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日,一天中午我在陳倉老街吃午飯,一夥身著中式服裝打扮得非常漂亮的外地遊客,走上前問我:「『暗度陳倉』在哪裡?我們想去看看?」
他們以為「暗度陳倉」是一個景點,殊不知這是一段只有記載卻早已看不見的歷史。
「暗度陳倉」是什麼意思?「暗度陳倉」是一個成語,完整的說法應該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字典裡對它的解釋是這樣的:「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有時也可將「明修棧道」省略掉,把「暗度陳倉」單獨來使用,表達的意思還是一樣的。
「暗度陳倉」出自哪裡?「暗度陳倉」這個著名的成語典故,出自三國時期。
故事的主人公是劉邦,他得了韓信的計謀,在與項羽的楚漢相爭中,使出奇招,從漢中進入關中,為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從此,「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了古代一種非常規的用兵法則,是一種軍事謀略,在歷史上曾有許多非常成功的戰例。
項羽將劉邦「關」到漢中秦朝末年,秦二世殘暴昏聵,激起了各地的農民起義。項羽和劉邦兩人,都是當時反秦起義中的領袖人物。最終,秦朝被起義軍推翻,這些英勇的起義軍們聚集在一起,開始商量如何割據秦國的國土。
在各路起義軍中,勢力有大有小,最大的一支隊伍,領袖就是項羽,因此也很有話語權。項羽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他的目的是企圖獨霸天下。
因此,他主張將秦國的國土分封給各路將領。他一邊表面上自作主張,開始給大家一個一個封地封王,一邊卻早已在心裡開始盤算,將來如何一個一個消滅這些勢力。
在各路勢力中,項羽最顧慮的是劉邦。早在推翻秦朝的起義中,他二人就約定,誰先進入鹹陽,誰就是「關中王」。
最終,最先攻下鹹陽的是劉邦。但是,項羽卻不承認當初的約定。因為,鹹陽曾經是秦人的都城,不但物產豐富,而且在秦人的經營下,這裡的軍事工程基礎也被加固了很多。
項羽不願意這麼一塊「肥肉」掉入劉邦的口中。
於是,項羽強硬地把離關中很遠的巴、蜀和漢中三地,封給劉邦,並且封他為漢王。當時的巴蜀地區,是偏僻的山區,劉邦一旦進入,將很難再走出來。
但迫於項羽的實力,劉邦只好接受了這個安排。
劉邦如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只好帶著他的部下去了漢中,臨走時,為了「表明心跡」,劉邦下令一把火燒了西行的棧道,意思是告訴項羽:「看吧,我絕對忠誠於你的安排,再也不出來了。」
可事實當然不是如此,劉邦這樣做只是先表面給項羽一顆「定心丸」其實,他在等待更好的時機。
果然,等劉邦的實力強大了之後,他打算揮師東上。韓信為他獻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那麼,劉邦派人修建的棧道在哪裡?
古時交通閉塞,秦嶺成了南北兩地之間的天塹,但是聰明的古人卻發現了兩條穿越秦嶺的最佳路線,分別是「褒斜道」和「陳倉道」。
這兩條路線,都不需要翻越太高的山,就可以越過秦嶺主脊,從巴蜀進入關中。
劉邦當時從關中出來時,一把火燒掉的就是褒斜道上的棧道。現如今,他派大將樊噲,帶領一萬人去重修昔日燒毀的棧道。
其實這正是劉邦、韓信的計謀。項羽不小心就上當了,派兵在褒斜道上等待劉邦。
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劉邦卻沒有從褒斜道走,而是選擇了陳倉道,順利攻入關中。
這就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
陳倉道和陳倉縣有什麼關係?陳倉道的名字由來,就是因為陳倉縣。這條古道的起點位於陳倉,從陳倉出發,向西南方向走可以登秦嶺,出大散關(寶雞這座關隘,曾是進入關中的唯一通道,多少人為它犧牲流血!寶雞這座關隘,曾是進入關中的唯一通道,多少人為它流血犧牲 ),沿著嘉陵江上遊的河谷,一直到達鳳縣。
陳倉道在被命名之前,就一直是關中地區,通往秦嶺的重要通道。在這條古道上,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故事,除了劉邦、項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外,諸葛亮也曾經從陳倉道出兵,討伐曹魏政權,曹操從陳倉道翻越大散關,平定氐羌。
唐朝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西逃到了陳倉縣,經過陳倉古道翻越秦嶺,進入四川避難。這條古道,見證了很多金戈鐵馬、令人唏噓感嘆的的往事!
