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修成九次第定,但是不能得到漏盡通,證阿羅漢果,就因為有這個妄想

2021-03-03 楞嚴妙蓮華

點擊上方藍字「楞嚴妙蓮華公眾號」查看更多精彩

珍貴影視:宣化上人對楞嚴咒的開示

聆聽宣化上人《楞嚴經淺釋》音頻可掃描下方二維碼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71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佛欲令一切眾生得入無生法忍,於是坐在師子座上,用手摩阿難的頂,對阿難就說了。「師子座」,並不是說佛騎著獅子,或坐著一頭獅子,或者雕刻一個獅子來坐;是因為佛說法好像獅子吼,所以佛坐那兒,也就說是師子座。摩頂,就撫摩他的頭;在佛教裡頭,表示一種最慈愛的攝受力量。

如來常說:如來我昔日常常地說。說什麼呢?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所有的一切法,就是由我們心裡頭所現出來的。「諸法」,是所有的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間法。「所生」,從這兒生出來種種的法。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所有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因因果果,和微塵那麼多的世界,都是因為我們這個心而成就的。

所以在中國宗門所講的機鋒轉語,古來的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你若認識自己的心了,這個大地連一寸這麼多的土都沒有了。你說有什麼?到什麼地方去了?可惜我們人就都沒有認識心,所以大地才這麼多的土。

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佛叫了一聲,說阿難哪!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假設這一切的世界,所有一切一切,都包括在內了。「其中」,就是在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這個世界裡頭,乃至那最小的草、葉、細線、絲結。「縷」,是細絲;「結」,是絲結成結。詰其根元,鹹有體性:你追究、找它那個根元,統統都有它各自的體性。「詰」,就是問。

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淨妙淨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就算這個虛空,也還有個「虛空」的名字,還有個虛空的相貌呢!所以一切一切的,都有形體。況且這種清淨而妙淨、妙明這種的心──這一切性的心,它怎麼會沒有體呢?它一定也有體的。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吝」,就是吝惜、不舍。假如你一定固執你那個見解、你那個成見、你那個主觀,說是「分別覺知」這個觀察力,它所能明白的這個性,就是你的心。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你這個心,就應該離開一切的色、香、味、觸,以及聲和法等種種的塵,另外還有一個心存在。「色」,就是有形有色的。「香」,就是香、臭。「味」,就是味道。「觸」,就是接觸、觸覺。這單單說「色、香、味、觸」,沒有說「聲」、「法」,但「諸塵」,也就包括「聲」和「法」在裡頭。

「別有全性」,你要是一定說這個是心的話,它就應該和色、聲、香、味、觸、法沒有關係,另外再有一個心和這色、香、味、觸都不發生關係了。所以如果你說你「分別的這個心」,是你的心的話,那你這個心就應該離開色、香、味、觸一切六塵的境界,另外「別有全性」,還有一個心存在。

因為佛所顯露的這個真心,都在六根門頭──眼、耳、鼻、舌、身、意,顯出來這見性是不動不搖的,這才是一個真心。要是阿難所說的「分別覺觀那個心」,就和六根沒有關係了。所以佛說,若離開一切色、香、味、觸這諸塵事業,離開這一切的境界,應該另外再有一個心。那麼是不是這樣呢?本來不是這樣;不過佛這樣來開示阿難,這樣對他講。

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可是你現在不是這樣!好像你現在在這兒聽我講法,你現在就因為這個聲塵,而生出一種分別心,你並不是離開這個聲塵,而另外有一個心。

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閒,猶為法塵,分別影事:縱然你能暫時息滅了見、聞、覺、知,你又能內裡守住這種「幽閒」;實際上呢,這還是第六意識的作用,這還在法塵裡頭。

「內守幽閒」,你把見、聞、覺、知都滅去了,又能內裡守住這種「幽閒」;你也沒有見,也沒有聞,也沒有覺,也沒有知了,這是「空」的境界這一種功夫了。「幽」,就是很清幽的。「閒」,什麼事情也沒有,好像什麼事情也都不做了,很空空洞洞的。外道以為這種就是最高的境界了,坐在這個地方,他覺得無人、無我,什麼都空了,連自己這個身體都沒有了,他以為這是功夫,這叫「內守幽閒」。實際上,這還是前塵分別影事。

「內守幽閒」,這在功夫上來講,這就是稍微得到一點輕安的境界。輕安,就是很少的這種安定。但是外道以為這個就到了極點了,就牢牢地守著,不叫這個功夫失去了,這是外道修這種「內守幽閒」的功夫。他覺得這種的境界是不錯,實際上,「猶為法塵」,這還是第六意識的作用。

