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最近終於迎來大結局:顧佳許幻山離婚,王漫妮出國進修,只有鍾曉芹陳嶼收穫圓滿,開始了甜蜜生活......
持續了近一個月的30+女性熱即將告一段落,但更多30+女性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作為今年的爆款劇之一,《三十而已》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很好的刻畫了30+女性的生存現狀和困惑,三位三十歲的女性,三種人生,三種不同的生活,而她們的生活也投射在對房子的選擇上,詮釋著現在女性的底氣和追求。
(圖源來自網絡)
王漫妮因為工作需要,每個月的房租都要花掉一半的薪水;
顧佳為了孩子的教育,甘願背負巨大貸款住進豪宅;
鍾曉芹因為本地有房,可以選擇不那麼用力去拼搏;
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陽臺外的風景,背負高額房貸,花掉大筆租金,完美地折射出現代人為了生活的壓力,也容易產生共鳴。
正如劇中人物顧佳所說:「到了三十歲,好像大家突然就會著急要買房子、存金子、生孩子,這些東西都有一個統稱,叫後路。」
房子對於三十歲的人而言是家,是溫暖,是一個人全部的安全感,也是歷經風浪的溫暖避風港。房子就像是一塊招牌,可以顯示居者的眼光、底氣,以及其它魅力值、附加值。
(圖源來自網絡)
在劇中,身為滬漂的王漫妮,即便花費一大半工資,她也要租一個有風景陽臺的房子,她的行為真真切切體現了大部分人想住在風景裡的憧憬與嚮往,可她的生活也是「漂一族」的真實寫照,交完房租,便被通知搬家,半點安全感也無。
(圖源來自網絡)
劇中鍾曉芹的人設最為平凡,有著「搭夥過日子式」的婚姻,老公較為自私,更是存在各種「冷暴力」,但作為上海本地人的她父母有房,老公有房,隨處都安身立命才養成了這樣得過且過的性格,畢竟有房就是她的底氣。
(圖源來自網絡)
顧佳已經屬於中產階級了,但是為了孩子教育,不惜背負著巨額的貸款花重金買下黃浦江邊大房子,露天大陽臺能看見東方明珠,對面是國際雙語幼兒園,底商全是奢侈品店,這是她為孩子掙來的人生。
三十隻不過是個數字而已,正是燦爛輝煌的時候,正是女人最好的年華。而且年紀越大的越來越獨立,一個人想要怎麼生活就要自己說了算,男朋友給不了的安全感,房子照樣可以給,大多時候有了房子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甚至比男朋友或老公更靠譜,還能隨著時間不斷增值。
近幾年「她消費」這個名詞開始出現,女性消費在兩性消費中佔據高額的比例,據貝殼找房發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分析,全國12個一、二線城市的女性住房情況調查結果發現:
女性購房者比例達到了近7年來的最高值46.7%,與男性購房者旗鼓相當;74.2%的女性買房時沒有接受伴侶的資助,其中45.2%接受了父母資助,29%能完全憑一己之力買房;「三十而已」的單身大齡女性中,47.1%的人已經購房,全款購房者達到三成以上,有二套房的佔比也達到23.4%。二手房的購買人群中,女性用戶也高於男性。
從數據上看,不管是資金來源、購房決策能力上,女性在買房子這件事上都擁有更強的主動性和支付能力。
隨著職場女性的收入增多,更多的女性開始實現財富自由,經濟實力為其帶來底氣,而出手購置房產更能帶來安全感。
畢竟手中有房,心中不慌,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房子成為自己情感的歸屬地,個人的避風港灣,即使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另外一半,也可以瀟灑地生活。即使要結婚了,那婚前的房子產權屬於自己,也是可以握在手中的資本。
除此之外,房子作為固定資產,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穩定投資的作用,增值機率比較大,是趨利避害的絕佳利器。
城市萬千燈火,誰不想擁有自己的微光。
不要再害怕30歲,30歲只是女性最好的年華開始,人生重大機遇會接踵而至,既然心中還未歸屬,那就點亮屬於自己的微光。
年齡是個數字,無法定義一切,不過三十而已。
▼
版權歸【聊宅】所有,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