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變態審查,伊朗電影的奧斯卡最佳

2020-12-24 澎湃新聞

前幾天的奧斯卡頒獎禮,驚呆了我們,韓國電影《寄生蟲》創造了歷史,一部電影拿下了四個小金人。

《寄生蟲》做到了韓國文化的輸出,做到了韓國電影的世界化。

消息傳來,我們電影人羨慕不已,字裡行間都透露著一股酸味,大家開始分析為什麼我們走不上奧斯卡的領獎臺?

最後的結論是我們拍不了。

那到底是拍不了,還是拍不好?

電影審查制度成為我們拿不到奧斯卡最好的擋箭牌,一句「拍不了」成為了某些人義憤填膺的最佳解釋。

伊朗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有著這個世界上幾近變態的電影審查制度,電影工作者一旦敢越雷池一步,不僅要面臨被封殺的結果,甚至有可能要承受生命的危險。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之下,藝術家們「戴著鐐銬起舞」,伊朗的電影人依然讓伊朗的電影走向了世界。

1997年,伊朗已故電影大師阿巴斯的作品,《櫻桃的滋味》獲得了當年金棕櫚大獎,這是伊朗電影首次獲得有分量的國際性大獎。

兩年之後,伊朗又為世界貢獻了一部成人童話,這就是兒童電影《小鞋子》到現在這部電影仍然排在豆瓣TOP250的第71位。

進入21世紀,伊朗的電影並沒有停下向前的腳步,2012年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迪拍出了一部世界級成功的作品,這就是電影《一次別離》。

《一次別離》當年橫掃了全球頒獎禮,先是拿下了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後又拿下了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五年之後,伊朗電影捲土重來,導演阿斯哈·法哈迪的作品又一次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就是電影《推銷員》。

電影審查制度真不是中國電影走不上奧斯卡領獎臺的唯一原因,從根本來講還是我們的電影人才不夠多,沒有出現猶如奉俊昊那樣一般的電影導演。

一個業務能力超強的電影導演,猶如一個正在準備參加的高考的優等生,永遠不知道電影審查制度會給出怎樣的命題作文,但是總能在有限的閱讀材料之下寫出滿分的作文。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迪就這樣的電影導演,而他的作品就是伊朗審查制度之下的滿分作品。

《一次別離》首先在劇情上就規避了審查,講了兩個伊朗普通家庭的生活往事,沒有傳達與當局意識形態相背離的思想意識,有的只是生活的流逝和道德的困境。

作為現實主義題材的作品,《一次別離》肯定要不可避免的去觸碰伊朗人民的宗教信仰,但是絕不是去揭露這信仰的黑暗面,而是把其向上的一面給展現了出來。

納德和西敏都受過高等教育,一個是銀行的職員,另一個是學校的老師,他們和世界上所有國家的中產階級一樣,有著體面的生活,也有著煩惱的生活。

現實的生活充滿了一地雞毛,西敏想到了移民,而納德卻不能放棄自己的故土家園,沒有選擇離去,而是繼續堅守伊朗。

於是,西敏決定離家出走,不得已納德僱傭了一位底層的伊朗女人來照顧自己年邁的父親。

偶然的意外,讓兩家人走上了法庭,受過教育的中產階級出於現實的考慮向法官說了謊,守護住了自己的家庭。

而底層的那位伊朗女人,出於對《古蘭經》的忠誠,選擇了相信自己的信仰,沒有用謊言去獲取不義之財,依然在窮困中掙扎。

這似乎是在讚揚伊斯蘭教的信仰,又似乎是在抨擊伊斯蘭教的信仰。

總之這部電影電影結構精巧,劇情紮實有料,不知不覺之間完成了現實主義的表現和對道德困境的探討。

很多事情不是一時半會能夠改變的,但是創作者能夠改變自己的創作方向,慢慢地在邊邊角角上碰著,總比張口就抱怨的好。

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頒發最佳國際影片之前,學院在致敬環節放出了幾部了不起的華語電影。

有《臥虎藏龍》,有《重慶森林》,有《英雄》······

這些電影有審查上的困難嗎?

為什麼我們現在連這樣的電影也拍不出了?

