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界的泥石流:百萬粉絲又愛又嘲的「中二」科學家

2021-03-05 Figure

四川衛視 x Figure


一支中國科學院嫡系的科研隊伍,以「嚴肅科普」的初心在網絡上發布視頻,卻意外打造出一個以「中二」氣質走紅的百萬粉絲大號,實驗「翻車」、段子出圈,被網友稱為科普界的泥石流……大師兄,你到底幹了什麼?

 

導演|王思迪

撰稿|阿  田

編輯|許  靜

出品|FigureVideo

 

「中二所」,是粉絲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下簡稱:物理所)B站官方帳號的「愛稱」。

 

「中二」,並不只是註冊名「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簡單縮減——這個圈粉百萬的B站UP主,與人們印象中科普工作者迥然不同:服裝隨意,場景隨意,拍攝風格隨意,科學試驗還不時「翻車」,像極了一群野心勃勃的「民科」梁山聚義……

「中二所」的團隊們在直播科普實驗

 

然而,這支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和學生組成的團隊,卻是實打實的物理學頂尖人才,科普內容同樣專業。不同的是,經過這些「中二」科學家的演繹,高深的科普可以如此真實而有趣,與每一個人建立聯繫與共鳴。

 

「把所學回饋大家,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中二所」創始人李治林,是物理所一名90後副研究員。在粉絲們口中,他被稱為「大師兄」。

 

孩童時,「大師兄」就被閱讀材料上的科學概念所吸引,「納米科技」、「可燃冰」、「負折射率材料」如同一個全新的奇妙世界吸引他前進,開明的父母把興趣變成他最好的老師。

 

博士畢業之後,他順利成為了中科院物理所的一名研究員,科學研究成為他的工作日常。沒接觸科普工作之前,李治林一直覺得科研與學習都是個人的事情:「我學更多的東西,掌握更多的技術,出更多的成果,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籌碼。」

大師兄在實驗室做科研

 

但在日復一日的科學工作中,他逐漸對目標感到困惑:科學工作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嗎?

 

「恐怕不是這樣。」李治林說。

 

在物理所科普項目負責人成蒙的帶領下,李治林開始參與科普工作:2014年創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用圖文的方式傳遞科普信息;2018年創建「物理所」抖音號,2019年創建「中二所」,用視頻與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觀的向大眾展示科學知識。

 

科學研究與科普工作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研究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問題,需要用經驗和方法一層一層剝開答案的外衣,而科普工作是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展示給大家。

科普實驗直播過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至今保持著「嬉笑怒罵皆物理」的中二風格,大年初四推送的《你猜灶王爺有沒有打你的小報告》一文中,一本正經地科普了大氣平流層和對流層的高度、屬性,得出灶王爺上天一趟的距離、時間、工作強度、有沒有時間吃年飯,話題隨之跑偏到春節為什麼要吃糯米飯而不是大米飯……這些小編的腦洞,無怪乎當年個個都是拳打北大、腳踢清華的學霸呀!

 

在「中二所」的直播中,滿屏的科學問題彈幕。科學家們一邊做試驗,一邊解答提出的問題,一場兩個小時直播可以變成四個小時的科學課堂,用生活知識串起科學知識,將科學知識與科學思考的方法傳播出去。

 

在李治林的團隊中,有剛近所裡的研究生,也有成就斐然的資深研究員,不同年齡的科研工作者在一起相互討論,思想碰撞,對於科學的思維逐漸開闊,對不同的觀點也更加包容。

 

把科普當做播種

 

技術進步鑄就的現代化社會,讓每一個人都能意識到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科學」對大多數人而言仍舊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科學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科普工作或許可以成為揭開科學家神秘面紗的那雙手。

 

李治林覺得,科普有兩重主要意義。第一是反饋民眾,科研經費取之於民,科研結果必然也需要向民眾展示;第二是「播種」。「科學的發展一定要有更多的新人加入進來。如果大家都不了解這個學科,他怎麼可能感興趣,又怎麼可能進入這個團隊呢?」

「中二所」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普團隊合影

 

