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吃聞名的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除眾所周知原因外,還有兩條玄機

2020-12-20 騰訊網

我國人民一直自嘲是"吃貨的民族"。在中國,人們看到不熟悉的生物,第一反應不是要離遠點或者請教別人這個東西危不危險,而是"能不能吃、好不好吃、怎麼吃"這靈魂三連問。在前段時間,大家固守家中百無聊賴的同時,還人人都變身為"中華小當家",不斷的鑽研廚藝、研究新菜式。

如果說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屬性的話,那我們華夏民族與生俱來的天賦技能莫過於種菜、吃貨這兩項了!可以說,在地球範圍內,連中國人都沒有辦法變美味的東西,別的民族對那些東西肯定也是沒有辦法的。不過雖然中國人以"吃"聞名,但有一樣東西卻是連中國人都不吃的,那就是貓肉。

中國人的"吃"名遠播

我國的飲食文化自古以來就十分的博大精深,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的特點,我國的美食也是風貌各異。總的來說,我國分為八大菜系,這八大菜系之中有粗有細,既有濃湯厚醬的衝擊,也有精工慢燉的細緻,大致是"北鹹南甜西辣東酸"的基本格局。很多原本其貌不揚的食材,一旦經過了中餐大廚的加工,立馬就會煥發出不一樣的可能性。更為難得的是,中餐之中對於食材的講究不是那麼嚴格,品質優良的食材固然會令美食更添風味,但即便是最家常的食材,在中餐的體系之下,也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我國人民對於"吃"的講究是毋須贅言的,但真正讓中國人"吃"名遠播的卻是現在宵夜攤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小龍蝦。原本中國的河湖之中是沒有小龍蝦這一品種的,小龍蝦的故鄉遠在大洋彼岸的北美洲。在北美洲,小龍蝦是河湖一霸,侵佔了無數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間,是令北美諸國十分頭疼的一個難題。

在小龍蝦初初登陸我國的時候,很多人都擔心它會不會破壞現有的生態平衡,造成新一輪的物種入侵,但這種擔憂很快就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原來,在北美興風作浪的小龍蝦,因為太過於好吃,而被我國人民吃到了靠著養殖為生的地步,中國人的"吃貨之名"也就此一戰成名,威震海內外。

由此可見,我國人民真的十分擅長變廢為寶,將各種不可能變為美味!

不吃貓肉的最大原因

貓不是我國的本土生物,關於貓是何時出現在我國的,流傳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貓咪是隨著西漢時的絲綢之路,在我國落戶的"。根據《禮記》中"貓,食田鼠也"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最開始的時候,貓被人們所飼養的目的在於保護農田、捕食老鼠。雖然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但僅憑著一條理由就不吃貓肉,那未免太過牽強。

事實上,我們的祖先以及今人們之所以不喜歡吃貓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貓肉真的不好吃!我們都知道,古代做飯時用的調料並不像今天這麼多,所以一些食物如果具有很強烈的味道,那人們大多會放棄食用它。根據《本草綱目》中的記載,我們能得出"貓肉很酸"的結論,而《本草綱目》對於這一點的表達更是毫不含蓄,直言說到"貓肉不佳,故用者稀"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貓肉不被人們食用,主要原因在於其過酸、難吃。這一點事實上,也是眾所周知的。

內裡玄機

其實還有一點就是,從古至今,貓在我國一直都具有神秘色彩,民間還一直有"貓有五福"的傳說,再加之貓可以守護農田,所以其在古人的心目中一直具有神靈的色彩。有了這一層緣故之後,人們自然不再喜食貓肉了。

除此之外,貓是雜食性動物,多以老鼠為食。老鼠生活在幽暗骯髒的地方,那麼以鼠為食的貓身上自然也帶有很多病菌,在古代消毒技術不發達的時候,那些病菌可能是會致命的!這也是貓肉為什麼不被大眾所喜歡的原因之一。

