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601012.SH)公告稱,公司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於12月19日籤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2.26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6.00%。
公告透露,本次交易轉讓價格為70元。按轉讓前一天77.65元的收盤價來算,折價約10%。
然而,從年初26元至今,隆基股價漲幅已超過200%。70元的「接盤價」,對於當前3200億市值的隆基來說,已經處於歷史高位。
那麼,高瓴資本到底相中了隆基的什麼?隆基還能漲多久?
單晶之王引領新光伏時代
12月16-18日,就在高瓴資本買入隆基的前幾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進一步明確了「碳中和」工作。
會議指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此,2030年前要抓緊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煤炭消費儘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
相較於水電、風電等其他新能源,光伏發電的成本優勢已愈發突出。在這場「碳中和」改革中,中國太陽能企業勢必將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作為矽片之王,隆基憑藉單晶路線起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優勢打敗多晶矽陣營,成為光伏龍頭企業。
在高度競爭的製造業中,很難找到像隆基這樣具備絕對成本優勢的企業。
它的各環節盈利表現都好於同行。在矽片環節,隆基和中環合計佔據70%的市場,但隆基的毛利率,顯著優於中環。在組件環節,隆基屬於後來者,但毛利率已然實現反超。
伴隨著光伏行業逐漸復甦,隆基擴張的步伐還在加速。
2019年,隆基融資36億,擴充了14GW產能,2020年上半年,隆基再度融資50億,擴充13GW產能。一年半內兩次大規模融資,這在隆基十幾年歷史上亦是罕見。
在這波產能擴張後,可以預見的是,以40%市場份額佔領半壁江山的隆基,其後續市場地位還將進一步凸顯。
截至2020年三季度,隆基股份營收338.32億元,同比增長49.08%;歸母淨利潤63.57億元,同比增長82.44%,增長之速十分亮眼。
展望2021年,業內一致認為光伏行業將保持高景氣。預計明年全球裝機量為160GW,同比增長30%以上。
作為龍頭,隆基身上正兌現強者恆強的邏輯,將持續享受行業高增長紅利。
高瓴的新能源布局
對隆基豪擲億金,已經不是高瓴第一次殺入新能源產業了。
12月9日晚間,多晶矽原材料、HJT高效電池龍頭通威股份發公告宣布,其60億定增大單中,高瓴資本旗下的中國價值基金認購了5億元,每股成本28元。
再早之前的9月,全球最大的光伏玻璃製造商、與福耀玻璃齊名為「玻璃大王」的信義能源,獲得高瓴5.8億港幣認購。
手握隆基、通威、信義能源三大龍頭企業,高瓴資本在光伏的布局已全面鋪開。上遊原材料、中遊矽片、下遊組件材料,均沾雨露。
迄今為止,高瓴在信義能源、通威股份的收益已超過20%。
圖片來源:海榕財富風險投研
放大至整個新能源產業,高瓴資本近兩年亦是動作頻頻。
新能源電池方面,寧德時代在2018年和今年7月先後獲得高瓴百億級別投資,風頭正盛;電池隔膜巨頭恩捷股份,於今年9月獲高瓴15億重倉。
整車方面,高瓴先後布局特斯拉、理想、小鵬汽車,迄今收益率翻番。
追蹤高瓴的動作,不難看出,光伏、鋰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正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們十分看好的領域。根據預測,兩大板塊未來5年年均增長率在15%以上,將迎來更快速成長。
在成長性愈發清晰的光伏行業裡,作為龍頭的隆基股份,今年屢屢站在聚光燈下。高瓴看中的,無非是其卓越的低成本能力,和正加速兌現的規模效應。在孕育著巨大空間的光伏行業,隆基股份還將伴隨著贏者通吃的節奏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