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月6日,見到省十三屆人大代表、班瑪縣人民政府縣長劉正偉的時候,他剛從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出來,就下一步班瑪縣促進文化旅遊發展事宜前來對接。劉正偉說:「在為群眾謀幸福、求發展的道路上,身為一名人大代表,不能馬虎。」
談起班瑪縣脫貧攻堅,劉正偉說:「在這場向貧困宣戰的全民戰役中,貧困有多難,我們就要有多拼!我們需要清醒形勢、忠誠擔當,我們凝神聚力、眾志成城,我們勠力攻堅、敢打必勝,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打贏了脫貧攻堅硬仗。2016至2019年底,班瑪縣13個貧困村退出,累計脫貧1943戶8100人,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22.16%下降到2019年的3%以下,並順利通過2019年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第三方評估和省級考核驗收工作,脫貧攻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劉正偉說:「百姓事,無小事,脫貧攻堅是實現全面小康的重大政治任務,是第一民生工程,是最現實的幹部作風轉變工程,我們應該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圍繞『精準』二字,集中人力、匯聚物力、整合財力,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開發,讓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班瑪是國家藏區特殊貧困縣,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青海省貧困檔案中一個沉甸甸的名字。聊著聊著,劉正偉說起了當年上任時班瑪縣的真實寫照:「自然環境惡劣、地域封閉、社會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薄弱,包袱重困難多,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滯後,特別是交通不便導致群眾出行難、就醫難、就學難。」
「只有把準脈,才能開出脫貧致富的良方子。」劉正偉說:「經過調研,班瑪縣委縣政府成員一致認為,『要想富先修路』。」找到癥結,對症下藥。近年來,班瑪縣把農村道路建設作為基礎工程和重點工程來抓,十三五以來,投入3.579億元,建設橋梁76座、涵洞1436道、砂礫路及村內道路硬化1003公裡,全縣公路裡程達1821公裡,通鄉油路、通村硬化路實現全覆蓋,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鄉道、村道、產業道、便民路縱橫交織,幫助全縣老百姓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農村公路通暢是脫貧攻堅的基礎,破解交通瓶頸,才能有效助力產業培育,促進貧困地區致富增收。」在劉正偉的眼裡,如今,條條「玉帶」穿村過,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連接城鄉,小轎車、農用車、客貨車滿載農牧民的收穫和希望,在便捷的通村公路上來往穿梭。
說起接下來的打算,劉正偉信心滿滿,他說:「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會積極履職盡責、踴躍建言獻策,站在為民發聲代言的第一線,責任使命在肩上,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務群眾,繼續立身為公,樹好形象,做本職工作和依法履職的『領頭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