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事作文素材:網絡惡搞要守底線

2021-02-18 作文素材

網絡「惡搞」要有底線

張鵬禹

2019年05月06日04:5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年來,網絡上「惡搞」成風,引發一系列爭議。惡搞經典革命歌曲,惡搞影視作品惹上版權官司……一些網民為何熱衷惡搞?惡搞的底線又在哪裡?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縱觀網上紛繁複雜的惡搞廣告、視頻、圖片、段子,其目的無外乎以下幾種:其一是為博人眼球,獲得點擊量和關注,進而謀求商業利益。以最近炒得沸沸揚揚的黑洞照片為例,蜂窩煤黑洞、甜甜圈黑洞、風火輪黑洞……黑洞被罩上了一層又一層的營銷面具,成為商家謀利的工具;其二是純為好玩,以博人一笑的娛樂功能為主。比如網上一度瘋傳的語文教材上杜甫畫像的惡搞圖,學生將神情沉鬱、正襟危坐的杜甫塗鴉成肌肉男或是抱著大槍的特戰隊員;還有一種惡搞是近年來勃興的「鬼畜」文化中的一部分,這種青年亞文化現象比較複雜。有些UP主(視頻製作者)通過剪輯電視劇畫面,並通過填詞、調音寄寓新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比如渲染《亮劍》中李雲龍與趙剛的戰友情深;有些則比較「無釐頭」,以給網友帶來爆笑為己任。

網絡「惡搞」現象背後,是一些人有一種解構經典、消解價值的衝動。在大眾眼中,經典是嚴肅的、刻板的、高高在上的,對其進行「惡搞」,改變其本來面目,將其從神壇上拉下來成為人們世俗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僅新鮮、好玩,更讓有些人在心理上獲得優越感。這種由仰望變成平視甚至俯視的心理勢能轉換,跟觀賞喜劇時獲得的快感有異曲同工之處。

誠然,當下人們的工作節奏快,能輕鬆一下,放下成天板著的面孔、端著的姿態,惡搞娛樂一下也不是什麼大事,但把握不好其中的尺度和底線卻會出問題。不是一切的價值都能消解,也不是一切嚴肅的對象都能被用來娛樂,觸碰了法律和倫理道德的底線,不但起不到或娛樂或謀利的目的,還會害人害己。一切傷害民族感情、挑戰公序良俗的惡搞現象都要堅決杜絕。2018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加強網絡文化市場監管,指導各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對惡搞紅色經典及英雄人物的視頻進行了查處,體現了公意民心。另一方面,以惡搞的形式對網絡視頻、圖像等進行改編用於廣告宣傳等營銷活動或未經授權進行二次創作還要考慮著作權問題,惡搞是否涉及侵權應當參照2012年修訂的《著作權法》第二章第四節等相關規定。

「惡搞」在給人們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既要警惕價值觀扭曲帶來的負面作用,也要注意商業營銷、二次創作所涉及的著作權問題,讓網上的笑聲純淨爽朗、悅耳動聽。

網絡惡搞不能沒有邊界

王鐘的

2019年04月16日06: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以後,網上發起了「首屆黑洞PS大賽」。蜂窩煤黑洞、甜甜圈黑洞、風火輪黑洞……網友大開腦洞,想像力無遠弗屆。

但是,一些商業機構的加盟,讓這場黑洞PS大賽很快「變了味兒」。例如,以做痔瘡藥著稱的肛泰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張海報,與黑洞照片相似度極高。海報文案還稱:「有些洞太遠,偶爾關心——有些洞很近,值得你時常關心。」

在網際網路亞文化的語境中,利用PS、動圖編輯、視頻剪輯等技術「惡搞」文化創意作品,早已不算新鮮。可以說,從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公共媒介渠道誕生之日起,網絡惡搞就如影隨形,無處不在。

2005年,網絡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堪稱華語網際網路惡搞文化的「裡程碑」。創作者通過剪輯電影《無極》、央視法治節目和其他視頻資料,製作了一段20分鐘長的惡搞視頻。無釐頭的對白、滑稽的剪接迅速使該視頻獲得「病毒式」傳播,據說其下載量超過了《無極》本身。

然而,《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製作者胡戈也因此嘗到了嚴重的後果。《無極》導演陳凱歌聲稱起訴了胡戈,最終,胡戈不得不向陳凱歌表示道歉。然而,關於網絡惡搞的法律定性、原創者權利、惡搞者的創造,依然是智慧財產權保護領域富有爭議性的話題。有人覺得惡搞者應該徵得原創者的同意,也有人對文化問題法律解決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原創者即便贏了官司,也會「輸了民心」。

