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上海電音馬蘭士電子有限公司與「影音新生活」舉辦的「
『品』味不凡,『獎』賞不斷 Marantz(馬蘭士)Hi-End級NA8005流媒體播放機、HD-DAC1解碼耳放一體機與您有約!」有獎線下體驗與徵文活動中,共有2位朋友獲得了一等獎,3位朋友獲得了二等獎,5位朋友獲得了三等獎。這些文章評測視角獨特,言辭懇切,對NA8005、HD-DAC1進行了中肯的評價,可以幫助廣大發燒友更真切和清晰地認識這兩臺優秀產品。下面,「影音新生活」就與大家一起拜讀一篇玩家陳海賓關於NA8005的佳作。
Marantz NA8005網絡音頻播放器
已經很長時間不在論壇裡發表文章了,這次買了馬蘭士NA8005之後,最初也沒有想為此寫篇文章。但是隨著幾周把玩下來,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寫點什麼,至少在我看來,這部機器對於絕大部分窮燒來說確實是天大的福音。當然,對應的,相信這部機器的推出對某些商家來說則是再糟糕不過的事了。或許有人會說:「朋友,儂看看清爽,這部機器賣價可要9K,是窮燒玩的嗎?」對此,我的回答是:首先這部機器標價9K是沒錯,但是只要你問商家實價,相信實際價格會低很一些,甚至會讓許多國產類似的機器汗顏。
其次是買了這部機器後,你只需再投資兩三千元即可搭建起一個總容量4-6T的DSD、母帶級別的音樂庫,而要達到同樣的音質、同樣規模的片源,走傳統的CD機加CD唱片,恐怕給你十萬元都不可能實現。什麼意思?也就是說你只要花一萬元左右,即可在音源和片源上達到一個幾年前還不可想像的程度。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才把這部機器定義為「窮燒的福音」,並推薦給各位囊中羞澀卻又嚮往高音質的燒友。
知道有NA8005這部機器,還得歸功於另一論壇裡的「紅山老貓」版主的介紹(有關他的使用體驗我就懶得碼字了,貼個連結在這裡,感興趣的可以自個兒去瞧瞧:http://bbs.hifidiy.net/thread-981456-1-1.html,《Marantz的偉大成就,初聽NA8005網路播放器》)。這個帖子發表於2014年6月25日,可見新加坡是馬蘭士這部機器在日本本土以外最早發售的國家(儘管機器產地都是中國)。鑑於紅山老貓曾經在家電論壇裡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資深老燒友,所以當時我就對這部機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耐心等待了6個月之後,12月初國內終於迎來正式上市,我於第一時間買了一臺嘗鮮,實際聽下來基本上驗證了之前紅山老貓的評價不虛。不過畢竟把玩至今才幾個星期,在用好、發揮好這部機器上可謂經驗還不多,所以本文只能說是初體驗。可儘管如此,就是以現有的狀態來說這部機器已經給盡了我驚喜,唯一吐糟的地方是這部機器在中國上市的版本竟然機身只有黑色,而非日本、新加坡那樣提供黑色以及香檳金兩種顏色,對此只能心裡暗罵幾句「黑心的日本鬼子」!
