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武打片明星的命運沉浮

2020-12-23 昌曉東1984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電影迷,尤其愛看香港電影,提到香港電影,就不能不提到香港的功夫電影。其實功夫電影是從武俠電影演變而來的,以前的邵氏電影就有很多的武俠電影。

比如大名鼎鼎的武俠電影導演張徹,就導演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武俠電影。代表作有《獨臂刀》,《十三太保》,《新獨臂刀》,《刺馬》,《大殺四方》,《洪拳小子》等等。還有另一位武俠片導演胡金銓也導演出了影響後世的經典作品,包括《龍門客棧》,《大醉俠》,《俠女》,等等。

這個時候的武俠片明星大部分都是邵氏張徹的弟子,王羽,羅烈,陳冠泰,狄龍,姜大衛,傅聲,劉家輝,戚冠軍等一大批優秀的武俠片明星。這個時代的武俠片明星都是真正的練家子,很多都是洪拳高手,還有最早的一批武術指導,劉家良,唐佳,黃培基。劉家良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武術指導,更是一位優秀的導演,他的《少林36房》,《少林搭棚大師》,更是捧紅了自己的義弟劉家輝,使劉家輝成為邵氏的功夫名星。後來邵氏倒閉,這一批優秀的武打片明星也要和普通人一樣面臨失業,也要養家餬口,也要找工作。

後來這些人的際遇各不相同,命運也是各不相同,有的遇到機會再次翻紅,有的則淪為配角反派。其中劉家輝更是可惜,他早期在邵氏是最紅的武打明星,出演過幾百部電影,部部都是男一號。其中的《少林36房》更是被好萊塢鬼才導演昆丁.塔倫蒂諾奉為神作,在其後來拍攝《殺死比爾》的時候邀請劉家輝出演片中的殺手強尼莫和白眉道長兩個角色。劉家輝在邵氏倒閉後,淪為反派和配角,後來又中風和癱瘓,晚景悽涼。

