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降噪耳塞開箱動耳聽,絕不犧牲一丁點聽覺享受
#降噪耳機#歷經數年時間,真無線藍牙耳機、耳塞產品從剛開始不被看好到現在百花齊放,從早期的專為通訊之用到現在多功能全都上身,為了滿足各種不同需求者的耳朵,越來越多品牌與款式可供挑選,價位從幾百元到上萬元都有。如果你有足夠的預算,且想一次擁有穩定的好音質與降噪功能,正在尋覓較進階的真無線藍牙耳塞,BOSEQuietComfortEarbuds降噪耳塞絕對夠資格放進你的口袋名單。
開箱!小巧有質感,再多一點點會更棒
市面上標榜有降噪、降噪功能的真無線藍牙耳塞產品不少,當然筆者也常常被價格所吸引,而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兼顧降噪、舒適,卻又不讓聽覺神經倍感委屈的品項,這次開箱的BOSEQuietComfortEarbuds出自在聲音工程方面頗有見地的老牌音響設備品牌,從一開始筆者對它的期待值就咻咻咻地往上漲。
打開盒子開門見山就是QuietComfortEarbuds充電收納盒本尊,至於細節方面後續我們再來細看,先來瞧瞧黑盒子下鋪住了誰。
所附配件包含了USB-C充電線、三組鯊魚鰭耳套(一組已經裝在耳塞上了)、說明書文件等。
好,先來看看充電收納盒部分。外觀是乳白色霧面手感,整體尺寸不算大,約莫手掌大小。
盒子後方配置USB-C充電埠,除了有線充電,還可用家中各種符合Qi協定的無線充電板補充電力。這點對筆者來說很實用,畢竟我最常幹的事情就是回到家後忘充電,想要用時才發現電力早已乾涸,無線充電只需隨手將它放上去,下次要用依然有滿滿能量。根據官方給的數據,快速充電15分鐘就能提供長達2小時的電池續航力,而單次充飽的電力可以為耳機提供額外兩次的電力。
前方收納盒開關下方是電量提示燈,你可以由燈號輕鬆查看目前充電盒所剩電力,用以判斷是否實時需要充電。
為什麼筆者會下一個小標希望它能加一點點呢?重點就在開關部分。
因為它的結構是屬於物理性卡榫開關,因為設計上要按得比較深,你必須用點力才能開啟,在闔上充電盒時如果不同樣用點力壓下開關再闔上,就會有很大一聲「喀」。筆者私心覺得如果改成磁吸式不曉得會不會更好也更方便取用。
當你將耳塞放進收納盒時,內部以磁吸方式固定耳塞,讓你更能夠正確地將耳塞放到正確的位置並保持穩定性,當你將耳機放入包包時,不會因為搖晃碰撞而使得充電連接不確實。
充電盒內有一個藍牙符號按鈕,當你現在只想啟動降噪專注工作,不想聆聽音樂或接聽電話等雜事來幹擾,你可以戴上耳機並按住該按鈕直到聽見耳機告訴你關閉藍牙的提示,認真工作不中斷。
另外,因為QuietComfortEarbuds可記憶七組裝置(但一次只能連接一組),你可以按下這個藍牙符號按鈕,直到放在盒中的耳塞上藍光指示燈緩慢閃爍時來準備與裝置連接,並且從裝置上選擇耳機。(配對完成以後,只要將耳塞從充電盒中取出來就會自動連接了。)
主動式軟體降噪 + 被動式結構降噪,只聽你想聽的
看完外部的林林總總,回歸到我們的主角耳塞本身。
耳塞部分的矽膠套與鯊魚鰭矽膠耳套一體成形,總共有三種尺寸可選,可以依照耳廓形狀來挑選最適合的大小。
筆者的耳廓算小,很多耳塞雖然能夠將耳機固定,但因為長時間抵住耳骨,久戴疼痛是共同的毛病,所以佩戴其他品牌的耳塞最多只能持續戴個30分鐘就一定要休息。BOSEQuietComfortEarbuds鯊魚鰭耳套中空的外形設計加上選用的材質,帶來輕量且柔軟的使用感受,且也因為柔軟度夠,可適應多種形狀的耳廓將耳機牢牢固定住,舒適度也大大提升。
因為BOSEQuietComfortEarbuds的耳塞能夠以最小的負擔輕柔地營造高密封性,出音孔設計完全美貼合耳部輪廓,密封越緊,外部噪音越小,你就越能享受到不被打擾的動聽音質,還能讓低音擁有足夠的發揮空間,釋放更具衝擊力道的能量。官方數據是耳機本身單次充飽電可聆聽6小時,不過還是依照個人使用的實際狀況而有所不同。
耳塞本身具備有IPX4的防潑水能力,像是忽然下起雨,或是運動時揮汗如雨都能輕鬆抵禦。不過還是請不要把它刻意拿去泡水或遊泳時佩戴,就算是被雨水、汗水打溼,在之後也要記得用軟布把它擦乾。
整對耳塞上共配備有4個麥克風數組,在你通話時能夠清晰地收錄你的聲音,且能排除周遭大多數的環境音,不會因為身處嘈雜環境就影響到通話質量。
左右兩邊的耳塞各自有其專司的觸控功能:
【左耳塞】
輕觸兩下:循環切換喜愛的3種降噪等級
長按:啟動「BoseMusic」應用程式中設定好的快捷鍵
【右耳塞】
輕觸兩下:暫停/播放音樂、接聽/掛斷通話
上下滑動:調整音量大小
長按:啟動語音助理功能或拒接來電
耳塞本身就具備有被動式降噪的高密封性,BOSEQuietComfortEarbuds搭配專用的「BOSEMusic」應用程式能夠讓它軟體面的主動式降噪效果發揮到最大。第一次安裝聯機時只需要跟隨應用程式一步步操作就能與耳機配對完成。整個應用程式編程接口皆以圖形化為主要布局,操作上只需動手拖曳、點擊等簡單操作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