Marantz NA8005拆機圖
接觸數字播放器已經有近三年的歷史了,最初接觸的四款播放器中有兩臺是國產的3-5K這個級別的(因為有多位論壇大佬為此寫過文章,所以這裡我就略去這兩臺機器的名字了),另兩臺一臺是美國出的mytek 192 DSD解碼器,另一臺則實在想不起是什麼名字了,反正和mytek192一樣,當時都是一萬幾千的價位。兩臺國產解碼器都抱回家試聽過,兩臺美國產的解碼器則都是在朋友家聽的。當時聽下來,兩臺國產解碼器可能是出於迎合燒友對數碼味的反感,在調音方面有點刻意做得聲音偏軟,形成一種富有音樂味的假象。記得當時這兩款機器售賣時都分別有兩個不同版本,一個聲音柔些,一個聲音硬些,美其名曰前者是討好燒友耳朵,後者是聲音真實。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些都像是笑話,就那點材料加技術,撒了一大把胡椒粉而已。而兩臺美國機則不走這種路數,聲音都是高解析高動態的那種,但是音色都偏生硬,用當時的話來說就是數碼味較為明顯,聽得時間一長便感覺心煩氣躁起來。而且這四臺解碼器還都有一個通病,即對外圍設備,如連接的電腦硬體、電腦上安裝的相關軟體等都非常敏感,任何一處的變動都會對最終出來的聲音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但如果不玩數位音樂,僅僅作為CD轉盤的解碼使用,又感覺有點沒有必要。所以當時在研究了一陣之後,直覺告訴自己,這些都不是未來數字播放器的標準,充其量就是一個先行者而已,於是放棄把玩,安心聽自己的CD和錄像帶。
兩年前,也是得益於紅山老貓的推薦,我個人終於買了第一臺才九百元不到的小玩具X5,算是首次自購的數字播放器。雖然只能播放WAV格式,且只能插SD卡,但這部機器卻要比前面講的兩臺國產機的聲音要正確得多,而玩起來卻要比之方便得多,音質表現和5-10K價位的CD機比起來也不承讓。可遺憾的是這部機器對SD卡的兼容性較差,故廠方一直在推新的固件版本。事實上後來刷的幾版固件也確實解決了SD卡的兼容性問題,但代價卻是將原本大氣的聲音變得過於柔了,感覺又像是撒了胡椒粉似的。看過之前我寫的那篇《走向英國聲》的帖子的朋友可能也知道,我是非常不喜歡摻了味精的聲音的,當初為LS3/5A選功放時定下的標準也是健康、大氣、全面,顯然這部固件升級後的X5已經不符合我的標準了。
NA8005擁有成熟的連接方式
於是當半年後看到X6推出,當即將X5轉讓掉,隨後買進了個人的第2部數字播放器——X6。這是一部性價比非常好的機器,可能我比較孤陋寡聞,如果現在讓我推薦1500元上下價位的數字播放器,我還是會選擇這部。事實上有好幾位燒友來我這裡聽過X6之後,回家後也下單買了一部。我家裡用的CD機是LINN的老旗艦,變壓器版本的NUMARK轉盤加解碼,解碼晶片也都被我升級到了PCM63系列的頂級PCM63P-Y。對比之下,同樣一張CD唱片,經過FOOBAR2000採集WAV格式在X6上直接解碼播放,和我在LINN的CD機上播放,音質絕對處在同一個水平。而X6卻還支持除DSD以外的所有音樂格式,包括24/192母帶格式,機身直連2T移動硬碟也毫無問題。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X6就像CD機一樣簡單,無需什麼其他複雜的外圍軟硬體的限制。所以X6到來之後,我的CD唱片購買也就基本告一段落。從2013年7月購買至今,買過的CD唱片加起來也不過四五百元,倒是遇到好唱片就喜歡借,回家放在電腦上一採集就OK,比網上的那些下載要靠譜。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總感覺下載的沒有自己採集的好,所以那段時間從朋友那裡借去了一大堆CD名盤,為我省下了大量的金錢。
