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上6點到晚上12點,呂萍都一直放不下手機。她需要與微信(Wechat)群裡的朋友聯繫,協調各方向美國當地醫院捐贈醫用口罩和其他防護用品事宜。
籌集口罩,支援美國一線醫護,「這裡是我的家」
她告訴美國媒體,幫助籌集醫療用品是出於本能:「這裡是我們的家嘛,對吧?這裡是我的家,我肯定是要幫助的。」
呂萍居住在首都華盛頓郊外馬裡蘭州蒙哥馬利縣的波託馬克社區,自己曾經是一名醫生。她幾天前和朋友們組織了一個「大華府華人支援美國一線醫務人員募捐(Chinese Americans Support Hospitals)」 的微信網絡群,在華盛頓DC、馬裡蘭和維吉尼亞地區的華人聚居的社區收集醫用口罩和其他醫療防護用品,用來捐助給當地醫院。目前,這個群已經聚集了有著相同目標的389人。
丫丫(Yaya)是這個捐助群的另外一個發起人之一。她是一名地產經紀人。她向美國之音介紹了她參與發起這個援助群的目的。 她說:「因為醫用口罩非常難買。副總統(彭斯)希望建築公司供應工業口罩時 ,心裡很心疼, 我們就覺得我們應該在這個危難的時刻做些什麼。」
3月17日,美國副總統彭斯發表電視講話,要求建築公司把他們所有的N95口罩都捐贈給醫院,而且暫時不能再下口罩的訂單。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爾(Alex Azar) 2月25日在接受美國國會議員質詢時表示,美國目前有3000萬個N95醫用口罩的庫存,但美國醫護人員需要3億個口罩。
丫丫說,在彭斯講話後的幾個小時,她與呂萍還有另外一位朋友建立了「華府華人支援美國一線醫務人員募捐」的微信群。她還告訴美國媒體,之所以在援助群的名字上加上華人,她和同伴們也希望藉助此舉改變華裔被外界認為的「自掃門前雪「的形象。
該微信群一位80後群友告訴美國媒體,她親身經歷了「武漢撤僑」,經歷了新冠疫情傳染最嚴重的時期,她覺得醫護人員應該首先得到保護。
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在(中國)國內,醫護人員感染得比較多,很嚴重。如果醫院癱瘓的話,沒有人能夠保護我們和救治我們了,那麼死亡率會更高。」
她在自己的微信群裡先是建立了一個小型的募捐團體,然後再把收集到的口罩交給大華府的支援群。她這次為大華府群募集到800個醫用口罩。她說,在大批防護物資未到達之前,他們會繼續募捐,採買口罩捐出去。
截止3月26日下午三點,大華府華人支援美國一線醫務人員募捐群已經籌集到9萬美金,大約650個普通醫用一次性口罩、20個醫用 N95口罩和900個KN95口罩。口罩是大家一家一家捐出的,他們一家一家去取回來的。目前,部分口罩已經送到了附近的醫院。
丫丫說,還有一些口罩還在路途中。她說,即便只是籌集到少量的口罩,她也相信自己和同伴們所做的是有意義的。她說:「我們想哪怕幾個也能讓幾個醫護用一天,所以真的不在乎多少。」
在這個募捐群出現後,已經有多個當地的醫療機構的人員聯繫他們,看看能否捐贈少量的口罩。
呂萍轉發了一封需要口罩的救援信:「親愛的會長,醫院規定所有家屬都要戴口罩,但由於暫時缺貨,我們醫室還不能給家屬用。當然除了triage and MFTI (分流室和母嬰室)護士外,也不許戴口罩。如果你們有口罩,能否捐贈少量?讓我們過度一下。 謝謝。」
「我們是美國人」
除了參與大華府華人支援美國一線醫務人員募捐群之外,身兼華盛頓中國浙江大學校友會會長的呂萍還攜手大華府地區五十多家中國大專院校校友會和其他華人社團共同發起了募捐。
在這份題為「『大專聯』(大華府地區中國大專院校校友會聯合會)攜手華人社區抗擊新冠肺炎募捐倡議書」,以美國國旗為背景,組織者們用黃體字醒目地寫著「We are American」(我們是美國人)。倡議書上同時還寫著,「守護家園,共抗疫情」。
