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信往復中,看見師道傳承、桃李芬芳

2020-11-29 騰訊網

傳道授業,這條路因何開啟、如何走好?三對師生秉筆交流——

在書信往復中,看見師道傳承、桃李芬芳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張勇、張士英、常河、王斯敏

編者按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滿腔熱情關心教師,讓教師真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在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這是禮讚,是致敬,更是期許與囑託。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這是一代代教師之間最動人的心靈約定。節日之際,我們邀請三對師生,以書信對話的方式憶當年、論今朝、話未來。為人師者已桃李天下,其學生、徒弟也傳承其衣缽,在同樣的領域賡續薪火、青藍相繼。師生之間的深情對話,展現出一代代師者為振興教育、培育棟梁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投射出齊心協力、奉獻家國的熾烈情懷。

江蘇省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開展教師節主題活動。趙俊攝/光明圖片

冷勁松教授(左一)與團隊在一起工作。光明圖片

朱有勇院士(右一)指導學生們開展實地調研,黃惠川(右二)在認真聆聽。光明圖片

許啟金(左)在指導廖志斌(右)開展實操工作。光明圖片

【師生書信】

「學生成才,是為師之幸」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複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 冷勁松:

尊敬的杜先生,您好。30年前,我還是一個即將畢業的本科生。我毛遂自薦向您請教,表達了想師從您攻讀智能材料與結構力學方向研究生的願望。您對我所選方向給予了肯定與鼓勵。

此後,在您的指引下,我在這個嶄新的領域見證了一片藍海。即使在外學習工作期間,我也常與您電話交流。每每交談,您有兩點必提:一是好好學習,二是報效國家。這也是我的初心,而您的厚澤師恩更加堅定了我的選擇。

這些年,我傾力於智能結構力學、設計理論與應用領域,踐行您所倡導的將力學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理念,以科學研究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在您的指引下取得了些許成績。30年前,您在少有學者涉足的空白領域篤定深耕,後又帶領您所創建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特種環境複合材料技術團隊取得多項成果,這種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是我攀登科研高峰的動力之源。

「規格嚴格,功夫到家」是哈工大的校訓,也是您教研過程的真實寫照。比如,當年我提交的論文,您總是逐字修改,那些批註意見讓我印象深刻。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您每次外出匯報、講學,對文稿仍會逐字推敲,這種嚴謹認真讓人敬佩。

這些年來,我也帶了不少碩士生、博士生,他們知識面廣,但吃苦耐勞的勁頭和鑽研程度還需提高。我始終記得您的教導:每個人的興趣特長都不一樣,要因材施教,發揮各自優勢。我嘗試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係,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學生成才,是為師之幸,而我也在這種幸福中不斷領悟您的育人之道。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杜善義:

勁松,見字如面。回想你跟我讀碩士、博士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碩博階段,你的主攻方向都是智能材料領域,外語學的是俄語。當時,該領域前沿性研究成果大都是英文資料,我就要求你:英語一定要過關。你十分努力,很快突破了語言關。

我一直認為科研人員要有家國情懷,將科研方向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這是當年我對你的要求,也是我恪守不渝的原則。1938年,我出生在遼寧大連,在偽滿洲國統治下的東北,我們無法接受國民教育,只能在與祖國文化割裂的痛苦中求學。新中國成立後,我靠國家助學金讀了大學,並在其後繼續深造。

在那個愛國熱情奔湧的年代,錢學森等老一輩科學家、哈工大「八百壯士」的精神對我影響深遠,激勵著我不斷突破科研難題、滿足國家急需。現在,咱們的團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由80多位優秀博士組成的科研隊伍,科研中也常有波折,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大家都擰成一股繩不斷努力。我想,愛國精神也正與時代同步,不斷賡續。

我從教已有56年,有不少教學心得。比如,現在的學生思維活躍、感知敏銳,只要因材施教,一般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對學生的要求十分嚴格,做學問不能摻雜一點水分,這是哈工大人的傳統底色。當然,生活中,我樂意與他們交朋友,在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惑基礎上開展教學。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為我們教書育人、科研攻關指明了方向。青年科研人員趕上了好時代,國家為青年成長創造了廣闊空間。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能夠超越我,為國家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做「農民教書匠」,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雲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教授 黃惠川:

朱老師,您好。回想與您相識的情景,還要從2007年那場「名家講壇」說起。那年,我在中國農業大學上大三,聽聞有您的講座,便前往聆聽。您自稱「農民教書匠」,站在講臺上給我們講了幾個小時之久。

2008年以來,我有幸師從您攻讀植物病理學碩士和博士。其間,我作為團隊成員跟隨您前往雲南瀾滄縣開展科技扶貧。您帶著我們深入調研,發現當地自然條件非常適合種植冬季馬鈴薯,於是打算開發一塊試驗田檢驗效果。這個過程困難重重,老鄉的不理解、居住環境的簡陋等都曾讓我心生疑惑:為什麼不好好待在學校上課、做實驗、發論文,非得跑這麼遠來吃這份苦?

您對我們說:「如今科技發達,但這裡的發展依舊很落後,老百姓享受不到我們的研究成果,是我們的失職啊!」

我時常回味您的這句話。作為一名科教工作者,我們的職責到底是什麼?與您共同經歷了一些事後,我終於領悟到:我們的職責就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到國家、民族最需要的事業中來,並將這種理念融入師道之中,影響更多青年師生投身這項事業。

近些年,國家推進清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旨在校正失衡的高校教育、科研評價體系。朱老師,結合您的經歷看,評價高校人才的標準應該是什麼,農業院校年輕教師應該如何實現個人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有勇:

惠川,你好。你們年輕教師勤奮好學,知識面寬,我十分欣慰。考上博士、評上副教授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以後還要往前看,走更遠的路。將來要成為優秀科學家,為國家農業發展作貢獻,就要做好專業研究,夯實專業基礎,拓寬專業範圍。而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就是投身生產一線,在生產中以問題為導向,把學問做紮實,把科技成果應用得更廣。

關於評價體系的問題,你們遇到了一些困惑。傳統的評價標準都是論文發表情況、項目獲獎情況等,而我們在農村扶貧,所花心血沒法在評價指標中直接體現,是否勞無所獲呢?肯定不是。搞農業科研,只有在一線撲下身子,才能發現問題,而解決問題就是科研目標,是科研立項的依據。這幾年,大家跟著我到瀾滄縣農村扶貧,發現了林下三七、冬季馬鈴薯推廣應用中的各種難題,我們就是以此為依據形成了科研項目,取得了很多成績。

我很希望你們加入扶貧隊伍。扶貧雖然很辛苦,但你們也能得到鍛鍊。我們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富起來,讓農村發展起來,這比在紙上發表一篇論文要踏實得多,且更有成就感!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時強調,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幹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我多希望你們把理想和現實結合起來,在農村的廣闊天地中施展抱負,服務人民、貢獻祖國。這些,才是衡量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

以「釘釘子」韌勁傳承工匠精神

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宿州供電公司輸電帶電作業班班長 廖志斌:

師傅,您好!時光飛逝,我走上工作崗位已經近20年,從這一行的「門外漢」成了一些年輕人的師傅,還當上了高級工程師,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還記得15年前,我第一次獨自開展等電位作業。作業之前,您認真檢查了工具設備,並鼓勵我只要規範操作肯定安全無事。在您的全程「監護」下,我圓滿完成任務。2004年,我參加了安徽省輸電線路專業技術競賽,您手把手教我怎麼又好又快地拉線,使用老虎鉗時如何不傷扎線等。在您的指導下,我獲得了全省第一名。

每次班組裡閒聊,最安靜的總是您。您憑著一股子「坐得住、鑽進去」的韌勁,把零散時間都用來思考業務難題。2002年,電腦技術尚未普及,您硬是學會了包括CAD製圖等在內的電腦技術,近幾年又熟練掌握了3DMAX製圖。

您常說,多幹點不吃虧,要沉下心、勇擔當。如今,我也帶起了一支隊伍,並且努力把您的好作風傳承下去。班組裡的新人學歷高、理論強、有創新意識,但優勢有時也會成為羈絆他們成長的劣勢。年輕人實操經驗少,而成熟的線路工人必須堅持「以用為主」,可今天,很少有人願意拿出「釘釘子」的精神在基層紮根,高技能人才面臨青黃不接的狀況。

