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一本正經走劇情的時候,時不時來一下冷幽默。」
「不是傳統古裝爽文,爽文該有的要素反著來,劇情細想一下,能笑暈過去。」
《明月曾照江東寒》的豆瓣短評區,一片歡樂。
這部改編自丁墨的同名小說,由新生代演員於朦朧、邢菲主演的輕武俠愛情劇,講述了古靈精怪少女戰清泓和腹黑病嬌公子林放闖蕩江湖、嬉笑怒罵的成長故事。借著反套路的設定、「沈浪、朱七七」20年後再同框等話題,上線初期該劇在各個維度熱度均飆升,貓眼數據顯示,播出不久就登上站內飆升榜第一和熱播榜第三。開播當日,於朦朧就憑藉《明月曾照江東寒》登上了FUNJI熱劇藝人日榜榜單第七位。
隨著大體量古裝題材顯著減少,輕古裝成為了另一個爭搶的高地。而輕體量古裝劇,能夠迅速地在年輕人的片單之中博得一席之位,究竟需要做對什麼?我們復盤了正在熱播的《明月曾照江東寒》,試圖找找解題思路。
古裝場景創造代入感,情感共鳴是關鍵
近幾年,古裝題材快速更迭,大體量項目數量銳減,輕古裝興起,迅速佔領了市場,得到了年輕用戶的廣泛關注。其中,除了常規的匹配年輕用戶口味的角色設定和故事設置,能否引發群體性共鳴,更是成為了此類劇集打入年輕群體的關鍵創新方向。
以《明月曾照江東寒》為例,最值得關注的便是對現代元素的包裝運用。
無論是角色設定、情感線、還是故事文本,這部劇都巧妙地折射了當下年輕一代對於愛情、親情、成長的困惑與期待。
戰清泓,跳脫飛揚,在闖蕩江湖之前,她的日常是與父親切磋武藝、看父母撒狗糧,像極了年輕人吐槽「回家一周是小皇帝,兩周日日被嫌棄」的各類名場面;而為揚名天下挑戰高手,去參加武林爭霸,也讓彈幕充滿了「這不就是我們剛畢業那會無所畏懼的樣子嗎?」的感慨。
雖然《明月曾照江東寒》的時代背景是在古代,但通過相似的成長故事和現代式的文本設置,引發了當代年輕群體的情感共鳴。
其次是代入感帶來的思考。戰清泓與林放、溫宥等人闖蕩江湖的經歷,讓正在觀劇的觀眾代入了現實的自己——初來乍到時無懼無畏、青春懵懂期的迷茫和成長與追尋理想過程的磕磕絆絆。
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過去,類似溫宥這樣,為了家族使命和士族榮光不得不放棄愛情的男二號角色,往往會成為觀眾的集中吐槽地,觀眾心中對於角色有著上帝視角的完美期待。
但在《明月曾照江東寒》當中,劇情已經給到了溫宥與戰清泓這段感情抉擇的鋪墊,彈幕裡出現較多的,是心疼與理解。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異性討論,與當下年輕人同樣面對著「父母在不遠遊」與「去遠方追求理想」的矛盾不無關係。
家族使命是親情的要求,而愛情是理想的一部分,無數年輕人也曾如溫宥般,需要在回家鄉陪伴父母還是闖蕩尋夢中做出選擇。
《明月曾照江東寒》將當代的思維、情感融進了架空背景的古代語境中,並配以幽默的戲劇效果進行呈現。把「有意思」和「有意義」進行了完美兼容,賺取笑聲、眼淚的同時,也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和思考。
而從創作層面來說,這樣能夠跨越時代背景,串聯觀眾情感的創新,也是對輕古裝劇劇情的新解讀和新思考。
現代語境刻畫熱血群像,精神文化是內核
雖是一部輕古裝類型劇集,但從《明月曾照江東寒》整體的內容文本來看,全劇故事在世界觀的塑造上,沒有被「輕體量」限制住,反而充分發揮了「輕古裝」的題材優勢。
一方面,限定古裝背景為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故事可能性,諸如江湖爭霸、家族紛爭等;另一方面,古裝背景和當代價值觀的植入,也為內容方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那麼要如何在古代語境下完成現代式價值觀的傳遞?
