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圈層,是成功學和商業分析類文章喜歡用的術語。只有突破圈層,才能獲取更多的資源,贏得更多的消費者。但主流社會的套路並不適用於同人圈。
當肖戰粉絲帶著幾大罪狀——侮辱真人、涉及色情、帶壞未成年人等等——將同人圈生拉硬拽進大眾的視野後,同人圈受到的影響是巨大的。同人作品創作交流平臺AO3(Archive of Our Own)在中國無法正常訪問,惹惱了同人圈的寫手、畫手、讀者以及許許多多參與者。平日裡「圈地自萌」的各家聯合起來,抵制肖戰。
被肖戰粉絲抵制並舉報的發布於AO3上的真人同人文《下墜》丨six tone
外界多從法律、產業的角度分析此次事件,對同人圈子的寫手卻鮮有提及。對於同人寫手,尤其是耽美同人寫手,當她們將喜愛的角色和明星寫進同人文裡,把不光鮮的經歷、對身體及心靈的傷害甚至重口味的情節安排到人物身上,她們從中獲得了什麼?
果殼接觸到的耽美同人作者,少則寫了幾千字,多則為一對CP寫過十幾萬字的長篇,全部免費無償發在網上。在一個處處強調成本收益、投資回報的社會中,她們的行為顯得有些不符常規。然而,從某種程度上說,同人圈子最牴觸的就是現實世界的常規。
小寒(化名)最早接觸同人是在小學六年級。逛漫畫店的時候,她不小心看見了《灌籃高手》的同人漫畫集。她記得當時自己「很恐慌,不知道這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圖文。」後來通過訂閱的漫畫雜誌和網上的灌籃高手同人論壇,小寒慢慢了解了什麼是同人。小寒回憶說,自己中學的時候一周只有一個小時的上網時間,她把這寶貴的一個小時全部用來存同人文章,然後一篇篇列印出來慢慢看,到現在家裡還留著厚厚一打列印的灌籃高手同人文。
從老家搬到新家,小寒一直保存著當年列印出來的灌籃高手同人文丨小寒提供
《灌籃高手》、《聖鬥士星矢》等大量日本動漫及其衍生作品在上世紀末傳至中國內地,從此內地誕生了第一批像小寒這樣的同人文化愛好者。「同人」一詞本身也來源於日語「どうじん」,本來是指「同好,志同道合之人」,但是在如今的網絡語境裡,「同人」的意義轉變為「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二次創作」。
同人創作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小說、繪畫、視頻剪輯、歌曲等,其中男性同性配對的同人小說佔了很大一部分。這類小說被稱作耽美同人,作者將原作中一般默認為異性戀男性的角色配對為同性戀人,專門講述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小寒喜愛的「仙流」是仙道和流川楓這兩個在原作中並無太多交集的人物配對,「對我來說,他倆可能代表了一種年少時期對夢想的執著吧」,小寒說。
2006年之前,中文同人小說界主要以日本動漫同人為主,但歐美同人文化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支流。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科幻電視劇《星際迷航(Star Trek)》的熱播,同人小說(fan fiction)開始在歐美粉絲中大行其道。近年來,在漫威電影、美劇、英劇和一些流行小說的影響下,英語文化圈的同人作品逐漸在中文世界流行開來。寫了不少同人文的Vicky(化名)回憶,自己高二升高三的暑假特別忙,每天從早上八點開始做題到晚上十一點,那時候最大安慰就是半夜看《哈利波特》同人文,「在一個叫『銀青色的荊棘路』的論壇上看斯內普和小天狼星的同人文,中文、英文的都看,看多了英文突飛猛進。」
上大學以後,Vicky開始嘗試自己寫作同人。在看完漫威電影《美國隊長2》後,Vicky作為盾冬粉(美國隊長和冬兵的CP配對)對原作中兩人的重逢戲份不太滿意,於是自己動筆寫了一篇盾冬同人,詳細補充描寫了冬兵是如何在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後,依然對美隊有著模糊卻深刻的思念。同人寫作有像Vicky這樣對原作情節進行補充或改寫的,也有將喜愛的人物從原作的背景中抽離出來放置於全新的環境和世界觀中,開始全新的故事,俗稱架空(alternative universe,簡稱AU)。
