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催淚大片,給疫後韓國電影打了一劑雞血

2020-11-27 澎湃新聞

原創 毒Sir Sir電影

看電影,Sir很少有「怕」的。

驚悚、血腥、神神鬼鬼之類的都是小菜。

但有一樣Sir怕,也承認過——

女兒的眼淚。

上一部讓Sir猛男落淚的,是《七號房的禮物》。

這次又來一部,Sir也不藏著。

催淚大彈,接著。

擔保

담보

大叔和蘿莉的溫情故事。

套路不複雜。

講述兩個高利貸收債人,催債不成,陰差陽錯收養了一個小女孩的故事。

卡司裡,有老戲骨、小童星,也有偶像演員。

韓國「國民爸爸」成東日, 《請回答1988》裡德善的老爸。

就算名字不熟,肯定也眼熟這張臉:

小戲骨樸昭怡,演過《從邪惡中拯救我》《漢謨拉比小姐》……

還有熱門韓劇《秘密花園》《黃真伊》的女主河智苑。

在韓國,影片一上映便衝上票房冠軍,三天就吸引了50.8萬名觀眾,給疫情後的韓國電影大盤打了一劑雞血。

在韓網Naver上也獲得9.17分的極高評價,口碑相當不錯。

△ 別嫌翻譯蹩腳,機翻只能這樣

這麼能打?

觀眾被溫情催淚彈衝昏了頭腦?

還是確實優秀到引起了大眾共鳴?

在Sir看來,片子的優缺點一樣明顯。

優在「細」,細節紮實、情感推動細膩,餘韻無窮。

但在大方向上卻有點粗糙——劇情發展模式化,結尾處煽情過多,相對失控。

01

故事的開局,就是一場高利貸催收。

收債人,是兩個「看起來不像好人」的小混混。

樸頭石(成東日 飾),作為催債二人組的老大,偷奸耍滑,性格強勢……虛張聲勢的那種。

鍾培(金熙元 飾)心軟懦弱,是個沒主見的下屬,總是提供善良見解,卻從不敢實施。

嗯,看多的觀眾知道,這是韓國喜劇的經典二人套路。

影片用一個情節表現他們的性格。

兩人吊兒郎當晃進一個小賣部,樸頭石先賊頭賊腦地張望一番。

確定沒人後,他馬上站直身體, 大搖大擺拿出瓶可樂。

出了店門,直接打開喝,在街上五官誇張地大呼「爽」。

△ 字幕來源:TSKS韓劇社

——一個長期在底層混、毫不體面的混混。

可這混混也不是完全不講究,他總能在不體面之後,給自己一個「體面的安慰」。

可樂喝完,樸頭石再次張望,確定沒人。

沒人……他開始自言自語地找補:

沒有人啊

去洗手間了吧

就像剛剛發現這個事實一樣。

接著面對下屬的質疑,他依然振振有辭:

是我們白吃了嗎?

是吧,沒人收錢啊

所以人心才會變

這麼弱勢的混混,收的是什麼債呢?

被收債人,一位穿著體面、帶著孩子的落魄母親姜明子(金允珍 飾)。

三人街上對峙,話趕話中,樸頭石利索地抱走了女人的孩子,作為還錢的擔保。

注意這一段細節。

當街對峙肯定會引來路人圍觀——不像我們國產片裡,路人往往是背景板——這裡的路人,有戲。

樸頭石不小心打到了姜明子。女兒大呼,圍觀的人先是指指點點,但沒人管閒事。

猶豫著要衝出來說話的,是幾個學生(也就是涉世未深的學生還能有這種正義的衝動)。

但面對兩個耍狠的流氓,他們也猶豫。

鍾培拿出來假金鍊子恫嚇,學生們開始還嘲笑,但當樸頭石更兇惡,他們也怕了。

留意此處樸頭石的「威懾力」,與他接下來對待小女孩的態度,會形成有趣的反差。

說回主線故事。

姜明子親閨女被搶走,這得贖吧。

她瘋了一樣湊錢,要錢要到丈夫曾工作的地方,人家不給。

到處借錢無果,也不能報警。

因為母女倆沒有「身份」——她們是從中國偷渡去的朝鮮族非法滯留者。

眼見走投無路,姜明子只得答應將孩子送個好人家,換點錢。

但剛打完交易電話,警察就出現了。

得,這下母親必須被遣返,孩子的命運更難測了。

接下來的劇情,就開始鋪陳小女孩和大叔的情感轉變。

02

從陌生人,成為情感相依的「異姓父女」,如果不仔細鋪陳,很容易顯得生硬突兀。

那《擔保》鋪好了嗎?

