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唱英文歌,為何傅欣瑤贏高睿而瑪迪娜卻輸斑馬森林?
《中國好聲音》第二場導師決戰落下帷幕,李健戰隊的瑪迪娜·都曼與高睿淘汰,而淘汰他們的分別是斑馬森林樂隊與傅欣瑤。這兩組比賽很有意思,瑪迪娜·都曼演唱了一首英文歌《hello》,唱得非常不錯,突出了她的中高音,聽著非常過癮。傅欣瑤也演唱了一首英文歌《yellow》,自彈自唱並且改變了風格,與之前的傅欣瑤有了很大的改變,再加上傅欣瑤的舞臺表現力,非常炸。可以說兩個人的英文歌曲演唱的都很好。可是為何比賽結果截然不同?原因有二:
01英文歌比賽並不佔便宜
實際上看到李健讓瑪迪娜·都曼演唱一首英文歌,非常吃驚。因為早在盲選剛結束時,李健就教導過學員如何選歌,他當時說了很多要點,其中之一就是最好別選英文歌,但是可以唱家鄉的語言。在第二場導師決戰中李健也說過類似的話。
可是李健還是選了一首英文歌,而原因李健也說了,《hello》有很多版本,李健為瑪迪娜·都曼選擇的是1984年的版本,這個版本非常經典,可能很多中老年觀眾會很喜歡。因此這樣一首歌曲,雖然比賽中不太佔便宜,但是會很受觀眾歡迎。
而謝霆鋒為傅欣瑤選擇英文歌則很正常,因為在盲選階段,謝霆鋒就表示過可以為孫美琪選擇很多外語歌曲。
02經典歌曲很難駕馭
即使是一首非常經典的中文歌,現在都已經不太適合比賽了。原因很簡單,經典歌曲被改編被翻唱的次數太多,留下的經典版本很多,那麼當你還唱經典歌曲時,就要與之前的版本做對比。如果沒有單依純那種天賦,可以把歌曲唱出自己的味道,帶上自己的標籤,那麼就要在改編上下功夫,如果這兩點都做不到,你把經典歌曲唱得好,但有比你唱得更好的版本在專業評審的腦海中。
這點作為一個音樂愛好者深有體會,聽的歌曲太多,同一首歌很多版本,會進行對比,並且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版本。當聽到另一個版本時,很自然地就會與自己喜歡的版本進行對比,如果沒有足夠亮點,就會忽略。比如《領悟》這首經典歌曲,很多歌手都翻唱過,而我最喜歡的是林俊傑演唱的版本。因此如果在《中國好聲音》上看到學員演唱這首歌,很自然地就會與林俊傑的版本進行對比。那麼問題來了,有幾個學員的唱功可以勝過林俊傑?
明白以上兩點,再來看看瑪迪娜·都曼為什麼會輸?李健沒有把《hello》進行很大的改編,整首歌曲的重點就在瑪迪娜·都曼的演唱上。可是經典版本太多,很多厲害歌手都翻唱過這首歌,與他們比唱功,瑪迪娜·都曼做不到驚豔。反觀他的對手斑馬森林樂隊,一改以前的風格,唱了一首慢歌,表現非常出色。如果只有主唱,只能說中規中矩,但是因為他們是一支樂隊,樂手的表現加了很多分。吉他solo部分,真是讓人驚豔,是聽感上的享受。贏瑪迪娜·都曼在情理之中。
傅欣瑤雖然也是唱英文歌,但是謝霆鋒為傅欣瑤進行了很大的改編,並且讓傅欣瑤自彈自唱,那麼看點不單單是傅欣瑤的唱功,還有編曲,舞臺表現力。再加上傅欣瑤發揮得非常好,比賽中不佔便宜的英文歌也有了它的驚豔之處。反觀高睿,看到她演唱《孩子》時非常激動,因為這首歌我一直在聽,太熟悉了。結果一開口,歌詞都不對,只有《孩子》的旋律與編曲。這就導致一個問題,新填的詞與之前的詞比較,哪個更好?同時也會有一種衝突感,在兩首歌曲間不斷的跳。因此如果填的詞不能夠讓評審忘掉原來的詞,那高睿會非常吃虧。而要做到這點太難了。因此高睿輸給傅欣瑤也很正常。
以上分析是從專業評審的角度出發,他們能成為評審,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愛聽音樂,音樂素養很高,對得起專業兩字。
那麼換一個角度,從觀眾角度出發,你們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