除了影視劇、小說、動漫中的虛構人物,同人還常常建立在現實中真實存在的人身上,以偶像明星、演員、歌手、體育運動員最為常見。這就是RPS(real person slash),真人耽美同人——粉絲以真人互動為基礎進行想像,虛構內容,創作小說。
英語文學博士,同時也是AO3網站所屬的非盈利性機構OTW交流委員會主席傑西卡·海因茲(Jessica Hindes)告訴果殼,同人文既有創意,又有批判性。同人文在已有的文本基礎上創作,第一步便提出問題「如果事情有所不同會怎樣?」。同人寫手在對原作者的選擇發表看法的同時,通過使用類似的要素和慣例,也是在對其他同人作品進行評論。由於同人文容易上手,讀者經常也是作者。讀者能通過寫作參與到圈子內部正在進行的對話中。
「有時候念頭是在早上出現的,一天都在腦海裡盤旋,就像吃了一塊糖,含了一天還覺得甜。你就一定要把它寫下來。」在談到寫文的契機時,Vicky說。
Vicky現在是尹正的粉絲,最近萌的CP是電視劇《原生之罪》的池震(翟天臨飾演)X陸離(尹正飾演)。作為上班族,Vicky每天完全屬於自己的時間只有晚上九點到十一點,這個時間段,她一般不是在寫同人文,就是在健身。在她看來,兩者功效類似,「都是對情緒的疏導,理想的狀態下寫作是非常舒服的,就像精神被按摩一樣。」
Vicky覺得,現實中自己的狀態會影響到筆下的人物,個人的情緒投射非常明顯。過得「很喪」的時期,Vicky總會想把自己故事裡的人物「殺死」,筆下的角色會帶有自殺傾向。
Alex也有類似的感覺。在現實中感到焦慮的時候,她寫的同人文會比平時更晦澀或者更暴力。年紀較輕的Alex讀耽美同人文是從《神探夏洛克》開始,到漫威,再慢慢轉到國內的《偽裝者》、《琅琊榜》等,「到雲次方就自己『下海』了」。雲次方指的是音樂劇演員阿雲嘎和鄭雲龍這對CP。
作為電影專業、輔修藝術史的在讀學生,Alex兼職編劇。寫作是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創作劇本時,Alex沒有機會自由地抒發自己的觀點,不是要聽頂頭大編劇的安排,就是要考慮現實中場地、燈光等的限制。而寫同人文,自由度更大,能更好地傳達她的觀點。
表達,是Alex寫同人文的另一動力來源。「發現一個特別的故事,我想要寫出來。不光是自己爽一爽,我想讓大家都知道這樣子的故事。我是試圖通過這個故事去表進行一些自己的觀點輸出。」
夏生(化名)也「萌」真人CP,她喜歡的CP是王一博X肖戰,又被稱為「博君一肖」。新浪的各類明星榜單中有一個CP榜,名列前十的基本上都是真人CP,「博君一肖」名列第一。夏生寫文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腦洞。腦子裡生出了不錯的念頭,她先會翻翻之前的文,看有沒有「搞過」。如果有人寫過類似的題材,她便作罷;如果還沒有人涉足,她便會開始「產糧」,自給自足。
2019年7月的新浪掃樓視頻是夏生「入坑」博君一肖的契機丨sina.com
小寒最早寫的是仙流同人文,之後也寫過盾冬。小寒說,看完《美國隊長》後,她覺得盾冬非常萌,但是打開隨緣居論壇一看,「不是ABO,就是生子文,一朵嬌花什麼的,就覺得『天啊,他們不是這個樣子的』」。她只能自己去寫一篇文來告訴其他人,在她心中的兩人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我寫完我就很爽了,就不會再寫了。」
表達觀點,宣洩情緒,滿足想像,與其說是寫同人文的原因,不如說是寫作的原因。幾百年來人們提起筆,不問回報,不計付出,不外如此。
耽美同人文的特殊之處,也是外界對耽美同人文的質疑之所在,一是利用非原創的角色,不少時候甚至是現實中的真人;二是過多的色情描寫。
由於工作的關係,Alex平時接觸娛樂圈的機會較多,她知道明星呈現在公眾面前的人設並不代表明星的真實性格。這也是她雖然了解《偽裝者》、《琅琊榜》所衍生的真人耽美同人圈,卻遲遲沒有下筆的原因,「對於有完整人設的藝人,我會比較有負擔,覺得我寫的可能跟這個人物真實的樣子差很遠。」