很奏效。

豆瓣評論說得最多的就是,眼淚和哭。

顯然,在「父女」情感的鋪陳上,它做足了細節。

一開始,頭石對搶來的小女孩兇巴巴的,還給人家起了個難聽的名:

「擔保」。

因為此時,女孩是抵押,是物。

為了讓「物」的情緒穩定,不給自己製造麻煩,頭石也會給她買好吃的,給她娃娃玩(給的方式很粗暴)。

以及,專門騰出一間房給「物」睡。

但就在這個過程中,某些人性會隱現。

比如瞥到下屬房間裡的A片畫面時,頭石會趕緊捂住小孩眼睛。

之後的情節,是擔保逐漸由「物」變人。

她是人(雖然是個小人兒),是人,就會想媽媽,想逃跑。

是小孩,就容易遇到其他壞人。

當她路遇變態流浪漢,頭石會走上去,幾拳打翻——這是一個有趣的三方立場,幾拳打完,頭石就從反派立場站在了小女孩的那邊(編劇常常利用這種立場,去巧妙轉化反派)。

但矛盾還不夠。

接下來,女孩子會被賣去夜總會,而頭石起初也見錢眼開。

直到矛盾越來越激化,糾結裹挾著自責的種種情緒,漸漸壓制頭石,他開始產生憐憫,產生疼愛。

他的表情開始變化。

「父親」的神色,慢慢出現在他臉上。

但身為收債人,他畢竟不是父親。他能給「女兒」擔保的,只能是侷促中一份不體面的愛。

下面的幾個細節都很好。

在擔保將被夜總會接走前,頭石帶孩子去(連自己都不常去的)百貨大樓。

他們看上一條公主裙,一看價籤……走吧。

他還想帶孩子看演唱會,一看票價……那就發揮混混特長,混進去聽吧。

△ 連他給小女孩買的蛋糕都是假的,是巧克力派堆出來的

這份奇怪的愛,在身份的模糊與矛盾中勉強成立著。

但也正因為這份勉強,賺到了觀眾的眼淚——

買不起正價公主裙?

那也要在打折的裡面,挑一件最可愛的。

即使又被別人搶走,頭石也要偷偷抽回來。

演唱會後那場戲,更妙。

孩子想買點紀念品留念,可買便宜的磁帶沒海報送;買貴的CD呢,又沒CD機聽……頭石無奈,只能一併買下。

對一個被扣了三個月工資,自己生活都捉襟見肘的混混來說,花這種錢簡直是犯罪。

好,我們看看成東日(頭石)怎麼演。

店員嘴裡價格一報,他馬上就猶豫了,眼見著錢包掏出來的錢又想放出去。

但當銷售員說出那句「真是個好爸爸」時,他又動搖了。

他居然拿出了私房錢。

……仍然以一種最不體面的方式。

一個細節,同時託出了混混的糾結,以及「父親」的人性。

其次在人設上。

雖然人設是「壞蛋」,但頭石頂多算小壞,只屬於品行有瑕疵。

除了討債者的身份,他和真正的大惡其實不沾邊(也沒那個能力和資格)。

-我們中士原來不這樣的

-(原來)這麼仁慈還溫和還很有人情味

所以在很多時候,他說出的話一點都不「專業」。

比如當母親無法帶走孩子時,他的第一反應居然是:

「那我豈不是還要幫你養孩子?!」

作為陌生人,頭石從沒考慮過要把孩子送走或賣掉。

小女孩呢?

長期和媽媽東躲西藏,小小年紀,她已經知道「審時度勢」。

哭,不是明目張胆哭,只會躲起來偷偷哭。

有時她也知道哭沒用,面對搶她來的大叔,她就很懂順從。

她會賣乖,比如幫「壞人」收拾一下房間。

但這只是賣乖嗎?

注意這個關電視的動作——一邊看電視一邊收拾,更像是在家裡做家務,而不是被迫的任務。

她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家人」。

當擔保逃跑,背著大包想去找媽媽,她在小白板上留下了一行字:

這是寫給誰?

既然是找媽媽,肯定不是寫給媽媽。

而是她隱約中感覺到的,那個一定會來找她的人。

長期的底層生活,讓擔保有著超乎年齡的成熟。

她有那種直覺可以判斷出,誰可信任,誰可以賣乖獲得福利,而誰一定要逃離。

有了這些細緻的情感轉化。

接下來的淚奔,當然就有了觀眾基礎。

03

前面Sir說過,片子優點明顯,但缺點同樣明顯。

第一個最明顯的,是後小半段強行煽情。

先是頭石在一場車禍中喪失記憶還失蹤十年,被關進了療養院。

(真的,有必要這麼抓馬?)