從不吃貓肉這一點其實可以看出,我國人民自稱為"吃貨",其實大多是自我玩梗,而不是真的認同自己就是"吃貨"。不過話說回來,貓貓那麼可愛,不吃貓貓當然最好啦!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何不吃貓肉?原來李時珍早就告訴我們答案,古人試過
    我們從小就習慣性的知道了合理搭配膳食,知道雞鴨魚肉下肚,而且在中國的飲食結構中,只要烹飪得當似乎什麼都能吃,但是卻很少有人探究過為什麼能吃。既然中國人什麼都能吃的話,為什麼沒有人選擇吃貓肉呢?原來古人曾經就給過我們答案,那麼為什麼不吃貓肉呢?
  • 中國人什麼都敢吃,可為啥沒有吃貓肉的習慣?
    而貓肉到底酸不酸,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貓(狸)的註解裡這樣說「然狸肉入食,貓肉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大概意思就是貓肉口感不佳,所以吃的人較少。雖然我沒吃過貓,但是不吃貓僅僅是因為發酸這個角度還是站不住腳的。大家都知道舌尖上的中國人光烹飪手法都有炒、爆、熘、炸、烹…等等各種手段。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 首先說一下,中國人是吃貓肉的。比如有道菜叫龍虎鬥,說的就是貓肉和蛇肉煮成的。但是,除了龍虎鬥這道菜之外,多數中國人在上千年裡是不吃貓肉的。
  • 我吃過貓肉
    不知道費了多大的功夫,總算把它弄死了,我和父親都是一身的虛汗。後來,父親把那隻貓剝皮肢解。然後架起大鐵鍋,給我們煮了一鍋貓肉。那是我第一次吃貓肉,也是今生唯一的一次。貓肉到底什麼滋味記不得了,反正不太好吃,好像有點酸澀。母親沒有吃,妹妹也好像吃了一點,那個場景我至今歷歷在目。
  • 為什麼很少有人會吃貓肉?吃貓肉真會招報應嗎?看完總算明白了!
    很多網友開玩笑的說我們中國人什麼都吃,比如老鼠幹、蛇膽幹或者是一些比較有毒性的比如蜘蛛、蜈蚣、蠍子等等。但在這麼多食材裡面,貓肉卻是最不受人青睞的,這是為什麼呢?我們經常會聽到貓咪有九條命這種說法,一些迷信的人認為如果得罪了貓咪,那它一定會來報復自己,還會給家人帶來不好的運氣,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吃貓肉。
  • 貓那麼可愛還有靈魂,那些虐貓吃貓肉的人良心難道不會痛麼?
    難道為了視頻,這些壞人還有平臺為了利益可以這樣做嗎?故意讓動物打架、小貓站立蹦跳傷害關節、人為訓斥虐待,這些種種惡劣行為絕不點讚!相信不少的小夥伴會滿腔怒火。但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虐待動物並不涉及違法,只能遭受道德上的譴責。
  • 老祖宗為何從不吃貓?看看李時珍《本草綱目》寫了啥,你就能理解
    但我們可以發現,生活中很多人不忌諱吃狗肉,卻不怎麼碰貓肉,至少在中國民間是這麼個狀況。其實這種現象的形成與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有關,具體說起來,主要有3方面原因。 《禮記》中更是對堯舜時代祭祀百神進行了詳細描述,百神就包括天神、農神、虎神還有貓神,所謂「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想想看,那時候農耕的技術可遠沒有當下先進,貓可以幫大家抓老鼠,保護農作物,古人為什麼要大量吃貓坑自己呢?
  • 「貓有九命」,為什麼貓肉少有人吃,李時珍記錄了答案
    記得有一次,家裡的一隻貓死了,我問長輩貓肉能不能吃?長輩只是簡單地回了一句:不能吃,把它埋了。這個疑問其實一直藏在心裡,感覺貓的身上有一層神秘的面紗。我們經常看到貓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來,而身體不會有絲毫損傷;而狗從同樣高度掉下來的話,非死即傷。經過查一些資料, 終於找到了答案。
  • 小心貓肉不能吃
    食用貓肉存在安全隱患本報曾經報導過,我市鄉鎮冬季頻發毒狗事件,如今又上演了捕貓事件,冬季有人吃狗肉,捕貓用來做什麼呢? 市區一家做餐飲的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南方一些省市有吃貓肉的習慣,有一道菜叫做「龍虎鬥」,就是蛇肉燒貓肉,據說有滋養補腎的功效。 另外,這些貓被運往山東後,經過屠宰,皮肉都可出售。「皮毛專門有人收,現在有人用貓皮做衣服。」而貓肉的流向可能有兩個,一是運往南方,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冒充其他肉出售。
  • 你曾吃過的貓肉:天津又查封一非法貓肉屠宰點,本將運往山東做成火腿腸
    但事實是……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在我國,關於「貓肉」有一整條黑色產業鏈。早在9年前,艾未未工作室資助拍攝的紀錄片《三花》就明確地揭露了這條黑產的來龍去脈,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看看,這部片子還挺容易找到的,太殘忍了,小寵君就不插入視頻了:
  • 回人不吃豬,滿人不食狗,藏人不食魚,漢人不吃什麼呢?