陳倉縣在哪裡?陳倉,這個名字由來已久。寶雞,古稱陳倉,而且在唐代以前,一直都叫「陳倉」。那麼,這個名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其實,「陳倉」這個名字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西周立國後周天子分封天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國家越分越小,簡直是小國林立,而當時的陳倉就屬於陳國。
之所以叫陳倉,是因為當時這個地方的南邊,有一座大山名叫「陳倉山」,所以,這個地方也就被命名為陳倉。其實,當時的「陳倉山」,就是現在的「雞峰山」。
陳倉,是寶雞這座城市最早的雛形。在隋朝之前,陳倉可以稱得上是寶雞的「行政中心」。
公元614年,也就是隋煬帝大業十年,政府將當時寶雞的行政機構,從陳倉搬遷到了現在的中山西路。當時的中山西路,修建了一座用來屯兵的城,叫留谷城(厲害了!寶雞不僅有古城牆,竟然還有一座附城!),留谷城就成了當時的寶雞縣城。
陳倉為什麼改名為寶雞?關於陳倉為什麼改名為寶雞,有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搜神記》裡邊記載的民間傳說,充滿神話色彩。
相傳秦穆公時期,有一個陳倉人在地下挖到了一件奇怪的東西,樣子長得很怪異,像豬又像羊,當時的人們比較迷信,覺得或許這真是個寶貝呢。這個陳倉人不敢做決定,就打算將「寶貝」獻給秦穆公。
可是,就他在進獻的路上,突然來了兩個小孩,他們一看見這怪物,立馬大叫起來說:「這是怪物,它們剛一出生就張口吃掉了自己的母親。長大後還躲在地下專門吃屍體,異常殘暴,趕緊扔掉吧!」
沒想到,就在這時,怪物竟然開口說話了:「求你不要殺我,快放了我,去逮那兩個小孩。他們是龍鳳胎,都叫陳寶,得男者稱霸,得女者稱王。」
這個陳倉人一聽怪物竟然開口說話了,以為它是只神獸,就聽信了它的話,趕緊去抓兩個小孩。沒想到,這兩個小孩竟然變成了兩隻雞,一隻飛到了河南,後來轉世投胎變成了漢光武帝劉秀,另一隻飛進了雞峰山的樹林裡,變成了石雞。
說來也是奇怪,自從小孩變成雞飛進雞峰山後,常年荒蕪的大山,竟然變得草木茂密,人們認為這是石雞帶來的福澤,對石雞更加崇拜厚愛。因此,這個傳說一直在當地流傳,人們也信奉山上的石雞為祥瑞。
公元757年,唐朝至德二年,雞峰山竟然聽到了雞鳴之聲。這一聲雞鳴可不普通。因為,當時正是安史之亂的混亂之際,唐玄宗逃到四川去避難,太子李亨在靈州提前登基,史稱唐肅宗,肅宗親自掛帥,平定叛亂。唐朝的軍隊節節勝利,敵軍大敗。
唐肅宗認為,神雞真乃國之寶,雞鳴更是祥瑞之兆,再加上當地本來就有「石雞」的傳說,肅宗大筆一揮改陳倉為寶雞,寶雞這個名字,從此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從春秋時期陳國的一處地名,到有名的陳倉道,再到隋煬帝搬遷陳倉到中山西路,直到唐肅宗改名為寶雞,「陳倉」歷經了幾千年的滄海桑田,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更是見證了一個城市的發展。
我想,倘若再有人說想看看「暗度陳倉」在哪裡?那麼,他想看的早已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方,而是一段漫長複雜,充滿傳奇也深厚嚴肅的中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