好,現在要講NA8005。如前面講的,之前所接觸的幾款器材,大多數還是停留在如何達到CD播放的效果上,除了省錢,音質上還難說有真正意義上的超越。也正是從這一點出發,NA8005的出現才具有了一種不一般的意義。我是從淘寶上買的這部機器,網絡世界的交易就是快,今天下單,第二天一早機器就已經快遞到了單位。下班回家後取出機器,第一個感覺就是沉,7.2公斤的淨重和X6輕得跟玩具似的分量說明這兩部機器的設計定位、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說到這一點,我要插上一句會得罪人的話。目前國內DSD解碼的播放器很多,許多還是可以直接解碼ISO格式,但我為何要選馬蘭士呢?除了這是紅山老貓的推薦,還有別的什麼原因嗎?對此,我拿德國大眾的汽車和國內比亞迪生產的汽車作個類比。
大眾帕薩特B5這款車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是上海大眾第一款以大眾帕薩特原名命名的汽車(老桑塔納原名帕薩特B2,到中國來改名桑塔納)。這款B5從開始設計到正式上市售賣,前後歷經7年,其中的風洞試驗、路試、改進過程之繁雜可見一斑,所以最終生產出來的帕薩特是怎麼樣的大家也都看得見。而比亞迪一款車型推出的速度是多長呢?你只要看看一輛比亞迪新車,不碰不撞,正常開上一兩年後車身側面鋼板就會不平整,車身隙縫變大,你就知道它的一款車型從設計到上市,中間省去了多少環節。
可能用汽車來說明大家會不服氣,那就再以DVD機來舉例吧。從DVD上市至今,我買過的國產機有新科、步步高、萬利達,海外品牌的有三星、先鋒,如今三臺國產機早已報廢,三星則光頭老化但還能使用,先鋒則狀態依舊。同樣的,從來家電論壇以來,常見有文章談論某樣新出的國產器材或是音箱,套路往往先是聽下來感覺不錯,但還有些這個那個不足,然後發回廠家,幾番撥弄改進後又發回來試聽,哇!這下就變成了這輩子聽到的最好聽的聲音了。好笑吧?基本都這路數。
我這裡不想評說這些文章,只想說由此可見的是一種設計態度。客觀的講,國內的音響市場環境沒有給國內的音響廠家一個很好的設計環境,市場不允許你精耕細作。但主觀上,技術水平的差距也還是存在的。這就像軍迷設計一艘軍艦,往往都是設備的堆砌,前後垂髮、相控陣雷達、全電推動等等,把能想到的都堆砌在上面。但真正的軍工設計單位會這麼做嗎?不會!這麼多設備,兼容性、重量、任務、性價比等等,要考慮的東西多得多,如果想急著趕時間,最後十有八九會在實際使用時暴露出一大堆問題。
Marantz NA8005背面
好,回過頭來看馬蘭士的這款NA8005,之前馬蘭士已經推出了頂級的NA11S和廉價版的NA7004網絡播放器,其間還有一臺MCR510網絡音頻收擴機相當於跨界車。這就好比德國大眾將最新的技術先用在奧迪車上,成熟了再轉移到大眾品牌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積累、傳承、再創新的過程,扎紮實實走得很穩,但是要麼不推出,一旦推出就是在業界樹立一種標準,然後直至下一代產品的替換,中間絕對不會三天兩頭的改來改去,搞得像以前勃總摩改的紅燈功放,每一臺都不相同。個人DIY或許可以這樣,但對於一個注重長遠發展的企業來說則不可取,總不見得說你是提前進入了工業4.0時代,若那樣還是照照鏡子比較好。
將機器從包裝中取出,第一件事是連上網線,這一步是必須的,然後是選擇中文界面,接下來全部自動設置。因為是新機器,第一次設置中還提示有新的固件升級,點擊確認便是。差不多一兩分鐘的工夫,機器便進入開機默認狀態即網絡收音臺模式。第一次搜索用的時間比較長,等了好久才搜索完畢。收音臺有中國和全世界的,數量多得驚人。試聽了北京的幾個音樂臺以及臺灣的幾個臺,音質簡直棒極了。因為家中還有一個日本天龍的收音頭可以作比較,如果說之前的收音頭是模擬味足,聲音磁性的話,那NA8005則必須還加上一條評語,那就是栩栩如生。