這些年,您在職業院校兼職任教,還常去一線調研、交流,徒弟想在您這裡尋求答案:怎樣才能為基層培育更多技能人才?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宿州供電公司三級職員,安徽電氣工程技術學院兼職教師 許啟金:

志斌,你好。看到你今天的成績,由衷祝賀!2004年的比賽,我記憶猶新。那時,為了熟練掌握技能,別人實操訓練一兩次,你肯定要比別人再多努力幾次,這種「鑽勁兒」,我們很像。如今你也成了師傅,在傳道、授業、解惑的路上不斷摸索。這些年,我積累了些經驗,與你分享。

一是要發現教學的難點,尋找突破。我剛開始帶徒弟時,感到只講理論他們聽不懂,就嘗試著畫圖、現場指導。雖然有效果,可時間久了,發現他們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分散,難以形成系統。於是,我就自學電腦,把各種器件類型建成數字模型,分門別類儲存起來,需要時就給徒弟們進行立體化展示,他們學得快、上手也快。

二是要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剛學電腦時,操作不熟練。徒弟們比我懂電腦,我就常常請教他們。相互學習的氛圍在我們班組自然而然形成了。如今,大數據、人工智慧不斷應用到各項技能中,為了避免技術「跛腿」,師傅更要與時俱進、拓展自己。

這些年,我在國家電網技術學院、安徽電氣工程技術學院、國家電網安徽電力公司培訓中心任教,還經常到職業院校走訪調研,對你所提的問題感受較深,也在政協提案中呼籲重視技能人才培養。一方面,職業院校需要增設場地、更新設備,為學生校內實踐創造空間;另一方面,要引導更多有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到學校任教,培養社會急需人才。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技能選手在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上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我希望你和你的徒弟們發揚工匠精神,讓工作出色,讓人生出彩。

【專家點評】

在賡續相傳中凝聚教育力量

作者:周作宇(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人類的發展總是基於在歷史邊線上的突圍,有局部、有全域,有領跑、有跟隨,甚至有停滯與倒退。而在上升的進路中,學習是根本動力,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力量。善學者加速發展,蒙昧者為蒙昧所困。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唯有勤於學習才能拓展格局,這就需要增強教育的力量。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重審時空坐標。歷史的遺產和未來的構想在當下交會,構成動態變化的時空坐標。這是物理坐標,更是心理和認知坐標。回眸百年曆程,理性和科學無疑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鎖鑰,也是一國國運和國力的重要支點,教育則是理性啟蒙和科學進步的基礎力量。從更宏闊的維度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形成人類精神的匯通點,這需要教育發揮匯集精神、求同存異、守望理想的動員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路猶漫漫,教育力量尚需在新的時空坐標中定位發力。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再造教育文化。教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文化因教育而傳承發展。由人格到國格,由精神到國魂,乃是「文化化人」的教育過程。國魂和國格是國民集體身份的體現,培育國魂、涵養國格,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傳統中所強調的禮儀之邦的身份、仁者愛人的氣度、厚德載物的品格、勤勞勇敢的意象、守正出新的文脈,皆是教育文化的深厚滋養。將教育文化轉化為教育行動,不僅要在「器」的層面「起舞」,更要在「道」的層面「瞭望」。教育力量的聚合張揚,需要改造上施下效的單一結構,營建尊重、平等、寬鬆的教育氛圍,讓每個人的創造力競相湧現。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倡導教育型社會。社會就是一所大學校、一個大課堂。從「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學習者角度看,處處有師、人人為師。在建設無時不學、無處不學的學習型社會的同時,還要倡導教育型社會:一方面彰顯環境的教育功能,增強社會泛在的「教師」意識,揭示個人行為的教育影響,營造「為師不可不慎也」的泛教育氛圍;另一方面,意在淨化社會學習環境。構建教育型社會,要樹立理想典範、引領話語形態、建設發展能力,構築有機團結的社會基石。特別是在新媒體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下,應強調網絡和媒體的教育責任。