圖像符號化是網際網路傳播的常見模式,也是網絡惡搞的前提和基礎。網絡惡搞的原創性體現在對圖像、視頻等多媒體素材進行重新組合,而不是自主地創造素材。如果沒有原創資源提供素材,惡搞就無從談起;然而,對原創素材的精心編輯和加工,包括添加配音等新的元素,也確實體現了惡搞者的智力勞動。

其實,更多原創者對惡搞的反感,並非由於他們認為自身智慧財產權遭到了侵犯,而是因為個人感情受到了冒犯。惡搞文化以向主流文化挑戰的反叛姿態,用一種固有的桀驁不馴,表達了反諷、調侃、消解和戲謔。越是嚴肅的,越是一本正經的,越容易遭到惡搞;相反,對於那些放下架子的自嘲者,惡搞創作者就會無從下手。

隨著網絡亞文化不斷被主流社會承認和接納,惡搞文化也從邊緣走向中心。比如,將影視劇人物符號化的表情包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網絡溝通方式。就拿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都挺好》來說,男主蘇大強的動漫形象成了當下最流行的表情包,儘管蘇大強的肖像權實際上屬於主演倪大紅,但與公眾熱熱鬧鬧地使用這款表情包相比,反對的聲音似乎有點虛弱。

商業機構顯然敏銳地嗅出了大眾文化風向的轉變。在不少成功的商業案例中,惡搞已成為主要推廣方法。商業公關團隊「強蹭熱點」的敬業精神,也讓不少網友為之折服,甚至每當大事發生就有所期待。最典型的莫過於保險套品牌杜蕾斯的系列惡搞廣告,其高超的聯想、比擬、象形技巧,消除了消費者對商業營銷的惡感,也在無形中化解了中國人對性用品的傳播禁忌。

娛樂泛化時代,商業和文化的邊界註定是模糊的。然而,主流文化之所以為主流,在本質上來源於公眾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哪怕拋開法律層面的風險,惡搞也不能無邊界,尤其不能逾越公序良俗的底線。

黑洞照片發布以後,不少商業機構紛紛聞風而動,但這一波商業惡搞潮並未明顯獲得公眾認同,甚至出現了肛泰這般弄巧成拙的案例,其根本原因在於這輪商業惡搞牴觸了科學、理性的主流價值。首張黑洞照片的發布,意味著人類在空間探索的道路邁出了新的一步,具有重要的科普意義和科學傳播價值。在公眾還沒有徹底消化黑洞照片的真實意義時,匆忙實施商業惡搞,註定遭到輿論反彈。

萬物互聯時代,網絡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借鑑,是網際網路取得創新動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完善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惡搞本身並不「惡」,但如果惡搞扭曲了真相、喪失了本心,為商業利益代言不擇手段,還發洩對網絡秩序的玩世不恭情緒,那便成了最大的惡。

網絡惡搞現象的影響

作者:王琳琳,巴特爾   來源:《視聽》日期:2016-03-18

1、理念的碰撞與革命

網絡新媒介是個開放、互動的平臺。有人說,網絡是大眾文化的終結者,因為在網絡中崇尚個人、崇拜個性。例如博客和微博在極短的時間裡普及,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建立一塊盡情展示自己的地盤,網絡變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成為了彼此的風景互相欣賞,點與點的連接拼接了強大的載有個性信息的傳遞鏈。當這種個人情節成為一種流行時尚的時候,也創造了一種新的大眾文化,一個充滿個性符號的大眾文化。

代表草根階層的俗文化與代表精英階層的精英文化,在網絡這個擂臺上相遇。博客、微信的出現使精英文化能迅速影響著草根階層,讓精英們的理念迅速地傳播到草根階層當中去,讓草根階層的內涵逐步提升;相反,草根階層的聲音也進入到精英階層,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精英們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這種容納而又碰撞的思想交流,點對點的交流方式,是傳播理念的碰撞與革命,它必將為這個社會帶來更加新鮮和真實的思想元素。

2、草根帶來的貢獻

(1)潤滑劑

網絡的草根性使草根階層有了話語權,也有了表達不滿的空間。網絡無意間搭建了一個更平等和互動的平臺,這個平臺能夠引起了更大範圍的關注和共鳴。這種關注不但是草根階層的關注,近年來,政府也明顯的感覺到網絡是一個了解民生很好的渠道,2014年「兩會」期間,很多主流媒體都開通了微信平臺來交流。這些做法會對政府的工作進行適度的調整和引導,從而起到了社會「潤滑劑」的作用。

(2)對話的精神

網絡的草根性,帶來了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廣泛對話。例如,新浪網主動為社會名流搭建博客,讓名人與大眾有更為廣而深的交流。這種互動讓精英與大眾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小,大眾們越來越容易理解和認同精英們的理念,使得社會中的不同階層越來越能從更多元的角度換位思考,多元化的價值觀,承載的是對事物更寬闊的包容和理解,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打下對話的基礎。

