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切地說,這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故事」,而只是實錄——實實在在的記錄。這些「故事」,冒著熱氣,帶著講述者的體溫,緊貼著棗強衛健人的心跳,還有一雙雙眼睛的潮溼……——題記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說:「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庚子年春節,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很多人「宅」在家看書、看電視、刷朋友圈,有大把的時間和家人團聚。可當人們闔家團圓共享年夜飯時,棗強縣千餘名衛健人正逆行而上,進行著一場沒有硝煙的抗疫阻擊戰——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才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棗強衛健系統的黨員幹部們,認真踐行著習總書記的這一指示。
疫情就是命令,初心無需多言。2020年1月23日(農曆臘月廿九)晚7時42分,濃霧鎖城,縣衛健局副局長鄭志博接到緊急通知:大營鎮東石村劉某某被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需要緊急處置。他迅速組隊冒著大霧出發,一方面協調大營鎮政府開展工作,一方面組織縣疾控中心開展消殺和流行病醫學調查。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苦工作,成功對劉某某家屬及9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隔離,並對其居住地及周圍進行了系統、專業的消殺。一系列工作結束時,已是大年三十凌晨1時。
「堅守一線,為了40萬父老鄉親的平安!」這是鄭志博和棗強所有衛健人共同的祈願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防疫阻擊戰剛打響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電話鈴聲就沒有停過,來電多、問題多、請求多、諮詢多,成為辦公常態。有諮詢從外地回來如何防控的,有外地車輛需要排查的,有反映紅白事怎麼管控的等等。接到每一通電話,我們都迅速上報、請示,然後反饋給相關部門儘快答覆,切實處理好『小電話』中的『大民生』。」衛健局信文學說。
「小電話」「大民生」,6個普普通通的字眼,是責任,更是衛健人的大愛與擔當!初心無需多言,「我請戰」,三個字足矣!
全體堅守,是責任更是擔當。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組織和全體醫護工作人員是戰「疫」的主力軍,一時間,「請戰書」成為衛健人勇敢擔當的代名詞。
棗強縣人民醫院,護士蘇俊霞率先支援市三院;齊宏國、郭珊珊請纓,成為援鄂大軍中的戰士。
棗強縣中醫醫院,院長辦公桌上放滿了一份份「請戰書」。飄揚的國旗下,全體醫護人員洪亮的聲音響起:「我宣誓,不懼生死,不怕困難,同疫情戰鬥到底。」
「1月23日起,我開始了全天候堅守的日子」,棗強縣婦幼保健院副院長袁金榮說,「因疫情防控,不能和家人團聚。但是,我看到了一個更大的『家』,全院上下,眾志成城,凝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由於接連沒日沒夜的工作,棗強縣疾控中心副主任吳鳳暖身體出現不適,卻全然不顧,繼續和同事們在危機四伏的一線開展現場流調。「能為40萬父老鄉親築起一道阻擊病毒蔓延的防護牆,再苦再累都值得!」吳鳳暖欣慰地說。
一直奮戰在華驛酒店隔離點的縣衛健局二級主任科員付玉房介紹,初次遇見這樣的陣勢,年輕人有膽怯心理。經過政治動員、心理疏導,他們很快戰勝「心魔」,勇敢投入戰鬥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其間,有3位年輕人火線申請入黨。
鄉鎮衛生院是鄉村公共衛生工作的樞紐。棗強縣11個鄉鎮級衛生院,327個村級衛生室協調聯動,在抗疫阻擊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面對疫情,55歲的大營鎮東石村衛生室負責人張世超連續36小時不休不眠,對18名武漢回棗密切接觸者檢測體溫,進行環境消殺、流調,奔波在最初出現疑似病人的東石村。
張國健是一名村醫,在缺少防護工具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始終堅守在肅臨線棗南出入口防控一線。其間,他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吃住在單位,沒有固定的吃飯、休息時間,工作到後半夜已成常態,餓了就吃方便麵,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個盹兒……這樣的情況,對很多衛健人來說都是參加工作以來從未體驗過的,成為他們生命中的「第一次」,值得一生回味。
「第一次沒有家人的陪伴在單位過春節;第一次擔心深入一線採樣同事的安危;第一次被逆行醫護人員感動到淚眼模糊……」棗強縣疾控中心杜紅敏說。
有人說,90後是嬌生慣養扛不起大事兒的一代。如今,面對疫情,他們成了抗疫一線的生力軍。
棗強縣中醫院康復科90後青年李鵬舉說,這是他畢業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參加全國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以前大年三十都是闔家團聚,今年是和戰友們在火車站執勤。
90後免費醫學生張盼盼的孩子只有1歲,尚在哺乳期,除夕那天,她果斷把孩子交給老家婆婆照看,投身到一線防控戰鬥中。「疫情防控促他斷奶,也考驗我的意志,我和孩子共同成長,值得紀念。」
棗強縣王均衛生院的王磊、肖張衛生院的王雲青等90後青年在棗強衛健系統還有很多,他們在戰「疫」中快速成長,勇敢挑起抗疫重擔,像一顆顆明亮的星星,閃爍著屬於他們自己更屬於這個時代的光芒!
是的!這麼多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這麼多普普通通的無私奉獻者,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和心願。
是的!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風雪過後,陽光一定更加溫暖燦爛。 林榮
(責任編輯: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