Alex認為,雲次方這對真人CP的不同之處在於,雖然有人設是難免的,但是和紮根於娛樂圈的影視明星不同,作為音樂劇演員,鄭雲龍和阿雲嘎不會把自己限制在人設的條條框框裡。她寫過三十多篇雲次方的同人文,全是脫離現實背景的AU。讓她最開心的讀者評價是,文中的兩個人和他們本人很像。即便如此,Alex強調說,自己寫的肯定不是真實的阿雲嘎和鄭雲龍。
談到肖戰和王一博,夏生認為,他們作為公眾人物在大眾面前肯定會有表演的成分在。除了官方發布的採訪視頻,夏生也會從其他粉絲和工作人員的路透和反饋來推測兩人的性格和關係,「我對他們性格抓不住,採訪時是一個樣子,私下又是另一個樣子」。比如說肖戰在媒體面前的「暖男大哥哥」人設,夏生個人不是很喜歡這個人設,她覺得肖戰根本不是這樣的性格,反而是王一博脾氣更好一點。夏生強調說,這只是她自己私下的猜測和感覺,只是他們真實性格的一部分,自己永遠都了解不到完整的本人。
真人CP的寫手似乎處在矛盾之中:時刻提醒自己距離的存在,卻又希望能靠得再近一點。
人設是明星所謂的公眾形象(public persona),是暴露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的一種有意識的表演。同人粉絲文化研究學者鄭熙青告訴果殼,這種說法最早來源於對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明星的研究,那時候好萊塢通過照片、採訪等一系列的造星行為,給明星構建出一個公眾形象。雖然現在明星的曝光渠道和形式較當年要多得多,與觀眾的距離似乎沒那麼遠了,但兩者本質上還是一回事。
鄭熙青認為,在某種意義上,真人同人裡的人物和實際生活中的名人關係並不大。粉絲用來構造故事的是名人的公眾形象和自己的推斷解讀,必然包含相當大的選擇性和主觀性。粉絲們處理的與其說是名人,不如說是這些名人表演出來的人設和粉絲自己添加補完的想像。描寫真人CP的耽美同人文,不過是粉絲自娛自樂的"腦力遊戲"。
相較於一般意義上的明星,偶像在人設上「更進一步」。
影視藝術研究學者理察•德闊多瓦(Richard deCordova)曾經提出,明星職業誕生的節點在於,他/她的私人生活開始進入公眾視野,比方說婚戀、個人喜好等,成為明星整個人設的一部分。公眾對明星私生活的窺探經常被指責為侵犯隱私,但正是窺探這一行為本身造就了明星制(star system)的發明和明星身份的誕生——明星本人需要讓渡和放棄部分的個人隱私權。
耽美和粉絲文化研究學者白寄雪(化名)認為,相對於明星,偶像不僅要讓渡部分的個人隱私權,還要讓渡親密關係的自主選擇權。不管是明星還是偶像都逃不開成為「大眾情人」的宿命,這是粉絲單方面想像出來的與公眾人物之間的人際交往關係。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霍頓(Donald Horton)和理察•沃爾(R. Richard Wohl)稱之為「準社會交往/準社會關係」(para-social interaction /para-social relationship)。這些「準社會關係」大多都是粉絲的臆想,被認為是自作多情,明星並沒有義務去回應粉絲的非分之想,但是偶像不一樣。偶像之所以是偶像就在於,偶像有義務回應粉絲的「非分之想」,有義務為粉絲提供某種親密關係的想像。
比如說粉絲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女友粉」,將偶像視為男朋友,偶像需要對這一親密關係作出回應,像是在情人節發微博「祝老婆們節日快樂」,對粉絲說「我娶你」之類的「粉絲福利」(fan service)。這些回應不斷地為粉絲們提供想像親密關係的素材,是偶像職業道德的一部分,也構成了偶像人設的一部分。除了女友粉,常見的還有將偶像視作子女的「媽粉」;一些有耽美閱讀經驗的女粉絲自稱「泥塑粉」(又叫「逆蘇粉」),將男偶像當作受方,將自己擺在男友的位置上。當然還有不可忽視的CP粉群體,她們熱衷於想像的不是自己和偶像的親密關係,而是偶像和其他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對於CP粉,偶像需要提供的表演是CP兩人之間的互動,俗稱「賣腐」。
這也使得偶像的人設感相比較明星更強一些,更加像一個供人想像的空白文本。白寄雪形容偶像和紙片人之間的差別「幾乎一根手指頭都能捅破」,偶像只是擁有肉身的紙片人。