成蒙從上初中開始就喜歡閱讀科普類的書籍,這一愛好影響他在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中二所」的另一位成員秦坤,小時候在父親的實驗室接觸到物理知識和物理儀器,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

 

不知道在哪一個瞬間,科學就會在一位孩子的心中埋下種子。

 

成蒙介紹說,物理所在網際網路的受眾一直是以青少年為主,「仍在接受著物理教育或科學教育,在未來也有更大的可能進入科研領域工作」。

 

有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喜歡物理所公眾號而把進入物理所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報考物理所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是從新媒體認識並了解物理所;還有同學在後臺留言中說因為物理所的科普工作氣氛,鼓起勇氣報考了一直不敢填報的學校;一些孩子的家長也會帶著孩子看「中二所」的科學直播,陪孩子一起做小實驗。

 

 

科學之心

 

科研的過程枯燥且漫長。面對著一臺臺冰冷的電腦與機器,科學家需要一顆充滿激情又耐得住的心,一遍遍重複實驗操作,探索著人類還未解答的科學問題。對部分科學家來說,科研任務已經讓他們感到不堪重負,幾乎沒有額外的精力來展開科普工作,甚至有人提出「科學家花時間做科普會不會影響科研工作的推進?」

 

「科研做得好我是很佩服的,但是他們的生活我未必羨慕。」李治林說。

大師兄和妻子在校園散步

 

從小到大一路學霸的「大師兄」略顯「凡爾賽」:「如果有足夠的實力的話,做這些事情都不會耽誤。」

他把科普工作當成一種業餘愛好,科研是規律性的工作,科普則是用休閒時間完成的。

 

「窮理有容 為才同德」是物理所的所訓,意為科學研究要窮盡真理,也要看重對各種不同的觀點包容性。在這個時代,被網際網路精神澆築成長的科學家群體,不再甘願囿於實驗室的方寸之間,將已有的知識注入網際網路的思維和語言中,從而傳播、創造出新的知識,將科普變成一件有趣又接地氣的活動,是「中二所」得以走紅網絡,吸引百萬粉絲一起追隨科學步伐的秘笈。

 

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樣子,即使你是一名嚴肅的科研工作者,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而有趣。

 

四川衛視首檔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11月1日起每周日晚21:10播出。更多人物故事,請關注節目。

 

資料參考:

《原來你是這樣的「中二所」》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從小縣城走出的火箭專家 

 張雪峰:一個當藝人沒有教課掙錢多的考研名師 

 最紅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彌補初中犯的那個錯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 

