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決心要多讀書。每次看完好書都挺想傾訴,也想分享給更多的人。那不如就以讀後感的方式記錄一下吧。每個月分享一次,順便也督促自己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電影是日常總看的,這裡也定期記錄一下我覺得好看的分享一下。因為我這個人健忘,不寫下來可能過幾年都不記得自己看過
書
《活過,愛過,寫過》
李銀河的論文式自傳:講述了她作為高幹子弟的童年,趕上文革下鄉插隊的少年,與王小波相遇相知相愛的青年,進入社會學研究的中青年,再次遇到激情之愛的中老年,以及未來餘生投入文學創作的老年。
這本書前一半比較像自傳,後一半更像是一本導覽或者索引,概論似的介紹了她一生出版的社會學研究,涵蓋性別問題、女權運動、性、性犯罪立法、同性戀、SM(你沒看錯)。
全書讀下來都很有價值。我自己覺得主要有三方面的價值:一方面是窺探一下高幹高知家庭和文革方面的經歷體會,一方面是了解一下關於性、性別、同性戀等各個社會議題(自己以前知道的還是只有皮毛),最後一方面是可參考她的感悟和體會,來融合自己關於人生意義和終極追求的思考。
最後寫幾點我覺得很受震動和鼓舞的吧。
她是直到二十歲才開始看書(之前被文革中斷學業),三十歲才留學,六十歲才開始寫小說。若是在現在這個浮躁功利的社會,這樣子的境況不知該多讓人焦慮。拋棄社會和時代的差別不論,只從個人的能動性來講,我覺得是鼓勵自己不論多晚開始喜歡的事情都不算晚。人是可以一直保持著開放與探索的,重點是不要放棄自己,要相信自己。
不要在二十歲之前看世界名著,因為心智還不能理解的時候就會毀了第一次閱讀名著巨著的快感。這點我深有體會,小時候家裡有全套世界名著。寒暑假我在家啃罪與罰、戰爭與和平、悲慘世界、麥田裡的守望者、基督山伯爵等等,覺得生澀難懂,根本不知道好看在哪,很多都是只看了一半實在看不下去。長大之後看這些相關的電影或音樂劇,比如悲慘世界,才能深深理解這個故事的迷人和深刻。小時候可能就是愛情細胞比較早熟,西方名著裡只喜歡簡愛和傲慢與偏見。中國名著裡只喜歡紅樓夢。
只看最好的書和電影。王小波也批判過「肉麻」。所謂肉麻就是說迎合人的低級欲望的娛樂。對我來說就是抖音或者打發時間的電視劇。雖說所有的娛樂都有它的意義,都有它target的人群,難道下裡巴人的東西就不是好的?顯然不是。但我覺得每個人的娛樂都有上限和下限,人應該有意識的選擇上限的娛樂,不斷挑戰自己的上限,提高審美,畢竟美的事物才是可以在文化長河裡傳承下去的。看好的書和電影帶給人的遐想和震撼是抖音和肥皂劇所完全不能比擬的。那些東西只能讓人在短暫多巴胺刺激後更加空虛。
她和小波在一起後,兩人都決定過丁克生活,一生追求自由快樂。這個相當需要勇氣,特別是考慮整個社會的壓力以及來自父母長輩的壓力。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分裂的人,因為我的觀念和想法總是被自己內心真正所愛的(自由快樂)和社會觀念(成家立業)這兩股力量撕扯著。總體來講我還是一個懦弱的人,或者說還太計較世俗得失的人,做不到放下一身輕,卻總是被真正自由的靈魂所吸引。
