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到「人民萬歲」,再到「人民至上」,全面彰顯了執政為民的博大情懷,是我們學習貫徹的根本指南。如何把握和踐行這條紅線?結合實際,我認為關鍵要在以下三點上下功夫去深化認識,指導實踐。
第一,要在緊緊追隨上下功夫,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為光輝典範,讓「人民至上」入腦入心。2019年,總書記在會見外國友人時說,這麼大一個國家,責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艱巨。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願意做到一個「無我」的狀態,為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卻唯獨沒有自己,這就是一個大國領袖的責任擔當,更是深厚的為民情懷,也是我們貫徹「人民至上」理念的光輝典範。回眸歷史長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無論是武裝鬥爭,還是經濟建設都始終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人生永恆的底色都是赤誠為民的「紅」,一點一滴,都是我們的學習典範。我們貫徹「人民至上」理念,就要學習領袖、光輝典範的一言一行,從細微之處著手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從大是大非中不斷汲取鬥爭的力量,堅定而執著地沿著他們光輝的足跡,緊緊追隨,就會提高科學理論武裝水平,堅定政治立場,進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第二,要在緊緊牽引上做文章,以「人民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為最大平臺,讓「人民至上」見之於行。新時代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明顯增長。基於此,總書記莊嚴承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名黨員堅持人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事業。全國防控疫情阻擊戰中,因為黨中央正確的決策部署,鍾南山、李蘭娟、張定宇、陳薇等一批「國士」衝鋒在前,還有一批批黨員先鋒隊馳援武漢,加上全體黨員值守各條戰線,久久為功,持續鏖戰,才會取得決定性成果。所有為人民謀幸福的事業,都是我們謀事創業的平臺、人生成長進步的舞臺,這就要求我們時時刻刻、時時處處,用實際行動換取人民群眾的滿意,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努力做到以實實在在的成果回饋我們的人民,進而砥礪我們不斷前行。
第三,要在緊緊依靠上求突破,以「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為力量源泉,讓「人民至上」形成偉力。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一切成就歸功於人民。只要我們深深紮根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風雨無阻,奮勇向前。當前,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歸根到底還是要緊緊依靠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從淮海戰役的運糧「小車」,到小崗村的「大包幹」,再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旦迸發,就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偉力。我們貫徹「人民至上」的理念,就要始終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不斷凝聚起眾志成城的偉大力量,就一定會戰勝任何困難和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