增強教育力量,必須培養大國良師。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範大學考察時提出,全國廣大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並重申「經師易求,人師難得」的古訓,提出「仁師」的概念。在數位化時代,做經師已不易,做人師則更難。而做仁師,更是須臾不能撂下嚴師的責任。為人師者只有堅持「規格嚴格」,才能「功夫到家」,從而幫助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擰緊事業的每一顆螺絲。杜善義院士引導學生緊盯世界前沿技術,服務國家真正需要,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朱有勇院士致力於科技扶貧,堅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比寫在紙上更有價值」;許啟金師傅以「釘釘子」的韌勁常年深耕基層,培養高技能人才。傳有言之道,行無言之教,春風化雨浸潤後學,積水成淵滋孕蛟龍,是為良師。教育是觸摸未來的事業,大國良師則如瀚海中的燈塔,在願景中指引未來。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0日 07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桃李芬芳文學社】第6期微詩同題《痛飲一場黃昏》
    敬我一路風塵幾行圍爐的詩句喝盡,天涯歸來的柔情【桃李芬芳淺讀】 這首有味道。首句應該是很不錯的,如按詩意來分析,這裡的「殘陽」就形成了意象,勾勒出一個如血黃昏。敬我一路風塵,這是自我痛引,為自己的前半生,亦或為人生的坎坷,當然,如果是一廂情願,那定當別論了。
  • 桃李天下,傳承一家:葉嘉瑩先生榮獲「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頒獎辭桃李天下,傳承一家你發掘詩歌的秘密人們感發於你的傳奇轉蓬萬裡,情牽華夏續易安燈火,得唐宋薪傳繼靜安絕學,貫中西文脈你是詩詞的女兒,你是風雅的先生——《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葉嘉瑩2月17日晚8點,「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 桃李散芬芳 甜蜜築心房 重慶西永中學歡度教師節
    溫暖:教委領導的關懷細雨如織,沙坪垻區教委袁宇副主任一行來到西永中學,在李光均校長和姚奉副校長的陪同下,袁宇副主任參觀了校園新環境,巡視了食堂,來到了初三年級、初一年級辦公室,向辛勤耕耘在教學第一線的西中教師表達節日的問候和祝福,送上節日的溫暖。
  • 嘔心瀝血育新苗,天下桃李滿芬芳
    飽受戰亂饑荒的中國人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去。村子裡建起來小學,村裡的孩子們,最渴望的事情,背著書包上學校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一天早晨,村支書帶領兩名村幹部,套了一輛牛車,收拾得乾乾淨淨,去5裡路外的鄉政府,接回來村小學的第一位老師——崔老師。半晌的時候,村口已經聚集了上百人,男女老少敲鑼打鼓,迎接村子裡貴客。
  • 往復書簡,紙短情長
    夜晚讀《往復書簡:初戀與不倫》或許不是很好的選擇。作者坂元裕二有很溫柔的一面。
  • 初心映晚霞 桃李更芬芳​​——同濟大學關工委全力做好新時代...
    以講好同濟校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為抓手,關工委著力構建校園文化傳播平臺。2014年關工委廣泛發動老同志編寫《同濟的故事》,在學校多方支持下,該書於2015年正式出版。100餘個同濟掌故記錄了同濟歷史上的人和事,激發了當代同濟人愛校愛國的正能量。2018年,關工委編寫《同濟學子話恩師》,並在教師節上舉行了贈書儀式。
  • 桃李吐豔,春風傳捷——北京大學向我校發來喜報
    桃李吐豔,春風傳捷 ——北京大學向我校發來喜報 又是一年桃李春風,淺吐紅芽的明媚時節,我校接到了北京大學寄來的喜報,表彰了23位雙十學子在2018-2019學年的評優評獎中獲得的多項榮譽。
  • 開講啦丨孟廣祿:百年國粹的師道傳承
    我記得我在中國大戲院演出,天氣非常熱,三十九度,我唱的《鐵面無私清官譜》,這也是繼承老師、發展文化的一個傳承的戲。演出完之後,天氣特別地熱,我在臺上唱到最後一句的時候,就有點要暈了,我就拿手在我這蟒袍底下掐了一下。到家以後,洗澡的時候我一看,這麼一塊只要一捅就能破一層皮,裡邊都是血。我們在唱腔藝術上講究什麼?講究多向老師學習他的藝術思維,一個演員刻苦一定要聽老師的話。
  • 傳承書信只有這麼寫,才能顯出你的優雅!
    但先秦兩漢人寫信,形式比較隨便。至遲到魏晉時期,開始有人撰作'書儀',就是各類書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寫信時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書信格式,是晉代書法家索靖書寫的《月儀》。我國的書信文化經過歷代的傳承和發展,大體形成了為社會廣泛認同的書信格式。