在眼、耳、鼻、舌、身這前五識,他滅了、沒有了──眼睛,這個見也不向外跑了;聞,也不向外聞了;嗅,也不隨什麼味的境界轉了;身,也不隨觸覺所轉了;可是在意裡邊,內守幽閒。這「內守幽閒」,就是說第六意識;這第六意識有「獨頭意識」,它還在裡邊守著。

這獨頭意識,好像我們一般人誰都會做夢,這個做夢的境界,就是第六意識的作用,這叫「第六獨頭意識」。在見、聞、覺、知都能滅盡了,這也還是在第六意識上用功夫呢!這外道的功夫,你覺得是很不錯了,但是在佛教裡來講,這連一步也還沒有走,這叫「內守幽閒」。

「猶為法塵,分別影事」,這還是在法塵裡頭,不過它很微細微細的,你覺察不到。這就叫在意裡邊很微細的這種分別影事,還是隱隱藏藏,是一種不真的境界。你不要在這個地方就得少為足,說:「哦,這就是坐禪坐出功夫來了!」這還要往前去進步,不要停止在這個地方;停止在這個地方,容易落到頑空上;落到頑空上,就對坐禪沒有益處的。頑空,就是沒有了,他這個見、聞、覺、知都滅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第六意識有「獨頭意識」,這是很容易誤入歧途,在這個地方走錯路了。獨頭意識有四種:

(一)散位獨頭意識。我們人一天這個散亂心,分別種種,這就叫散位獨頭意識。

(二)狂亂獨頭意識。狂亂,就是這個人發癲狂了,他亂說亂講的;這其中都是獨頭意識來支配他,這叫狂亂獨頭意識。

(三)夢中獨頭意識。在做夢的時候,夢見種種色色,或者是奇奇怪怪這些個事情,都是獨頭意識在作怪。

(四)定中的獨頭意識。就是現在我們所講的,這個見、聞、覺、知都滅盡了,但是那獨頭意識在定中還活著,沒有停止。你覺得見、聞、覺、知都沒有了,但你還有一個意念在裡頭;這是定中的獨頭意識,這也是要不得的。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八○年代補述

「獨頭意識」這個「獨頭」,就是單獨的,它獨來獨往,獨做主張,所以叫獨頭意識。這個「獨」,就是一個孤獨;這個「頭」呢,就是頭意,頭一樣識意,也就是一個領袖的意思。

那麼怎麼不說眼識是獨頭意識,也不說耳識是獨頭意識,而說這個意是獨頭意識呢?因為意,它在這兒是個獨裁者,雖然是它可以代表眼、耳、鼻、舌、身這五識,可是它自己單獨去,不和它們一起去;那麼它這種情形也沒有告訴第七識;所以它就前邊和五識也脫離了關係,後面和第七識也沒有什麼來往。

在這個時候它自己就像土匪頭子似的,土匪頭子有的時候單獨地就出去做案,或者搶,或者做什麼事情。他有一班人,但是他有的時候想自己獨吞這個財產,就自己偷偷去。

在明白的時候,眼、耳、鼻、舌、身這五識,什麼都要聽第六識來指揮。譬如,你這個眼睛要看,那個第六識說可以,它預先就打了招呼說:「你去看看!」眼就去看了!它又打耳識一個招呼說:「你去聽聽!」耳就去聽聽。打鼻識的招呼,說:「你聞一聞!」鼻就去聞一聞。如果第六識不發號施令,眼睛也不會看,耳朵也不會聽,鼻子也不會聞的。

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賊,不過這個六賊,意是個頭子,五識就歸它管;可是五識管不了它,所以它在夢中,自己就偷偷摸摸跑出去幹事情了,這叫獨頭意識。它沒有一個侶伴跟著它,是獨行飛俠,就像個俠客自己單獨去,所以叫獨頭意識。就在你夢中,做夢吃好東西,自己在那兒吃,哦,吃得很香很香的!那時候雖然都是意識作用,吃可是吃,但是這五識根本就沒有份,不過它自己在這個地方有個妄的境界現出來了,所以它的名字就叫獨頭意識。

它獨來獨往,獨闖天下,你看在那兒有些個幻境出來!你想要吃東西,就現出來一些好吃的東西;你想要穿好衣服,就會現出一些好衣服來。這都是在那兒以妄制妄,製造出來一些個妄念。若按著字義來講,因為它和前五識也沒有連帶關係,和第七識也沒有去商量,所以叫「獨頭意識」。它自己先去探險,又可以說是探險家,就是單獨的要做領袖,一個人要做皇帝;你們若這樣一想,對明白「獨頭意識」會有幫助的。