小波去世後,她被一個轉換性別者(本來生理女性但心理男性)的人瘋狂追求,五十歲再次遇到激情之愛,之後一直同居二十多年至今。這多麼勇敢,她研究的都是小眾和非主流的文化,很多都不被中國主流文化承認。但她只在乎自己的內心。人生短短幾十年,若是不能肆意自由的活著,多麼可惜!而且她很自信,也不斷影響著別人,她的父母和親友也普遍接受她的觀念和伴侶。推人及己的話,就是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評價或者觀念,不認同不喜歡又如何?難道幾十年之後臨死前後悔自己沒好好度過人生,沒這樣那樣,這也放不開那也放不下就好過嗎?人總歸要為自己活著。
關於寫小說。她關於自己嘗試寫小說後的心理活動和我很像。為賺錢寫小說就像妓女,總要在乎讀者愛不愛,為出名寫小說就像苦行僧,總要在乎書評人的評價。只有為了自己寫才是真正自由的創作。哪怕讀者只有自己一個,寫作時所帶來的巨大快感也足夠了。寫作是原欲受阻的產物,是情感的發洩。
最後就是人生觀,像小蜜蜂一樣採集自己喜歡的花蜜,在繁花中自由飛舞。我得想個別的比喻,因為我不喜歡蜜蜂。總之就是快樂自由的活著,讀好書,看好電影,保持求知,追求passion,儘可能體驗更多的世界,堅決不被功利的社會和單一價值觀影響。
電影
情感類:
《82年生的金智英》
女神鄭有美的片子。鄭有美和孔侑合作過幾部超經典的電影,比如《熔爐》《釜山行》,這部再度合作。鄭有美的演技不必說了,太有張力了。電影是部女性題材,但男生看了也會動容,畢竟誰還沒有媽媽,老婆(女友),或者女兒呢。兩性本就不可分割。電影拍得特別好,屬於韓國片很擅長的細膩和感性化,不斷通過細節和多線條相互呼應。中間有一段即使是淚點超高的鋼鐵直男也會落淚,很感人也很有社會意義。
《海蒂和爺爺》(Heidi)
講述的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脈上發生的溫情的故事。治癒人心的不僅是可愛樂觀善良的海蒂、淳樸的爺爺、溫柔或直接的小夥伴、心好的富家奶奶,還有攝人心魄的阿爾卑斯山脈。好想去那兒生活啊!這世界真不公平呢,有人從小就生活在這麼美的地方。看完電影心靈都被淨化了。天堂在手,富貴何求?
《大病》(Big sick)
喜劇類型的溫情片,好喜歡這個調調。真人真事改編,特別震驚的是男主角就是那個真事裡的真人,而且他們本來不是影視行業的從業者。倆人把自己的愛情故事改編成電影,一個做了製片人,一個做導演和男主角,愛情和事業雙豐收,羨慕嗎?
《高材生》(booksmart)
喜劇類型的青春片,太歡樂了。兩個女生的友情,是女生都能共鳴吧。爭吵是有的,陪伴是一定的,佔有欲是有的,最後離別也是十之八九的。
驚悚/動作:
《夜行者》(Nightcrawler)
有點驚悚有點懸疑也有點荒誕。太佩服主角的soft skill了,negotiation、給下屬畫大餅、向上self-promoting、厚臉皮、還有明明是脅迫還要說成是合作,在現實中影射的就是各種「成功人士」的「成功品質」吧。
《原鑽》(Uncut Gems)
一個瘋狂的荒誕的黑色幽默。節奏特別好。主角邪惡、貪婪,卻莫名吸引著你,正當你揪著一顆心把故事看到最後的時候,結局戛然而止、荒誕不羈、哭笑不得。
《危機13小時》(13 hours)
一直都很喜歡中東題材。真實改編就更喜歡了。阿拉伯之春變阿拉伯之冬。一個驚心動魄的特工故事。這裡推薦一個去年在Neflix上看的特別特別好的關於中東題材的劇集《Caliphate》,有三季,一口氣一晚上看完了,特別過癮又深刻。
《1917》
真實的戰爭故事改編,另一大看點是一鏡到底。一鏡到底還蠻適合拍這種戰爭類的,特別是一個人的戰爭,能直接把觀眾帶到環境中,一起感受刺激和絕望。
最後,請大家也給我推薦好書和好電影吧~ 讓我們一起在精神世界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