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圈外人來說,律師一直都是給人一種「高精尖」的感覺。無論是《何以笙簫默》中間的何以琛,還是近期《令人心動的offer》中的「凡爾賽本賽」。光鮮亮麗仿佛已經成為了律師的代言詞,但是如果真正在律師行業的人就會知道,並不是所有律師都能夠開著保時捷,背著香奈兒來上班的。
大多數律師剛剛走上實習生崗位的時候,可能也就一兩千以上的薪水,每月能夠有三千就已經是不錯的水平了。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能夠讓自己的收入出現提升,但是「二八定律」告訴我們,行業中的佼佼者,其實就只在20%內。
據統計,2019年底全國已經有了47.3萬的律師,現在2020年雖然還沒有明確的統計,但是根據數據的增長已經超過了50萬。而在這50萬的律師中,大多數的律師都是在基層,獲得的薪水可能並沒有理想中的那麼豐厚,初進律師行業的人員收入非常低,年薪在3-4萬元左右,隨著資歷的增加,收入也增加迅速,從業時間長、資歷豐富的律師在一線城市或者沿海發達城市的收入可達40-60萬元以上。
然而,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身邊很多認識的法學生畢業之後,不是面臨轉行,就是隨著時間被淘汰,並不是所有律師都能夠有機會在一線城市中工作的。紅圈所對於律師的要求極其嚴格。對於應屆生來說,你的學歷是你的敲門磚,對於在職律師來說,你的經驗決定你是否能夠進入。
在國內眾多律所中,大多數的律師因為工作忙碌只能讓自己在自己負責的領域中進行深挖,並沒有多餘的精力去了解自己領域之外的信息。久而久之,這也導致了自己的發展陷入了瓶頸,無法得到更多的突破。
因此,結合自己的個人情況,做好發展規劃尤其重要。一個好的發展機會就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多。
從近幾年的我國發展來看,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大批的企業走向了國際,涉外的業務也在不斷地增長,與此對應的就是不同國家之間的法律的爭議,就需要涉外律師來進行處理。
而在中國將近50萬的律師中,能夠處理涉外業務的涉外律師不足1%。行業內對於涉外律師的需求是十分的迫切的。尤其像國內的一些頂級企業,像騰訊、阿里、華為,他們都在海外有著大量的市場,而涉外業務卻大部分只能交給外國律師來做,市場的缺口是非常大的。
(表格數據來源網絡)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到,成為一名涉外律師是很多律師一個不錯的發展方向。那麼,要如何成為一名涉外律師呢?
1.掌握基本的法律英語技能。涉外律師對於英語的要求非常的高,遠遠不是雅思託福等考試能夠去解決的,因為日常需要處理大量的中英法律文件,所以對於書面寫作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2.掌握大量的案例積累。大多數律師因為工作原因只能在自己相關的領域進行發展,想要跳到另外一個領域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那麼我們就需要去積累更多地相關案例,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將自己欠缺的知識盲區給填補上。
3.進入涉外律所。這部分是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和前文中所說的一樣,不是每一個律師都有機會能夠去頂尖的律所工作的。進去了之後也需要慢慢的積累,無法快速的上手。
4.到歐美去學習法律。這部分也是大多數學生們會選擇的一條道路,但是相對來說成本會比較高,大多數同學們的經濟能力可能無法承受。
綜上,要成為涉外律師的途徑有很多,但是我們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限制我們。但是培養涉外律師的工作是我國涉外業務必然的趨勢,隨著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海外利益安全面臨的風險增加,產生的法律糾紛日益增多,而中國律師在這方面也偏於弱視。北京大學法學院對此也推出了北大法學院首屆涉外法律英語高級研修班,承擔起我國涉外律師的培養責任,各位律師和法學生們無需花費大量的金錢去海外學習,在國內就可以享受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