倡議書上說:「這裡是我們海外華人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地方, 這裡有我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這裡是我們的孩子成長的樂園;這裡是我們和美國各族裔共融、休戚相關的新家園。」
組織者們繼續寫道,「大專聯」和華人社團「倡議海外華人展現美國華裔對我們移民國家的責任感, 積極行動,為抗擊疫情,保衛家園募捐, 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支持和幫助大家共同生活的社區,共抗疫情。」
華人社區的自發捐助不僅僅出現在首都附近的地區,美國的很多地區都出現了華裔為美國一線醫務人員收集口罩和醫療用品的身影。
根據「新澤西山」 網站的消息 ,當地幾個華人社區在3月17日發起募捐活動籌集資金支援美國一線的醫療人員。自願者們冒著風險為紐約的當地醫院收集口罩。
在南卡羅萊納州,當地媒體星期一(3月23日)報導,14歲華裔少年哈裡·丁( Harry Ding)在三天內籌集到600多個醫用口罩、100副手套和4千美金交給了當地的醫院。
另外,拉斯維加斯的KTNV報導,當地華人 星期二(3月24日)向當地的大學醫療中心捐贈了4千個口罩。星期三還會繼續捐贈。
改變新冠疫情期間,對華人的偏見和歧視
馬裡蘭蒙哥馬利縣德國鎮中國教會的華人牧師吳偉也是「大華府華人支援美國一線醫務人員募捐」群三位發起人之一。他對美國媒體說,他發起捐助首先是因為作為美國公民,自己對美國有責任和義務,因為這是他宣過的誓。
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希望能藉此改變對華人的偏見。他解釋說:「我們不可能跟中國完全分開,中國(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其實都會在我們身上體現(reflect)。我們受到歧視或是大家感到不安全也好,都因為感覺到美國對中國有一些意見。」
吳偉所提到的歧視和不安全感指的是隨著新冠疫情在美國全國各地的爆發,美國華人擔心會被當成攻擊和歧視的目標。
美國亞裔精英組織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星期三(3月25日)發表聲明呼籲警惕新冠疫情期間針對華裔的歧視,並號召大家組織起來一起援助美國。
美國亞太裔美國人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uncil of Asian Pacific Americans)主任格雷格·奧頓(Gregg Orton)星期四(3月26日)在接受今日美國(USA Today)採訪時說,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和襲擊「毫無疑問」的增多了。
援助中國, 「那些是我們的校友和朋友」
中文的網絡上曾經流傳過一個有關新冠疫情中海外華人的段子。段子是這樣說的:「新冠狀肺炎疫情,中國踢上半場,其他國家踢下半場,海外華人踢全場。」
馬裡蘭的呂萍對「踢全場」深有體會。兩個月前,在武漢疫情告急的時候,她也一樣的投入,組織了大約12批共20萬美元的醫療物資捐贈到中國。她說,還沒來得及休息,「下半場的哨聲又響起來了。」
當新冠疫情在美國爆發時,像呂萍這樣曾經給中國捐贈物資的人飽受了另外一些人的非議。有人說,正是像呂萍這樣的華人向中國捐贈的行為,導致美國的醫療物資被搬空,才讓美國醫護沒了保護。
呂萍說,她不擔心別人的評判和謾罵,因為她覺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她告訴美國之音:「我們贊助的是一線醫護人員,那些都是我們的校友和朋友,你忍心讓他們裸奔嗎?我不忍心看著他們『裸奔』。」
她說,當時,她的校友和朋友們在向她求救。而現在,她也在努力聯繫在中國的校友和朋友讓他們幫助把醫療物資弄到美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