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黑幫第四季》
豆瓣:9.0
導演: 奧圖·巴瑟赫斯特 / 湯姆·哈伯
編劇: 斯蒂文·奈特 / 史蒂芬·拉塞爾 / Toby Finlay
主演: 基裡安·墨菲 / 山姆·尼爾 / 海倫·麥克洛瑞 / 保羅·安德森
類型: 劇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義大利語 / 意第緒語 / 英語 / 羅馬尼亞語
集數: 6
單集片長: 58分鐘
看點
《浴血黑幫》講述了戰後伯明罕地區傳奇黑幫家族Peaky Blinders的故事。時間要追溯到1919年,家族成員有一大嗜好,就是將剃刀刀片縫進他們帽子的帽簷之間,這也是「剃刀黨」的名稱由來。斯裡安·墨菲將飾演一名殘酷的黑幫份子Tommy Shelby ,是家族兄弟的領袖,嗜血無情。在那個時代,退伍軍人、革命者和罪犯,都在社會底層掙扎生存。而當貝爾法斯特的警方負責人開始介入時,Tommy和他的黑幫勢力製造出的恐怖統治開始了傾斜
《浴血黑幫》(Peaky Blinders)是我很喜歡的一部英劇,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男主的帥氣和個人魅力,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這部劇製作精良,美如畫的鏡頭畫面搭配《Red Right Hand》這首歌凸顯英倫格調,有一種神奇的吸引力,讓人慾罷不能。
一提到英國,大家聯想到的是倫敦塔、白金漢宮、大本鐘、超長待機的女王陛下、精緻下午茶以及有禮有節的紳士和淑女們等等,但這部《Peaky Blinders》卻帶我們領略了一個不一樣的英國,看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英國伯明罕地區社會底層人民的真實生活,以及傳奇黑幫Peaky Blinders的崛起故事。
故事背景為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伯明罕,翻閱歷史便可知,由於伯明罕地區有當時工業生產不可或缺的煤炭資源,因此工業發展迅速,城市日益擴張,巨大的變革和發展意味著無序和混亂,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伯明罕的社會底層聚集了大批三教九流之人,他們都是些工人、革命者、流氓、退伍軍人、黑幫犯罪分子,這其中當然也包括Shelby家族。
為了真實反映出當時的底層社會環境,這部劇的很多場景採用了暗色系基調,背景常常是眾多冒著黑煙的煙囪,昏黃的霧霾、以及空氣中的漂浮著的灰塵,這些都給人以昏沉、陰冷的感覺,用心的鏡頭、精美的畫面、厚重的背景音樂為人們構造出一個工業風濃厚的城市面貌。
故事的主人公Tommy穿著黑色大衣,吸著香菸,踩在Small Heath由煤渣、石礫以及馬糞鋪就的路上,背景是工人作業時迸發的火花、骯髒的鋼鐵機械、連排的破舊房屋,看到這個畫面仿佛有一股充滿著糞便、煤煙、刺鼻工業廢氣的味道隔著屏幕飄來,讓人不禁皺了皺眉,這種構圖和布景,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從一開始就融入到故事發生的環境中去。
還順帶在劇迷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穿衣搭配熱潮。Tommy在開篇就穿著深灰色暗紋西裝,裡面是一件同色系馬甲,頭上是一頂顏色相近的報童帽,Peaky Blinders的成員都會將鋒利的剃刀片縫在帽簷之間
由於外部著裝整體是冷色系,為了搭配出層次感,Tommy裡面穿了一件白底印有淡藍色豎狀條紋的襯衣,配上白色活動衣領,這樣整體效果非常好。
除此之外,劇中女人們的服裝也是相當用心,Grace陪Tommy出席舞會時的紅色刺繡長裙驚豔四座,Polly的黑色套裝,波點圍巾以及精緻的帽子和精巧的別針,這些細節都為劇中人物增色不少。
我們很難去回答亞里斯多德在《倫理學》中提出的那個古老問題:一個人應該如何度過他的一生?當湯米力圖讓欲望變為現實,用野心成就夢想,也很難說他邁出了成功的一步,在這中間他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失去了什麼,箇中辛酸和滋味也只能自己默默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