可以這麼說,「栩栩如生」這四個字是形容NA8005音質最恰當的用詞。我記得那天聽的是一個三個主持人一起談論什麼的節目,那種感覺像是你就在演播室,看著前面離你三四米距離的三個人在主持廣播。深夜,客廳裡是暖黃的燈光,聽著這些廣播,在那瞬間,你從心底裡升起一種敬意,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敬意,因為從未想到過收音廣播竟然可以有如此精緻如真的音質。不過隨後我也發現了一件讓我很不滿的事情:居然在中國的主要城市中沒有上海和深圳兩個城市的收音臺,而在中國臺灣中竟然沒有找到臺北愛樂99.7,這一點讓我非常非常之不爽。看說明書,可以通過電腦登錄馬蘭士收音網站,將自己喜歡聽的臺設置到個人帳戶下,這樣就可以不用每次從數以千計的臺中一個個去翻尋了,但目前還沒有時間弄這個,等以後搞好了再將相關內容補充上來。
Marantz NA8005支持的音頻格式
由於那天一時還沒有DSD的資源,所以撥弄完收音後就試了一下接CD轉盤充當解碼的效果,結果出來的音質十分滿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動態變大,結像收小,音場變寬變深;二是相對於LINN的原配解碼,用NA8005解碼的感覺就像是在原來的聲音上揭去了一層薄薄的面紗,從而變得更加精緻清晰。這一點在人聲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無論是蔡琴的《機遇》還是艾娃·依西迪的《songbird》,無論是古典歌劇還是流行歌曲,那種宛若現場的活生感,情感體現的栩栩如生,真的很難用語言去形容。
仿佛就像以前去上海音樂學院,站在那個用於學院內部師生交流演出的小音樂廳裡的舞臺前,聽著臺上師生演奏演唱時的感覺。這種聲音已經不需要用什麼模擬味或者說音樂味來形容,因為我覺得模擬味也好,音樂味也好,都是針對CD的不足而言的改善。但對於NA8005來說,出來的聲音就是自然逼真,仿佛聽現場演奏一般栩栩如生。試想,假如你到音樂廳去聽現場,你會用模擬味或是音樂味來形容你聽到的聲音嗎?所以幾張CD聽過之後,大鬆一口氣。畢竟之前沒有聽過實機,全衝著對紅山老貓版主的信任,現在實際聽下來,就算是僅僅充當一臺CD轉盤的解碼,此機就已經值回票價。
第一天聽完CD唱片後就不擺弄了,隨後幾天用不同容量的U盤和2.5寸移動硬碟拷貝了自己採集的WAV文件,測試機器前面板上USB接口的播放效果,效果依然優異。對24/192母帶格式的解碼效果也是全面超過之前用的X6,聲場退得更遠更大,結像清晰度提升明顯。將移動硬碟插在無線路由器的USB接口內,通過區域網共享方式播放,相對於插在機器前面板的USB接口上,音質也幾乎沒有變化,僅僅是出於心理因素,主觀上覺得插在面板上要比區域網共享方式似乎聲場、層次、力度更清晰有力一點,但也僅僅是似乎而已。
元旦前,購買的4T DSD資源寄來,選了一部分拷貝在250G的移動硬碟上試聽,發現這些資源似乎也是良莠不齊,有些音質極佳,有些則和母帶格式比起來聽不出什麼區別,不知是原本的錄音質量就是如此,還是這些DSD資源的來源問題。但不管怎樣,比CD採集的WAV強則是不爭的事實。因為這些資源實在太多,所以買來至今主要就是在聽鈴木亞明指揮的巴赫康塔塔系列以及幾張爵士樂,兩個字:好聽!
關於這部NA8005的音質表現,我想就先談這些初步的體驗了。應該說這部機器的解碼錶現相當恆定,不管是哪種接入方式,都非常出色。而且操控非常親民,很簡單的就能玩好。需要提示一下的是,可能是出於新機器的緣故,本機剛開機的時候低頻表現一般,不如LINN表現得結實,但是這個現象只要耐心的用上幾天,就會消除。整體來說,這部機器的音質表現是完全達到我預期的,正如貓叔評價的那樣,傳統CD制式固有的不足在本機上全部都蕩然無存。
相信隨著將來玩的燒友多了,在這部機器的音質提升上將會有更大的潛力可挖。畢竟我現在所用的U盤、移動硬碟、無線路由器、USB線等方面,用的都是大家常用的那些很便宜的貨色,究竟這些前端的東西會否如模擬時代的線材那樣影響音質,目前我也不清楚。感覺上數字方式應該和模擬方式不一樣,只要外設符合標準規範,應該不會對音質造成差別,但是不可否認,目前網上昂貴的所謂發燒USB線還真不少,對此我是不願去做小白鼠的,還是將來直接撿現成吧。