(3)創意的閃光

惡搞是一種創新,網絡使很多有才華的人嶄露頭角,成為了全新的批評形式,它體現的是群眾的力量和智慧。好的「惡搞」講究的是創意,貼合時下的熱點,又能反映出一定的社會問題,讓觀者為作者不拘一格的創意所折服。

3、網絡惡搞對大眾文化的影響

從西方亞文化的發展來看,網絡惡搞作為大眾文化的一個分支,勢必會對大眾文化有深遠的影響。當網絡「惡搞」被廣泛傳播並被大眾所接受的時候,「惡搞」便出現在了其他傳播媒介和社會活動中。

對於具有獨立思維能力的成年人來說,「惡搞」網絡文化可能只能博得一笑,但是在如今網絡、電視、報紙等眾多媒介的灌輸下,對那些尚沒有完全的判斷事物是非觀念的青少年、兒童究竟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有待時間來給我們答案,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媒體在這一問題上沒有足夠重視的話,我國的下一代民眾將不知道董存瑞、潘東子是何許人也。

結論

「網絡惡搞」是個人心理和文化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網絡惡搞」的廣泛傳播是跟網絡的開放性、草根性、互動性密不可分的,是立足於科學技術發展上的一個獨特的亞文化,這個亞文化對大眾文化的影響是辨證的、相互影響的——不可否認,「網絡惡搞」對大眾文化有有利的一面,它起到社會潤滑劑作用,並給我們帶來精英階層和草根階層一種全新的對話方式,其中也不乏有創意的作品;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沒有節制的「惡搞」和沒有道德底線的「惡搞」對於社會同樣也有「深遠且廣泛」的影響。

因此,不論是新媒介還是傳統媒介,都要對這種廣泛傳播的亞文化現象深入了解並進行適當的引導,擔負起媒介責任。

規定惡搞換臉侵犯肖像權  為AI應用劃界

朱昌俊

2019年04月23日08: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媒體報導,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二審的《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擬增加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同時規定,其他人格權的許可使用和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草案對於肖像權的有關規定。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有的部門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不僅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權益,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建議法律對深度偽造技術帶來的「換臉」等問題予以回應。

P個圖,換個臉,這在今天一些熱傳的網絡圖片、視頻中,已經是見怪不怪。前不久,一段通過AI技術把朱茵的臉替換成楊冪的視頻就引起熱議。雖然目前該作品已下架,但類似AI換臉視頻已經越來越普遍。不管是個人娛樂性質的惡搞,還是商業性的營銷,這類操作比比皆是。

但是,不管新的技術應用如何受歡迎,對其可能對他人造成的權利侵害,公眾還是應該有足夠的正視。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已有犯罪團夥通過3D軟體合成「假臉」認證網絡平臺帳號,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虛假註冊、刷單、薅羊毛、詐騙等不法行為。可見,在新的技術應用給人們帶來更多娛樂乃至創新體驗的同時,也得警惕其被濫用。

按照此次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的規定,凡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通過AI技術給他人換臉,都可能構成侵權。這無疑為那些沉醉於新技術應用快感中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不可否認,多數人使用AI換臉技術,可能都是出於一種「好玩」的惡搞心態,但正因為好玩、流行,人們才可能忽視了邊界意識,在冒犯他人權利時還處於不自知的狀態。這種「無意識」在網絡時代較為普遍,但並不意味著其「存在即合理」。

這讓人想起之前的「葛優躺」表情包所引發的侵權案件。雖然「葛優躺」表情包並沒有「換臉」,但也涉嫌構成侵權。目前,通過PS、AI技術實現換臉的表情包乃至視頻也越來越多,其中的侵權風險可想而知。每個人在轉發、製作時,都應該有必要的分寸感。至於藉助AI換臉去達成其他非法目的,就更屬於法律明確規制的範疇。

新的傳播技術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傳統的權利界定標準(法律),面臨新的挑戰。這要求相關法律的修訂,必須與時俱進,及時回應新的變化。像這次修訂,還明確了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這就是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及時回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的聲音也可以作為識別身份的方式,也成了人格權與肖像權的一部分,如果不從法律上釐清使用界限,就可能造成權利侵犯的「破窗效應」。

當然,AI換臉、PS惡搞已成為網絡時代的亞文化,徹底杜絕並無必要。但是,這種新的亞文化與公民權利的保護之間如何平衡,卻是需要認真對待和不斷探索的現實命題。技術是中立的,其「後果」關鍵還在於使用者的態度。在法律上明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不是打壓新技術應用,而是劃清應用的合理邊界。技術日新月異的世界也是一個有規則的世界,人們在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時,必須得適應與之相配套的規則。