這才是我們要思考的根本問題。

中國電影全面倒退,絕不是審查制度單方面的錯,而是我們電影製作的任何一個環節可能都有問題。

相關焦點

  • 最美的伊朗電影丨最變態的審查制度
    2012年,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迪拍出了一部世界級的作品,這就是電影《一次別離》。《一次別離》當年橫掃了全球頒獎禮,先是拿下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後又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五年之後,伊朗電影捲土重來,導演阿斯哈·法哈迪的作品又一次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這就是電影《推銷員》。這回給大家分享一部冷門的伊朗電影《魔毯》,豆瓣7.6分,但只有268人看過。
  • 喜訊伊朗電影《推銷員》榮獲201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美國洛杉磯消息:伊朗電影《推銷員》榮獲2017年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電影《推銷員》於2016年獲第69屆坎城電影節最佳編劇和最佳男演員獎。這是阿斯哈·法哈蒂執導的影片第二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12年他執導的《一次離別》曾獲得這一獎項。
  • 伊朗電影真的那麼牛嗎?以及為什麼?
    2017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花落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的《推銷員》,而這不是這位45歲、尚處於創作高峰期的中年導演的「第一次」——2012年,阿斯哈·法哈蒂便憑藉《一次別離》斬獲奧斯卡小金人,至於其他的電影獎項,自然也是拿到手軟。
  • 我就想靜靜的告訴你關於伊朗電影的一切
    那片土地喚作伊朗,那些戴著鐐銬任性起舞的人正是伊朗導演。」奧斯卡剛剛落下帷幕,朋友圈裡鋪天蓋地的電影評論褒貶,闡釋,杜撰,神化,緬懷幾乎快要蓋過被各種提名的熱門電影本身。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曾在2012年憑藉《一次別離》斬獲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隔五年再次憑藉《推銷員》獲獎隨著美國總統川普的「穆斯林禁令」電影與導演都額外獲得了較之獎項本身更高的關注度
  • 《過往》首映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直面伊朗審查
    作為近年來歐美影壇新寵的伊朗電影如何在政治審查與作者表達之間尋找突破成為媒體的關注焦點。
  • 伊朗影片《推銷員》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新華社洛杉磯2月26日電(記者黃恆 張超群)由伊朗著名導演阿斯哈·法哈蒂執導的波斯語電影《推銷員》26日獲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推銷員》是一部懸疑片,講述一對夫婦搬到新居後遇到舊房東遺留問題的困擾,妻子不幸遭遇襲擊,丈夫尋求復仇的故事。影片人物情感塑造細膩,情節流暢,表現出極強的戲劇張力。
  • 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你是怎麼應對審查制度的同時,還能拍出如此真實的電影?」 這部30萬小成本劇情片獲得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時,導演法哈蒂剛滿40歲,正值創作力最旺盛的時期。他繼承了老一輩新現實主義美學的精神內涵,將視角拉向伊朗普通民眾的現實生活,同時結合伊朗傳統的宗教文化,在宗教與道德的衝突中平實敘事,將兩個不同背景的家庭所面臨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
  • 伊朗電影《冬至夜》在土耳其電影節獲最佳導演獎
    伊朗電影《冬至》導演榮獲土耳其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據伊朗國家通訊社(IRNA)報導,土耳其第57屆安塔利亞國際電影節國際獎項最佳導演獎,被稱為「土耳其奧斯卡獎」,在十位導演中,馬蘇德·巴赫希脫穎而出。這位伊朗導演在錄像中感謝了該國際電影節和評委,並表示希望《雅爾達》向觀眾講述寬恕的真正含義。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是;一個年輕女子因謀殺丈夫而被判處死刑,在「雅爾達之夜」(一年中最長的夜晚)將她帶到直播電視節目的演播室,期望受害人的獨生子將原諒她。但是在幕前和幕後的一系列事件,導致電影主人公在做決定時面臨重大考驗。
  •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次別離》顯示伊朗世俗和宗教的一次若即若離
    《一次別離》獲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德黑蘭的中產家庭,妻子西敏為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希望移民國外卻遭到丈夫納德的反對,西敏訴諸法院要求離婚未準後離家出走,西敏走後納德由於工作而不能照顧癱瘓的父親,就僱了一個低產階級已有身孕的女傭瑞茨,從而展開了納德的悲劇······這是一個看起來可能發生在任何國家的故事,卻有著特定的社會及宗教背景。