《明月曾照江東寒》的方法,便是角色設定上從當代兩性平等、獨立個性化的現代價值觀切入。近幾年,她文化顯著崛起,當代受眾顯然更傾向於自由、理性、平等的人物角色關係。
因此,《明月曾照江東寒》選擇了女性視角切入,設定男主林放是一個腹黑病嬌零武力值的盟主,再搭配上灑脫可愛熱血的女主戰清泓。這其中的關鍵是「救贖」與「守護」的反向操作。
這個故事,不再是男主拯救女主的俗套情節,反而是身穿鎧甲的少女守護腹黑公子的反「灰姑娘」式設定。這是該劇能夠建立年輕化世界觀的重要大方向。其他劇中角色設定也都融入現代式的價值體系。如侍女小藍等角色,也擺脫了古裝劇的尊卑有序的傳統設定。這與當下追求獨立、平等、個性化的青年精神不謀而合。
更重要的是,相比較於傳統古裝劇的人物靠主角光環搞事業,這部劇集花費了更多的篇幅來描繪攜手成長的故事。雖然林放、戰清泓與溫宥三人之間,有複雜的感情發展,但這並不影響三人保持江湖兒女的俠氣。
林放追求武林盟主之位,是因為家仇和國危,他之所以能夠說服如胭脂、溫宥等人成為同行者,正是因為那份正氣與磊落的俠義。
《明月曾照江東寒》融合了古代語境下的俠義之道與現代式的平等個性精神內核,凸顯傳統文化裡正向的積極精神,並鼓勵當代年輕人勇敢闖蕩、保持初心。
愛奇藝,攪動年輕人的江湖
正如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在日前第八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所說,伴隨著網絡視聽用戶規模的突破,用戶的類型和對內容的需求也在不斷更迭和細分,分眾化必然是大勢所趨,行業呼喚更多滿足不同圈層用戶的優秀作品。
輕古裝作為能夠直接觸達年輕用戶,尤其是年輕女性的類型劇,如何通過更多元、更創新的表現形式,貫徹年輕化的價值體系,創造更豐富更具吸引力的觀看體驗,就成為行業上遊需要思考的命題。從這個角度出發,愛奇藝不斷擴展內容版圖,在和年輕觀眾保持長期交流當中,建立起了良好的溝通機制和用戶土壤,依靠著對市場方向的敏銳洞察,深耕輕古裝類型,以此實現對年輕一代的精神觀照。
在《明月曾照江東寒》之前,愛奇藝早早推出了《從前有座靈劍山》《漂亮書生》《三嫁惹君心》等輕古裝劇集。這些劇集都具有同一個特徵:通過有趣的表達和敘事,塑造積極有活力的主角形象,傳遞具備正向能量的現代理念。
其中,《漂亮書生》以古代學堂為承載,融入了現代教育精神和網絡流行文化,女扮男裝雖然不新鮮,但該劇塑造了缺乏原生資本但獨立樂觀的女主形象,不僅讓觀眾產生代入感,也暗合了青年人勇於奮鬥的正向精神價值。
還在熱播的《明月曾照江東寒》,則是將輕喜元素的文本做到極致。女主戰清泓全程金句不斷——「在家靠父母,出門在外當然是靠父母的錢了」、 「我都看了自己二十多年,還是覺得很好看」等等。
這種在臺詞和背景上大量鋪設細節的操作,用四兩撥千斤的年輕化表達,牢牢地抓住了年輕用戶的喜好趨勢。
而在《三嫁惹君心》當中,那段男女主關於「戀愛觀」的對話,更是讓人仿佛置身當代婚戀分析場——愛情是理想主義感性視角裡的「感情像釀酒,越沉澱越香,價值不能用錢衡量」,還是理智實用派的「過日子睜眼就要花錢,把錢財之事理清將來才不會吵翻天。」
無論什麼時代,愛情和婚戀的相關問題都是難解且沒有標準答案的,《三嫁惹君心》選擇將這個核心議題貫徹該劇全篇,並做出頗具現代意義的討論,立意也就拉高了。
儘管上述三部輕古裝劇集,在呈現方式上做出了很大的差異化區分,但就核心主題與價值表達來說,都具備共同特質,而這種嘗試也俘獲了大批的年輕用戶,讓他們在看劇的同時,獲得現代生活和價值的投射。
從這個方面來看,愛奇藝在如何創新劇集內容題材、拓展年輕化表達、滿足年輕用戶內容需求方面的方法論,的確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