讓挑戰底線者血本無歸

黃福特

2018年04月12日11:31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責令「今日頭條」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體及公眾號,並要求其舉一反三,全面清理類似視聽節目產品,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一直以來,「今日頭條」聲稱沒有採編人員、不生產內容,沒有立場和價值觀,運轉核心是一套由代碼搭建而成的算法,而這次嚴厲處罰恰恰是對其所謂「技術中立」觀點的回應。任何一家網際網路企業追逐利益都必須以不損害社會核心價值觀為前提,不得以任何理由為不良信息的傳播開脫,並且應當以引導社會向善向上風氣為己任。

事實證明,為了追求利潤而拋棄底線迎合低級趣味,最終將服下惡果。憑藉計算機算法推測用戶喜好,源源不斷地推薦用戶關注的信息,今日頭條憑藉技術贏得了用戶,增加了用戶的粘性。但這一技術並沒有被用於引導社會正能量,而是企圖通過低俗、暴力、血腥、色情等內容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和獵奇心理,以求快速搶佔用戶並獲得巨大利潤。一時間這裡成為了不良信息的聚集平臺,各類不良信息在平臺上肆意傳播,同時還聚集了數量驚人的內容製作者,敗壞網絡風清氣正的環境。由於巨大的流量產生巨大的利潤,平臺上甚至產生了不良信息生產的產業鏈,用戶消費這些信息的同時價值觀被扭曲。然而邪不壓正,這種依靠挑戰底線獲得的利潤只是一時的,最終將悉數盡喪。廣電總局的關停處罰一出,產品被取締,積攢的流量盡失,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運營人員為此付出的心血盡喪,至於經濟損失可能只有今日頭條自己知道。以此為鑑,網際網路企業不可為了眼前的利潤無視規則無視底線,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驚人的增長,獲得巨額的利潤,但是一旦關停,一切歸零。

市場經濟追逐利潤無可非議,但須有底線意識。如同販毒、走私,市場上不乏讓人一夜暴富的機會,但因為他們違反國家法律,影響社會穩定被嚴厲禁止。企業追求利潤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今日頭條通過「內涵段子」客戶端和公眾號以色情、暴力等低俗內容吸引用戶,無異於引導用戶吸食精神的鴉片。那些為算法推薦作掩飾,營造出一副技術中立幻象的人,聲稱一切由計算機控制,避免了價值觀人為介入,實則沒有認識到,不作為不等於無罪,技術要為人所用,為人服務,如果明顯看到算法推薦出現導向錯誤還放任自流甚至加以利用,那就等於是在利用計算機犯罪。張一鳴在道歉信中表示,得益於美好的時代,今日頭條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功,一個企業既然得益於時代,就應當回饋這個時代。作為為社會大眾提供信息服務的企業,有責任將技術用於服務社會主流價值觀,這不是選擇而是義務,網際網路企業要主動運用自身技術優勢為社會服務,為黨和國家服務。

政府應該通過提升違法成本杜絕網際網路企業肆意妄為。在資本的世界裡,利潤的誘惑確實會讓投資者甘願冒險。而衡量冒險是否值得的因素就是違法成本。長期以來,一些網際網路企業抱著「一邊寫檢討一邊挑戰底線」的想法,在政府一再禁止下不斷地發布傳播低俗不良信息,嚴重影響社會風氣。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以往政府的處罰還不夠重,罰款、約談與企業因此獲得的巨額利潤相比可謂微不足道,自然無法形成震懾。要杜絕企業的這種資本取向,唯有增大其違法成本,類似本次對「內涵段子」客戶端和公眾號的永久關停處罰,贏得了社會正義人士的廣泛好評。只有讓投資者發現挑戰底線將會血本無歸,才能引導他們在決策中有所顧慮。當然,政府如何有效監管是一個巨大的課題,需要不斷探索。畢竟關停屬於事後監管,實際影響已經構成,政府應該更加重視事前介入,真正讓網際網路企業從不敢為到不能為,最終實現不想為。

當前,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空前繁榮,這離不開數以萬計的網際網路企業不斷創新,追求卓越。須知繁榮永續需要清朗的環境,網際網路企業應當履行好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職責,共創共享網際網路良好生態。

網絡惡搞:大眾的狂歡還是青年亞文化的遊擊戰

娛樂界大姐

Web2.0時代網絡惡搞現象屢見不鮮,惡搞敢於打破傳統、顛覆經典,是青年人不滿精英掌控的文化霸權爭奪話語權的體現,一度在網絡上引起大眾的狂歡,並成為一種文化形態和文化景觀。部分作品因觸犯政治雷區、侵犯文化版權等原因遭到整治與監管,甚至有瓦解倫理之嫌。網絡惡搞該何去何從,本文將以青年亞文化為出發點,以傳播學分析為路徑,結合後現代文化理論,運用最新案例對惡搞做出分析,並對未來發展做出嘗試探索。