偶像工業為粉絲提供想像的素材,粉絲報之以生產力和購買力。具體到耽美同人,同人作者持續無償地產出了大量的文章、插畫、視頻剪輯等等,維繫圈子內部的活躍度,為偶像保持住熱度。某位知情人士認為,現在最惡劣的情況是,偶像工業一方面拒絕承認同人創作是正常的小眾生態,另一方面又在極力利用同人創作,先從中攫取利益,又想把它砍得乾乾淨淨。
至於耽美同人文中的情色描寫,無論是耽美同人的寫手還是讀者,都認為情色描寫從來都是耽美同人的重要組成部分。
《星際迷航》裡的角色柯克X史波克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歐美耽美同人圈最流行的CP之一。在沒有網際網路的年代,同人讀者們仍然通過訂閱雜誌的方式找到了「組織」,耽美同人的作者與讀者也會一同出席類似於如今同人展的集會。學者康斯坦斯·潘利(Constance Penley)連著兩年訂閱了數本同人雜誌後,發現大多數耽美同人文都涉及到情色描寫。文中的情色描寫過於露骨,以至於如果想要把雜誌寄出去,需要附上一份寄信者已滿十八歲的紙質證明。
潘利認為,女性之所以選擇男性角色作為書寫對象,一個原因是在「星際迷航宇宙」中找不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女性角色——儘管都23世紀了,劇中的女性角色不是坐在操作臺後面,站在醫生身旁充當助手,就是穿著迷你裙倒咖啡。充當生育容器的女性身體,必須保持美麗的女性身體——女性粉絲拒絕將這樣的女性身體當成幻想的載體。
《星際迷航》的同人漫畫作品丨Patrick Leger/ The Washington Post
於是,女性拿起筆開始為自己、也為其他女性書寫——更美妙的愛情故事,更扣人心弦的情色幻想,利用她們鍾愛的、尊敬的、有認同感甚至代入感的男性角色。
耽美同人文與女性對性和愛情的思考有關,和男性沒有直接關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耽美同人文中對男男性行為描寫,在許多時候並不符合事實。這對女性作者和讀者來說並不是妨礙。
有女性主義學者認為,女性利用男性身體來書寫表達她們的性幻想不夠真實,沒有直面自己,但是潘利問,女性有沒有權利拒絕自己這具被強加了太多負擔的身體呢?
與此同時,也有學者提出,雖然耽美同人文體現了女性的自主思考與探索,但不能認定耽美同人文代表著進步的性別觀念。在有些耽美同人文中,攻與受極不對等的地位,也幾乎複製了現實生活中男性與女性交往的模式。
目前,由於種種原因,同人圈的通常做法是把涉及情色描寫的部分發到AO3上,把AO3的連結發到lofter(樂乎)上。特別是近些年來耽美同人文中pwp的文比例有所增加。pwp(即plot, what plot?,情節,要什麼情節)一般指沒有情節,只有情色描寫的文,幾千字或者上萬字不等。因而,有人將AO3稱為中文的「停車場」,質疑AO3上的中文同人文絕大多數都是低俗的色情文學。
對於pwp類的文,鄭熙青認為,色情——英語裡對應的porn——有這樣一個定義: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也幾乎沒有現在的一種性愛。意思是說性行為的主體之前沒有任何交集,他們以後也不可能會有任何的發展。而幾乎沒有現在,是說他們在進行性行為的同時,沒有帶任何感情。這個是對色情的一個定位,但在同人中間恰恰不是這樣的,這樣的性不能算色情,因為發生性行為的人之間是存在某種感情的。同人文裡的任何一篇都不是割裂的存在,其背後有著一整個文本的集合。單拿出來一篇可能看似一點情節都沒有,為了開車而開車。但其實在看這篇pwp作品之前,讀者已經看過這個CP很多談戀愛的過程了。所以,可以認為任何一篇pwp同人文背後,都有一個已完成的文本庫。
Vicky、Alex、小寒寫的文中都不乏情色描寫。Vicky覺得,「搞黃」的欲望是穩定的,但是光是「黃」肯定不會吸引人,「它底層還有兩個人物的情感邏輯在。這才是打動人的部分」。
小寒分析,女性作者在寫男女情色的時候會對性有羞恥感,特別是東亞的女性。寫男女性事的話,會有「太近了」的感覺,跟自己的生活太近了。而寫男男,產生了一定的距離,她可以用更安全的心態去欣賞其中的感覺。「躲在這一層後面,可以安全地去書寫、去表達、去享受,」 小寒說,「不會聯想到自身對性的恐懼。」
