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我們以前,扇巴掌是很開心的,現在扇得那麼難過,反正以後你的巴掌也不會有以前的感覺了……」
看著大銀幕上,諸葛青雲(大鵬飾 )一本正經地眼含淚花對鐵蜻蜓(倪妮飾)說著這句臺詞,全場的觀眾都笑瘋了。
時不時全場笑抽,是5日晚《奇門遁甲》試映現場給我最直接的感受。
當時我還在想,徐克導演會不會就躲在觀眾席裡。因為,徐老怪喜歡躲在底下偷聽觀眾講話,觀眾的反映能提供最具體的參考。
結果是,大鵬在觀眾席最後方,映後交流時被徐克導演喊到了臺上。
大鵬說,感謝徐克、袁和平導演為他在《奇門遁甲》中安排了如此豐富的感情戲,這大概是他演繹生涯的巔峰了。哈哈哈……
諸葛青雲、鐵蜻蜓、小圓(周冬雨飾)、刀捕頭(李治廷飾),四個人的感情戲,更準確地說是畫風清奇、充滿諧謔的。整部影片的故事、人物塑造、各種細節也都如是。
2017年的《奇門遁甲》和1982年的港片《奇門遁甲》有多大關係?
嗯,除了名字沒換、導演都是袁和平,劇情和人物層面基本沒有多大關係。
1982年老版《奇門遁甲》講的是孤兒樹根在兩位師父的幫助下,打倒惡人蝙蝠大師的故事。
徐克是新版的監製,也是編劇。新《奇門遁甲》講的是天象大亂、外星妖物侵襲的時代,神秘組織「霧隱門」的老大、諸葛青雲、鐵蜻蜓、霧隱七子,以及被卷進來的捕頭刀宜長、少女小圓等為解決危機,展開的奇幻冒險。
老版《奇門遁甲》中的「奇門遁甲」首先指代兩位師父,一位老頭叫奇門,一位老太婆叫遁甲(由袁和平弟弟袁仁祥反串的)。片中也展現了一些粗糙的易容、變身等奇門遁甲的武功。
老版《奇門遁甲》
2017年版中,「奇門遁甲」是霧隱門弟子門掌握的絕技,隱形、易容、變身、奇門暗語、飛天遁地。影片中設置了一種叫「御神機」的法器,可以用來打開遁甲之門,從而打敗外星妖物。
影片中有個別設置是從82老版中拿過來的。比如畫上的道具可以變成活的實物,人易容之後難辨真假的橋段,從細節區分人物真假等等。其實老版也是充滿奇思妙想,現在看來雖然粗糙、惡趣味,但依然是很有趣的。
老版《奇門遁甲》
袁和平曾在訪談中說1982年舊版《奇門遁甲》拍攝170多天,受技術限制不斷用土辦法反覆嘗試。這的確算精耕細作了,當時的香港電影是極其高速生產的。曾經的劉偉強導演,一年可以拍4部電影。
眾所周知,徐克的創作班子經常換,比如攝影、武術指導,合作的人很多。而袁和平導演,是在好萊塢都很知名的動作指導,作品有《黑客帝國》系列、《殺死比爾》前兩部、《臥虎藏龍》、《葉問》、《一代宗師》等等。
香港的動作指導或者說武術指導,分南北兩派,南派以硬馬硬橋、真功實打著稱,代表人物為劉家良、劉湛父子。北派動作以技巧為主,舞臺化痕跡濃,浪漫驚異,代表人物為袁和平、袁小田、唐佳等。
袁和平、徐克
徐克和袁和平的聯手,曾經最有歷史影響力的巔峰作品是《黃飛鴻2》,整個《黃飛鴻》系列,當時重啟了清末民初功夫片潮流。
現在兩人推出的新《奇門遁甲》,塑造了一個充滿豪情、奇思妙想、既有東方奇幻又有西方元素的世界,最大限度地展現出新奇的視覺衝擊。
整部影片分為「六回」,字幕的這種結構,跟傳統武俠小說一樣。
片中有很多古代文明的元素。「天降赤目,白虎出土」是對蒼生岌岌可危的暗喻。
影片中的很多道具,如霧隱門監測氣場的地動儀,是中國古代領先的發明。
霧隱門弟子掌的燈,形狀像骰子;大戰中出現的很多油紙傘,在82老版《奇門遁甲》中奇門師父也用過;鐵蜻蜓披的蓑衣,給刀捕頭蓋的茅草;幽冥山莊、三生閣、不老閻王、八臂猿等名字,很多都充滿東方特點。
身懷絕技的霧隱門弟子,什麼千裡眼、順風耳等等都是平時隱於市井的普通人,他們有的是街邊賣小玩意的,有的是算卦的,有的賣燒餅等等,是大隱隱於市的中國傳統武俠精神。
倪妮飾演的鐵蜻蜓,出場簡直醜得不忍直視,完全沒想到。
像鐵蜻蜓的易容、變身,像個床單一樣飄來飄去的,這些造型或者橋段等都是以本土文化為底的怪力亂神、「蠱術」式的各種「神秘次文化」(其實這也是電影「狄仁傑」系列的亮點。)
