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央視《新聞聯播》再次迎來新主播——現年41歲、19年播齡的新人寶曉峰。這與9月10日央視《新聞聯播》的男性新主播潘濤上線僅隔一日。這種現象實屬罕見。
自1978年開播以來,《新聞聯播》已經走過42個年頭,趙忠祥、邢質斌、李瑞英、羅京、康輝以及新生代的歐陽夏丹、剛強等主播都讓觀眾印象深刻。作為國內關注度、收視率最高的新聞欄目,央視對主播們到底有什麼要求?
●鼻子太大不適合
1978年,《新聞聯播》名稱正式啟用,至今已經有42年歷史,也是國內開播時間最長、收視率最高的新聞欄目。根據央視的公開數據顯示:《新聞聯播》今年上半年收視份額高達35.52%,為近五年新高。其中,《新聞聯播》中心城市青年觀眾的收視增長最為驚人,同比增幅達139%。
《新聞聯播》四代主播的每一代都有各自特點。 第一代主播的代表人物包括李娟、趙忠祥、邢質斌,其特點是莊重。第二代主播的代表人物有羅京、張宏民、李瑞英、李修平、王寧等,他們每個人的聲音都極具特點,有非常高的辨識度,羅京更是被譽為「國嗓」。自2006年起,《新聞聯播》陸續加入了一批新人,比如李梓萌、康輝、海霞、郭志堅等,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有活力。朝氣蓬勃的他們,為《新聞聯播》注入了新鮮血液。從2011年起,《新聞聯播》再次注入新鮮血液,歐陽夏丹、剛強等新一批年輕主播陸續加盟,成為第四代主播。新主播們年輕親切,語速更快。他們當中有人一分鐘語速達到了310字左右,以往的主播每分鐘只有280字左右。
《新聞聯播》的主播們都有一張「國臉」,一身正氣,穩重大方。
但「國臉」一定要是「國字臉」麼?《新聞聯播》主播對相貌上的要求是極高的。「國臉」並非要求貌若天仙,除了外形氣質、普通話功底、知識、學歷等基本條件之外,還有其他要求。
李瑞英曾透露,在選拔的時候,主考官往往會要求他們用不同角度面對鏡頭,觀察候選人是否適合《新聞聯播》的播出角度。另外,雖然並不要求「國臉」們貌若天仙,但一定要舒服耐看,而且眼睛一定要有神。用她接受採訪時的話說就是,「太漂亮反而會影響觀眾接受新聞」,只要求端莊大方,在電視上上相就行。但這個上相有一個指標,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
另外,鼻子太大的人也不適合做「國臉」,因為鼻子位於人臉的正中位置,佔面積太大,會令觀眾注意力分散。
「國臉」事關重大,形象也不能隨意設計。主播不能留鬍鬚、蓄長發,眉毛也不能修細,更不能擅自改造型。著裝風格則以簡約、大方、典雅為主,夏季顏色清淡,冬季會選用深色。至於逢年過節,則可以穿得喜慶一點,比如新年的時候女主播可能會穿紅色唐裝。
●嚴重口誤立即下崗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對新聞節目的信息量要求越來越大,主播們的語速也在不停提速。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內新聞節目播音員的語速每分鐘160到180字,到上世紀80年代變成了每分鐘220字到240字,上世紀90年代以後,變成了每分鐘280字,目前語速已經達到了300字/分鐘,基本上這已經是保持風度、儀態前提下的最大值了。所以,如果你翻看50年前的新聞節目,可能會覺得跟放慢鏡頭一樣。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播音學創始人之一張頌也曾揭秘,成為《新聞聯播》主播至少要過兩關:首先是要頭腦異常清醒。《新聞聯播》從開播以來,播報的都是國家級的政令或重大決策,上級或編輯已經定下來的稿子必須要一字不漏、一字不錯地播報,一篇幾千字的大稿,主播在播出之前可能一眼都沒看過,還必須保持每分鐘至少220字的播報速度,且絕對不能打磕巴。