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一篇回復譚維維關於流量明星的話題勾起我很多回憶。非常贊同韓紅的話,流量明星並非只有流量,他們還是公益擔當,值得敬佩。
作為80後,今天想細數一下我記憶中有影響力,號召力的,以今天的話說就是所謂的「流量明星」們。按時間來排序吧!
我記憶中的第一個流量明星是李玲玉。想當年大街小巷的大喇叭裡播的都是李玲玉歌,諸如《粉紅色的回憶》,《你瀟灑我漂亮》...幾乎人人都可以哼上幾句。
1987年,李玲玉在《西遊記》中扮演玉兔精,同年,發行的《甜甜甜》磁帶專輯銷量破800萬盤。前前後後共發表專輯88張,無可置疑的「甜歌皇后」。以她自己的話說,如果以前有版權概念的話,她早就是億萬身家了。
以年代計算,第二流量應該是「四大天王」。1992年「四大天王」被命名,影響力波及整個大中華區和亞洲,四人幾乎壟斷了香港90年代所有的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共舉辦過1600餘場個人演唱會,唱片銷量累計破一億張。
影視劇方面,四大天王也是全面開花。至今我還記得四大天王裡黎明是第一個獲得影帝的人。當時,在黎明的個人網站上看到黎明憑藉《三更之回家》獲得金馬影帝,我當時是黎明的小粉絲,興奮地不得了。後來,陸陸續續劉德華,郭富城,張學友也都屢屢斬獲各大電影節的影帝頭銜。
這麼多年來,四大天王一直致力於公益事業。黎明,被封為「慈善天王」,黎天王這一稱號並非浪得虛名,不但積極捐款,做慈善義演籌款活動,還擔任多項慈善形象大使和榮譽,他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慈善足跡走遍五大洲,曾為8000萬兒童爭取注射小兒麻痺疫苗籌款,入選英國「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直到今日,四位的影響力仍不減當年,實力與魅力並存。
接下來就到了趙薇。想當年,趙薇可是流量中的流量。1998年,她主演的《還珠格格》可謂萬人空巷,這部劇創造了全國第一,亞洲第一,重播量第一等多項記錄。趙薇橫空出世,一舉打破了當年港臺明星一統飯圈的歷史,成為東南亞最炙手可熱的明星。
當年,貼畫上是趙薇,年畫上是趙薇,鍋碗瓢盆上是趙薇,趙薇所到之處,皆是人山人海,樹杈上都站滿了人。直到今天,我86歲的奶奶唯一認識的明星還是趙薇。
時間來到了2001年,F4橫空出世。一部《流星花園》火遍大江南北。一首《流星雨》唱遍大街小巷。
正好亞洲沒人能火的過F4,美國《新聞周刊》特地跑到臺灣採訪他們,稱他們為製造「亞洲之光」的華人使者。2002-2003年,四人連開19場萬人演唱會,幾乎每每座無虛席。據說,當時,記者想採訪他們必須付費才可以。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
時間來到了2005年,李宇春獲得《超級女聲》全國總冠軍。同年,登上《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從十幾歲的孩子到七八十歲的老人,每個年齡段都有她的粉絲。連續多年蟬聯各大頒獎典禮的最受歡迎和最佳女歌手,各大晚會的壓軸表演嘉賓。
近年來,春春更是時尚,影視等領域全面開花,得到眾多時尚品牌的青睞,各大電影導演也紛紛伸出橄欖枝,憑藉《十月圍城》獲得亞洲最佳新演員提名。
超級男聲,中國好聲音的導師也是做的廣受認可。
這是我心目中的曾經的幾位流量明星,如今仍然做的很好的,藝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