劉家輝只是眾多邵氏武打演員的一個縮影,他們也和普通人一樣經歷人生起伏,三起三落,有過輝煌,也有過落魄,也許,這就是人生。

相關焦點

  • 曾出演《山狗》,見證邵氏電影輝煌,82歲武打演員陳星去世
    23年、幾乎快被人們遺忘的武打動作明星心生慨嘆。陳星是六十年代邵氏武打明星,也是大導演張徹的第二代弟子。論輩分,陳星與姜大衛、狄龍屬同門師兄弟,參演了多部「狄姜」聯手的武俠動作片,例如《獨臂刀王》《保鏢》《雙俠》《十三太保》《拳擊》《報仇》《新獨臂刀》等都有陳星精彩的武打演出。與王羽、姜大衛、狄龍等人相比,他的名氣算不上大,從王羽的時代過渡到姜大衛、狄龍的時代,陳星雖然有片可接,但始終沒能做上一回主角。
  • 懷舊的邵氏電影中,很少有人知道有著名的功夫明星「邵氏五虎」
    邵氏電影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邵氏已生產超過一千部電影,可惜於2011年11月28日結束了邵氏公司!當年老派的演員曾經的邵氏功夫明星家喻戶曉,如狄龍、姜大衛、嶽華、爾冬陞等等!都是當時叱詫風雲、炙手可熱的銀幕英雄。但在他們之前,邵氏有幾個著名的武打小生,便是著名的「邵氏五虎」。
  • 他們獨領風騷十多年——細數邵氏武俠明星
    由於王羽在上海的時候是遊泳運動員,所以體格比較健壯,雖然是考入邵氏訓練班才開始練的功夫,但是身手很不錯。印象中他很少演反派,好象也只有79年的《迷你特工隊》這一部。他演的片子比較公式化,尤其是在武打方面,基本上最後一場打戲都是他群戰上百人,很少看見他在哪個片裡不死,而且死的都很悲壯。
  • 首個美國知名武打明星羅烈,有過4段婚姻,樂韻為他棄演紅樓
    說起中國名揚海外的武打明星,我們可能最先想起成龍、李連杰這些近代明星。再往前追溯就是「中國之光」李小龍。不過在李小龍的《龍爭虎鬥》上映前一年,邵氏的一部武打片《天下第一拳》就已經在美國引起轟動。這也讓原本寂寂無名的羅烈在美一炮而紅,成為首個赴美拍電影的武打明星。這位武打明星的人生經歷也頗為傳奇,今天風風就來跟大家說道說道。
  • 全球女武打明星當中,華人華裔佔據大半壁江山
    世界演藝界的武打明星很多,男的女的都有,有的還很出名。其中:華人在武打明星中佔據統治地位,男的女的武打明星,都以華裔居多,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功夫」的代代相傳,以及亞太地區華人圈中國功夫片的經久不衰。全球女武打明星當中,華人華裔佔據大半江山。在這些華人華裔女武打明星,大部分聚集在香港演藝界,其中鄭佩佩、楊紫瓊、李賽鳳、胡慧中、楊盼盼身材保持都不錯,到了年紀很大時,依然風韻猶存。
  • 同胞親兄妹,皆是邵氏武打明星,哥哥猝死家中,妹妹抑鬱險自殺!
    十幾歲出道的他早年在邵氏影業中跑龍套,80年代出加盟無線後,出演了很多經典的作品,像83版《射鵰英雄傳》,《十三太保》,《陸小鳳之鳳舞九天》《洪熙官》等等。惠天賜主要是以塑造武功高強,喜怒不形於色的殺手見長,尤其是其在《陸小鳳之鳳舞九天》中塑造的西門吹雪一角,至今都被稱為武俠經典角色之一。
  • 「獨臂刀王」王羽去世,他是李小龍之前片酬最高的武打明星
    王羽出生於上海,從影三十餘年拍攝六十餘部武打片他是邵氏首席武俠小生,也是新武俠電影浪潮中的第一代明星。 1967年,由他主演的《獨臂刀》票房突破百萬元大關,創下當年中國香港電影票房紀錄。王羽與著名導演張徹的合作,也讓邵氏也從此在香港武俠電影市場中攻下一席之地。 王羽被認為是李小龍之前,香港明星中片酬最高、票房最好的武打明星。70年代,王羽開始向臺灣、日本等地區發展。
  • 為什麼80年代的香港武打片讓人念念不忘
    香港80年代,從《大俠霍元甲》到《陳真》,從《霍東閣》到《再向虎山行》,香港武打電視劇席捲整個香港,東南亞和大陸,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看武打片。為什麼時至今日,仍然那麼多人喜歡80年代的武打片呢?比如香港第一部引入大陸的武打片——《大俠霍元甲》的霍元甲扮演者黃元申,祖籍重慶,一九四八年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次年隨父母到香港,一家人生活在九龍調景嶺。年少時家境清貧,在艱苦的生活中他過早承擔著家庭重任,一手帶大五個弟妹,養成了獨立、顧家的性格。十二歲時,為了強身健體,開始拜師學習武藝,由於刻苦、機靈,練就了一身過硬武功。
  • 邵氏的片場可能要拆了 長帖細說從頭 聊聊邵氏當年的老電影老明星&八卦
    (法國人都邵氏電影有特殊情感;另外昆汀也是邵氏武打片粉……)  前陣子是香港武俠電影展(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先後都有),大銀幕上看了很多邵氏片;這會兒又在看李翰祥《三十年細說從頭》……小傷感下,開帖來聊聊那麼長一段時光的老影人、老電影、老八卦。  以邵氏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和邵氏明星撲克牌(撲克牌上所有明星)為主線,各種夾雜八卦與私貨,慢慢說給你聽。
  • 邵氏影業捧紅無數明星 為香港影史留下經典記憶(圖)