──上人八○年代補述至此

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

佛又對阿難講,我非敕汝,執為非心:我不是命令你、不是敕令你,叫你一定執著你說的這個不是心。我不是這樣!那怎麼樣呢?但汝於心,微細揣摩:但在你那個心裡邊,你微細微細地詳細揣摩。「揣摩」,就是詳細想一想。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假設離開這個前塵,你還有一種分別性的話,這個才是你真正的心。

若分別性,離塵無體:假設你這個分別性,離開塵,你找不著它一個體的話,斯則前塵分別影事:這是在塵的前邊,有一種分別影事,這個不是你的真心。

這一段文就講明白一些了。

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你因為對著塵而有心,不對著塵你就沒有心了。可是這個塵,它有時會沒有的,不是常在不滅的。塵若變滅的時候,你就沒有分別了,那麼你這個心,就好像龜的毛、兔的角。龜什麼時候身上生毛了?兔又幾時生角了?沒有的。你這樣,就等於沒有心一樣的。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你既然沒有心了,那麼你法身也沒有了;你根本就連心也沒有了,身也沒有了,那麼你用哪一個去修行而證果呢?又誰能證得到這個無生法忍呢?

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在佛說你對著塵而有心,塵變滅了,你的心也變滅了;這就等於龜毛兔角一樣,龜毛兔角根本是沒有的。那麼龜毛兔角既然沒有,你這個心也沒有的;你既然沒有心了,又哪一個是你的法身呢?你又怎麼能修證呢?又怎麼能悟無生法忍呢?根本你連個心都沒有了,你怎麼去修、證和悟無生法忍呢?

這樣一講,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這個時候,阿難和這在會的大眾一想:「啊,也對!對著前塵有分別,離塵就沒有分別了,這豈不是沒有心了嗎?」於是大眾都沒有話講了,都睜著眼睛說不出來話。但是這個期間可不是入定,大家都不知怎麼樣好了。佛看見大家這樣無所措手,手忙腳亂,不知怎麼樣好了!啊,都把心丟了!

在中國《孟子》上,也講這個心,我先講一講《孟子》這個心。《孟子》上引用孔子的兩句話說:「『出入無時,莫知其鄉』(音義同「向」),惟心之謂與(音義同「歟」)!」「出入無時」,出去,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去;回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莫知其鄉」,也不知道它到什麼地方去。

「惟心之謂與」,這大約就是說的這個心吧?孟子所說的這個「心」,也是這個妄想心,不是真心。真心又怎麼會有出入呢?沒有出入的。他又說:「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說人哪,有雞和狗跑了,他就知道周圍去找這隻雞、這隻狗;他自己的心跑了,卻不知道去往回找。這就是說這個妄想心,一天到晚打妄想,跑到東邊去,跑到西邊去,跑來跑去的,可是人不知道把心管一管,叫它不要跑這麼多空路。

雖然說不用買飛機票,不用買火車票,可以跑到紐約去──想一想紐約:「啊,紐約那個 subway very fast(地下鐵很快)!」又想到什麼地方:「喔,這個屋侖橋,世界有名的!」想這麼多東西,到屋侖橋上去玩,也不用搭巴士;到紐約去,也不用坐飛機。這雖然是很便宜的事情,但是很費心力的。孟子是這樣講,他講的也是這個識心;現在講阿難所知道的這個心,也是識心。這個識心是無常的,真心是常的。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於是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我們這個世間,這一切諸修學人,雖然已經修成了九次第定,但是沒有得到漏盡通,成阿羅漢果。

什麼叫「九次第」?就是「四禪、四空處」,再加一個「滅受想定」。四禪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四禪天。四空處是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

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為什麼修成九次第定,而不能得到漏盡通,證阿羅漢果?就因為執著生死妄想,就因為有這個妄想,他認為這個妄想就是真的了。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是故」,因為這個。所以你現在雖然得到多聞這個利益,卻沒有得到無漏。那麼阿難現在本來證初果了,為什麼還說不成聖果呢?這個「不成聖果」,就是沒有得到漏盡通。在小乘裡,初果也算聖果;要是在菩薩裡邊,沒有得到無漏,就不算聖果,所以佛說他不成聖果。

