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0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撰稿|安 諒
終於可以面見老杜了,明人心裡是歡喜的。老杜是位賢者,其《為人處世的三字經》借古諷今又妙趣橫生,讀來是種享受。
其實,明人早與老杜通過程龍互加了微信,但未曾深談過。春暖花開的四五月裡,明人幾次蠢蠢欲動,聯繫了在京的程龍,他是老杜的學生,也是明人的文友。程龍倒是爽快熱情,不過,他回復的關於老杜的意思,就是「別急,現在不是時候,總有機會的」。
六月上旬,老杜答應會會明人,約在北京東城區的一家川菜館。老爺子面帶微笑,慈眉善目,握住了明人的手:「我知道你一直呆在上海,上海本土新增病例不是沒有了嘛,不用緊張,不用緊張。」
作陪的,還有幾位老杜的學生。一位在北大任教的劉老師說,這是今年春節以來第一次參加宴請。老杜抿了一口茶:「整個北京啊,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狀況,你我總要出門的,別多擔心啦。」他的神態,無愧賢者風採,席間無不佩服。後來,老杜娓娓而談,還給了明人一本《為人處世的三字經》,扉頁上早已籤上了明人的大名,落款處蓋了印章。據說,這是老杜贈書的一個規格,讓他高看一眼的人,才會加上這一印章。
返滬不久,北京疫情嚴峻。明人不由慶幸,自己行程匆匆,且沒去過高風險地區;主動詢問程龍,所到之地和所見之人有無異常,得到「無異常」的答覆,心情更寬慰了些。想了想,再自費做了核酸檢測,過程挺難受,結果好,終於徹底釋然。
這天,明人接到了一個電話,是程龍在京打來的。說老杜今天下午抵滬,倘若方便,煩請明人安排下貴賓通道接機。明人有所遲疑,最近這段日子,上海防控升級,除了境外,內地的重點就是北京,萬一有事怎麼辦?還有,北京來滬,不用隔離的嗎?程龍說,放心,老杜沒去過高風險地方,還做了核酸檢測,你就稍稍安排一下吧。老杜很想來滬看看的,說上海快出梅了,天氣不錯,自己在北京憋壞了。
接機倒是挺順利的。在機場貴賓室,老杜像換了個人似的,嗓門調高了,話也汩汩流淌,笑聲朗朗。明人向程龍投去一瞥疑惑的目光,卻被老杜捕捉到了:「呵呵,明老弟看不懂了吧。我這回出京,碰上千年一遇的情況,多少人勸我不要外出了,出小區時也有人勸我,到機場時,還是有人勸我。我說我怎麼了,與新發地絲毫無關聯的,東城區就是中風險區,發現5例之後,連續數日沒新增,何況我也做了核酸檢測,咽拭子,陰性,根本沒問題。再不讓我外出,準保出問題。」他哈哈大笑著,說,「我必須到上海來轉一轉啊,誰也攔不住我。你瞧,我現在不是站在魔都這美麗的土地上了嗎,我高興呀!」
當晚,雖有不安,明人還是在嘉裡中心找了一家餐廳,私人款待老杜一行。另叫了幾位文友作陪,有一位也是剛剛從北京來的。還未開席,老杜忽然收住了笑,驚問他來自何區。那位毫無遮掩地回答,是豐臺區,不過他所在街道尚未發現一例感染者。老杜的臉色明顯變化了。稍坐後,他稱自己胃痛病犯了,不容分說地,先告辭離去了。賢者的身影,忽然顯得似乎矮小了許多,連小心賠著笑臉的程龍,也面呈幾分尷尬。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