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DJ, drop the beat!」—— 2017 年,我開始把「聽歌」當做愛好

2021-01-07 超維度車訊

「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 2017」年度徵文入圍作品

在今年的年度盤點活動中,我們再次舉辦了年度徵文活動,以「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 2017」為題,回顧一下你在 2017 年的變化,將這些變化帶來的思考分享給大家。你仍然擁有兩個月的充足時間,最開放的選題,最自由的投稿方式,以及,比去年更多的獎品。你可以點此查看活動規則和獎品清單。

本文是「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 2017」徵文活動的第 6 篇入圍作品,我們會在兩個月的活動期內,不定期從收到的投稿中挑選發布優秀的文章。所有經此發布的文章,即為已入圍徵文活動。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少數派僅對標題和排版略作調整。

註:本文參加 「我是少數派,這是我的2017」徵文活動

每次在填「個人興趣」的時候,我都要猶豫一番:聽歌到底算不算興趣愛好呢?

坦誠的講,「聽歌」這件事本身,算不得興趣愛好。有人會沉醉於金東律的溫暖唱腔,有人跟著 Higher Brothers 掌控下的 Roland TR-808 一起律動,又有人會跟著 Hans Zimmer 的配樂,回到一部電影的經典場景。無論如何,聽歌都只是一種純粹的享受,不用像攀巖、滑雪或者學習樂器那樣,經過必要而堅苦的練習。

特別是流媒體音樂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口袋裡隨時裝著上千萬首歌曲。每個播放器裡,都號稱有符合你口味的私人推薦,或者各式各樣的精選歌單。這讓「聽歌」變成了一件只需要點擊播放鍵的事情。

但「聽歌」這件事越是簡單,聽歌之外的事情就變得越是精彩。

在網易雲音樂裡,你創建了一張私密清單,只為給 ta 一份驚喜;Spotify 的電臺功能,讓你可以調製出不同風格的個人電臺;在 SoundCloud 裡,你有機會發現下一個樂壇的巨星。流媒體音樂服務看似千篇一律單調的表面下,藏匿著待人發掘的的精彩。

2017 年,我開始把「聽歌」當做愛好,來體會它的精彩。

發現

全體肅立(我將當著你的面揭露一切)

全體肅立(我的證詞完畢)

——《All Rise》 Blue

2009 年的冬天,我有了第一臺音樂播放器 —— OPPO S9。比湛藍色機身更讓我激動的是,它「可以存好多歌」 的 2G 存儲空間。

那時候沒有網友製作的各種歌單,能最快找到好聽歌曲的方式,就是依靠百度音樂的榜單。苦於家裡沒有能上網的電腦(父母給買了電腦但不聯網,只是讓我用電腦練習打字,那就是他們認可的「會用電腦」了),又不敢在網吧逗留太久,以免被周末在各網吧晃悠的班主任抓住。所以我便簡單粗暴的手動下載榜單上的每一首歌,存好在 S9 裡後,拔了線就跑回家。

老舊的百度音樂排行榜界面

路上是不捨得聽的,要坐下來,很有儀式感的從第一首開始播放,比《中國好聲音》的導師還要複雜的表情,去體會哪首是好聽的歌。遇到喜歡的歌,盤算著下周課間休息的時候,推薦給心儀的女生,但其實從來沒有勇氣遞出過耳機。

真正體會到發現好歌曲的樂趣,是後來遇到了豆瓣 FM。

豆瓣 FM 裡對歌曲進行「紅心」標記,是個會讓人上癮的動作。每一次遇到了自己中意的歌曲,下意識的會認為,是自己之前的標記起了效果。第一首紅心歌曲是 Blue 的《All Rise》,每當它的前奏在豆瓣 FM 中響起,我心中都會湧起一番「看,我選的歌多好!」的自豪。

豆瓣 FM 界面

網易雲音樂的出現,則讓我開始領略歌單的樂趣。意識到通過不同地曲風去尋找歌曲,會更容易發現喜歡的歌曲。

2015 年的夏天,借著馬世芳的《呼吸》,我才領略到上世紀八十年代臺灣的民謠歌曲。每一期節目更新後,在網易雲中都能方便的找到歌單來收藏。「相似推薦」功能更是讓人沉迷,往往是只是想找一首歌曲,回過神來已經收藏了好幾張歌單,標記了好幾首紅心。