而「女兒」一直、一直、一直在尋找。

(矯情的點必須說三遍)

然後又為了(強行)點題,帶出父女倆互相起的渾名——

女孩原名叫承利,頭石給她起名擔保。

而女孩,給大叔起了個「承保」。

本來這也沒什麼,搞笑而已。

但女兒找尋大叔多年無果,最後竟然用「承保」這個名字找到了!

Sir就奇怪了,為什麼騎著有牌照的摩託車還能失蹤十年……而且摩託上明明寫著「承保快遞」。

△ 注意車上的小旗子

好吧。

「找了十年」這個bug已經讓人介懷。

如果再加上下面一組「強化記憶」的煽情……真的,有點鄙視觀眾智商了。

煽情的點始於一組平行蒙太奇。

當結尾父女相認,一個推鏡,展現出老人頭石的孤獨和孱弱。

接下來,就是強化記憶的無聊時刻,催淚道具紛紛上場——

CD機(當年演唱會買的)。

皮鞋(擔保打工賺錢買的)。

放在襪子裡的存摺。

鄙視觀眾智商,其實是一種最大的不尊重。

所謂刻意,所謂尷尬……往往都因為這一點。

這種蔑視當然未必全是編劇笨,而是對市場與票房的貪慾,動搖了編劇的直覺。

注意,Sir不是在說韓國電影。畢竟這部片沒有憑空編造——故事是編的,而故事的土壤是真的。

底層歧視、女性關注、弱勢群體、高利貸問題以及集體冷漠……

起碼它沒有閉著眼睛創作。

觀眾當然也從不討厭溫情,他們只討厭矯情,一種塑料味的溫情。

這種塑料味的溫情,總是來自不能揭示真正社會問題的閉眼創作。

原標題:《逼哭我的票房冠軍不要有下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片扎堆來襲,12月電影一定是打了雞血!
    11月的院線電影並沒有驚喜,電影市場也較為低迷,但12月完全不一樣,大片扎堆來襲,而且還有久違的好萊塢大片。 目前,共計有28部電影定檔12月上映,一看片單就讓人興奮,完全是打了雞血的節奏。
  • 這部新片再次證明,催淚還是韓國最強
    一年一度的韓國催淚大片,來了。韓國親情片,往往溫情不煽情,溫柔不生硬。講親情的故事,如流水緩緩,沁入人心。
  • 韓國經典催淚電影大盤點
    韓國電影的水平可是讓人不得不點個讚,尤其是各種催淚電影,真是讓人想抱著紙巾盒不撒手,哭他個昏天黑地!
  • 這部韓國的催淚電影,豆瓣8.7分,原來壞人才是最好的好人
    近年來,許多電影的題材越來越少涉及一些溫情催淚的題材,因為這種題材之前拍得太多,已經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了。而這部韓國的電影《擔保》,就是憑藉著走溫情催淚的路線,竟然在豆瓣得到了8.7的高分。那麼它又是憑藉什麼得到那麼高的分呢?劇情又有什麼奇特之處呢?
  • 最新韓國催淚電影《擔保》
    要問最近有什麼好電影,那麼就請看看下面這部:2020年最新韓國電影《擔保》。《擔保》是由導演姜大奎執導,成東鎰、河智苑、樸昭怡、金熙元等韓國知名演員聯袂主演。《擔保》在韓國中秋檔上映5天,就拿下當周票房冠軍,是中秋檔票房總冠軍,票房共計超過90億韓元,可謂是真正的口碑票房雙豐收。那麼接下來就由小編來帶你看看這部催淚電影《擔保》吧!
  • 韓國最催淚的電影
    說到催淚片一定要看韓國電影,很多都看得人傷心痛哭。如果你想要大哭一場的話看以下七部電影絕對不會令你失望!
  • "讓我等,我等便是"催淚治癒韓國電影
    &34;催淚治癒的韓國電影&34;,在2012年的時候,我和朋友一時興起便一同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我們都是紅腫著眼睛出來的。47年前,女孩給男孩留下了一張紙條&34;男孩守著一句單薄的承諾,等了女孩47年,47年的等待,47年的堅守,男孩終於等到了已經變老的女孩,他一直在等她,這就是這部韓國催淚的電影
  • 催淚韓國電影,我的眼淚不值錢
    有人說:這是繼韓國電影《七號房間的禮物》後,哭的最慘的一次。有人說:太好哭了。但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刻意煽情。該片蟬聯韓國的榜單冠軍,上映的第二周觀眾總數突破百萬大關,在疫情期間的韓國電影已經算不錯的成績。
  • 日本經典催淚青春電影,看完床單溼了一大片
    催淚,傷感一直都是日本青春電影的一大主題,今天熱門給大家推薦幾部日本經典催淚青春電影,看完床單溼了一大片。