一、網絡惡搞的背景

2011年末,網絡上一個名為《2012春晚官方預告片》[1]的惡搞視頻在上傳短短幾天後迅速走紅。視頻的內容是借用往年的春晚視頻片段加上新的配音,重新剪輯做出的一個惡搞性的春晚節目預告片。該片預告的都是諷刺時弊的節目:如「壟」上行,四大名爹,扶不扶,「漲」聲響起來,我愛五道槓,校車在哪裡,脊梁頌等。這些都是在2011年頗具爭議的社會話題。顯然不可能是官方預告,2012春晚尚未出爐,就被這樣的預告惡搞了。春晚是政治和文化結合的媒介儀式,「在節目儀式中藉助各種符號表徵方式,以其感召力重建文化的『想像共同體』,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這種建構中重新發掘其現代意義,從而獲得外部世界的接納和認同。」[2]也是通過受眾參與這種媒介儀式,最終實現社會的整合和民族認同。惡搞視頻大膽地解構了經典,顛覆了傳統,是對春晚這種媒介儀式的褻瀆,還是觀眾對春晚的另外一種聲音?

Web2.0時代網絡的虛擬化、互動化的特點使受眾產生新的需求,網絡惡搞應運而生。2005年末,以胡戈《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為標誌的惡搞風在幾年的時間裡已經席捲網絡,網友充分藉助惡搞展示個性、反諷社會,爭奪話語權。受眾通過對惡搞的圍觀釋放壓力、宣洩情感。網絡媒介藉助惡搞抓住了受眾的眼球,賺了盆滿缽滿。惡搞在網絡上一度成就了大眾的狂歡!但是惡搞有時卻以「自由」標榜、拿「崇高」開涮,惡搞紅色經典逾越政治界限,遭到主流文化的整肅,因打文化版權的擦邊球受到監管。所以,惡搞不得不打起了遊擊戰。惡搞究竟是一場對話傳統話語權,反抗文化霸權的青年亞文化革命還是一個瓦解社會倫理,影響價值觀的毒瘤?惡搞以後何去何從,本文將以青年亞文化為出發點,以傳播學分析為路徑,結合後現代文化理論對此問題做出思考。

二、惡搞與青年亞文化

從文化角度看,一個社會必然有代表其主流價值觀起支撐作用的主文化,當然也有與之對應的亞文化。「主文化是在社會中居主導地位的文化,為社會普遍認同;亞文化是以主文化為參照的同一共生環境中的不同文化類型,是社會中輔助的、次要的、邊緣的文化」[3]。網絡惡搞的創作者多是草根青年,他們用「無釐頭」的方式打破傳統,顛覆經典表達自己非主流的價值觀,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青年亞文化。

青年亞文化是伯明罕學派和早期英國文化研究的重點,青年亞文化由於關注弱勢群體、邊緣文化對主導文化和權利的抵抗,常常成為當代文化的焦點[4]。「抵抗」是其研究的一個核心詞。在《儀式抵抗》中伯明罕學派認為青年亞文化是社會結構出現矛盾的產物,是為了抵抗資產階級霸權和解決父輩文化和主導文化之間尚未解決的問題。「惡搞」則是當代網絡青年同精英主導的話語權和文化霸權的一種抵抗,正是因為網絡青年在現實生活中由於資歷和閱歷的限制,不能主導話語權,但是又有表達不同意見和觀點的需求,所以通過網絡惡搞來表達對主流的反叛。

媒介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讓現實中分散了的意見實現了在觀點平臺的統一聚合,它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部分大眾的價值觀,卻無法避開從眾心理影響的副作用,這種副作用就包含青年內心的另外的聲音和反叛,另外的聲音通過惡搞得到了表達。

三、惡搞現象及特徵分析

近幾年來網絡惡搞現象風起雲湧,鋪天蓋地,集中體現在文字、圖片、音頻及視頻三個方面。文字方面,網友們大多拿爭議事件開涮,如對作家趙麗華進行「梨花體」的惡搞,網友們也紛紛寫起詩歌,如「我要在騰訊寫詩/一首/關於嫦娥的詩/我的詩/是/天下/最好的詩」「毫無疑問/我的檢查/一定是/全公司/最簡單的檢查」等等,一時間「梨花體」成了一種網絡文學文體。再如對「李剛門」的惡搞,網友競相拿「我爸是李剛」造句:「老夫聊發少年狂,我爸爸是李剛」,「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剛」「不是每一杯牛奶都是特侖蘇,不是每一個爸爸都叫李剛」等等。