相關焦點

  • 韓國寶媽曬女兒「醜照」,圈了百萬粉絲,網友:曬娃界的泥石流
    01韓國寶媽曬女兒「醜照」,圈了百萬粉絲,網友:曬娃界的泥石流曬娃這件事可以說是不分國界的,許多國外的媽媽也喜歡在自己孩子的照片發布在網絡上,韓國的一位媽媽就因為曬女兒的「醜照」而被網友稱為曬娃界的泥石流。
  • 男明星中自拍界的泥石流,粉絲看到都害怕:連忙澄清哥哥不長這樣
    對於粉絲來說,除了日常期待偶像們的影視作品之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微博蹲自拍了,一旦明星響應了粉絲的號召,曬一個美美的照片,粉絲能高興好幾天。但是有些男明星表面看起來帥氣迷人,事實上卻是一個不按套路出牌的鐵憨憨,他們被稱為是自拍界的泥石流,連粉絲看見了都想卡黑的那一種,還真的印證了那一句有顏任性。今天就來說4個沒有偶像包袱的男明星,誰家的請粉絲們自覺認領。
  • 有著「越南新垣結衣」稱號的「清純系妹子」,讓百萬粉絲有戀愛的感覺~
    先前小編介紹過一位泰國的潮妹 — Van Malllinee,而近期小編又在臉書上挖掘到越南「初戀系」美女,擁有精緻、甜美的臉蛋及清新氣息,並且還有「越南新垣結衣」的稱號?看著照片是不是就讓人有心動的感覺呢?
  • 「灰姑娘與四騎士」:瑪麗蘇界的泥石流,灰姑娘界的傅園慧 五官科
    女主的生活就是打工、打工、打工今年暑期檔電視遭遇裡約奧運,臨近尾聲才冒出這麼一部震顫廣大少女心的瑪麗蘇偶像劇,神奇地沒有受賽事影響,目前愛奇藝播放量過億。時至今日,如果再在電視劇中表現柔弱賢惠的老土灰姑娘,一定會被無情地諷刺:被虐狂,心機婊,白蓮花……不過,此劇女一號不走尋常路,被形容為「瑪麗蘇界的泥石流,灰姑娘界的傅園慧」。
  • 京劇界「泥石流」, 臺灣國光劇團《賣鬼狂想》速度贈票!
    搶票之前用2分鐘閱讀,感受這股來自京劇界的「泥石流」。《賣鬼狂想》改編自《搜神記》中的《定伯賣鬼》,用丑角逗趣幽默的演出方式,互相吐槽。丑角雖在舞臺上表現愚笨,實質上卻提醒現實世界中的真實道理。榮獲第13屆臺新藝術獎第三季提名,臺灣國光劇團經典登陸,大鬧繁星戲劇村!
  • 盤點娛樂圈的「泥石流」,泥石流過處,片甲不留(第一期)
    用清流行人代表這人與其他人不太一樣,可用泥石流形容人那就仿佛山崩地裂,畫風突變的感覺,比如說遊泳界的清流,你一時還真想不到是誰,可說遊泳界的泥石流,你肯定會想到傅園慧。那就盤點一下娛樂圈的「泥石流」,泥石流過後,片甲不留。排名不分先後,評論更加精彩!
  • 專訪|福原綾香:重度「中二病」的「灰姑娘」
    所以就算過去只是配過一些配角或路人角色的新人聲優,都有可能在與角色試音的過程中,被挖掘出了新的亮點和能力,從而被選中成為該角色的聲優,走上不一樣的聲優之路。在「灰姑娘女孩」企劃只是公布了角色,還沒有正式與玩家見面的時候,這部作品就已經引起了粉絲們的關注了。粉絲們都很關心自己喜歡的角色,將會由哪位聲優來擔當演出。
  • 東京電視臺,日本電視臺中的「泥石流」...
    可能因為他的貧窮,所以註定他成為了日本電視臺中的一股「泥石流」。為什麼說他是泥石流呢?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現任官房長官菅義偉以377票當選,成為自民黨新總裁,預計16日將會被日本國會指名為第99代首相!
  • 「我愛黎明」是個什麼梗?
    最近老看到有人問「我愛黎明」是個什麼梗,其實這個梗已經相當有年頭了呢~那麼今天,就讓惡意的隱喻君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 36氪首發|「我是不白吃」6 個月收穫千萬粉絲,「重力聿畫」完成...
    「重力聿畫」創立於 2016 年,最初以動畫內容製作為主,開發了兩季原創美食番「食神魂」,後於 2019 年進入短視頻內容領域,開發了美食類動漫IP「我是不白吃」、生活類動漫IP「我是不白用」等,目前「我是不白吃」單在抖音渠道發布作品共 401 個,積累粉絲 1400 萬,獲贊2億,快手粉絲也擁有 700 萬,全網播放量突破40億。
  • 應援色,粉絲心中的「萬年流行色」
    王俊凱在跨年的時候也曾表示「2021年的新年願望是開一場演唱會」。這不僅僅是愛豆們的願望,粉絲們也表示,懷念那些「大型蹦迪現場」。飯圈與大眾圈層的「壁壘」深厚,追星術語之多不亞於任何一個專業領域,對於不追星的人來說,「應援色」是個時時聽說、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存在。‍‍