  • 中華師道之我見
    中華師道之我見「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將從以下幾點來談談我對於中華師道的見解:其一:格物致知,存天理,存良知,一心一意執教育人懂倫。修得師道,教得學道,教學相長,成其傳道受業解惑之大體,本源合一,不枉為師。(趕稿,收筆,2020年12月14日)
  • 《大國芬芳》滇瓊兩地震撼上演,捨得持續創新傳承酒文化千年文脈
    (原標題:《大國芬芳》滇瓊兩地震撼上演,捨得持續創新傳承酒文化千年文脈)12月2日至10日,大型詩樂舞劇《大國芬芳》全國巡演走進雲南、海南兩地。
  •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唐·張籍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唐·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 【桃李芬芳文學社】詩作21家:我想像著,春意降臨大地時
    社長:桃李芬芳執行社長:文嵐
  • 師道周周看 | 紀錄片《師道 · 張人利》開播,感受創新校長減負提質的智慧
    陳佑希 靜安區西康路第三小學: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學一直是我心中的奮鬥目標,是因為「快樂學習,快樂體驗」的理念深深地吸引著我,尤其是今天觀看了電視節目《師道—張人利》,這個有個性、有思想、有意思的校長更加堅定了我的選擇。
  • 陳佩玲:桃李芬芳從教看,要把金針度與人
    題記:在講壇和教室之間,你默默揮灑汗水,俯首躬行,在單調和風雨中播種。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希望,年復一年,甘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上,靜待金黃的碩果,她就是民進廈門市委副主委、廈門一中副校長陳佩玲老師。
  • 一爐燻就渺渺香,在悠悠芬芳中,尋覓令人心醉的「香」火傳承
    香,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傳承,始終以一種獨特而神秘的姿態,如詩一般出現在歷史和人們的視野中。如果必須做個詳細的定義,香是指芳香的氣體,如果排除現代化工工業的因素,廣義的香是天然的芳香植物,天然的香藥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也是製作各種實用香品的原料。
  • 讀後 |《往復書簡》一份文人相重的情誼
    前兩年去日本旅行前,專門找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最後小和尚在熊熊烈火中與金閣寺同歸於盡的悲壯場面,直到我站在重建的金閣寺前仍揮之不去。這本《往復書簡》是川端康成與三島由紀夫的書信集,是將兩位日本現代文壇巨匠放在一起閱讀。讀著他們20多年往返來回的文字,看得見一段文人相重的情誼慢慢凝聚徐徐展開。第一封信是川端先生寫給三島的,是看了三島託人轉送的作品後寫的。
  • 桃李芬芳帶笑開,疑是驚鴻照影來,藏在春詞裡的愛,你明不明白
    曾經繞指溫柔,化作一聲長嘆,在春花爛漫中,演繹了一場又一場不絕的留戀。情到深處,孤獨難掩,耳畔的呢喃似風中飄落的花瓣;情緣訴不盡,寂寞誰人憐,春雨中四下無聲的蔓延。——慕乃伊題記柳枝婀娜隨心舞,桃李芬芳帶笑開。春無限,惹離懷。夢縈相會舊亭臺。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心語:到底誰是誰的誰,知不知道答案也無所謂,不要去強求成為誰的誰!
  • 部編版語文教材八(下)書信寫作指導
    書信是一種有溫度的傳播媒介,在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情感聯絡中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書信為媒介表達對親人、朋友的祝福與愛。
  • 園涵桃李風尤美,腹有詩書氣自華——內蒙古大學圖書館首屆「桃李...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倡導全民閱讀」之後又增加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目標。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繼續提出「倡導全民閱讀」。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閱讀」   2017年,「全民閱讀」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表述,從過去三年的「倡導」升級為今年「大力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