去年夏天開始,我便一直糾結於 Spotify 和網易雲音樂,試圖在其中選擇一個,作為唯一的音樂服務(畢竟都是要花錢的)。正著比較沒法分出高下,我就花兩個月做了個逆向實驗:一個月只用一款服務,但目的是去發現,不用另一款音樂服務時,會懷念它的什麼。

網易雲音樂最讓我懷念的,莫過於取向豐富到千奇百怪的歌單。

雖然 Spotify 也有曲風各異的歌單,而且質量上比網易雲只好不壞,但網易雲的歌單就勝在種類豐富。兩邊都有流行、民謠和電子這類按曲風劃分的歌單,也有跑步、入睡或者下午茶這種按場景劃分的歌單,但網易雲還有「停不下來的 《Last Christmas》」這種,一張歌單收集了各種翻唱版本的歌單;也有「被翻唱成華語的日本歌」這種按特定主題收集歌曲組成的歌單,每次有火爆的音樂綜藝節目或者其他網絡熱點時,網易雲上也會及時出現相應地歌單。

網易雲音樂的歌單

除了歌單,在網易雲裡通過「私人電臺」也能意外遇到好聽的歌曲。它所設想的理想場景是,根據每個人的收聽、收藏和喜愛歌曲的紀錄,會逐漸的調整推薦的曲目。但實際的使用體驗是,一旦我喜愛一首歌,或者收藏了一張歌單,私人電臺和日推會「突然」連續出現好多同歌手或者同曲風的歌。一次我喜愛了一首學習日語五十音的歌曲,結果私人電臺裡馬上出現了多個不同版本的五十音歌,這讓我立馬關掉了私人電臺。

私人電臺會將各類曲風的歌曲混雜在一起,Spotify 的 Daily Mix 就解決了這個缺點。這個功能也正是我在使用網易雲時懷念 Spotify 的地方。

相比網易雲「唯一」的私人電臺,Spotify 一口氣根據曲風給我創建了六個 Daily Mix:華語歌曲、韓語歌曲、輕音樂、歐美流行音樂、Alternative 和 EDM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教,這些電臺的質量都能變得讓我滿意。而在網易雲的私人電臺中,常常在圖書館時它給我推了一首搖滾歌曲,在通勤路上卻是一首鋼琴曲,用 Spotify 的 Daily Mix 就不會遇到這種尷尬。在圖書館時打開輕音樂 Daily Mix,在路上就來點 EDM,回到家就放點華語歌曲,一切顯得那麼合適宜。

Spotify 創建的 Daily Mix

私人電臺和 Daily Mix 都可以自己慢慢調整,「每日推薦」和「Discover weekly」這兩個欄目,直接體現兩家流媒體服務對音樂的態度差別。網易雲像一位好朋友,總希望給你推薦幾首你喜歡的歌曲,所以遵照你的口味去挑選歌曲。經常我給一首歌標記了喜歡,裡面第二天日推就出現同專輯的另一首。而 Spotify 有點像一位音樂老師,不光是考慮你的喜好,還會嘗試給你推薦一些其他曲風的作品。Spotify 介紹到:

Your weekly mixtape of fresh music. Enjoy new discoveries and deep cuts chosen just for you.

從百度音樂完全靠歌曲搜索熱度的排行榜,到細心考慮到我「可能喜歡聽」的日推和 Discover weekly,發現好歌曲,我不再依靠旁人的意見或者評論家打分,而是變成真正的去發掘自己的熱愛所在。

聆聽

這夜 我會把那天的螢火

呈現到你的窗邊

唔 希望會是個好夢

——《夜信》 IU

從 MP3 的聽歌時代就開始染上一個「壞毛病」:明明可能要急著趕路或者要開始做正事,但一定要先把播放的歌曲調到喜歡的那一首,再開始按歌手或者專輯來隨機播放。

各家流媒體音樂服務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的曲庫,讓我可以隨心所欲的找到一首歌。但我的「壞毛病」卻開始變本加厲,不僅開始的歌要符合自己的胃口,後面播放的歌也要符合當時的環境。以往 MP3 裡只有幾百首歌,「沒得挑」的苦惱不再之後,我開始思考,怎麼讓自己隨時都能聽到切合心情的歌曲呢?

