兩人每天輪流吃下遺像前昨天的剩飯,表面看來是為了不浪費或者更深的看是在紀念死者安慰生者,不盡如此。那碗涼透的米飯🍚可以加熱一下再下肚,但過去的痛苦怎能變得快樂,痛苦終究是要咽下,也只能咽下。體味過痛苦後要收拾前進啊。在麵包店前,兩人輪流抱著溫熱的麵包,笑的像個孩子,雖然以前的生活回不去了,但他們還是感覺很幸福,有著彼此的陪伴和分擔,那就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