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曉
「湖南衛視宣布《歌手》不做了,但也宣布了《百變大咖秀》的回歸。任何一個IP的延伸,並不是說一直在高峰期,也會有沉寂期,沉寂了之後就讓它蓄勢再來。我相信《歌手》一定不是不做了,而是在等待一個時機再次出現」。
651天之後,《火星情報局5》在優酷視頻上線。季播綜藝常態化的當下,這檔曾在喜劇脫口秀賽道搶佔頭部市場的綜藝,在去年選擇了「缺席」,導演胡明將這稱之為「蓄勢」:總結前三季的成功經驗,也吸取第四季創新失敗的教訓——「我們違背了自己最初好笑和故事分享的氛圍」。
「我的快樂回來了」,在火星鐵粉的感慨中,不難發現《火星情報局5》將制勝關鍵放在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上。這種回歸,既是指以汪涵、薛之謙代表的元老特工的集結,也是指摒除之前刻意追求的科幻感,讓節目以「70%的故事+30%的綜藝」來呈現,「讓觀眾輕輕鬆鬆簡簡單單把節目看完」。
回歸初心之外,節目最大的特色還在於提出了「生存季」主題、融入了「選拔概念」。前者瞄準了後疫情時代的現實背景和綜藝IP本身的生存戰,後者則是當下綜藝市場最常見的利器,新老特工之間的席位爭奪戰作用於綜藝效果來講,無疑是一次趣味的激烈碰撞。
從市場角度來講,在《脫口秀大會3》全面掀起單人脫口秀的熱潮之後,《火星情報局5》的回歸上線能否承接住類型綜藝觀眾的熱情同樣是市場關注的重點,也是其能否再次在喜劇脫口秀賽道搶佔一席之地的關鍵。
創新是綜藝IP的永恆難題,而如何在熟悉的味道和讓觀眾感受到新意間取得平衡更是難上加難,畢竟前者負責維穩、後者則是可持續性的依託,缺一不可。從這個維度來講,《火星情報局》應該算是站在過巔峰也深陷過泥潭,只是相比以前,這一次他們用了更久的時間去復盤去再次實踐。
應該說,回歸後的《火星情報局5》是有野心的。汪涵搭配薛之謙、楊迪、劉維等綜藝咖組成的元老特工隊伍,無論是情懷效果還是喜劇效果都做到了全新加成,這也是綜N代最重要的「基本盤」。只是要做到如此並不容易,甚至對於胡明來講,元老特工的邀請是本季節目面臨的最大困難。
「《火星情報局》在綜藝中屬於特別難錄製的一類,尤其是對於很多老特工來講,分享故事是一個非常大的精神壓力,而且還要在現場那麼多人的幹擾下講好一個故事,也是非常難的。「壓力太大、擔心故事素材不夠等等是老特工面臨的普遍焦慮,這也讓老特工錢楓缺席了前期的錄製。
飛行嘉賓的選擇亦是如此。首期節目中,伊能靜帶隊黃聖依、張馨予和秦牛正威殺入戰局,前兩者是風頭正盛的」姐姐「,再加上張馨予,她們身上的話題性和綜藝感也宣告了這是一次火花四濺的碰撞,而最後一位同樣在今年火熱的《青春有你2》中亮相,自帶關注。
從節目效果來看,她們的表現可謂十分驚豔,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搶佔了主舞臺。張馨予實力演繹「愛過」回眸殺、霸道總裁範兒的「這個商場是我的」,以及自曝男神是楊迪;伊能靜對「媽裡媽氣」的反擊、各種戀愛小課堂教學、以及自帶鋼管跳鋼管舞等都頗具看點。
嘉賓組隊完成,便需要提案來勾連起嘉賓之間、以及他們和觀眾的關係。《火星情報局5》開篇選擇的三個提案:表情管理、再成熟的男人都是幼稚鬼、以及每個人工作中都有一個最害怕的人,很顯然是瞄準了大眾話題而來。三個或話題或有趣的小切口,巧妙的實現了對觀眾心理的精準輻射。
以提案為依託,在嘉賓們分享的小故事中,我們也看到了明星不同於螢屏上人設化的一面。有文化有深度的汪涵,在節目中負責升華講道理,現實中也會和孩子一起背奧特曼的名字、會帶著老虎的頭套;楊迪犀利吐槽助理、薛之謙講述的和韓紅之間的錄音故事、甚至是薛之謙劉維的短視頻經歷等,都是節目的高能點。
節目的落點放在了新特工的選拔上,這種賽制的加入增加了節目的懸念感,也將觀眾留到了最後一刻;與此同時在各花入各眼、全媒體時代的當下,有選擇就有「長線養成」、同樣也有話題,這並不是一步險棋。第一期節目中秦牛正威戰勝了黃聖依和張馨予,也拿到了最後的入場券。
