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黑白電視裡裝滿了浦江人的回憶!你再也感受不到了

2021-02-21 浦江有趣事

‍‍‍‍‍‍‍‍‍

作者:張必強(遠去的年華)

歲月已經遠去,然而童年時期看電視的場景依然留在我們的腦海中,這些躲在記憶深處的記憶,伴隨著時間,一點點被喚醒,變成了我純真年代最美好的回憶,看電視的記憶依依似與人語,它記錄風雨,返照一瞬…

小時候第一次看到電視機特別新奇,那小小的盒子裡居然有人。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上新屋農偉家有了村裡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當時全村轟動。一到晚上看見許多人拿著凳子去他們家看電視,電視擺放在屋裡面,我家是下新屋,離他家比較遠,也去看了幾次,當時播放的也不知道是什麼節目,反正是模糊不清的「雪花牌電視」,但是他們家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

後來我到中餘中學上初中,學校裡有一臺黑白電視機,學校規定連續三個星期三項競賽全校第一名的班級進行獎勵,可以看一個晚自習時間的電視,我在那裡看了電視連續劇《武松》,第二次看了中國女排和古巴女排的冠軍賽。

進入八十年代後我家對面的人家也開始有黑白電視機了,那時,正值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播出的時候,由於當時村裡電視機還是很少,每天晚上,到他家看電視的人們就像看電影一樣,絡繹不絕,電視機前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就連門口、樓梯上都擠滿了觀眾。

夏天時一到晚飯過後,大人、小孩就拿著麥幹扇,高的板凳低的靠椅,就像那時看露天電影一樣往他家趕,大人們喜喜哈哈地談天說地,小孩子大呼小叫著呼朋引友,抽菸的人把一屋子弄的烏煙瘴氣,每天都是這樣,電視機裡什麼節目都沒有了,徹底沒影了,鄉親們才肯離去。如此環境不僅於無奈,只好把他家用的大方桌抬到天井裡,然後,將電視機放在上面,這樣以便讓更多的人看到。

有一次,正放著電視劇《血疑》,一集播完,正在插播廣告的時候,突然聽見「哎呦」一聲,緊接著就是「撲嗵」的一聲巨響,原來,剛才一位看電視的小女孩在天井草從裡被蛇咬了。

每當電視插播廣告時,一般也是商品類的廣告,也有主持人說上幾句話,慶祝自家的喜事,也給父老鄉親祝福,觀眾席上也有人這個小盒子這麼厲害,連炮火都打不破,也有人說把電視關了,讓它歇息一會,但是人們還是期待著下一集,因為這個時候要去撒尿。小孩空空小腹早早守候在那12英寸的小屏幕前,也說不清是看電視還是湊熱鬧,有些鄉親要等到電視上出現「再見」才罷休。人多眼雜,眾口難調,卻讓人難以盡興。

我時常夢想,哪天我家能單獨擁有一臺電視機就好了。可那時電視機是緊俏商品,有錢也很難買到,況且我們家也根本買不起。我從小自尊心很強,到別人家去看電視總是不太方便,古人的話,總是說的很對,就比如這一句,"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千真萬確,我當時也是這樣,"看人家電視受人家的管",在鄰居家看電視,不能講話,不能笑,不能指指點點,有時候看到很精彩的時候,大家喝彩或是大笑,談論一下,這時有人就會說"別作聲啦"!".但主人家自己卻可以想什麼時候說笑都行,又或者想在什麼時候轉換頻道都可以,即使大家看的正是勁頭上。

八十年代初時我到虞宅中學讀書,二個星期回家一次,有一次星期六我沒有回家,晚上當聽到 《萬裡長城永不倒》時特別渴望看電視,可是老師不讓我們學生看,利用漆黑的夜晚我偷偷地把天線拉了出來,然後馬上就躲起來,看到薛士善老師罵罵咧咧地跑出來了,我偷偷地樂著。

後來才知道《霍元甲》拍攝於1981年,共20集。應該是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引進的電視連續劇,主題歌《萬裡長城永不倒》是我聽到的第一首粵語歌,此劇對我進行了第一次成功的民族主義教育,讓我也更恨上日本人。劇中講述了霍元甲由年少輕狂到自創迷蹤拳,在上海灘開辦精武門,在和俄國大力士打擂中獲勝,後被日本人下毒謀害的故事。看得當時的我激發起了無限的民族主義熱情,從李小龍開始在影視劇裡孤膽中國英雄痛打日本人,到現在《葉問》裡依然是這種情節,中國功夫天下無敵。後來有《陳真》、《霍東閣》與此劇一脈相承。