李瑞英就表示,「我們也要搶新聞,別看我們正襟危坐,其實有時候稿子來得特別急,差一分鐘的時候稿子才來,還經常調整順序。」主播們還有可能遇到提詞機故障的緊急情況,這時候只能飛快地埋頭找稿子,以保持正常播出。其次,需要經過長時間磨鍊。普通新聞主播想要登上《新聞聯播》播音臺,科班畢業後還需經歷多年的打磨。比如海霞和康輝,他們都是在1992年畢業後便分配到央視,但正式成為《新聞聯播》主播則是2007年的事情了。
●提前3小時準備
另外,康輝和李瑞英都曾在採訪中表示,《新聞聯播》的主創都是半軍事化管理,24小時都有人值班,交接班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如果和我交班的同事還未到,我就不能卸妝,必須一直等著他,以避免遇到突發新聞,而主持人出現真空。」郭志堅表示,《新聞聯播》的主播幾乎沒有休息日,手機24小時開機,只要有任務就隨時待崗,或者隨時上崗,一點都不能鬆懈,這是一種常態。
康輝曾對媒體透露,《新聞聯播》和央視另一檔新聞節目《新聞直播間》一樣,要求主播提前3個小時到崗準備,即下午4點到崗,到崗後,主播們就開始看串聯單,不過串聯單只有部分內容,「有時直到6點30分,有全部內容的串聯單還沒進演播廳。」按照要求,主播們不僅要了解串聯單的內容,還要看已經製作出來的新聞視頻。主播們的化妝時間是下午5點左右,一般女主播先化,化完妝穿好服裝後,大約在6點左右開始錄製一些涉及時政的內容。兩位主播在6點40分進演播室,配合音頻視頻、燈光、攝影師調試。
《新聞聯播》播完之後,兩位主播和配音主播也不能馬上下班,要等到晚上9點新聞頻道的重播之後才能下班,以備有臨時更改的內容,「也就是說,一般主播們下午4點到崗,晚上9點30分才下班。」
連結|《新聞聯播》的3個冷知識
1.為何主播們的位置一定要「男右女左」
既然固定了「一男一女」的搭檔方式,那麼為何連兩位主播的位置都會常年保持「男右女左」的狀態呢?原來這其實是個視覺習慣的問題:央視的臺標固定於左上方,那麼個頭略矮的女主播坐在畫面中臺標的下方,看上去就比較和諧。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副院長王方接受媒體採訪時也給出過答案:「這主要是習慣問題,臺標在左上,女方個頭偏矮,所以坐在臺標下。」
2.「國臉」們可以自己決定造型麼
答案當然是「No」!因為《新聞聯播》的重要性,就連主播的造型也不容馬虎。已故主播羅京就曾經說過,連他想要去理個髮,也要提前跟臺領導打招呼。而2012年時,資深主播王寧曾經一度戴著眼鏡出現在節目上,這甚至引發了一輪熱議。年年歲歲衣相似,只是他們的相貌都已經漸漸不再年輕……
3.節目結束之後,他們到底在聊什麼
40多年來,《新聞聯播》的片頭會改,但結束場景永遠不變,那就是大家熟悉的「燈光變暗、字幕升起、倆主播交頭接耳」。至於他們當時到底在聊什麼,網友們有很多有趣的猜測,比如「等會兒到哪裡宵夜啊」云云。不過從「國臉」們接受採訪時的回答來看,其實大多數時間裡,他們只是在感慨「還好,今天又沒出錯」。原來,《新聞聯播》是直播節目,隨時可能發生「提詞機故障」、「臨時需要插播重大新聞」的狀況,而且全國觀眾都在看,主播們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所以,收工時,最開心的是「又沒出錯」,還真的不是「晚上吃什麼」!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祖薇/文、《聲屏世界》崔倩倩/文、《華聲》背背山/文、澎湃新聞網 邱峻峰/文、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