  • 這群人舉辦10周年音樂派對 許多百萬YouTuber到場支持
    記者李湘文/綜合報導全臺灣訂閱人數最高的YouTuber團體「這群人」舉辦10周年音樂派對,24日在臺中Legacy辦完最後一場,讓大批到場粉絲留下開心回憶。許多YouTuber也特地到場支持,事後跟這群人一起拍下大合照,華麗陣容令網友驚呼「簡直是YouTube界的奧斯卡」!▲這群人舉辦10周年音樂派對。(圖/翻攝自臉書/這群人 TGOP)這群人團長展榮在25日分享合照,問粉絲:「你們知道昨晚臺中場二樓貴賓席也有精彩的演出嗎?」
  • 【Polygon 獨家】《愛,死亡與機器人》中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盤點
    本劇由提姆·米勒(《死侍》導演)和大衛·芬奇(《異形3》導演)聯合打造,這些短片有的為觀眾呈現出一種「暴力情色」的視覺衝擊,有的則探索了更深奧的觀點(但依然是成人向的基調)。那麼標題中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三種元素是如何體現在劇集裡的?在一周目之後,我們把每集短片中所包含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三種元素提煉出來,並簡單總結每集的觀後感。
  • 日本 BBS 常見的「廚」到底是什麼意思?動漫、偶像粉絲必學10個日語單詞!
    一定常常看到「本命」、「推」、「擔當」這些單詞吧!你知道這些日文漢字單字的意思嗎?一次整理好10個「粉絲界」常用的漢字單字,以後追蹤日本的新聞或資訊,就看得懂啦!粉絲界的自我介紹:誰是你的「推し」、「擔當」、「本命」?
  • 日語裡有哪些「中二有趣」的單詞?
    「春雨」(はるさめ):粉絲(吃),對,就是吃的吃的那個粉絲……,(哇一個春雨炸出這麼多喜歡三毛的)「道化師」(どうけし):小丑的意思。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的時候,燃燒了我的中二之魂。然而,我想破腦袋也沒有想到,它竟然是這麼個意思……手を焼く(てをやく):棘手,束手無策,不好辦。這個問題真是太燒手……青大將(あおだいしょう):青蛇。喂!一條蛇誒!起一個這麼中二的名字幹什麼……草枕(くさまくら):野宿,露宿,不能安枕的旅途睡眠。
  • 動漫界中被稱為「四大名作」的後宮動漫!沒看過別說你喜歡後宮!
    說起動漫界的「四大名作」,相信很多小夥伴應該都知道的吧,尤其是喜歡看後宮類型動漫的漫迷們,一定都看過了,沒看過都不好意思說喜歡後宮動漫!也許萌新可能不知道動漫界的「四大名作」是什麼,其實這裡說的用法是貶義的,帶有嘲諷的意思在裡面。
  • 丁當|《只是不夠愛自己》MV遠赴雪國取景 三秒落淚被贊「歌手界劉雪華」
    MV特別遠赴有「東北雪國」之稱的日本巖手縣拍攝,更請到性格男星安哲擔任男主角。丁當飾演分手後重回兩人過往的旅行地的小資女,從戀愛的甜蜜、失戀的悲傷到學會「愛自己」的釋然,丁當飾演得絲絲入扣,三秒落淚的工夫更讓工作人員盛讚她是「歌手界劉雪華」。
  • 男明星身高低於180cm,就該被嘲?
    王嘉爾雖然能唱能跳會創作,但也一直因身高被吐槽?下面有粉絲科普,其實身高是174.8?Q丨如果一個男愛豆,長的完全是你的菜、業務能力超強,但是身高不到170,你會粉他嗎?「會呀~反正現實中也不會有什麼交集,我無所謂,就是對他自己的資源可能有影響呢。」
  • 「貓•美術館」:當喵星人成為梵谷畫中的主角
    雖然曾經因為與女巫的連結而進入長達近3世紀的低潮,如今又以體型小、安靜,適合人類小盒子(人類說是「公寓」)的生存型態,再次無理亂入新世紀人類的生活,繼續馴化人類的大業。儘管有貓的循循善誘,人類還是愛將事情複雜化來強調自己的痛苦,尤其是人類為什麼把藝術搞得那麼複雜呢?在貓美術館裡,不用理解作品的技巧,不用思考作品的背景,不用定義作品的價值;喜歡,就一直盯著看,這就是貓美術館的真理。
  • 劇場版「紫羅蘭永恆花園」觀看人數破百萬
    劇場版「紫羅蘭永恆花園」觀看人數破百萬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