    原標題:邵氏影業捧紅無數明星 為香港影史留下經典記憶(圖)   香港一代影視大亨邵逸夫日前逝世。他創辦的邵氏影業公司,為香港影視業製作了無數經典佳作,亦捧紅了眾多演員。「邵氏影星,燦如天上星」,這是邵氏公司當年宣傳電影時最經典的一句話。這些風華絕代的明星們,在香港影史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經典記憶。
  • 邵氏電影中的國際大片
    cult片鬼才--桂治洪導演是邵氏電影中的一朵奇葩,他的電影被重新挖掘、修復、出版了之後,有很多年輕的cult影迷成了他的粉絲。
  • 80年代的武打片女明星,各位還記得哪些呢?
    同時更掀起了一股趕拍武打片的熱潮。一大批武打明星應運而生,像主演《少林寺》的李連杰、主演《武當》的趙長軍、主演《武林志》的李俊峰等。這其中,一大批優秀的女打星,也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她們的共同特點是——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個個身手不凡。
  • 他甩過林青霞、救過成龍,燒掉邵氏幾百份演員合約,現已老年痴呆
    在就業艱難的香港,找份好工作實在不容易,但港片的到來改變了王羽的命運,王羽的一個武師朋友給他求了一個邵氏電影公司試鏡的機會,試鏡中,王羽遇到了自己的伯樂,香港新武俠片的開創者:張徹導演,張徹斷言,這個年輕人潛力無限。
  • 邵氏沉浮錄:獨霸香港市場二十年的邵氏為什麼突然間落寞了?
    中國最早的有聲片之一《歌場春色》都出自於天一影片公司。看到天一公司賺的盆滿缽滿,其他電影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中國電影史,天一影片公司的出現足以計入彪炳史冊。天一的成功,讓邵氏四兄弟有了更深遠的想法。1926年,邵氏老三邵仁枚和老六邵逸夫南下新加坡,開拓南洋市場。
  • 這十個人,曾撐起了香港武打片的半邊天!
    《鐵馬騮》中對傳統武術淋漓盡致的展示使其成為受美國觀眾喜愛的中國古裝武打功夫片;在《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中他用溼布做武器與李連杰那場經典的對戰奠定了他功夫明星的地位,也因此容獲了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近年在第23、25、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連續三次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元彪
  • 林正英愛徒的沉浮人生,錢小豪親手毀了自己
    錢小豪的紅火歷程,幾乎概括了香港最主流的兩類電影崛起時期,從一鏡到底的武打時期到搞笑詭詐的殭屍片時期。而他的發展的起伏跌宕,更囊括了如今幾大流行趨勢。邵氏訓練班的好苗子,武打界的新星1963年的出生的錢小豪有著一副好面孔,13歲的他又拿到武術比賽的銅牌,成為不折不扣的武打好苗子。2年後(1979年)他參加邵氏訓練班,並且直接拍攝了第一部武打片。他的起點在同輩演員中非常高,可以類比同歲的甄子丹和李連杰。李連杰拿到武術全能冠軍,甄子丹拿到美國武術地區比賽的冠軍。
  • 香港邵氏女明星
    80 90後是看著TVB電視劇集長大,恐怕很少人記得邵氏的前身「邵氏出品,必屬佳品」這句宣傳語。我們學生們熟悉學校中的逸夫樓,也是邵氏的領導者邵逸夫創建的。邵氏改寫了香港電影史,雄霸香港電影二十載。邵氏logo1958年,也就是小編父母親出生的那一年,邵氏兄弟電影公司成立了,簡稱SB,此處偷笑下諧音。從1958年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產電影,這近30年時間,邵氏已出品超過一千部電影。
  • 中國武打明星真實戰力排名,李小龍才第二!
    樊少皇自三歲開始,便隨邵氏著名武打演員的父親樊梅生接觸電影圈,他由童星演起,第一部參與作品是電影《法網難逃》,之後他以童星身份續拍電影《再見媽咪》及《聽不到的說話》。直到十三歲,他跟隨父親到徐州工作,在當地生活了三年,父親不但請私人教師教他讀書,學習日文和吉他,更讓已立志成為武打演員的他,正式學習武術,為進軍娛樂圈鋪路。
  • 「中國超人」武俠版奧特曼,邵氏打鬥升級
    因為這部電影的出品,是邵氏公司。所謂「邵氏出品,必屬佳片。」大家要知道,邵氏公司不是一個普通的公司,他的老闆是邵逸夫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闆。邵逸夫先生做事情非常認真,凡是打著邵氏公司的影片,就是高質量的代表。以前,歐美片商買電影就看準邵氏公司出品。邵氏公司有自己的電影院以及院線。
  • 他是港片代表人物,不論是武打片還是殭屍片,他的成就都無法忽略
    畢竟當時的那些電影真的是格外的真實,武打片大多拳拳到肉。而殭屍片則處處有跡可循,因此這些作品成為了無數網友心目當中的回憶。很多人在看電影的時候會突然的惆悵,因為沒有以前的那種港味十足的電影可看了。提起錢小豪的名字,相信一些愛看港片的網友一定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