在繼續最後一部分之前,先補充一下之前遺漏的內容,那就是關於APE。對於APE的這部分資源,在買8005之前,我的打算是以X6為數字轉盤,8005為解碼的方式來解決,所以當機器到手之後,對這一方式進行了嘗試,但顯然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是什麼原因我也無法解釋。情況是這樣的,我首先將一部分APE和WAV格式的節目拷貝在SD上,通過X6讀取,然後通過同軸線輸出給8005解碼。從這一方式的聲音表現來看,WAV格式的節目和插在8005的USB接口上播放相比,音質幾乎是一致的。但是APE節目通過8005解碼後出來的聲音卻明顯不如由X6直接播放所出來的聲音鮮活,顯得有點呆板。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我無法解釋,僅僅作為測試結果附在這裡,供大家參考。
好了,現在談談8005的一些比較智能的應用,之所以拖了這麼久,就是因為國內網絡的原因,導致我為了排除這部機器的通訊模塊是否存有故障花去了很長時間。所幸得到F兄的指點,這些問題才得以圓滿解決。有關這部機器,我覺得最為稱道的智能化應用有以下幾個:
一是非常方便的網絡電臺使用體驗。登錄radiomarantz.com網站,輸入本機的MAC地址,即可為自己註冊一個帳戶,然後根據網站上的音樂分類,很方便的從三萬三千多個電臺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臺加入個人收藏夾。在收藏夾裡還可以根據分類進一步建立子目錄。所有電臺都能在線試聽、添加、刪除,上手非常容易。雖然網站是全英文的,但對於不怎麼懂英文的人來說,只要平時會上網,基本上也只要看圖就能操作。我目前把古典分類下所有的320K高碼流電臺全部都添加到了收藏夾,非常方便。這些天,原本不怎麼聽收音電臺的我回家後聽得最多的反而是電臺節目了,原因就在於聽電臺不用隔段時間換唱片這類麻煩事,很適合居家做家務時聆聽。
二是強大的Qplay功能。只要處在同一個區域網之內,你只要點擊QQ音樂上的Qplay按鈕,就可以隨時將QQ音樂中正在播放的節目通過8005在你的音響系統中播放。或許有人會說這樣的聲音不夠HIFI,對此我是這麼看。我們或許會有很多唱片收藏,但顯然相對於QQ音樂的資料庫,自身收藏的音樂只能是很小的規模。雖然QQ音樂通常都是MP3格式,但你也可以選擇無損格式播放,只要你的無線路由器的帶寬沒問題,出來的聲音質量還是相當不錯的,最重要的是這一方式意味著你在家裡幾乎擁有了一個可以在音響系統中播放的無窮無盡的片源庫。
三是對蘋果系列的高度支持。8005支持ipod的即插即用,我的ipod裡拷貝了很多家裡的古典唱片,在8005上播放,出來的聲音也還不錯,但比起WAV及以上格式,在鮮活度、動態上還是有明顯差距的,不過估計買8005的人誰也不會將這一方式作為主要的聽音方式,所以權當一個智能的便利功能罷了。此外8005還支持在itune界面對iphone、ipad等設備的聯網播放。因為我的iphone只當隨身相機用,ipad扔在抽屜裡一年也用不上兩三小時,所以這些蘋果設備上都沒拷貝音樂,無從體驗,留待感興趣的朋友自己去探索。
四是支持NAS讀取。關於NAS,目前我還沒有精力去搞,雖然這是必定要弄的,但優先級先排在後邊。我僅僅是在無線路由器的USB接口上插上移動硬碟測試過這一功能是否可行,其中一個是16G的U盤,一個是32G的U盤,一個是2T的NFS格式的移動硬碟。測試結果是能夠讀取並播放除DFF格式以外的音樂格式,但相對於機器前面板USB接口,在支持的文件夾級數上似乎差別很大,貌似必須把節目都拷貝在一級目錄中才能完全讀取,分成兩級目錄之後,排在後面的一級目錄打開就會顯示為空,這樣的話對於2T這麼大規模的硬碟,選曲目就顯得不太方便了。
而且不能識別DFF也是讓我不思不得其解的事。不過正如我前面說的,我僅僅是將移動硬碟插在無線路由器的USB接口上做的簡單驗證,只能算初步嘗試,並非最終結論。有了之前為收音臺停頓斷續而煩惱懷疑的經歷,我相信這個NFS中出現的問題可能也是源於某個原因所致,只是我現在還不知道,留待接下來有時間再摸索,眼下這個還並不急迫。