女性主義學者、科幻作家喬安娜·拉斯(Joanna Russ)在研究柯克X史波克的耽美同人文之後發現,為數不少的文都有對暴力、強制、強姦等過激行為的描寫。
拉斯認為,不能單獨從文字本身來解讀耽美同人作者和讀者對重口味情節的偏愛。同人圈的女性清楚地明白,這些都只是幻想。幻想不是真實經驗的替代品,當某個情節成為幻想的一部分,其意義就發生了變化。女性作者和讀者不是真的希望角色受到傷害,就像她們不是真的希望看到兩個男人做愛一樣。女性想要的是性強度和愉悅度的滿足,是不被主流文化中對性別與性的敘事框架所裹挾的愛情幻想和性幻想,是一個允許女性釋放自己的安全的空間。
英美電視劇、電影中的角色同人漫畫丨bill McCinkey/theguardian
「如果是自己的性癖,會『吃』得很開心,因為有生理快感,但每個人都有個人偏好,」談到看文的經歷,Vicky說,「有的人她可能特別喜歡寫亂倫,搞父子或者兄弟,我完全不『吃』,未成年我也很不喜歡,我覺得道德上不是個好的引導。但這應該屬於你不喜歡的性癖,但有人『吃』的那種,如果別人寫我也OK,但我不會看。」
小寒不喜歡看有凌辱情節的監禁文,也有朋友會寫黑幫題材而涉及到暴力情節,她覺得「這都不是為了惡意傷害角色或真人,它是一種fetish、一種癖好,寫作者不過是為了抒發個人的這種癖好。」
研究粉絲與耽美文化的白寄雪認為,同人文是「所有人寫所有人看」,這就意味著哪怕再奇葩的想像和欲望都能在一個大的雜貨鋪裡面,精準地找到對應。「哪怕只有一個,那也是我的」。耽美同人文非常細化地、充分地滿足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奇怪的欲望。這些欲望在大眾流行文本裡,不是那麼輕易能看到。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在《文本盜獵者》中提到,大多數耽美同人粉絲都承認,情色樂趣是這個文類中最核心的樂趣。耽美同人是各種不同性相(sexuality)的女人互相共享情色故事、表達自我性相的文類,但都圍繞著一群共享的男性人物身體展開。共享的身體指的是這些女人將自己的幻想定位於同一群人物之上,因此她們之間存在某種主體性互動。共享故事創造了一個情色的親密空間,讓女性能夠開放地談論欲望。事實證明,這是粉絲文化中最進步的方面之一。
AO3網站所屬的非盈利性機構OTW的媒體官員克勞迪婭·雷瓦薩(Claudia Rebaza)告訴果殼,AO3上確實有為數不少的露骨描寫,AO3用戶條款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包容內容」,包括讓許多人感到不悅或者不符合他們口味的內容。為此,AO3特意建立了相應的預警制度,用戶可以根據標籤選擇是否閱讀文章。
四個默認標籤中,兩個涉及到強姦或非同意性行為和未成年性行為,另外兩個標籤是暴力和主要角色死亡| AO3, Terms of Service
雷瓦薩說,在同人圈,有一句流傳頗廣的話「不喜歡就不要看」 ("Don't Like, Don't Read")。背後的邏輯是,在被充分預警的前提下,讀者有責任決定自身行為、要不要讀某篇文,但讀者不應該為其他讀者做決定。
Alex認為,AO3的標籤類似於國外電影/電視的分級制度,只不過是一個民間自發形成的版本。對於耽美同人的創作者和讀者來說,應該以能不能接受為標準,而不是用對錯高下去判斷。如果能接受也願意寫,就去寫或者去看。
她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抓住這一點來攻擊同人文,「難不成人都不做愛嗎?不能因為你沒有性衝動就不允許別人做愛,這是什麼道理?」
除了讓作者提前做出預警,由於標籤會劇透一部分情節,對於不喜歡被劇透的讀者,AO3也提供了選項。雷瓦薩向果殼介紹,用戶可以在AO3上做出如下選擇:
拿其中第四項「隱藏附加標籤」的標籤來說。如果選了這個標籤,文章開頭就只會顯示CP關係,而不會顯示標籤內容,也就不存在劇透的問題了。同時,也有讀者會喜歡某些故事,正是因為預警的標籤。讀者還可以在AO3上「喜歡」某類標籤,以便更容易的搜到。