圖片方面,主要是惡搞明星和海報,如杰倫版蒙娜麗莎,本山版新白娘子,範冰冰版乾隆等等,網絡視頻愛好者通過PS技術將「小胖」與很多電影海報嫁接,小胖成了網絡紅人,還催生出點擊率極高的「小胖網」。視頻方面更是不勝枚舉,影響較大的有胡戈的《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潘冬子參賽記》,《春運帝國》、近來的《樓市春晚》、《色戒版惡搞四六級》,各種方言劇,對黃健翔激情解說的惡搞等等。分析這些網絡作品,可以發現它們都是通過顛覆與解構,撕裂作品的能指和所指,對原作品解碼,打破原來的語境和寓意,通過新的編碼對其賦予新的超乎想像的奇異景象。其選材的「碎片化」、表現形式的「無釐頭」、作品風格的「荒誕化」都體現了強烈的後現代主義色彩,呈現了後現代文化去中心化、非同一性多元共生、否定權威等典型特徵。惡搞典型的幾個特徵分別是:

(一)惡搞特徵的去中心性

即社會成員對國家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疏離意識及由此產生的偏離或背離社會主流規範的行為。去中心化觀念和行為的形成與主體對客體對象的認同有關[5]。惡搞即通過戲仿、滑稽改編、戲謔、諷刺等方式打破人們的傳統思維、審美方式,使作品更加荒誕,使社會的權威和合理化的現象處在懷疑之中,摧毀並解構原來的中心、權威和敘述方式。如文章開頭所舉《2012春晚官方預告片》惡搞視頻中,完全打破春晚的歡慶主題,背離了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而把2011年的爭議大事件剪接在一起,達到諷刺現實的目的。

(二)惡搞特徵的互文性

是指創作文本和原文本之間的相互指涉和映射,也就是說惡搞的作品通過移花接木,篡改變形,惡搞者一面嘲笑原作, 一面又利用原作製造新的語義, 並在這種智力博弈的過程中, 將個性張揚到極致。如「梨花體」的詩歌是對趙麗華的《一個人到田納西》的直接映射。(「毫無疑問/我做的餡餅/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三)惡搞特徵的集群性

是指青年亞文化群體共享與傳播,是一種自發的、無組織的、非理性的一種行為。「有惡搞者群體的相互依賴與暗示,也有網民與傳播者的相互依賴與感染, 從而使「惡搞」文化成為網絡的亞文化而被很大一部分網民所追尋」[5]。在各種思想交匯碰撞的社會轉型時期,惡搞這種突破常規,荒誕搞笑的方式逐漸被更多的人接受並參與其中,網友享受著嬉笑怒罵、肆意張揚的樂趣與顛覆傳統的快感。主流價值觀引導的大眾文化一直佔據文化上的霸權,但在部分有批判精神的青年眼中不無取媚迎合之嫌,網民們把大眾文化打成一地碎片,顛覆傳統與經典,在網絡上展開一場「惡搞」的狂歡。

四、從傳播要素的角度分析惡搞引起大眾狂歡的原因

這場網絡的狂歡與傳播者草根至上、個性張揚的反叛心理,受眾娛樂至上、獵奇圍觀的娛樂消費心理,傳播媒介發展、提供技術的支持,「眼球經濟」的需求,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環境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以下從傳播者、受眾、傳播媒介、社會環境四個方面做具體分析。

(一)傳播者:具有表達自我、反叛現實的批判精神

惡搞是80、90後這批青年人的困惑、矛盾、玩世不恭與創造力的結合體。一方面,這些年輕人對現實存在某些不滿,但在現實生活中相對缺少話語權,又不甘於精英主導的話語權力,不滿於精英掌控的文化霸權,他們被壓抑的情感需要表達。青年人喜歡標新立異追求刺激,不喜歡簡單地接受主導,想詮釋並創造他們自己的意義,所以藉助網絡通過「無釐頭」的方式符號化地表達他們的自由精神與反叛。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在短期內無法徹底解決,青年人更需要一個可以發洩的渠道和路徑,渴望自己的行動得到關注和認同。惡搞也是他們渴望被關注、被認同心理的一種表達。後舍男生等以惡搞成名的草根明星的誕生對傳播者創作惡搞作品也是一個促因。這些惡搞作品或是出於宣洩,或者煽情或者炫技,或者追名逐利,但都是年輕人在這個充滿競爭與壓力的社會中的一味調節劑。後現代精神,強調解構、尋求差異、反對宏大敘事、顛覆中心、褻瀆神聖與權威,主張用狂歡化話語來實現個體價值、彰顯自我實踐。惡搞正是反叛現實、尋求本我的批判精神,是後現代文化精神體現。

