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統計局發布
2018年全省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的
平均工資情況
「全省平均工資」公布啦!
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海南省統計局發布了全省2018年平均工資的主要情況。2018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75885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0%,扣除物價因素,2018年全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9.4%。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49541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扣除物價因素,2018年全省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實際增長6.0%。
城鎮非私營單位方面:分三大區域看,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排列依然是西部、東部和中部,分別為77819元、76218元和67219元。分行業門類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金融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58倍、1.55倍和1.19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和「建築業」46019元,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57%、59%和61%。
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分行業年平均工資
從年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農、林、牧、漁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和「住宿和餐飲業」,增長率分別為25.8%、22.2%和20.0%。全部19個行業門類中,有9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從登記註冊類型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外商投資企業87932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港澳臺商投資企業85427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13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集體單位54580元,為全省平均水平的72%。
從平均工資的增長速度看,其它內資企業增速最高,同比增長38.0%。集體單位增速最低,同比下降2.5%。除了集體、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和聯營企業外,其餘類型單位的年平均工資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城鎮私營單位方面:分行業門類看,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房地產業」,其後依次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1.55倍、1.23倍和1.18倍。平均工資最低的三個行業是「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分別為全省平均水平的63.9%、65.0%和68.3%。
從增長速度來看,增速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為「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增長率分別為32.8%、31.7%和23.9%。全省有4個行業同比下降,降幅最大的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下降了14.3%。全部18個行業門類中,有9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據分析,目前全省經濟穩步發展,產業整體布局不斷優化,去庫存、降成本成效明顯,第三產業快速增長,產業和消費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不斷顯現,企業改制減員、合併重組、提質增效,單位從業人員減少,企業員工工資快速增長,帶動全省年平均工資增速加快。
規模以上企業:2018年海南省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0686元,比上年增長9.3%。五類崗位平均工資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最低。
各崗位分三大區域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四類人員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區域均為西部。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四類人員崗位平均工資最低的區域為中部。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崗位平均工資最低的區域為西部。
從各區域崗位間差距看,西部地區崗位間平均工資差距最大;中部地區崗位工資差距最小。
分行業門類看, 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三類崗位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教育」。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兩類崗位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是「建築業」,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是「教育」;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是「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平均工資最低的行業是「房地產業」。
從各行業崗位間差距看,「採礦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大,「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崗位工資差距最小。分登記註冊類型看,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兩類崗位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企業類型為其他內資,專業技術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國有企業,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外商投資企業,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四類崗位平均工資最低的企業類型均為集體企業;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其他內資企業。
省統計局在發布數據的同時,還列出了相關指標解釋、統計範圍、調查方法和分組方法等,幫助社會公眾更好地理解數據的含義。如工資總額的概念、平均工資的計算方法、工資統計範圍、調查方法、東中西部地區劃分方法、行業分類標準等。據此,可以了解到現行勞動工資統計範圍不包括個體戶、個體從業人員、自由職業者以及農村勞動者等非單位從業人員。所統計的工資為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以及房費、水電費等個人繳納部分。
附:相關統計範圍和指標的解釋
省統計局公布的年平均工資數據只是反映某一類單位、某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並不能代表全社會平均工資水平。要正確解讀和把握平均工資這個數據,還需要了解勞動工資統計對象和工資數據所包含的內容,注意區分平均工資與居民收入等相關數據。
需要注意:勞動工資統計對象並不是全社會從業人員;統計部門發布的是稅前工資;平均工資不等於個人具體工資;平均工資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兩個數據不能混淆。
註明:東中西部地區劃分方法
東部包括:海口市、三亞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和陵水縣。
中部包括:五指山市、定安縣、屯昌縣、瓊中縣、保亭縣和白沙縣。
西部包括: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樂東縣和昌江縣。
網絡圖
來源: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