《奇門遁甲》的整個概念都是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但又明顯擷取了好萊塢超級英雄科幻片的元素。按照袁和平的說法,是他與徐克設想「將世界觀打破三界,結合外星文明來個更大的,內容囊括古代、現代和外星元素,又對應了當代人的情感需求。」
因此,影片中出現了兩個設定極其好萊塢化的頗具現代感的反派外星妖物。
這兩個外星妖物,已經完全不像中國民間文化中的鬼狐仙怪之流,偏西方重工業,並且能進行語言對話。當然這裡的語言對話,完全不同於老版中「水缸小孩」、魚等明顯惡搞式呆萌的後期配音。
李治廷飾演的刀捕頭,人物設定上非常契合好萊塢電影中超級英雄的成長路線。片中,甚至給他安排了鋼鐵手臂、鋼鐵腿。
他是從最底層無能的、呆傻的、被嫌棄的新捕頭,到後期武功突飛猛進,他也一直保持著一顆最單純、真誠、善良的初心。雖然在這一部中,受篇幅限制,刀捕頭不算是唯一主角,但就目前內容和結尾看,《奇門遁甲》明顯是有續集的。
根據製片人魏君子在杭州新力量論壇的發言上,創造中國的超級英雄本就是影片的一個初衷。
仔細想想,其實不止刀捕頭,霧隱門的弟子們、少女小圓,都是超級英雄。
他們都具有非常明顯的超級英雄特質:無論怎麼打都打不死,這一秒打死了下一秒就能復活。
看到最後,我也是驚呆了,居然連一個配角都死不了……
倪妮飾演的鐵蜻蜓,非常具有英氣,有一些林青霞經典造型的味道,又跟《西遊降魔篇》裡的段小姐、《大話西遊》裡的紫霞仙子、《悟空傳》裡的阿紫都有不同。
周冬雨飾演的小圓,真的非常貼合周冬雨的形象,但又有變化。小圓的角色承載了女性的拯救功能,這也是蠻少見的,再多說怕劇透了。
柳巖在影片中的角色叫「大鼻毛」,最初的角色名字是「花想容」,一聽就是性感女性的代言,「大鼻毛」的設定還是有些顛覆性的新意,柳巖的部分承載了很多反差萌的笑點。
中國的魔幻電影、奇幻電影,在《捉妖記》時達到了商業上的一個高峰。
在《捉妖記》之前,我們能掰著手指頭數出來的魔幻/奇幻類電影是《畫皮》系列,再往前數,是2005年陳凱歌導演的《無極》。
在西方文化中,惡魔是人性惡的化身,好萊塢魔幻大片往往是善惡二元對立的主題,惡魔必定會被正義的力量消滅,正邪勢不兩立。如《哈利波特》系列、《指環王》系列。
在東方文明中,我們沒有強烈的宗教信仰,由於道教本土宗教的影響,我們講究「萬物有靈」。「妖」可能是動物也可以是植物,是「吸收天地之精華」修煉而成人形的。
《畫皮》系列講究妖也有人的感情,尤其是《畫皮2》本質上是在講愛情。《捉妖記》講人妖共存,並非善惡簡單的二元對立。
《捉妖記》
《西遊降魔篇》中陳玄奘降服魚妖、豬妖和孫悟空,念叨著「人間大愛」將他們改造成於社會有益的善良之人。
《九層妖塔》中試圖將胡八一塑造成一個超級英雄,但是更多的力量用在了仿生生物的特效上,拍出來中國第一部有怪獸的電影。
《尋龍訣》是整體上完成度最高的一部。敘事清晰,是好萊塢類型中明顯的「奪寶探險」類,敘事重點就是如何一步步度過關卡,並且也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如片中兩大機關「八卦迷魂陣」和「磷石奈何橋」。
《尋龍訣》磷石奈何橋
到了《奇門遁甲》,形式上力求多變,革新特效,創新動作設計;內容上故事新編,重建和擴大世界觀,這些都是能明顯感覺到徐克、袁和平兩位導演想做的。所以,片中三目怪魚、九天玄鳥,江湖幾大掌門跟西方科幻片中、重工業化的外星妖物融在了一個故事裡。
特效上的視覺衝擊力還是不容置疑的,畢竟,運用高科技手段在銀幕上再造奇幻的武俠世界,一直都是徐克導演提升電影美學、電影工業的宏大理想。
但在敘事上,存在一些缺憾和不足,有時在展示奇思妙想的技巧、場面的過程中,忘掉了故事。塑造了好萊塢電影中的外星妖物,高潮大戰中能力值太雞肋。人物塑造上,雖然連配角都很活潑很可愛很搞笑,但還是缺乏深度。
總體上,瑕不掩瑜吧,是一部充滿想像力、有趣好笑的合家歡電影,做到這一點在當下的電影中已經很難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