──第二冊終

相關焦點

  • 佛教中的「天眼通」和「天眼明」是有差別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宏海法師講解154證到阿羅漢道以後有什麼功德呢?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那在(宏海法師講解153)已經講解過是哪三明,今天我們來講講六通!什麼叫六通?證到阿羅漢叫做無學。那麼在阿羅漢之前都叫做有學,還是你應該學習。
  • 逸塵居士《禪定指要》三、羅睺羅用定法證得羅漢果位
    那麼,這位羅睺羅連同另外三位都還在,都在這個人世間度有緣人。那麼,要說年齡,就該有二千多歲了。對於世人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但我確信其有,確信羅睺羅尊者就在我們這個世界上活動,而且很可能就在中國。因為印度佛教衰落了。大約在十一世紀初,由於穆斯林國家十多次侵入印度,搶劫財物,毀寺殺僧,使印度佛教受到沉重打擊。
  • 愚鈍的老比丘證得阿羅漢果,慈力王的慈悲,看準方向做事的故事
    愚鈍的老比丘證得阿羅漢果小小的多摩羅國佛法教化盛行,精舍處處可見。人民生活平靜安祥,對出家修行的人尊敬備至,蔚然成風。多摩羅國首都的郊外,有一所精舍點綴在綠樹濃蔭之中,雅潔幽靜。每當日出日落,便有悠揚的鐘聲從精舍傳來。而精舍住有五百比丘,精進修行。然而,並不是每個比丘都是學問豐富,精於禪坐。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但是,雖然六道沒有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沒斷,無明沒斷,他醒過來是什麼樣子?醒過來的現象是十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菩薩法界、佛法界叫四聖法界,六道,四聖六凡。我們現在很不幸,墮在六凡裡頭,出輪迴太難太難了,生生世世無量劫來都沒有能夠脫離。在這一生當中,我們遇到稀有難逢的機會,就是佛法。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有無量法門,門門都要斷煩惱證菩提。
  • 【以戒為師】教你漏盡通,修成無需睡覺的純陽之體
    天上的魔和鬼神,都有五種的神通。什麼五種神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但沒有漏盡通;如果他得到漏盡通,他也就不會來擾亂你了。因為他沒有得到漏盡通,所以他就還想做壞人,還想做惡人,來破壞你。可見這個漏盡不容易得的。  什麼叫漏盡?再講真一點,就是你一天無論男人、女人,男的想女的,女的想男的,那就叫漏。你沒有把這個念頭斷了,那就沒有得到漏盡。
  • 真正得宿命通的人,就不敢玩神通啦!
    乃至說,他知道了自己的過去未來了,宿命通了以後,發的神通差不多了。但是通了宿命的人,自己有神通也不敢玩了,曉得這個嚴重得很,不能錯一點因果的。  意識境界的重重獨影,如果你定力深啊,豈止夢中知道做夢而已哦,「三界輪時也(易)可知」。神通一切境界都是有的。但是你不要認為那個是真的。搞清楚啊,對了沒有?解決了!
  • 淨空法師:有神通,傲慢心生起來,反而成了障礙
    可是佛的眼睛,他是各種光波統統見到,他沒有障礙;各種的音波他都聽得到,他也沒有障礙。所以十方世界諸佛說法,他坐在此地不必去,聽得清清楚楚、看得清清楚楚,如同對面。這不是不可能的,真是可能的。我們現在六根的功能,雖然不是說完全失去作用,還有一點小小的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功能失掉了。怎麼失掉了?佛在經上給我們說,就是因為所知障跟煩惱障把你障礙了。去掉所知障與煩惱障,你六根的功能完全恢復。
  • ...61-80:如果把煩惱離開,就得到解脫、得到自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每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為一個劫。一個中劫有二十個小劫。換言之,在這個長劫中,有無數成住壞空四個劫那樣長的時間。在短劫中,有一個月或半個月,甚至一晝夜那樣短的時間。國土雖然不同,但是國土性是平等的。菩薩是常勤學習種種智慧,觀察世界成住壞空的因緣,時時刻刻在精進,而不放逸,也不懈怠。普詣十方諸世界,而於方處無所取,嚴淨國土悉無餘,亦不曾生淨分別。
  • 《楞嚴經》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第一百零六段)#憍陳那聞聲修四諦法證阿羅漢果#【阿難及諸大眾,蒙佛開示,慧覺圓通,得無疑惑。一時合掌,頂禮雙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無礙!雖復悟知,一六亡義,然猶未達,圓通本根。世尊!爾時世尊,普告眾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時,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證,音聲為上。
  • 金融領域中MSD通證技術的大規模使用
    這也就意味這市場的整體政策正在發出這利好信息,MSD通證技術有了更加廣闊的運用空間。  MSD通證技術作為一種整合傳統科技手段的技術,其本身除了科技價值之外還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在傳統的觀念中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科技的發展也通常被認為是經濟高速增長的信號。無論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中擊敗傳統手工業的機械工業,亦或者是第三次電氣革命中擊敗傳統工業的信息工業,都是科技推動經濟發展的最好作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