遇到 LavaRadio 後,我這「不調到喜歡的歌就不開始幹正事」的拖延症才開始慢慢緩解。

雖然之前的豆瓣 FM 也有類似的功能,但是 LavaRadio 對場景的細分,以及場景電臺本身的高質量歌曲,才讓我開始習慣根據環境來播放音樂。在圖書館自習的時候,點開「工作學習」電臺,依靠輕音樂過濾掉周圍的雜音;在戶外慢跑的時候,點開類似「More Training」的電臺,跟著電子音樂的節奏,努力在多擺動幾百米的雙腿;和朋友午後坐在宿舍閒聊,點開一個爵士電臺,就瞬間能讓時間變得緩慢。

LavaRadio 2017年時的界面

在 Spotify 中,環境電臺這個理念被完美的繼承下來。不僅按活動場地和曲風劃分了不少電臺,我在 Spotify 中根據歌單或者歌手自建了不少電臺。前一陣子對Higher Brothers的歌曲痴迷,於是乎以歌手為基礎創建了 Higher Brothers 電臺。

Spotify 裡的藝人電臺

和精心製作的歌單不同,Spotify 中的自製歌手電臺,不僅會有歌手的熱門歌曲,還會推薦曲風類似的歌手或者歌曲,接著自建的 Higher Brothers 電臺,還接觸到不少 trap 風格的歌手。在我對歌手或者曲風還一片白紙,不知道聽什麼好的時候,Spotify 的自製電臺就能像一個領路人一樣,帶我先領略一下新世界的精彩。

歌單和電臺的出現,其實並沒有讓根據歌手和專輯聽歌這件事消亡。相比歌單和電臺的一鍵播放,特地點開一位歌手或者專輯,變成一件有儀式感的事情。

使用 Spotify 的電臺時,「晚安」電臺一直不能讓我滿意。電臺裡確實都是些舒緩的輕音樂,但如果沒有想睡的想法,這樣的歌曲聽再多也做不到「晚安」的效果。後來我開始嘗試選擇特定的歌曲,作為「現在開始要準備入睡了」的提醒。有時是 IU 的《夜信》,有時是房東的貓的《美好事物》。當我點開這首歌,把手機放在床頭柜上,前奏響起,好吧,晚安。

曲庫的大小,確實會影響聽者的心態。流媒體服務讓我們不再費盡心思收集專輯,也不用再在電腦上用文件夾把歌曲分類好,音樂滲透進生活的每一秒,變成如空氣一般的存在。

夢也好希望也好 亦或是生存意義

那些東西也並不是 沒有必要存在

請給我具體易懂的

這樣的機會啊

——《アイロニ》 4円

網易雲的評論區,一直是我不願意離開網易雲的原因之一。

借用網上的一個段子:

網易雲音樂裡每首歌的評論區,一定有一個高中暗戀女同學沒表白的;分手幾年了求複合的;過生日求祝福的;號稱高考前一夜還在網易雲聽歌的。

Federico Viticci 在I Made You a Mixtape一文中寫到:

生活中的每一處,每個人內心裡,都藏著音樂,只要我們用心探尋,音樂永遠都不難找。

網易雲音樂評論區的聽眾,縱然有一點抖機靈編段子的成分在,但其實更多的人,是將心中的音樂感受分享了出來。

7 月 20 日林肯公園主唱 Chester Bennington 自殺不幸離世了,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變成遠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粉絲悼念 Chester Bennington 的地方。歌曲 《Good Goodbye》下評論區裡的那句同樣來自林肯公園歌曲《Leave Out All The Rest》的歌詞:

當我大限將至,

忘掉我的過錯。

幫我留下一些被懷念的理由。

成了歌迷悼念他最好的詩句。

感謝流媒體音樂,當我們分享一首歌,也不必考慮對方播放器中有沒有這首歌,或者把耳塞取下一隻遞給對方,只需要在應用中點下「分享」。

網易雲中分享歌曲的地方,被叫做「朋友」。不像是朋友圈中的點讚之交,當我在「朋友」中收到一個贊,仿佛可見對方正低頭點開我分享的歌曲。幾秒後,被旋律驚豔到的 ta,抬起頭來,和我眼光交匯,彼此對歌曲的感覺,就在一瞬間完成了交流。