(二)受眾:娛樂至上、獵奇圍觀的心理需求

「娛樂至上」是當今時代的一大特徵。如今的社會,一方面信息爆炸,一方面信息匱乏。人們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生存壓力不斷加大,更渴望接受趣味性新奇性的信息。「惡搞」具有強烈的娛樂色彩,或者通過戲仿、滑稽改編、戲弄、打諢等形式來博得人們開懷一樂;或者以批判性諷刺性的內容讓受眾暢快共鳴的罵,嬉笑怒罵間情感得到了宣洩。惡搞的顛覆性內容使受眾的獵奇心得到了滿足。

(三) 傳播媒介:「眼球經濟」的媒介需求與技術支撐傳媒利益驅動是惡搞流行的另一大原因。

「注意力經濟」時代,市場的驅動使得爭奪眼球成了媒體的一致追求。報紙競爭的是發行量,廣播電視以收聽收視率為生命線,網絡為代表的新媒介以點擊率為晴雨表。惡搞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所以網絡媒介需要「惡搞」作品來吸引眼球,增加經濟收益。數位相機、DV攝像機、3G手機、網絡的迅速發展,傳播技術和渠道的變革給「惡搞」提供了條件和技術支撐。尤其是網絡的普及,使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可以同世界進行超時空的交流。網絡文化的虛擬性減少了對創作主體的約束、保障了創作主體更加自由的表達增加的觀點,為創作拓展了空間。