AO3賦予了同人作者與讀者同樣程度的信任與責任,也儘可能尊重每個用戶的喜好,保證用戶的閱讀體驗。其設定恰恰反映的是同人圈子的內部文化。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同人圈並不存在篇頭預警的規矩。據白寄雪介紹,當時有的讀者讀著讀著發現自己喜歡的角色被寫死了,或者讀到一半發現站錯了CP,矛盾就出現了。讀者會通過評論或者其他方式表達不滿。同人圈子通過不斷發生的細小摩擦和衝突,漸漸探討出了需要圈子中人遵守的邊界以及誰該盡什麼樣的義務:作者盡標預警的義務,讀者盡看預警、判斷自己看不看的義務。
提前預警的機制,是同人圈子自治的反映。而AO3將圈子內約定俗成的機制通過平臺制度化了。這或許是AO3頗受同人作者和讀者熱愛的原因之一。雷瓦薩告訴果殼,目前平臺還沒有收到中國方面的聯繫。由於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無法正常訪問,無法預期未來是否會恢復。
提到喜歡耽美同人文,一個寫手們一致同意的原因是——想像美好。想像那麼好的兩個人戀愛、工作、救贖彼此、拯救世界……在任意一個世界,做任何你希望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擴充了』的感覺,」夏生說,「不局限於原著或者原來的設定,角色擴充了,想像擴充了,美好也擴充了。」
其前提是,這份美好得符合個人的想像。就像挑選食物一樣,耽美同人讀者需要的不是「驚喜」,而是從食材、用料到口味完全符合自己喜好的食物。
小寒認為,讀同人文是一種重複閱讀,看一百篇文也是這兩個人相愛,幾個相關人物反覆出現,「但是能給我帶來安全感,我覺得這個就夠了。」
她需要同人文,正因為同人是安全的,可控的,又是不切實際的。小寒平時會帶著kindle上班。在很忙或者壓力很大的時候,她會打開kindle瞄一眼裡面的同人文,提醒自己還有那麼一小塊精神領地在等著她。
「有這麼一個東西我可以躲進去,裡面有兩個人很好,他們一定會相愛,」 小寒說,「同人文是一個溫暖的毯子。」
AO3的創始人之一娜奧米·諾維克(Naomi Novik)在雨果獎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時提到,「同人小說、視頻、畫作、廣播劇……所有同人作品都凝結著一個主題:藝術創作不是孤島,它誕生於群體之中。」
36大院、不老歌、閒情、銀青色的荊棘路、隨緣居、三十六雨……寫手們提到了一連串曾經熟悉卻已陌生的名字。小寒覺得,以前的中文同人社區,是孤島在不斷地嘗試找到一個地方可以集合、落腳。大家找到了AO3。如今,同人圈又被重新打散了。
鄭熙青認為,AO3 在中國無法正常訪問,標誌著中文同人圈至此失去了最後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留地。「中文同人圈會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我無法預計這段時間有多長——繼續流浪,尋找新的棲息地。」
[1] 高寒凝. (2018). 虛擬化的親密關係——網絡時代的偶像工業與偶像粉絲文化. 文化研究, (3), 10.
[2] 亨利, & 詹金斯. (2016). 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式文化.
[3] 邵燕君(2018).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
[4] 鄭熙青. 「激怒肖戰粉絲的「同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文化?」鳳凰網文化07/03/2020
[5] Russ, J. (1985). Pornography by women for women, with love. /Magic mommas, trembling sisters, Puritans and perverts: Feminist essays/, 79-99.
[6] Penley, C. (1992). /Feminism,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na.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