  • 這部尋子系的韓國親情電影照樣可以萌翻你
    在接受過眾多催淚親情戲的狂轟濫炸後 對於韓式「狗血」劇 不知道你有沒有免疫
  • 導演拍這部影片的時候邊拍邊哭,韓國電影的「催淚之王」
    韓國電影催淚指數頗高,但你卻看不出影片中「矯情」的假溫情。雖然這部電影算不上大師級的傑作。但這部也絕對是康大奎導演擅長的類型。《和聲》《喜馬拉雅》《擔保》三部作品均為康大奎的劇情電影。或許他會成為下一個韓國電影的「催淚之王」。今天來講講2020年韓國電影《擔保》。
  • 盤點歷年韓國超級催淚感人的愛情電影
    韓國愛情片一直被很多女生喜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歷年來韓國超級催淚感人的愛情電影。
  • 【電影】你一定不能錯過的10大韓國催淚電影
    韓國的電影向來很擅長抓住人心和淚點,你可以不喜歡看韓劇,但你一定不能錯過今天小元為大家整理推薦的10大催淚韓國電影:引人深思
  • 這部韓國電影到底有什麼魅力?
    我們的暑假檔正逢國產片保護月,也許正是因為沒有歐美大片的衝擊,暑假播出的電影hin多質量都很差。而隔壁的韓國暑期檔又是什麼樣子的?不是本編聳人聽聞,泡菜國的暑期檔因為這部電影炸了鍋↓換句話說,韓國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去看了這部電影。
  • 楊宗緯催淚獻唱,又一催淚大片即將上線,你準備好了嗎
    受疫情影響,今年電影院也是受到了很大的重創,本來熱度很高的幾部電影也是遲遲沒有上映,比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花木蘭》等院線大片,本在19年熱度就異常高,而隨著近半年影院的關閉,很多人對於這幾部電影也是充滿了期待
  •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
    《八佰》首輪點映口碑獲贊如潮 被譽「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作為電影行業復工後上映的首部商業巨製,《八佰》反響熱烈,口碑不俗,獲得了淘票票平臺開分9.4,貓眼平臺開分9.4,豆瓣平臺開分8.3的好成績。電影《八佰》將於8月21日全國上映,也將在8月17日到8月20日繼續點映。
  • 2018-2019港片最全片單,一看就打了雞血!
    最近,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影視展盛大舉行,2018-2019年香港電影計劃曝光,重量級港片基本全亮相,現整理了未來兩年的港片全片單,一看就打了雞血
  • 等了大半年,終於等到這部催淚大片!
    催淚的劇情、新奇的設定和大量的特效,讓這部電影大獲成功,甚至殺進了韓國影史票房前三。第一部結束後,導演放出消息,第二部在2018年上映。千等萬等,續集來了!跟隔壁綜藝部門,摔跤選手出身的可愛教主姜虎東,有的一拼。
  • 影單來了|新的一年給你打滿雞血的5部電影
    接下來,就等著看完下面這5部電影,打滿雞血好好幹!其實,看過的人都知道,它還是一部能讓人打滿雞血的勵志片!在未來世界,基因技術快速發展,能夠篩選出父母最優秀的基因使它們結合,生出擁有強壯身體和優秀智力的孩子。然而,片中伊桑·霍克飾演的卻是一個在當時那種環境下出生的「自然產物」,患有天生近視和心臟病的缺陷。然而,他的身體素質或許比不上經過改造的孩子,但靈魂卻從來不!
  • 「中國製造戰爭大片」震撼催淚
    英雄催淚 普通士兵揮灑民族氣概 小人物捨生取義哭倒硬漢 電影《八佰》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一役,導演管虎將視角聚焦在戰爭中底層小人物身上 演技在線 抗戰群像感染力十足 全片只有演員沒有明星 電影《八佰》匯聚了一眾實力演員,在導演管虎的鏡頭下,演員們奉獻了自己演技的高光時刻,首輪看過影片的觀眾對片中演員的表現讚不絕口,稱這是一部沒有明星的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演員是為劇情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