分享歌曲,不是希望展示自己的品味有多高,而是希望遇到對歌曲有同樣感受的人,聽歌的人。

有我相隨

燈光將指引你戴月而歸

點燃了你熱血騰沸

而我將與你相隨

——《Fix you》 Coldplay

即使是在 2017 我已經完全適應了流媒體音樂服務,也一直想給自己的 iPod Classic 找一個合適的定位,讓它回到我的生活中。

其實我心裡明白,本地下載的歌怎麼也比不上在線曲庫,沒有個性推薦的歌單,拿 iPod 當主力播放器聽歌只能是一件讓自己「彆扭」的事情。

所幸我還是找到了一個它才能完成的角色——收藏音樂。

Spotify 的應用設計的非常不適合收藏音樂。歌曲、專輯和藝人三者,在收藏時會互相影響。如果保存了一首歌到你的音樂庫,歌手也會自動顯示在音樂庫中的「藝人」中,所屬專輯也會顯示在「專輯中」。但往往我們有時只是對這首歌感興趣,歌手和專輯,可能並不想同時保存在自己的音樂庫中。

網易雲音樂中的收藏就做得非常人性化,在「我的收藏」中,歌手、歌曲和專輯(還有視頻)被分門別類地放在單獨的界面。最近改版之後,可以單獨收藏專輯而不會混在「我收藏的歌單」中,讓我這個分類強迫症愉快許多。

但我覺得這樣的「收藏」還是不夠,以前唱片 CD 時代時那種專輯盒塞滿書架的滿足感,在流媒體服務中蕩然無存。且不說進入我的收藏要越過好幾級菜單,每天在首頁更新的歌曲、專輯封面,也會讓收藏的儀式感變弱。

iPod 裡的歌必須手動灌入,曲庫只能手動管理的特點,恰好就成為了流媒體音樂時代的「CD 架」。

把自己在網易雲中收藏的專輯整張下載下來,自己喜愛的 Coldplay 就從第一張專輯開始下載。幸虧網易雲音樂下載後的歌曲還附帶歌曲信息,只需要再手動選擇下歌曲的流派,糾正下導入時沒有正確放到專輯內的歌曲,我就能在 iPod 中用 Cover Flow 掃過所有專輯。轉動 iPod Click wheel 時的噠噠聲,就像是手指和 CD 盒碰撞所發出來的。

iTunes 的資源庫

雖然歌曲早就都變成了數字文件,但在 iPod 這樣一個專為它打準備的物件中,就有特地去做收藏的動力。

聽歌是我的愛好嗎?

幸福起來吧 我們幸福起來吧

不要生病 不要生病

幸福起來吧 我們幸福起來吧

——《楊花大橋》 Zion.T

是,當然是。

為了發現好歌,我願意不斷嘗試新的曲風,新的歌手和歌單;想好好聽首歌,我願意花時間去調教我的私人電臺;當發現了一首好歌,就在「朋友」裡盡情安利;如果喜愛一張專輯,就把它毫無實際意義的從網上放置在 iPod 中。

從磁帶到 CD,從 mp3 下載到流媒體服務,音樂的載體一直在變,但它對我的重要性,卻從未改變。當我開心時,當我難過時,當我孤單時,當我幸福時,我都不忘對自己說一句:

Hi DJ, drop the beat!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說唱dj drop the beat是什麼意思 唱中常見術語介紹
    在中國新說唱中,選手在表演前會對著音響師說一句「dj drop the beat」,那麼dj drop the beat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來看看dj drop the beat翻譯吧!  dj drop the beat什麼意思  dj drop the beat就是給點拍子,放點音樂的意思,再接地氣一點的解釋就是我準備好了,放伴奏吧!老鐵,放歌吧!drop在這裡作動詞,beat在這裡作名詞拍子的意思。  說到最近最火的綜藝節目,當屬「中國新說唱」了。
  • 滑板有嘻哈,DJ Drop the Beat!
    說到最近最火的綜藝節目,當屬「中國有嘻哈」了。
  • 眾籌排行榜:DJ,接住我這顆球,drop the beat!
    每日新奇好玩音樂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聽音樂是每一個人的愛好,而創作音樂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音樂創作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甚至你的手上還需要幾件昂貴的樂器。Oddball 還能記錄創作的音軌並循環融入到預設的 beat 中,一旦創作完成後,你還可以通過社交軟體將你的作品分享出去,然後你就可以在評論區收割一波「skr」了~目前Oddball 正在 indiegogo 上最低以早鳥價 467 RMB 進行眾籌,已經有 27 人支持,目前共籌得 1,478,597 RMB,目標達成率 615%。
  • 專訪九連真人:一半「月亮」一半「六便士」
    晚上九點鐘回到家就開始畫作業,畫到凌晨一兩點再睡覺,這樣過了三個月。」培訓完成後,阿龍順利進了一家遊戲外包公司,卻遭遇了新的打擊:他發現自己跟不上,雖然很努力,有時候一天都完成不了一張畫,常常被組長罵到懷疑人生。「我很喜歡畫畫的時候聽歌,領導說不行,聽歌容易走神。」
  • 「最美應用」微光:茫茫人海中,終會找到那個是適合你的人,一起看電影
    截止至2017年的統計,中國人口已達13.75億人口,有相同愛好的人以10%算也有1億!有如此多人與你同好,為什麼還在糾纏於日常的「hi」、「你好」、「吃飯了嗎」這種無聊的對話,微光--讓你迅速結識同好的人,一起來來交流共同的影視經驗。
  • 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雖然港幣和人民幣分屬於兩種貨幣體系,但兩者的貨幣單位都是「圓」,日元都可以以「¥」為符號,港幣使用「¥」也是說得通的事。退一步講,香港受英國統治了 100 多年,英鎊的符號「£」似乎也比美元符號「$」更合理些。查閱了各種資料後,我發現,要想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或許要從香港被殖民的時刻說起……
  • 「給我發個定位.」用英文怎麼說?
    「這是準備減肥的龜叔第 173 篇原創文章」全文約 459 字預計閱讀時間: 2 分鐘
  • 是@BeatByJeff
    沒錯,這種沒有旋律、只有鼓聲、snare(聽起來像是明亮的拍手聲,和 clap 挺類似的)和 hi-hat(一種音色,聽起來像「擦擦擦擦」)的 beat 被稱作是「no melody beat」,通俗的說就是「這個 beat 沒有旋律性可言」。
  • HOT丨8.29 中國 Riddim dubstep 新血液「DJ CLAM 」丨帶你體驗暗黑電音現場!
    # HOT 丨趁年輕 放肆野 # 8.29 中國 Riddim dubstep 新血液「DJ CLAM 」帶你體驗暗黑電音現場!        個人簡介   @Personal IntroductionCALM,來自深圳的一名Bass DJ兼臥室Producer,在2015年接觸的電子音樂節再到2017年接觸DOWNlink的現場後就對Bass Music深深愛上且深入了解,下定決心開始接觸控制器,並自己探索。
  • 音樂電臺「好歌一生推」第一期發布啦~
    莫豔琳、林憶蓮、同恩、王宏恩、許慧欣、徐佳瑩、蔡淳佳、五月天...自此之後就更加確定想做一檔屬於自己的「音樂電臺」,可以自己制定選題,不受任何商業的拘束,用自己精挑細選的角度為更多人推薦不同風格不同語言的音樂,而不是榜單上推薦什麼大家就聽什麼,而是可以通過這檔電臺去豐富自己的聽量與音樂上的涉獵,並且可以進一步通過電臺節目獲得一些關於音樂(歌曲)幕後的故事、知識、趣聞、周邊等等。
  • 華爾街的「加密冷戰」剛剛開始
