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城的小面,安逸得板
文/延哥兒
好吃,吃得舒服,叫安逸
吃得特別舒服
就是安逸得板了
美麗的雨城,山青水秀。
除了雅魚,雅雨,雅女「三雅」聞名於世外,還有蒙頂山茶,雅安藏茶等特產受到人們青睞。其實雨城的小面才是一絕,你吃上一碗那才叫安逸得板。
雨城這座城市的味道在不同人的心中可能各有不同,但是在我心中那只能是雨城小面的味道!雨城要說什麼餐館最多,那莫屬麵館,大街兩邊,沿江兩岸到處都是。
雨城街頭巷尾,麵館
特別是老城區走不了十幾步就可見一麵館,而且家家生意都好,雨城人愛好吃麵,早餐,中餐,晚餐包括宵夜都可以吃,城中通宵麵館就有好幾家,像「一家春」,「欣欣小吃」麵館,隨時去都能吃上可口的面,讓你吃安逸。
雨城人愛吃麵可能與雨城的氣候有關。
雨水多,日照少,特別是到了冬天,太陽簡直成了稀缺的資源。所以雨城陰冷潮溼。而恰好麵食熱量高,再輔以辣椒,花椒,蔥蒜等辛辣的佐料,正好調和。我小時候有兩樣食物是最不喜歡的,一是麵條,一是肥肉,但是到了雨城以後卻愛上了這兩樣,並從喜好清淡轉向了麻辣。
漢源花椒是調味的靈魂
可能這就是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了。
有高人說過:「人生不過一碗麵。」
面有很多種,上海陽春麵、北京炸醬麵、重慶小面、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蘭州拉麵、新疆拌麵等等,就如百態的人生,每一種姿態的人生都能解讀不一樣的美。全國有名的面我都品嘗過,但是總感覺不如雨城的面。
雨城做面的麵粉來源於東北,加上雨城的泉水和製作工藝,所做的麵條就己打上了雨城的烙印,雅安漢源九襄的掛麵,石棉美羅的輔蓋面,蘆山的蘑芋面,還有泉水面,雞蛋面,牛骨面等等都是雅安很有特色的面。
雨城的小面就太多了,牛肉麵、排骨麵、大肉麵、燉雞面、雜醬面、紹子面、雞雜麵、涼麵等等。
雨城的牛肉麵要首推位於綠州路的知味麵館做的。
麵條補氣虛、厚腸胃、強氣力。牛肉甘溫、安中益氣、養脾胃。這種搭配在冬天裡最好,來一碗原湯牛肉麵,再加上香菜、芹菜、蔥花,一點牛肉的羶味也沒有,麵條入口爽滑,勁道,湯味醇厚,牛肉又是柔軟的,多汁的,鹹香中瀰漫著一絲清甜,一口吞下,在唇齒之間留下的是牛肉的濃香和香菜的清新。實在是極為舒爽的享受。
清代詩人張澍曾這樣讚美「牛肉麵」:「日出念真經,暮落白塔空。焚香自嘆息,只盼牛肉麵」。
大肉麵則是「永平麵館」做的最地道。
豬肉用的是土豬肉,先是切成四指寬半尺長短的肉條,放入油鍋中炸,等到肉皮炸至金黃色撈出,瀝乾油分,才切成一寸大小,放入香草、八角、山奈等香料,加冰糖紅燒,燒好的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麵條在湯汁中穿梭,放上小蔥,色香味美。一口下去,真是嘗遍天下美味 唯有此處最香。
雨城的紹子面更是一絕。
炒紹子絕對要用上等五花肉,切成一釐米見方的肉丁。肉粒炒到金黃,炒出的油清徹透亮,飄出的香味沒有了水氣味只有肉酥香的味道,這時就恰到好處,紹子面要好吃熟油辣椒也很關鍵,油溫太高,辣椒泛苦味;油溫不夠,辣椒又不香。要把熟油辣椒做到紅亮又香氣撲鼻,那也是非一日之功的本事。在煮熟的小面上來上一勺脆紹子,鋪在上面,金黃金黃的,再撒上蔥花,滿碗的金鑲玉,看起來非常的有食慾。再加一小勺花椒麵,讓每一根麵條都裹上麻辣湯汁和脆紹子,送進口中,麻辣脆香在嘴裡散開,感覺勝似神仙。
我隨便走到哪裡,最懷念的就是雨城的小面,外出回雨總是要先吃一碗紹子面才回家。
享受美食是一種幸福,品味美食是一種情趣。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靜靜地咀嚼,輕輕地回味,非比尋常的韻致。雨城的小面確實值得你品味!
來雨城吃一碗小面,安逸得板!
文字:延哥兒
圖片:雨城融媒
編輯:逸豪
人文|風情|生活|旅遊|飲食
雨城雅安微生活·精緻生活我們一起分享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小雨哥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