    眾所周知,回族不吃豬肉,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回族人不僅忌諱吃豬肉,還忌諱吃其他肉類,這和他們的信仰有很大關係。回族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古蘭經》規定,不可食用的東西有三種:第一種是自行死亡的動物,即因各種自然災害而死亡而非人為死亡的動物;第二是動物的血;第三種是豬肉。
  • 美國人疑惑不解:中國人連「亞洲鯉魚」都吃,為何不吃金魚?
    美食文化中,除了必不可少的麵食和米飯之外,中國人似乎最離不開「魚」這種食材,不論是海裡的魚還是淡水的魚,基本上都能被烹飪成美味佳餚。 在這些魚類品種當中,性價比最高的就是那些草魚、鯽魚、鯉魚等,常見的烹飪方式大致除了紅燒、清蒸之外,還有燒烤、燉湯等。
  • 【雪上加霜】外媒爆出中國人吃「三吱兒」視頻
    但是除了這一點之外,影響更深的就是華人餐飲行業,由於當時留學生組織的「行為藝術」活動中有「中國人吃貓肉,吃狗肉」、「中國人死了送餐廳」等字眼,對華人餐飲業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有華僑說:「原本以為retiro事件將會在留學生的道歉後慢慢淡去,但是這幾天這件事情又在朋友圈炸開鍋,有傳言說有同胞的餐館生意額下降不少,黑屏門,也出現了不少滋擾份子說賣貓肉,人肉等。」
  • 紅燒肉 中國人永遠吃不膩的一道菜!
    民間諺語說的好:「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從前,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較窮苦,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年肉」最講究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代表著富裕的意思,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富裕十足。
  • 大街上找妓女、要吃貓肉狗肉,這個亞裔網紅拍攝辱華視頻惹眾怒!
    美籍越南裔,他的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越南人。一些熟悉他的網友會稱呼他為「米缸」。2012年,他開始了自己的遊戲博主生涯,並以RiceGum為藝名,目前在YouTube上已經有了一千多萬粉絲。接著在一個賣牛雜的地方:「這是不是狗肉啊,我覺得好噁心,我們要不要去試點貓肉。」
  • 為何古人從不吃貓?看看《本草綱目》裡都寫了啥,你還敢吃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作為家養的動物,幾乎絕大部分都是可以吃的,比如說狗、牛、羊、雞、豬等等,但偏偏就是貓不行,為什麼貓這麼特殊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這貓的「身份」確實和其他的家養牲畜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是這樣的。《韓奕》中就有「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二句。 貓在這裡直接和老虎對等了。
  • 你愛吃貓肉嗎?
    不吃不喝幾天,造成大量的死亡。2009年12月18日,浙江省嘉興市王江涇收費站,志願者攔截貓車。都是漂亮的家養貓。它們從何而來,又將被送去哪裡?無非是殺了吃,做成肉串,冒充羊肉牛肉。據說,廣州砲臺是全國有名的吃野味的城市之一。這兒的市場,挨家挨戶掛著醒目的」貓肉,狗肉,蛇肉「招牌。其實,比起集中火力打擊貓狗販子,最重要的還是抓住這吃貓狗肉的源頭。
  • 為何外國人不吃「全熟牛排」,中國人則「不熟不食」?
    不管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對吃的追求,遠遠大於其它物質與事情上的索取,尤其追求食物的美味、口感、營養,不管美食便宜或昂貴,更注重美食好不好吃,而日常大部分肉類,中國人和外國人所追求的都是軟嫩多汁的口感,才能稱得上美味。
  • 都是木頭,為何只有桃木劍能夠闢邪除魔,很多中國人不知道緣由
    特別是在古代的時候,無數的中國人將桃樹視為神聖之樹,認為它是陽氣匯聚之樹,而在周禮之中的相互交往和回禮之中也有著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瑤的說法,其中很長的一段時期,以楚文化為主的楚地,瓊瑤其實就是水蜜桃。但要說起桃樹為何能夠成為中國闢邪聖樹,還得從中國人的東方神話和西方神話說起。
  • 為何中國人不吃黃鼠狼?其實並非迷信,《本草綱目》給出了答案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而美食文化也天下聞名。就拿不少的動物美食來說吧,如熊掌、羊肉、排骨湯等都是可口的美味。不過古人卻不會去吃「黃白灰狐柳」這5仙。按民間傳言,據說,人們若吃了這5種動物,就會得到報應。5仙裡面的「黃仙」其實就是黃鼠狼,但古人從來不敢吃黃鼠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