當時的電視天線都用一根長竹竿架在房頂,下面再設法固定。由於太高,稍有風吹雨打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每天都要調。這樣一來,一人在房頂左右轉動天線,一人在下面盯著電視屏幕,隨時喊話,這樣的場景在那個年代再熟悉不過了。

1988年我舅舅送給我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我也安裝了天線,當時只有2個電視臺(中央一臺和浙江臺)可以收的。98年結婚時親戚送來一臺25寸的彩色電視機,當時也算大屏幕的了,我一直用到2013年,中間也沒有維修過,質量算好了。

為了看連續劇,我買了VCD,從VCD開始,才真正開始在電視機上看電影。那個時候流行租碟,5角到1元的租金,可以說看的都是付費電影啊。看了很多電影後才對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成龍、洪金寶、林青霞、吳君如、邱淑貞等漸漸熟悉起來,也喜歡上了周星馳主演的電影。有了VCD也讓我可以把連續劇完整地看完了。比如《水滸傳》、《烏龍山剿匪記》等以前看得很分散,用VCD就可以連貫地看了。在連續劇裡面,我有幾套碟並不是租的,那就是化了幾百塊錢年買的。我小孩小的時候我也買了《貓和老鼠》、《海爾兄弟》等碟片,小孩小時候不知看了多少遍了,看得裡面的故事情節都會背了。隨後電視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愛上了它,並一直影響著我。特別一提的是98年的暑假我在虞宅鄉中學期間,每到晚上我們三家人把校門關了,在學校操場上一邊乘涼一邊看VCD一邊喝茶好悠閒。

遺憾的是我爺爺奶奶到走的時候還沒有看上自己家的電視,為了在農村老家的年老的父母不再留下遺憾,也能看上有線電視,我在98年給他們買了21寸的彩電,得到了村裡許多老人的羨慕,可是好幾次年老的父母按錯了遙控器,電話經常打給我。

對於現在的人來說,買一臺電視機是最平常之事了,但看電視的興致卻遠不如過去濃。特別是網絡的普及,了解新聞更加快捷方便,看電影還沒有廣告,我更多的時間是停留在電腦和手機前。現今我家的電視機往往是幾天都難得開啟一次,我對電視機的情結是小時候看黑白電視時養成的,直到今天,我依然懷念那溢滿溫馨的日子。

電視機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物品。在我們被PC、平板、手機團團包圍的時候,它依然以獨特的方式,給我們帶來心靈上的慰藉。歲月流轉,電視機從厚變薄、從小到大、從黑白到彩色再到今天的3D、4K,它一直在演進。看電視這件承載我們太多記憶的事情,依然在給我們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和歡聲笑語。到了今天,我們有了平板、手機,無時無刻在線,但當我們在小屏幕的世界裡越走越遠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在電視這個大屏幕裡重溫家人,朋友一起分享的樂趣呢?

作者張必強:謝謝你看完了我的原創文章,請你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也請你在下面留言,提出寶貴的意見,你的轉發是我最大的動力。

