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伊姐(周桂伊) 小星
上周《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夜,浪姐成團名單揭曉,藍盈瑩落選,她的落選感言,突然讓觀眾產生了憐惜。
「我是剛滿30歲,初舞臺第一,今天倒數第一乘風破浪的盈瑩子,沒有天賦,不是學霸,但是我只相信有了夢想,不要害怕,去做就對了,畢竟我幹一行就是要像一行,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乘風破浪的盈瑩子殺青了,讓我們下一個賽道見。」
從浪姐開播到結束,藍盈瑩幾乎一直站在風口浪尖上。
在參差不齊的初舞臺評選時,一首《別找我麻煩》從彈唱到唱跳全程很颯,讓人眼前一亮,以91分拿下第一名。
她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我要展現給大家看,我幹一行像一行。」
「他只要說我不行,我就會燃起我熊熊的鬥志,我一定要行給你看。」
她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為了浪姐舞臺的首演,她提前2周就開始背沙袋練體能,為了在唱跳時氣息平穩,邊跑步邊唱歌……
練舞練到夜裡十一點,被工作人員詢問時,她主動申請加練。
包括在她的日常生活裡,也處處透露著自律、上進,奉行努力至上,鋼琴、尤克裡裡、跑步、攀巖、泰拳……樣樣在行。
這和她堅持打卡學英語,堅持跑步和健身,堅持讀書並且分享讀書心得,在微博上的行徑完全一致。
事情到這裡,大家對她的評價都是勵志,開始讓觀眾有不適感,是把這套狼性哲學,用在了團隊身上。
在這個過程裡,她表現出了比較差的共情性,強烈的控制欲,以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偏執。
第一次公演練習時,鄭希怡表示不想用沙袋,但她卻堅持隊員們一起戴沙袋訓練。
第二次公演,她和黃齡、吳昕一組。
藍盈瑩提出想和黃齡表演樂器,讓吳昕當主唱,導師趙兆提出質疑後,大家在討論新的解決方案時,她提出新的想法:讓毫無基礎的吳昕在10天內學會貝斯,並且表示只要努力肯定沒問題。
而這給了吳昕很大的壓力,還曾讓她一度崩潰大哭。
這些點都讓大家覺得不適,但奇怪的是,張雨綺其實也表現出了足夠的霸氣,對隊友的要求不由分說。
比如,伊能靜說想去看看別隊表現如何,張雨綺說:「哎呀你就別管別人了!(管好你自己)」
張雨綺要求隊友統一回來訓練的時間,細緻到了在機場集合的時間,大家連連點頭,有隊友賣萌:「我是不是特別乖?」
張雨綺毫不客氣地回敬:「你乖不乖,那要看我的標準!」
這種天然的觀感,僅僅是所謂藍盈瑩面相讓人不適的無理由差別嗎?
並不是。
娛樂圈說到底,也是一個職場,而職場,永遠都是現實的,看天賦,看資歷,看貢獻,而話語權,從來都是由所有條件疊加,來確立的。
首先看天賦,藍盈瑩當然是漂亮的,可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她的長相就完全談不上突出,至少跟張雨綺17歲在肯德基廣告亮相就被周星馳驚為天人相比,是真的「平平無奇」。
人藝的女導演唐燁說她長得「土土的,很有年代感」,連藍盈瑩自己也承認:「我長得模糊,沒有辨識度。」
藍盈瑩的團隊一直在強化兩個人設,一個是狼性學霸,還有一個就是90後演技派。
學霸人設我覺得挺無稽之談,所曬書單,透露出的格局,至少不太讓人信服。
她的演技,說到底並沒有代表作,更多是通過綜藝裡的片段表現,被認可的。
她是綜藝《演員的誕生》裡,唯一入圍三強的女演員,而且最後還拿下了亞軍。
在節目裡,她與凌瀟肅搭檔表演《最愛》的經典片段,得到了章子怡的讚揚。
也因為這份賞識,章子怡給了藍盈瑩機會,同臺演繹了《青衣》,客觀說,藍盈瑩的角色,簡直是為她量身定做。
她把一個正當紅明星,在面對過氣師傅時的那種表面尊敬,實則內心滿是傲慢的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但落實到實打實的作品層面,除了大家最熟悉也是最開始讓人認識她的,《甄嬛傳》裡的浣碧,藍盈瑩還演過什麼,大眾記得嗎?
她是《虎媽貓爸》裡心思狠毒 ,靠心機上位的黃俐;
是《外科風雲》裡霸氣勇敢的護士楊羽等等。
在去年播出的都市律政劇《精英律師》裡,她是女主戴曦,結果卻意外「翻車」,風頭被劇中其他配角蓋過……也成為了當時一個很大的槽點。
翻看藍盈瑩百度詞條會發現,從2011年出道至今,她拿過最有分量的獎是2020年國劇盛典年度潛力女演員。
一言以蔽之,如果沒有這些人設,藍盈瑩對這個圈子而言,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青年演員,很多人比她更努力,但因為她給自己的人設,敢說敢言得到的關注,她比同等資質的演員,得到的多得多。
前兩天,馮小剛的新劇《北轍南轅》開播,藍盈瑩的名字就在其中,而且緊隨王珞丹之後,站穩了二番;
趁著浪姐這股風浪,她不僅與金典、護舒寶、益達、巴黎歐萊雅等品牌有合作,而且還拿下了諸多代言,這是很多30出頭的女演員,可望而不可及的。
張雨綺的霸氣,在於她的起點高,17歲就是星女郎,在於她風華絕代的容顏,而同時,她也的確拿出了足夠多,與大導演合作的代表作。
張雨綺就像這個圈子裡的天才少年,一開始就是元培班畢業,機遇也好,職場上總能有惹人注目的新論文發表;藍盈瑩就像普通班的女孩,一臉倔強,但說到底依賴的也只是個別領導的幾句誇獎——
同樣一句話,誰說出來,更有分量?