    實際上,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曾表達過對「匿名」問題的擔憂,他在2011年4月26日給一位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的信中寫道:「我希望你不要再把我當做一個神秘而隱蔽的人物來討論。」儘管遭受了種種磨難,但比特幣沒有被消滅。
  • 「一見鍾情」與「日久生情」哪種感情更靠譜??
    當我在工作室就這個問題詢問同事時,他們有的已婚是幾個孩子的媽媽,有的正在熱戀,有的還是母胎solo,所以每個人對於我的問題都各執己見。所謂的「一見鍾情」是短暫的相處,快速的接觸,一瞬間爆發出來的喜歡,這樣的感情經受不住一點點考驗,或者可以說「一見鍾情」是見色起意,這樣的愛情只有三天熱度。
  • 2017年東京料理界新人王 銀座「CHIUnE」
    但他就像為表達自己廚藝的最高境界而進軍東京區開設餐館的父親一般,也選擇在銀座區,還是在自己父親的餐館附近,開設了一間自己的新餐廳「CHIUnE」。「CHIUnE」開設的兩個月後,在二月的某晚,我使用Google Map尋找該店的位置,訪問了這個現時炙手可熱的話題,這個「熱門新人」的新店。
  • 一周 Top2:為什麼港幣的符號不是「¥」和「£」而是「$」?
    文/筆戈科技·深藍的歌周末兩天,筆戈科技氣質如蘭英俊瀟灑,卻有些孤僻呆滯的執行主編 @Jason Hau 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資本主義的香港暴走了整整兩天。鬼知道他都去了什麼地方,鬼知道他在什麼地方突然找到了免費 wifi,於是微信丟給了我一個極為深刻的問題——為什麼港幣的貨幣符號不是「¥」,也不是「£」,而是「$」呢?這問題也的確讓我困惑。雖然港幣和人民幣分屬於兩種貨幣體系,但兩者的貨幣單位都是「圓」,日元都可以以「¥」為符號,港幣使用「¥」也是說得通的事。
  • 你還記得「會說話的湯姆貓」嗎?
    因此,「湯姆貓與它的朋友」系列風靡全球,在 1 年半左右(19 個月)時間裡下載量超過了 3 億次。在「湯姆貓與它的朋友」續作中,比較重要的角色是安吉拉(Angela)。她是湯姆的女朋友,設計者給她安排了鮮明的性格——時髦愛漂亮,喜歡唱歌、跳舞、旅遊和時尚,還有點兒小脾氣。從安吉拉開始,「湯姆貓」系列的小動物們開始有了更加具體的「人設」,角色之間的互動也更富故事性。
  • 李遐怡與YG的專屬合約2023年才到期!網友:「這是什麼所屬社啊!真的太愛藏人了!」
    最近,就有網友提到李遐怡和YG籤了10年合約,專屬合約是2023年7月到期,這也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表示:「這是什麼所屬社啊!好心疼李遐怡的青春歲月」、「好想聽她的專輯,怎麼連專輯都不給出」、「真的是太愛藏人了」、「快解約吧」等等。
  • 2017企鵝影視動漫年度發布會集錦,「我為歌狂」重製、「全職高手2...
    2017企鵝影視動漫年度發布會集錦,「我為歌狂」重製、「全職高手2」定檔!當現場響起「我為歌狂」主題曲時,小編就燃了!  除了以上作品之外,還有很多其它優秀的國漫公布: 「超神學院之雄兵連」(2017年6月) 「擇天記」第三季(2017年7月)
  • 日本電子動漫歌音樂會——「animesia」
    之後,在2014年5月開始了「電波組.inc 」的「全球電波巡演2014 」,在最後一站,日本武道館演唱會上,面對1萬人的觀眾,擔任開場DJ一職,受到了各個觀眾群的好評。 2017年「電波組.inc 」 「幕神體育場2017」最後一站的日本武道館的演唱會上再次擔任DJ,點燃了全場的氛圍。
  • 咕咕雞「2017臺灣新光三越雞年特展」
    臺灣新光三越百貨雞年春節推出「2017新光三越雞年燈展」,將持續至本月末。此次主燈《GOOD GOOD NEWS》以母雞帶小雞延伸燈節概念,設計主軸以小雞圍繞在母雞身旁,一同「咕、咕、咕」的談論2017年將是充滿幸福活力的一年,同時此次主燈也特別巧思設計,每日將從東方開始轉動,象徵著迎向陽光,有正面積極的涵義
  • 吉元燁子:我的裝置藝術「事象の地平線」
    我為什麼想到創作「視界的地平線」這個作品。2016年我到敦煌參加絲綢之路國際文化博覽會,這是我第一次進入沙漠。沙漠很大很大,人很少很少,我的朋友問我:「你覺得很寂寞嗎?」「界」「傳燈」2017.1.2 APITA (雅品嘉) 金虹橋店 元旦活動參加いけばなLive2017.8.12-8.20 吉元燁子現代插花藝術展「妙音 ー今、懐かしきあの未來ー」@上海千匠文化藝術接待中心2017.9.17 亜州伝統文化交流會月光にていけばなLive2017.9.20 ROBAM老闆電器廚源 四季「食間的旅程」裝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