‍‍‍‍‍‍‍‍‍

相關焦點

  • 還記得小時候的黑白電視嗎?滿滿都是回憶!
    記得小時候看過的好多vcd剛打開虹貓藍兔聽到鑰匙開門變成歷險記關電視、跑回房間、打開作業本這一系列的操作是那麼熟練然而還是免不得爸媽對電視溫度的掌握手往電視上一摸,哦豁,暴露了!長大後再回想起這些滿滿都是回憶那一起來回憶一下《電視奇遇記》1958年,我國有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稱為北京牌電視機。80年代的生活,12寸有著兩條天線的黑白電視機,手動轉臺,儀式感滿滿。把肉掛在天線上,據說這樣收臺效果就會很好,還有用易拉罐做天線,黑白電視機裡播放著《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滿滿都是回憶!
  • 繼Costco火爆之後,盒馬開業引爆浦江,感受下大浦江人民的消費火力
    ,也就是8月30日,在浦江的一家著名連鎖超市盒馬生鮮裡,同樣感受到了開業促銷的火爆!最後排隊結帳的,依舊是隊伍望不到盡頭!浦江的阿姨爺叔們,戰鬥力的確也是很強的!小編看到,不少上海人幾乎都是把超市配置的大大型手推購物車裝滿了!
  • 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時光,以前的電視品牌好多,你家又是哪一牌子?
    說起電視品牌,那時候家家也不一樣,各有特點吧,電視機那時候在家還是個寶,家家都保養得非常好,以前非常流行電視機很多牌子真是找不到了,不知道你家還有沒有,讓我們一起懷念吧!1、金星牌電視機現在說起金星,許多人聯想到了明星,但是那時候說起誰家有臺金星電視,那是很牛的事情,金星電視是上海電視機廠(現在的上海廣電集團有限公司)的明星產品,曾經有很高的評價和知名度
  • 我身邊的70年丨從黑白到液晶智能:電視「變遷曲」裡的湖南幸福記憶
    受訪者供圖黑白電視,鄰裡鄉親茶餘飯後的精神依託對客觀世界的感知,途徑有很多種,但人們通過視覺認知世界,獲取的信息量要遠遠超過其他方式。雖然早在1958年,中國就製造出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但在湖南農村,黑白電視機的出現,應該在上世紀70年代,也就是集體經濟時代。從這以後,農民才開始逐漸擺脫收音機和廣播,「看到了會動的圖像。」
  • 90年代的麗江古城,內心深處的回憶,這才是童年
    如果說童年它象一串晶瑩剔透的珍珠項鍊,那麼童年趣事就象是那一粒一粒閃閃發亮的珠子,不時地催起我對童年的回憶。金色的童年是快樂的,回憶金色童年是興奮的。童年像一條船,裝滿了糖果,裝滿了玩具,裝滿了歡笑,也裝滿了快樂。
  • 黑白電視機
    人生也充滿各種色彩,有時一件舊物也能勾起縈繞心間的種種回憶。前幾天搬家的時候,突然翻出了一臺老舊的黑白電視機。滿是灰塵,有著甚至現在都不敢想像的僅僅9寸的迷你屏幕。但是那些久違的童年記憶不由自主得在心間瀰漫開來,那些人,那些物,那些再也無法復刻的記憶……石庫門裡的獨家記憶
  • 假如我在浦江遇見你…
    假如我在浦江遇見你我要帶你去看清晨的翠湖呼吸那清新的空氣愛上這一份安寧▲點擊圖片假如我在浦江遇見你我要在晚飯後帶著你漫步金獅湖看藤蔓爬上精緻的樹木,聽腳步聲迴響在林間輕嗅溫柔的晚風帶來湖水的氣息陣陣的花香▲點擊圖片假如我在浦江遇見你我要牽著你在熙攘的人群中穿梭流連在東街、人民廣場、福泰隆小弄堂裡買各式小吃一個小玩意也能讓你開心許久▲點擊圖片假如我在浦江遇見你
  • 你不是最好的人,卻是我再也遇不到的人
    人生路很長,一路上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是你愛的,有人是愛你的,有人只是與你擦過一次肩,有人只與你回過一次眸,有人永遠都只是陌生人。人路路很短,一轉眼,那個才遇見的人,就不見了。再也找不到,再也回不到,再也遇不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會是最好的人,只有你再也遇不到的人。茫茫人海之中,誰會成為誰特別的存在?
  • 這才是,浦江十二時辰!
    圖片來源/方曉東十二時辰內,浦江都經歷了什麼?東街既有吃的,又有穿的,是大家買買買最好的去處。傍晚,夕陽戀戀不捨的光輝,是夏天最美的風景。在浦江的黃昏裡,隨便一拍,就是一張大片。飯後,一部分愛跳舞的人會去最熱鬧的廣場跳廣場舞。這個時間段是看夜景的最佳時刻啊。小編在這給大家推薦三處很不錯的地方,他們分別是上河、金獅湖、翠湖。金獅湖和翠湖是飯後散步的最佳好去處。
  • 你知道第一臺電視是誰發明的嗎?
    在貝爾德的技術基礎上1939年美國也誕生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拯救了懶人們而這款遙控器也叫「懶骨頭」▼1954年,第一部彩色電視機誕生人們告別黑白電視時代四年後,即1958年我國的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是否還存放著這樣的電視機?
