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衛視 x Figure
一支中國科學院嫡系的科研隊伍,以「嚴肅科普」的初心在網絡上發布視頻,卻意外打造出一個以「中二」氣質走紅的百萬粉絲大號,實驗「翻車」、段子出圈,被網友稱為科普界的泥石流……大師兄,你到底幹了什麼?
導演|王思迪
撰稿|阿 田
編輯|許 靜
出品|FigureVideo
「中二所」,是粉絲給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下簡稱:物理所)B站官方帳號的「愛稱」。
「中二」,並不只是註冊名「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的簡單縮減——這個圈粉百萬的B站UP主,與人們印象中科普工作者迥然不同:服裝隨意,場景隨意,拍攝風格隨意,科學試驗還不時「翻車」,像極了一群野心勃勃的「民科」梁山聚義……
「中二所」的團隊們在直播科普實驗
然而,這支由中科院物理所科研人員和學生組成的團隊,卻是實打實的物理學頂尖人才,科普內容同樣專業。不同的是,經過這些「中二」科學家的演繹,高深的科普可以如此真實而有趣,與每一個人建立聯繫與共鳴。
「把所學回饋大家,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中二所」創始人李治林,是物理所一名90後副研究員。在粉絲們口中,他被稱為「大師兄」。
孩童時,「大師兄」就被閱讀材料上的科學概念所吸引,「納米科技」、「可燃冰」、「負折射率材料」如同一個全新的奇妙世界吸引他前進,開明的父母把興趣變成他最好的老師。
博士畢業之後,他順利成為了中科院物理所的一名研究員,科學研究成為他的工作日常。沒接觸科普工作之前,李治林一直覺得科研與學習都是個人的事情:「我學更多的東西,掌握更多的技術,出更多的成果,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籌碼。」
大師兄在實驗室做科研
但在日復一日的科學工作中,他逐漸對目標感到困惑:科學工作難道僅僅是為了自己嗎?
「恐怕不是這樣。」李治林說。
在物理所科普項目負責人成蒙的帶領下,李治林開始參與科普工作:2014年創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用圖文的方式傳遞科普信息;2018年創建「物理所」抖音號,2019年創建「中二所」,用視頻與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觀的向大眾展示科學知識。
科學研究與科普工作有著本質的不同,科學研究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問題,需要用經驗和方法一層一層剝開答案的外衣,而科普工作是用最簡單明了的方法把科學研究的成果展示給大家。
科普實驗直播過程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公眾號至今保持著「嬉笑怒罵皆物理」的中二風格,大年初四推送的《你猜灶王爺有沒有打你的小報告》一文中,一本正經地科普了大氣平流層和對流層的高度、屬性,得出灶王爺上天一趟的距離、時間、工作強度、有沒有時間吃年飯,話題隨之跑偏到春節為什麼要吃糯米飯而不是大米飯……這些小編的腦洞,無怪乎當年個個都是拳打北大、腳踢清華的學霸呀!
在「中二所」的直播中,滿屏的科學問題彈幕。科學家們一邊做試驗,一邊解答提出的問題,一場兩個小時直播可以變成四個小時的科學課堂,用生活知識串起科學知識,將科學知識與科學思考的方法傳播出去。
在李治林的團隊中,有剛近所裡的研究生,也有成就斐然的資深研究員,不同年齡的科研工作者在一起相互討論,思想碰撞,對於科學的思維逐漸開闊,對不同的觀點也更加包容。
把科普當做播種
技術進步鑄就的現代化社會,讓每一個人都能意識到科學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但「科學」對大多數人而言仍舊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科學家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到底在做些什麼?科普工作或許可以成為揭開科學家神秘面紗的那雙手。
李治林覺得,科普有兩重主要意義。第一是反饋民眾,科研經費取之於民,科研結果必然也需要向民眾展示;第二是「播種」。「科學的發展一定要有更多的新人加入進來。如果大家都不了解這個學科,他怎麼可能感興趣,又怎麼可能進入這個團隊呢?」
「中二所」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科普團隊合影
成蒙從上初中開始就喜歡閱讀科普類的書籍,這一愛好影響他在大學選擇了物理專業;「中二所」的另一位成員秦坤,小時候在父親的實驗室接觸到物理知識和物理儀器,從而對學習物理產生興趣。
不知道在哪一個瞬間,科學就會在一位孩子的心中埋下種子。
成蒙介紹說,物理所在網際網路的受眾一直是以青少年為主,「仍在接受著物理教育或科學教育,在未來也有更大的可能進入科研領域工作」。
有偏遠地區的孩子,因為喜歡物理所公眾號而把進入物理所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在報考物理所的研究生中,不少人是從新媒體認識並了解物理所;還有同學在後臺留言中說因為物理所的科普工作氣氛,鼓起勇氣報考了一直不敢填報的學校;一些孩子的家長也會帶著孩子看「中二所」的科學直播,陪孩子一起做小實驗。
科學之心
科研的過程枯燥且漫長。面對著一臺臺冰冷的電腦與機器,科學家需要一顆充滿激情又耐得住的心,一遍遍重複實驗操作,探索著人類還未解答的科學問題。對部分科學家來說,科研任務已經讓他們感到不堪重負,幾乎沒有額外的精力來展開科普工作,甚至有人提出「科學家花時間做科普會不會影響科研工作的推進?」
「科研做得好我是很佩服的,但是他們的生活我未必羨慕。」李治林說。
大師兄和妻子在校園散步
從小到大一路學霸的「大師兄」略顯「凡爾賽」:「如果有足夠的實力的話,做這些事情都不會耽誤。」
他把科普工作當成一種業餘愛好,科研是規律性的工作,科普則是用休閒時間完成的。
「窮理有容 為才同德」是物理所的所訓,意為科學研究要窮盡真理,也要看重對各種不同的觀點包容性。在這個時代,被網際網路精神澆築成長的科學家群體,不再甘願囿於實驗室的方寸之間,將已有的知識注入網際網路的思維和語言中,從而傳播、創造出新的知識,將科普變成一件有趣又接地氣的活動,是「中二所」得以走紅網絡,吸引百萬粉絲一起追隨科學步伐的秘笈。
每個人都有自己理想的樣子,即使你是一名嚴肅的科研工作者,生活也可以豐富多彩而有趣。
四川衛視首檔青春勵志紀實觀察類節目《向上吧!青春》11月1日起每周日晚21:10播出。更多人物故事,請關注節目。
資料參考:
《原來你是這樣的「中二所」》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從小縣城走出的火箭專家
張雪峰:一個當藝人沒有教課掙錢多的考研名師
最紅國博講解員河森堡: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彌補初中犯的那個錯
\ 收看更多人物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