版權說明:本文轉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後臺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這些時事熱點你居然不知道?」2020最新作文素材
    文筆差:在寫作文時用詞僵硬,內容空洞,下筆十分費力。內容少:在考場上一眼記住題目,然後就……沒有然後了Orz。沒素材:議論文舉例子永遠不會寫,最後愛迪生又來發明電燈,李白又說了一遍「天生我材必有用」。 如果是這樣不妨嘗試一下素材的積累吧。 高中語文寫作注重對思維深度的考查,素材積累後要內化為自己的觀點,切勿死記硬背進行套作!
  • 時事熱點,作文素材,日常消遣……
    第二名 意林不得不提的就是意林和很多年的高考作文撞過主旨,對於平時的素材積累還是很有用的。意林是有專門的作文素材合集,可以直接購買!本書更偏向於時事熱點,對於重要事件、人物的批判與解讀。內容很有趣而且有深度,在學校可能對熱點新聞關注不到位,這本書還是有點意思的,如果你是更偏向於寫議論文的話,本書的探究方向還是不錯的,有參考價值。第四名 哲思紙質偏向於羊皮紙,閱讀感受上佳。雜誌文字更清新,視覺更獨特,適合文藝類讀者,青春故事更多。
  • 作文時評素材|高中語文最新時事熱點素材!清晨打卡
    距離高考還有288天,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長整理了近期的時評素材,上期傳送門:作文時評素材| 高考評分、榮譽勳章、不禮讓救護車、摘並蒂蓮、被退學…打卡~ 你的作文素材又豐富了!如果有為語文成績所煩惱或者其他科目煩惱的小夥伴們,想要提高成績,現在私信:【衝刺高考】即可領取2020年最新的高考重點、考點以及全課程難點解析,助力你解決備戰高考各類難題,例如《生物高頻考點》、《英語八種常考語法》、《數學必考七大類題型》、《語文作文熱點分類整理
  • 試題糅合時事熱點 高考複習也需關注抗疫生動素材
    疫情引發的種種社會熱點,尤其是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可歌可泣事跡,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高考複習「素材」,且融會於各個學科之中。糅合時事成趨勢近年來,在編制各門學科的高考試題中糅合進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 備戰2021高考,儲備寫作素材,先要了解高考作文命題素材的類型
    沒有過硬的材料,或者對材料使用得不夠好,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考試作文的。如此關鍵的一場考試,就語文的作文來說,我們該如何為高考作文儲備素材呢?當然是先要把握高考作文命題寫作素材的類型。凡事都要有正確的打開方式,同樣道理,想知道如何儲備寫作的素材,得先從知道作文命題材料的類型開始。
  • 2020中考作文熱點素材匯總
    2020中考作文熱點素材匯總 來源:網絡來源    作者:中考網編輯    2020-07-08 15:13:52 說兩句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作文熱點素材匯總,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 2020最新語文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熱點素材:抗擊疫情中的吹哨人英雄
    「吹哨人」身上有許多閃閃發光的優良品質,因此適用於多種主題的作文。在思考社會問題的作文中,我們可以著重體現「吹哨人」的社會良知;在討論愛國主義話題時,我們可以集中描繪「吹哨人」的家國情懷;在有關道德教育的作文中,我們可以側面凸顯「吹哨人」的責任意識與職業操守。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雲課堂」開通,停課不停學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雲課堂」開通,停課不停學,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2020高考作文熱點:人工智慧,科技創新!滿分作文+最新時事+素材
    (2)時代在飛速發展,我們應該「不慕古,不留今」,既不因循守舊,也不滿足於當下,而要做到「與時變,與俗化」,緊跟時代的步伐,順時勢而為。從「和諧號」動車到國產大飛機,從神舟天宮對接到「蛟龍號」探海,從超級計算機到人工智慧,我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哪一項不是因為無數兢兢業業的人堅持開拓創新呢?
  • 2020最新語文高考滿分作文時事熱點素材:中國傑出女性人物合集
    「《梁祝》是1959年的獻禮作品,人家都要求要聽《梁祝》, 沒有鋼琴伴奏,那我就從資料室去借了總譜來,花了三天三夜寫好,所以我是《梁祝》鋼琴伴奏的首創者跟首演者。」巫漪麗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鋼琴演奏和鋼琴教育。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客家搖滾樂隊九連真人受央視報導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客家搖滾樂隊九連真人受央視報導,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保姆悶死老人,熱搜頻頻第一,熱點素材如何運用寫出滿分作文?
    這件事背後體現的道德淪喪、人性貪婪極具典型,在作文裡可以作為事例引用或是材料命題引發讀者深度思考。下面小創就這則時事熱點分析其背後的適用的作文主題,一起來看看吧!受害家屬與保姆一家是較熟悉的人,保姆女兒與老人女兒的家相距不過一條街的距離。保姆曾作為醫院護工,在當地具有良好的口碑。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第127屆廣交會在「雲」 端啟幕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第127屆廣交會在「雲」 端啟幕,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武漢解封當日 數千人返廣深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武漢解封當日 數千人返廣深,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中國格鬥選手張偉麗衛冕世界冠軍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中國格鬥選手張偉麗衛冕世界冠軍,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2020高考作文:十大時政熱點匯總,挺不錯的高考作文素材!收藏了
    高考語文作文一大得分點,佔據了60分的分值,在寫作文的時候,尤其是高考作文的時候,一定不能偏題,我們在拿到一篇作文素材的時候,先要想清楚,文章的主題,主題是一篇好作文的靈魂。比如說近些年的中高考作文熱點考題,大多涉及國家發展、時代青年等話題。那麼,2020年也是個不平凡年,熱點事件一個接一個,感人事跡也是一件接一件,湧現的優秀人物大家需要記在心上。
  • 關注時事熱點理性思辨2020重慶高考作文如何拿高分?專家為你劃重點
    如何立意寫好這篇作文?語文學習、寫作要get哪些知識點?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第一時間邀請了專家,對今年的作文考題進行解析。考生應關注時事熱點需注意文章體裁格式文字要有感染力《課堂內外•創新作文》高中版主編範立表示,今年的作文考題一點也不意外,新冠疫情是今年作文考題關注的熱點,難點在於考生是否關注時事熱點,並且有對時代的思考。
  • 2020中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名人故事素材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中考語文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名人故事素材,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20中考作文熱點素材積累:名人故事素材匯總   她在讀初中時,作文極好而數學極差,幾次考試都不及格。為了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她硬生生地把數學題死背下來,三次小考,數學都得了滿分。數學老師認為她成績的提高是因為作弊。
  • 語文老師:2020最新十大時政熱點,高考作文好素材,建議收藏!
    離高考只剩下幾天時間了,如何充分利用好最後幾天的複習時間,是最為關心的問題,複習得當,不僅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優異的成績,還能增強孩子複習的底氣,尤其是語文這門課程,多積累總是有好處的,比如說作文的素材。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根據時政熱點來作為主題的,相信今年也不例外,因此要及時的掌握好相應的熱點考點和素材,做一定的積累和素材的整理,在寫作過程中就可以將這些素材寫進去。
  • 2020高考語文最新十大時政熱點作文素材,提分必看
    2020高考語文最新十大時政熱點作文素材,提分必看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是一座大山,要知道語文試卷的總分為150,而作文的分數是60,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因此,若作文得分低,那語文成績就有點懸了。就近幾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我們可以發現,高考語文作文一直緊扣社會熱點,例如:2017年全國一卷的「老外眼中的中國關鍵詞」,涉及行動支付、共享單車、一帶一路、食品安全、高鐵等社會熱門話題。2019年全國一卷的「演講稿」提到科技進步,提到近幾年來最火熱的人工智慧,從科技進步引導人們對勞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