  • 百看不厭的30部伊朗電影
    電影《白氣球》劇照伊朗電影質樸、細膩、感人,特別是兒童電影,總是那麼的純真今天為讀者們推薦30部伊朗電影,都是波斯語電影,不僅好看,也適合學習語言。喜歡就收藏吧。提示:在嗶哩嗶哩網(https://www.bilibili.com)或優酷網或芒果臺搜「伊朗電影」或「波斯語電影」會出現許多相關資料。
  • 伊朗電影《一次別離》登陸《佳片有約》
    12月13日(本周六)晚22:22,cctv-6《佳片有約》將播出曾斬獲第八十四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伊朗電影《一次別離》。
  • 伊朗電影《無邪》《一次別離》| 在線觀看
    +建議收藏】十大真實反恐電影!2020年柏林金熊大獎再次頒給了一部伊朗電影《無邪》。而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照例無法參加頒獎禮,一如他5年前他的同胞賈法·帕納西一樣,影片獲獎,人被禁閉在國內。因為他倆同在伊朗政府的導演黑名單上。但是,審查、封鎖、題材限制統統阻止不了伊朗電影人的勇氣,也同樣阻止不了傑作的誕生。今天,分享會就為大家帶來兩部現實主義傑作。
  • 去年最好的伊朗電影來了,年度十佳預定
    試著快速回想那些叫得上名的伊朗電影,腦海中最先浮現的,無非是[小鞋子][生生長流][烏龜也會飛][天堂的顏色][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它們的共同點,主角都是兒童。[烏龜也會飛](2004) 豆瓣8.8兒童是伊朗的重要組成,兒童電影是伊朗電影的門面,也是和好萊塢大片分庭抗禮的東方電影代表。
  • 川普「穆斯林禁令」生效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無法出席奧斯卡
    【觀察者網綜合】由於美國總統川普籤署的「穆斯林禁令」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確認將無法參加今年的奧斯卡。 據英國《衛報》網站1月28日報導,他憑藉《推銷員》第二次入圍2017年第89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12年曾憑《一次別離》獲得該獎。
  • 伊朗獲獎電影 伊朗電影《計程車》(文內可直接觀影)
    今天伊娜給大家介紹在柏林電影節上榮獲金熊獎的伊朗電影《計程車》,這部影片是伊朗著名導演賈法·帕納西的作品,由於導演賈法·帕納西因拍片獲刑,長期被伊朗政府限制出境,未能出席當時的頒獎典禮,這部影片從現實角度反映了伊朗社會生活,是非常棒的一部影片。還是老規矩,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直接觀賞影片,壹行伊朗祝大家周末愉快~
  • 伊朗電影是道德與人性的鏡子​——專訪伊朗駐華使館文化參贊阿勒瑪斯耶
    可能這時就會打開電視,或者播放影碟一起觀看,喜劇會大笑,悲劇會悲傷,慷慨之處情緒激昂,若心有戚戚焉,亦會啞然不語。這樣的國民休閒生活與中國別無二致。然而一個事實是,中國人所熟知的伊朗電影,正如阿勒瑪斯耶所描述的,是「追求理想主義和人文主義」的。
  • 從《小鞋子》看伊朗電影馬基德·馬基迪的幕後魅力
    有人說,看伊朗電影,是一種心靈與視覺上的享受。影片中風景如畫的伊朗某地,當地人民的生活寫照,故事在此情此景真實發生。在這樣的影片裡,你會思索出某個道理,又或者你會喜歡上某段詩句,進而愛上伊朗電影,愛上這個謎一樣的國家。隨著電影工業的飛速發展,世界各地不同風格影片爭相跳出自己的國家,躍入每個人的視野,伊朗電影便是其中之一。
  • 30萬美元成本拿到金熊獎,伊朗電影如何把中日韓甩在身後?
    電影《無邪》海報不過離奧斯卡獎不到一個月,另一個亞洲國家伊朗也迎來了高光時刻,一部事先不被看好的《無邪》居然逆襲奪得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金熊獎。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伊朗電影近十年來第三次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怎樣拍一個敏感問題
    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一定也對該死的電影審查制度抱怨多多。和中國不同,伊朗伊斯蘭文化指導部甚至不如我廣電總局,後者起碼還清晰地列出了的九條原則—雖然最後一條「有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可謂包羅萬象。伊朗對付電影的辦法是你先提交劇本,審查,再交卡司名單,審查,最後遞樣片,審查,由於不公開具體標準,任何細節處理得不妥當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整個過程可謂步步驚心。
  • 伊朗電影《無邪》獲金熊獎 10年內伊朗三度問鼎柏林電影最高榮譽
    北京時間3月1日凌晨,第70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揭曉,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的《無邪》獲得金熊獎,《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獲評審團大獎。  韓國導演洪尚秀憑藉《逃走的女人》拿下最佳導演,埃利奧·傑曼諾、葆拉·貝爾分別憑藉《躲藏》和《溫蒂妮》獲得最佳男女演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