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人物)委員「兼職」當記者:「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題:委員「兼職」當記者:「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你這次帶來的提案和教育有關嗎?」「你這次關注哪方面的問題,帶來哪些提案?」……全國兩會期間,45歲的杜明燕除了全國政協委員這一身份之外,還「兼職」幹起了記者。
連日來,身著民族服飾的她熱情採訪來自內蒙古、西藏、青海、雲南等地的全國政協委員,頗有記者風範,感染了很多人。
「我在拍攝委員,沒想到還有委員在拍我。」26日,這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那一瞬間想到了卞之琳的詩「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覺得特別貼切。
「人在看風景的同時,也可能在自覺與不自覺間點綴了風景。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在努力做事的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和影響周圍的人。」杜明燕感慨說,「自從當了『兼職』記者,我再也不拒絕採訪了,感覺當記者不易。」
兩會前夕,杜明燕收到《人民政協報》當「委員記者」的特別邀請,隨後她的家鄉內蒙古幾家媒體也向她伸出「橄欖枝」,杜明燕欣然答應。
「我想這主要是出於防控疫情需要,能減少記者流動性帶來的潛在風險。」杜明燕認為,這個時候能做「兼職」記者意義很大。
「我對做新聞工作完全是『小白』。」杜明燕說,為了能夠把這個工作幹好,她在從呼和浩特到北京的高鐵上就開始了「練手」。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哈斯塔娜看到杜明燕拿著手機不住地拍自己寫蒙古文提案的過程,「覺得很詫異,有點不解」。
「直到兩會開幕後,才明白她當初在高鐵上拍攝的用意,原來是為當記者準備著。」哈斯塔娜說,「由此對杜明燕大姐特別欽佩,這次當記者,我給她打滿分。」
杜明燕確實做了特別充分的準備,「進京前,我一邊在手機上下載了TVU、咔咔採編新機、快手等不同App軟體,一邊學習一邊使用,為當兼職記者『充電加油』。委員搖身變記者,最大的好處就是完全融入,隨手都能抓拍到精彩的鏡頭」。
當記者的幾天中,杜明燕坦言收穫滿滿,開闊了視野。「不需要刻意去準備,本色記錄委員們積極履職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素材。」
在此次兩會上,杜明燕還第一次當自拍主持人,並主持了《人民政協報》的「委員出鏡」欄目。她說,以往是被採訪對象,現在搖身變成了主持人,是「客」到「主」的轉變,感覺又多了一份責任。
「兼職」記者期間,她第一次走進快手直播間,「本以為沒有多少觀眾,沒想到人氣還蠻旺的,短短38分鐘直播就獲得了12萬人的關注和26.7萬人觀看」。
杜明燕說,要特別感謝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潘春雨等資深記者的「傳幫帶」。「人要居中,鏡頭拉近點,把茶杯挪開,手別抖,堅持10秒鐘,換個角度再來……」在電話中,潘春雨的這番遠程遙控指揮,讓杜明燕有了信心。
對於杜明燕的「兼職」記者經歷,潘春雨稱「非常敬業,非常有靈性,很成功」。
「還是新手,處在學習階段。」杜明燕謙虛地說,新聞媒體工作是廣博的大詞典,如今只打開了封面,還有更多學習內容,在學習中不斷充實、在學習中不斷進步,「爭取成為委員中最棒的記者,記者中最稱職的委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