  • 亞視停播|「亞洲電視本港臺」這句臺詞永遠成為了回憶?
    亞洲電視(亞視)59年電視廣播歲月正式成為歷史,4月1日重播最後一個節目亞姐特輯《Miss Asia 25th瑰麗巡迴》法國站時,節目未播完,晚上11時59分突然停播熄機。「亞洲電視本港臺」這句廣告詞永遠成為了記憶……4月1號凌晨11點59分,亞視正式停播。
  • 誰知道 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誕生於哪一年?
    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一個擺在展櫃裡的「木匣子」吸引了無數人目光。它就是我國第一臺國產電視機——1958年天津無線電廠試製出的「北京牌」黑白電視機。儘管現在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它的誕生卻開創了中國電視產業自主研發之路。
  • 曬客子|黑白電視機裡的童年
    ,分享你的快樂與回憶!黑白電視機裡的童年這是我家的第一臺電視機,是1992年父親去定西出差花600元買回來的,17英寸立體式黑白電視機,看不懂什麼牌子的。黑色機身,灰白的屏幕微微鼓起,屏幕右下方有兩個旋鈕 ,一個選頻道、一個調聲音,最右側是開關。機背的上方有兩條細長的天線,可以增強接收信號。
  • 藏在商場裡的新春市集,最後一個福袋裝滿80後的回憶!
    最近BBC拍攝的一部紀錄片《中國春節》刷遍了朋友圈看哭了無數人▼紀錄片裡每一個鏡頭都散發著兒時過年的回憶這才是中國原汁原味的春節再過6天,馬上就春節了城市裡也將到處張燈結彩只要達到相應的消費金額就可以兌換各種超級大禮呢活動時間:2017年1月20日(五)-1月26日(四)禮品兌換地點:L7層會員中心/ L1層客服臺禮品展示地點:L1層客服臺
  • [縉雲]冬日裡的火籠——裝滿愛與溫暖,承載多少回憶!
    說起火籠,70、80過來的人一定不會陌生,那是嚴寒的冬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取暖日用品。  從材質上看,火籠有鐵火籠、篾火籠、銅火籠。鐵火籠是簡易版,就簡簡單單一個用鐵皮敲就的圓柱體,上口大,下口小,上面一根帶型的鐵柄當提手,稍講究點的,上面加個鐵絲網蓋。篾火籠,則是在鐵的內膽外面加了一個篾編成的外殼,編工精細,還往往畫有花鳥蟲魚或富貴吉祥的圖案。
  • 浙江衛視《還有詩和遠方》浦江篇相關話題破6.6億!浦江火了
    這是當地人心裡的一塊永久聖地。煥新板凳龍浦江有正月裡舞板凳龍的習俗在這裡,你可以感受祖先的聰慧,感受風過耳旁,來一場與時間的對話。還需要你親自來感受遠方不遠,就在浦江我在浦江等你浦江發布
  • 央視名主持都點名表揚了浦江這家...
    ▲圖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播音指導、新聞主播朱衛東老師與燦星馬小東老師合影↑浦江燦星藝術為全國青少年語言藝術素質測評浦江測評中心▲浦江燦星藝術與浙江電視臺少兒頻道強強聯手,建立青少兒播音藝術考級浦江地區唯一考點
  • 《裝滿星星的花園》:這部兒童劇全場觀眾也要參與演出?
    這是一次舞臺和座位沒有界限的演出光明雖然照不到每一個角落但我們不會放棄彼此愛你的人永遠會守護在身邊」裡度過了一個神秘而美妙的夜晚伴隨著掌聲和歡呼原創兒童互動情感劇《裝滿星星的花園》首演在大華1935·玖劇場圓滿落下帷幕
  • 李藝彤《還有詩和遠方》綜藝上線 感受浦江深厚家文化
    絲芭傳媒旗下藝人李藝彤加入「詩和遠方」旅行團,來到了浙江的第七站——浦江,一起開啟了「歸家」的探訪之旅,尋找家的故事。>本期節目中,李藝彤加入的「詩和遠方」旅行團來到了坐落於浙江金華北部的浦江一帶不僅如此,李藝彤在節目中還體驗了煥新板凳龍、挑戰包餃子等各種活動,感受到了浦江非常深厚的家文化和家意義。在節目中,「詩和遠方」旅行團選定了「江南第一家」——鄭義門作為浦江第一站。以有著168條家規而聞名的鄭氏家族,不僅引起了節目嘉賓們的紛紛談論,更是使李藝彤不禁表示頭疼:「要是自己家有這麼多家規,可能要退出相親相愛一家人群聊了。」但同時也稱讚到:「家訓挺好的,不是害怕,是期待!」
  • 家裡有臺網際網路電視是什麼樣的一種體驗
    (敲黑板)在1958年的3月中國第一臺電視機誕生了那時候電視機可是高級貨喔家中擁有一臺電視機可是大戶人家才有的配備而平民百姓像是一個村子的人他們通常都是某個時間聚集在某個地點一起觀看電視在那個年代的普通群眾生活中可是很常見的事而看電視也就成為了群眾的新娛樂方式我們都猜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