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四年個展還是日常畫的總結,又是一段時間的總結~ 這樣的總結在潛移默化中和我每年一次的年終總結合併了。
在開始這個展覽之前,我還做了另一件事:在即刻重啟了我每日一畫的記錄(我的即刻ID:5amoonmama)。因為創作就是一件很個人的事情,我選擇用畫的方式把這些個人化的事情如實表達,誠實記錄,最終它一定是回饋給我和我的閱讀者最好的狀態。今年的展覽,在無錫我很喜歡的空間:布可buke. 就像它的諧音book,主理人盛瑤是一位愛讀書,也有很多想法的女孩紙。在思考展覽呈現的過程中,我產生了一個疑問:
對畫面本身的形式化呈現是否會削弱畫本身的力量?思考的結果是,可能還是因為建築師的職業慣性使然,總是會想著在有限條件下還是以與材質、空間更有意思的結合方式呈現。比如第一年雪山的微地形,第二年用水波紋鋁板和畫的結合。既然這樣的慣性在目前這個階段思考展覽時,總是不假思索的出現,那就選擇順從這個慣性。
構思的過程,不斷跳出的新想法,我也選擇順從。抱著有好的點子,就盡力實現的態度,是這次展覽和以往很不一樣的一點。以往的方式,我會更規劃預設好全局,比如一共要放多少幅畫;雪山的地形和壁畫搭配的形式…似乎是以一種更放鬆從容的方式看待這次的個展:有好的、合適的形式都可以納入進來。
它會更自由。伴隨著展覽,不知不覺每日一畫就進入了第四年。前三年的畫在今年年中的時候,歷經一年多的時間「修成」了一本小書:《彎·維特魯威小人》。所以今年展覽的內容,很自然就想到以這本書裡的內容為起點,用展開的方式讓你可以掀開書頁看到一幅幅「日常的記錄」。並在心裡暗生「數」的想法~這本書未收錄的畫,和書裡收錄的畫截止後的一年彎成長的記錄又是特別的不同;有著這個娃明顯長大的痕跡。個人認為,要說之前和現在的畫有什麼差別,我想主要還是心性的篤定讓作畫的線條增加了穩定感和創作的自由度。
(小時候的線條)盛瑤幫我又豐富了一些別的系列畫和內容,包括在buke拍攝的小彎。以穿插在buke店鋪內更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日子」這場展覽。(今年的展覽,中間會有聖誕節。photo by 布可)我偏愛那種軟軟薄薄面料的帆布袋,於是終於在自己有心力的時候,在同事的幫助下好好做了一個帆布袋。打樣胸針的時候,因為過度糾結圖案的大小。覺得原本選定的一個圖案比理想狀態視覺上顯大,於是把它做成了覺得尺度可能更合適的冰箱貼;並做了一個新的「泡腳」圖案比對並選擇合適大小做胸針。同事說,「泡腳」熱氣騰騰的感覺很冬天哈哈。我們還把這個圖案印在了buke入口的玻璃上。
(研究泡腳的比例,photo by samoon)堅持每日作畫記錄,這個好像沒有特別的理由~ 最近還收到了彎的批准,可以繼續以她為」模特「繼續記錄(開心!)。為什麼要堅持每年做展呢?我想形式背後,更多的是,
作為創作者的我需要把自己丟出去,不斷通過和外界的觸碰重新看到自己,這是今年的收穫。在記錄自我,和呈現自我的過程中,誠實的展開這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最近習慣性的愛用一這個數字作為開頭。妮跟我說「一生萬物,萬物歸一」。我想,很多時候這個「一」就是指個體自己吧。
歡迎你們以線上或者線下的方式觀賞這次興致盎然的小展:
數日子。
(即將到來的聖誕、元旦快樂!展覽持續到來年1.3號~ photo by 布可)也歡迎點擊
「閱讀原文」光臨微店選購一些你可能喜歡的紀念品~ 把它帶入你往後的日子。
weibo/ins:5amoonm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