五是支持智慧型手機以及區域網內其他電腦設備的遠距離操控。與以往家電設備必須通過遙控器遙控相比,8005的操控可以是多方面的,安卓或是蘋果手機只需安裝馬蘭士的遙控APP,即可在WIFI情況下方便的遙控8005。區域網內的電腦設備只要通過共享,也同樣可以很方便的遙控8005。這就意味著在家裡你可以在廚房、衛生間、書房、臥室,隨便哪裡都可以輕鬆的操控8005,且相對於傳統的遙控器你可以在手機或是電腦界面上清晰的看到正在播放的內容。
按照說明書,8005還有一些其他的智能化應用,但對我來說比較感興趣的就是上面這幾項。正如在15年前,人們還無法想像如今的手機可以實現這麼多應用,可以替代70%的桌上型電腦功能,15年前我們也無法想像HI-END音響設備竟然會實現如此的高音質和高智能,從這個意義上來說NA8005確實為業界樹立了一個標準。
最後來談一下8005的不足吧。本來在購買VPN路由器前我是有一大堆不足要寫的,但現在隨著網絡問題的解決,這些不足大部分已經不存在了,剩下的所謂不足可能也並非是真正的不足,而且都和音質無關,可能今後待找到技術上的癥結之後便會同樣的迎刃而解了。這裡就暫且羅列一下:
1、不支持APE和ISO。這個對我而言可能並非什麼缺點,但我知道有人會說,所以就先列在這裡。對於這個不足,我是這麼看待的,一是APE或是ISO是否和知識版權有關;二是APE本就是一個落後的格式,沒有MP3小巧,沒有WAV、FLAC音質好,和DFF更加沒有可比性;三是目前在機器上實現ISO提取DFF直接播放可能還無法解決對音質的影響;四是把這個功能留給馬蘭士準備升級的頂級NA11S後續機上。當然,以上只是胡亂瞎猜。
2、智慧型手機遙控8005的這個APP軟體在兩種情況下比較容易死機,一是長時間不操作,二是一段時間內的頻繁操作,一旦死機後,關閉APP,再啟動就會連接不上8005機器,Qplay功能有時也會失效,必須將路由器、8005統統斷電重啟之後才能恢復正常。對此,我現在的對策是操控結束後就退出軟體,待下次需要操控時在啟動連接。但即使是這樣,死機現象依然防不勝防。我試過兩臺不同的路由器,皆有這個問題,說明這個和路由器無關,而是設置中哪個地方有問題,目前還不得知。
3、一旦網絡出現問題,會導致前面板USB設備無法識別,這時關閉機器電源也沒用,必須插拔一下機器後面的電源線,再開機,機器就會恢復正常。什麼原因?我不知道,但猜測和網絡有關,因為自購買了VPN路由器後,此現象大幅減少,且平時開機時如果忘了先開路由器電源,這機器的前面板USB同樣也會不識別。換句話說你想讓USB能識別硬碟,至少剛開機那會兒你必須保證與機器連接的網絡是通的,也就是說家裡沒有寬帶的朋友最好還是別買這機器。
4、最後一點就是前面已經提及的,插路由器USB接口時不支持多級文件夾目錄,不支持DFF識別。導致了我直到現在還不敢下手買個NAS伺服器,萬一買回來接路由器上也這樣,那不是要冤死啊!
好了,以上就是本人關於8005的初體驗,僅供大家參考。最後羅列的四個不足中,後面三個不足如果哪位大俠知道破解之道,也望能不吝賜教,我將感激不盡。
Marantz NA8005獲得的榮譽:
NA8005榮獲2015年EISA大獎,評委團這樣評價:
此款高端數位音樂播放器能兼容眾多音源,因其對應傳統的同軸和光纖輸入,異步USB以及網絡媒體流的文件規格高達192kHz LPCM和DSD128。該播放器還支持蘋果的AirPlay、Spotify的連接和網際網路收音機。前置面板的USB插口能連接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音樂存儲設備,非常具有吸引力。
此款播放機不但播放高精度的音樂文件能讓您欣賞到平滑,甜美的聲音,在播放低碼率音頻流或AAC或MP3也能非常完美。加上其豐富而實在的低音的再現能力,使得這臺機器在市面上各種網絡Hi-Fi系統中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