你要展現的真性情,首先要有真實力來打底,如果沒有,就是飄著的任性;有,才是戳爽點的反差萌。
這一點,在同樣努力、也從來不掩飾自己欲望和想法的寧靜身上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寧靜動不動「我還要介紹自己,這些年白幹了?」「我想拿第一,但我不想成團。」包括大家像對老佛爺一樣對待她,靠的是單薄的三個字「真性情」嗎?
寧靜靠的是,在這個圈子大半輩子摸爬滾打的資歷,足夠的高光時刻,絕對降維打擊的底氣。
寧靜1990年出道至今30年,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紅河谷》《黃河絕戀》等等,她包攬了國內外電影節大大小小多個獎項。
(這還只是部分獲獎記錄)
哥哥張國榮很欣賞寧靜,在兩人第一次見面時,他就對寧靜說:「我一定要做個電影給你拍。」
2002年,張國榮導演處女作《偷心》正在籌備,他拉著寧靜到處炫耀:「這是我的女主角,漂不漂亮」。
作為姜文的第一位女主角,他也曾經給出極高的評價:「她是顆定時炸彈,到時候一定會在影壇上『爆炸』。」
不僅在電影圈炸了,後來她轉戰電視劇,一部《孝莊秘史》讓她爆紅,多少年過去了,她飾演的大玉兒仍舊讓很多人念念不忘。
在拍戲之前,寧靜做過模特,也很紅,紅到什麼程度?「天天電視裡都是我」。
她是一個世紀的頂流啊,而且不僅有流量,還有絕對的獎項加持。
這些東西,是靠時間和忍耐來成就的,不是說幾句漂亮金句,就可以讓大家信服的。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裡,與藍盈瑩情況類似的其實還有一個姐姐,她也很年輕,也不是張雨綺這樣的頂流,也沒有絕對女主的代表作,她就是爆紅的萬茜。
與藍盈瑩的「狼性」不同,萬茜低調了十幾年。包括初入浪姐時禮貌話不多,有點清冷。
她對於流量一直是膽怯的,包括第一期舞臺solo,她拿了一把吉他坐在椅子上安靜彈唱,是放不開的緊張。
這個節目真的讓萬茜爆紅,但你立刻聽到了一種聲音——「走不想紅路線,還是走人淡如菊的紅路線?」「淡然的她越來越油膩?」「怎麼突然之間,哪哪都是萬茜?」
她的觀眾緣在悄悄發生變化。
第四次公演,萬茜組表演《新物種》時,她與李斯丹妮互動,兩人面對面貼在一起,她一個吐舌頭的動作,讓很多觀眾倍感不適。
第五次公演前,萬茜因車禍導致手臂粉碎性骨折,依然帶傷參加節目,被網友質疑萬茜恢復太快,被大家調侃為「醫學奇蹟」。
最近一次就是9月6日凌晨,萬茜的知乎號點讚了一條關於鬱可唯抱寧靜大腿、吹捧李斯團的評論,不久後點讚被取消。
隨後,萬茜先後在知乎和微博平臺對姐姐們表示歉意,稱是有人盜號。但大部分吃瓜群眾的心理依然是——「萬茜也開始混圈子了,失望。」
這和剛剛來節目時,她是團寵,又是人氣王,已經大不一樣。
她曾因為在《柳如是》《軍中樂園》等作品中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更憑藉《軍中樂園》獲得了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在《你好,瘋子》裡飾演一位人格分裂患者,一人分飾七角,切換自如,而且陰鬱、乖張、風情、游離、懦弱等不同性格特點演繹得惟妙惟肖。
剛開始,大家對她的心態是:這麼多年,她沒爭搶過,演技也確實好,還有《南方車站聚會》這類代表作,啊,觀眾欠她一波流量啊,她早該紅了。
而現在,萬茜爆紅,各種話題,一時間所有代言都集中給了她,她幾乎是一次消費掉了過去十幾年積攢的資本——觀眾覺得自己內心欠她的流量,用看無數廣告,變相給她的錢,還清楚了。
說了那麼多,我最想表達的是,儘管娛樂圈那麼瞬息萬變,但我沒見過人品好,實力強的人,一直被辜負;也沒見過靠人設,靠流量,賺快錢的人,一直紅著。
你剛剛做出一點成績,就著急要回報,就算要到了,也是極不穩定的,很容易失去;而你做了很久,就像在往銀行存錢,你從沒有肆意消費過,你最終一筆拿出來,利息都夠你花很久。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娛樂圈的所謂觀眾緣,是一個很簡單的標準,那就是你的所得和付出,性情和實力,到底相稱與否,過快地得到會被反噬,長久的忍耐總歸會被發現。
這個意義上,人生這件事,真的微妙而精準,誰都沒有恆久捷徑,所有的得失一定是在某個天平上,真的是完全平衡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