回歸初心,不因為之前的試水失敗而裹足不前,《火星情報局5》再次向市場展現了其作為頭部綜藝IP的魅力和魄力。不過從市場效果來看,雖然有#薛之謙把秦牛正威叫成牛威#等微博話題發酵,但是作為一檔缺席兩年的綜藝,想要搶佔大眾關注顯然仍然需要時間。
綜N代怎樣才能常做常新?綜N代還有做的必要嗎?是導演胡明在媒體看片會上頻繁被問及的兩個問題,當然這並不只是在於《火星情報局》,甚至是每一檔頭部綜藝都曾面臨過的問題,《歌手》宣布不做了、《百變大咖秀》回歸,便是擺在市場面前的現實。
「差點回不來了……一個才4歲的年輕節目,有著60多歲的體力、70歲的頸椎,最重要的是10歲的銀行餘額」,在《火星情報局5》第一期的特臨時工手記中寫道。對於導演胡明來講,綜N代所有的問題總結起來,其實就是錢的問題,而這同樣在困擾著這檔昔日被無數人追捧的爆款網綜。
「電視臺時代,綜藝是周播節目的體量,但是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就變成了季播節目;另一方面,像我們這種體制外的來做節目,很多都是市場行為,它是看短期紅利的,當一檔節目沒有短期紅利時,平臺和客戶就不一定會支持,這也就要求一個IP必須常做常新,要有比較穩定的團隊、穩定的平臺、穩定的藝人陣容等」。
《火星情報局》在第四季之後的沉寂也印證了則一點,當然它的回歸亦是如此。在今年年初,優酷上線了《火星情報局》經典版,市場觀眾給到的積極反饋、以及大量呼喚「回歸」的聲音讓平臺再次看到了IP的價值,同時從喜劇脫口秀市場來看,火星IP的獨特性也決定了其永遠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以此為背景,也就有了上文提及的第一個問題:如何讓火星IP再度煥發活力?對標的答案便是創新的生存季、選拔概念、踢館賽制,嘉賓之間的激烈碰撞、兼具溫情和趣味的提案等。事實上,這也是所有綜藝IP都已經意識到並在全力攻克的難題。
不斷為IP注入生機的另一面,也表明了他們的態度:綜N代的市場價值以及可長期存在。「綜N代一定是有價值的,至少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平臺放棄做這件事,所有的衛視也沒有放棄過,大家骨子裡還是很想把一個IP做成經典IP,這對於市場、品牌來講,都是非常具有價值的」。
在胡明看來,火星IP是具有長壽IP的特質的:具有自己的價值觀和鮮明特色,同時刨除節目本身的品質,讓他堅信這一觀點的還有類型賽道的未來。這裡的類型賽道,是喜劇脫口秀的綜藝賽道,也是綜藝咖的人才賽道,其中又尤其以後者為最。
當下綜藝咖或許被沾染了幾分貶義的意味,但是不可否認,他們正在成為綜藝節目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綜藝咖,是對舞臺充滿夢想的人,然後經過了5-10年的積累,才能夠成為舞臺上含金量非常高的藝人」,這正是《火星情報局》一直要做的事情,其中的元老特工薛之謙、楊迪、劉維皆是如此。
「《火星情報局》其實從第一季開始就在做綜藝咖的選拔」,胡明解釋道。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季也將對這一話題放置在舞臺上進行討論,讓綜藝咖真正站到臺前,讓市場正是他們的舞臺魅力和所做出的努力。以被丁太升評價為「綜藝混子」劉維為例,金星便盛讚「劉維什麼都不到80分,唱歌75分、跳舞75分、講故事75分,但是在歐洲在北美,這樣的藝人是最有價值的」。
其實今年以來,市場對於綜藝咖的正視已然提上檯面,騰訊視頻推出的《認真的嘎嘎們》亦是其中代表,脫口秀、相聲等喜劇產業同樣向市場輸出了一批極具天賦的喜劇人,不過整體來看這片土地仍亟待開發,而未來,或許比誰能夠拔得頭籌更重要的,是一批優秀綜藝咖的被發掘被推出。回歸《火星情報局5》,我們同樣期待它帶給市場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