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上映,票房和口碑都不像往常一樣理想。
一時間「周郎才盡」「炒冷飯」「販賣情懷」的論調甚囂塵上。前兩年《西遊伏魔篇》上映時,相同的論調也曾出現過。只不過,那時的星粉也好,觀眾也好,都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周星馳。
周星馳真的變了嗎?
「欠星爺一張電影票」是彼時的輿論主流,甚而在周星馳和向太出現爭執時,大部分人也站隊周星馳,包括筆者。畢竟,星爺為我們奉獻了太多的經典,承包了我們童年幾乎所有的笑點。
但這一次,為什麼再次面對「周郎才盡」的論調時,大部分人卻選擇了沉默而不是為星爺搖旗吶喊呢?
或許就像狼來了故事一樣,同樣的局面多次出現後,大家也不得不承認一個現實:周星馳真的不像以前那樣搞笑了。
是周星馳變了嗎?還是現在的人們的審美趣味提高了?抑或是還有其他不為人知的原因?
我想,我們不能把所有的鍋都甩到星爺身上。
甚至,我們可以這樣說:並不是星爺不搞笑了,而是我們變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我們第一次感覺周星馳不搞笑了。早在1999年,星爺推出《喜劇之王》時,很多人就曾經產生過類似的感覺。
彼時,無比興奮的我們,拿著小板凳,圍在電視機前,嗑著瓜子,想要再一次感受星爺帶給我們的瘋狂快樂時,卻發現這個周星馳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那個周星馳。
我們熟悉的那個周星馳,是極盡搞笑之能事的周星馳,是有點「無恥"卻總能高大的周星馳,而在蛻變成星爺的《喜劇之王》裡,他卻板起了面孔,在鏡頭面前對你說教,甚至一板一眼的講起了道理。
這大概是觀眾第一次認識到:哦,原來周星馳還有這麼不為人知的一面。
《喜劇之王》展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周星馳。
在上個世紀被稱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影壇,「雙周一成」是高票房的保證,尤其是周星馳無釐頭喜劇橫空出世以來,更是迅速的累積了巨額票房。到了1992年,香港十五大最賣座電影中,周星馳的影片就佔據了半壁江山,票房前五名更是盡數攬入懷中。這一年,因此也被稱為周星馳年。
這段時期的周星馳,大概是最無釐頭的周星馳,他和吳孟達一起組成了一個黃金搭檔,為了搞笑,無所不用其極。
當然,彼時的觀眾是愛看這樣的周星馳的,畢竟小人物的逆襲,讓普羅大眾感同身受,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支持。支持周星馳,就是支持自己。
但是從《喜劇之王》開始,周星馳變了。當然這種變化,是周星馳主動尋求變化的結果。
所以,才有了《喜劇之王》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裡,星爺一改往日的「浮誇」作風,開始認認真真的講起了故事。雖然,也不乏搞笑戲謔的橋段,但和以前的電影比起來,星爺終於開始板起臉來。他想用一個龍套演員的奮鬥史來表現「人不應該自暴自棄,要通過奮鬥取得成功」的道理。
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星爺是一個陌生的星爺。畢竟我們習慣了星爺惡搞式的表演,現在他突然一本正經起來,很多人感到不適應。
「周星馳沒有從前搞笑了」的論調,大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應該這麼說,周星馳作為一名喜劇演員,我們買票去看的他的喜劇表演,這無可厚非。但正如星爺在《喜劇之王》中一直反覆強調的那句「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一樣。周星馳的心目中並不僅僅把自己當作一名喜劇演員,他也渴望自己的電影能像其他所謂「正劇」一樣,能向觀眾傳遞一種價值觀,傳達自己的信念。
這才是周星馳拍攝《喜劇之王》的真正原因,也是他要在影壇大展宏圖的野心暴露。
星爺在此之後的電影,大都延續了這種雙線敘事的模式:喜劇的外衣下,講述一個悲傷或者勵志的故事。在喜和憂的對比中體現一個主題,傳達一種理念。《少林足球》《功夫》《長江七號》等作品,莫不如此。
當然,這兩種語言需要做好平衡,觀眾才能笑中帶淚,才能在歡笑之餘,體悟星爺的用心良苦。但即便天才如星爺,也不會做到盡善盡美。所以在一些影片中,我們會覺察到星爺嚴肅的一面壓過了搞笑的一面,有時甚至完全感受不到這是熟悉的那個周星馳。比如,被很多人評價不好笑的《長江七號》,就是這種平衡沒有做好的結果。
這也是很多人認為周星馳變了的重要原因。
毫無疑問,周星馳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也是我們80、90後永遠的偶像。
但時間進入21世紀後,「周星馳文化」受到了一些新的衝擊。
「周星馳文化」受到了衝擊
無釐頭原是廣東佛山的俗語,意即說話做事漫無邊際,不著重點。後來引申為蔑視傳統,挑戰秩序和權威。
周星馳的電影,尤其是前期的電影,有著典型的無釐頭特點,比如在《功夫》中,袁和平在向年幼的周星馳兜售《如來神掌》這一情節,就具有典型的無釐頭的特點。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周星馳這種無釐頭的表演方式,迎合了人們挑戰傳統秩序的心理,是人們宣洩自己情緒的一個最佳管道。
但進入新世紀以後,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彰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們的文化需求也相應地發生了轉變。
觀眾更多的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精神需求上來,轉而去尋求更高級的文化享受。那些看上去「低俗」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產品也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遺棄。
現在的觀眾,已經不需要再把周氏電影當作是自己發洩不滿的渠道,再加上電影內容遠離自己的生活。因此很多人對星爺的電影不再感興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所有的這些,都並不會削弱周星馳的電影藝術家的地位,更不能成為部分人用來反對周星馳,認為他不再搞笑的證據。周星馳沒變,他依然是那個時代的喜劇王者,是這個時代不可超越的喜劇巔峰。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周星馳的話,我想應該是這一句:
周星馳是中國的卓別林。
或者,
卓別林是美國的周星馳。
周星馳是中國的卓別林
卓別林是美國的周星馳